1. 怎样写一篇关于科学实验的作文
“火山喷发”,大家一定在电视里见过吧,但你有没有亲眼见过呢?我倒是见过一回“火山喷发,可这是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也亲自动手做了一回。
嗬,“火山喷发”可真好玩。 按实验要求我拿来了一个玻璃杯、一瓶醋和一瓶洗涤剂、一包小苏打、一张报纸。
首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洗涤剂,然后把报纸垫在玻璃杯下。 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醋,奇迹很快就出现了,刚刚瓶子里还只是一些小苏打和洗涤剂,它们安安分分的,怎么才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泡沫呢?而且本来只是一点点的泡沫,现在不断地疯涨,才过了十几秒,就从玻璃杯口蜂拥而上,溢出瓶口流到报纸上了。
这时,我又兴奋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浮上来的泡沫,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大约过了18分钟,泡沫又渐渐地消失。
哈,这个实验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 这是为什们呢?我急忙抓过书查了起来,可书上一个字也没提,唉!没办法,只好自己琢磨琢磨了。刘老师不是在课上讲过了吗: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像汽水一样摇一摇也会产生一些泡沫。
那么洗涤剂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为了搞清其中的奥秘,我又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一遍,发现泡沫之所以会疯涨就是因为洗涤剂起到了催化作用。
这不是与浮石的形成原理差不多吗。这个小实验真是有意思。
做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是两全其美。
2. 怎样写《记一次科学实验》的作文
《记一次科学实验》
作者:小Q仔 字数:702 更新日期:2009-06-01 14:08
精彩段落:现在37摄氏度!”天哪,才一分钟,度数涨得就这么快?我想,要是炒股者可以看到此实验,一定要想:如果股市大盘的“温度”如温度计的温度多好啊!
56、57、58……”在一声声稚嫩的喊声下,科学课的铃声打响了。
科学老师仍是夹着备课本、备课材料、课本走进了教室。不同的是,今天同被他捎来的,还有一个大的塑料桶。塑料桶被搁在一旁,透过稍蓝的外皮,我清楚地看到了里面组装好了的三角架,还有铁沙网、烧杯、温度计、酒精灯,当然,还少不了盛在瓶盖里的火柴。
“今天,我们做一个科学实……”
“我,我,ME!“还没等老师说出“验”一字,同学们条件反射似地举手。不过这一次我们变乖了,不到5秒,右胳膊如被闪电电着,痛快地放在了左手之上。
“嗯,嗯,这次不错,不错,那一个、那一个、那一个还有你,上讲台观察实验!”站在我面前的科学老师指着我的额头。
我随习惯性地捎了一张纸,一枝笔到了讲台。只见科学老师把组装好的三角架拿上讲台,又拿出了铁沙网盖上,盛了热水的烧杯也理所当然地站了上去。当点燃的酒精灯放在了烧杯之下,温度计已经浸泡在水中。“现在的温度是27摄氏度!”我拿笔刷刷记了下来。
“现在37摄氏度!”天哪,才一分钟,度数涨得就这么快?我想,要是炒股者可以看到此实验,一定要想:如果股市大盘的“温度”如温度计的温度多好啊!
过了7分钟后,只见烧杯中的水开始往上冒气儿,表面稍稍有点波动,温度是68摄氏度。在后来的一分钟里,温度从底往上有一些细小的渣子,那是水分泌出来的,而且夹着它出来的,还有几点点小水泡泡,很小。三分钟又过去了,在这个期间温度计涨了11摄氏度!这时从水里冒出来的气泡越来越急,有点旋转式,也似想急着争什么。五分钟过后,温度是89摄氏度!这时与水深平对视,可以看到从底卷起的一层层涟漪,比较模糊,似一层层淤泥。这时观察烧杯水的刻度,比以前少了1厘米了!原来,那1厘米的水,都顽皮地由水蒸气升入空中了!
当温度达到90摄氏度,同学们惊愕地说:“爆炸啦——”而这时正巧下课铃声响了,可差点把我吓破了魂。实验就这样结束了,说实在话,我是多么想看看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同学们的表情、老师的眼神还有这个实验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啊
3. 如何写科学实验发言稿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有一包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已经经过初步提纯(已除去不溶性杂质)。
现在需要进一步提纯和测定粗盐中含NaCl质量分数。 实验一:探究这包粗盐可能含有可溶性的杂质。
(1)查资料获得:粗盐常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是CaCl2和MgCl2。现用实验验证这包粗盐中的杂质: (2)取样并溶解,加入数滴NaOH溶液,发现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没有___________杂质(填化学式);接着再加入数滴a试剂,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证明,这包粗盐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二:提纯并测定这包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按下面步骤继续进行实验: ①称取10克粗盐样品,溶于水制成溶液; ②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试剂,过滤; ③沉淀洗涤后烘干,得到纯净固体A; ④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盐酸后,移入蒸发皿蒸发,得到固体B; ⑤称量实验中得到的某种固体。
(3)在①②④步骤的实验操作中,都需使用到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该仪器在步骤①④操作方法相同,但操作目的不同,在步骤④的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的a试剂是___________;写出该步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⑤中,你认为需要称量的固体是A还是B(填A或B)_________: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一种固体混合物A,可能含有两种物质,其中一种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为了确定其主要成份,某学生做了实验并记录了以下实验流程:图见网址 (1)用化学式表示: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成A混合物的两种物质可能有哪几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将150g稀盐酸加入盛有48.2g含杂质的石灰石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和盐酸,也不与生成物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96g。
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eath%5Fnotes/pic/item/6e4a7dea51be03c1d439c9e6.jpg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
(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答__________________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3)步骤_______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①观察②调查③收集和分析资料④实验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几个选几个) (5)由于受到某种不利因素的作用,正常细胞可能发生癌变变成癌细胞,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很多,请举出其中的一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今有一探究实验,具体步骤如下:(共10分)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叶面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______色变成______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____色,没有着光的部分变成_____色。
(1)步骤①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 写科学实验的作文
“今天好快乐,半个小时就写完了作业,真棒! ”我自言自语道。
剩下的时间做什么呢? 我该去看看妈妈买来的小金鱼。我快步走到扁圆形的鱼缸前,鱼儿好像欢迎我似的,一上一下地向我游来。
其中,狮子头金鱼扬着大脑袋,甩着红白相间的尾巴,好像在炫耀自己的美丽。我突发奇想:鱼在水里为什么会控制平衡? 我观察到鱼儿游动时,不停地摇摆,是不是鱼鳍和鱼尾在起作用?为了验证我的猜想,我做了大胆的实验。
我先准备了小剪刀、鱼网、纱布。然后用鱼网捞出了一条喂乌龟的小草鱼,这条鱼儿好像觉察到了危险———拼命挣扎着,我默默地对小鱼说:“小鱼,你别害怕,为了实验成功,你就奉献一次吧! ”我把双面胶粘在我的拇指和食指上,一下把小鱼儿粘住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了剪刀,一下一下地把小鱼儿的鳍剪了下来,剪完后,我就把秃头秃脑的鱼儿轻轻地放进了鱼缸里,起初,小鱼儿挣扎了一会,就沉到水底,过了好一会儿,它也没有再游动。
看来,我的猜测是正确的。 我还有点担心,就去查阅了百科全书,上面果真写着:鱼的鳍是让鱼掌握平衡的。
鱼的尾巴是掌握方向的。通过这次实验,我觉得经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知识,是多么有趣呀! ~~~~~~~~~~~~~~~~~~ 我喜欢虫,一有空就到外面去观察虫。
今天,我把功课全做好了。正想到外面去观察虫的时候,黑暗的夜幕开始垂下来了,而且老天也开始“流眼泪”了呢! 我望着天空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心里想:天气刚才还好好的,早不下雨,晚不下雨,一到我要出去了就开始下雨了。
当我正在发愁的时候,妈妈叫我去喝枸杞子茶,我一看见枸杞子茶的时候,马上就对它感兴趣了。因为我看到茶杯上面浮着很多枸杞子,茶杯底也有几粒枸杞子,我觉得特别奇怪。
为什么有些枸杞子会浮在水上,有些枸杞子会沉到茶杯底下去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可能是枸杞子像皮球一样,里面有空气才能浮在水上。 我就开始做小实验了。
首先,我从浮在水上的枸杞子里拿出两粒,把其中一粒枸杞子放在水中,用一双筷子压平,不出我所料,枸杞子果然在水中冒出小泡泡来了。然后我把筷子拿掉,观察枸杞子会不会沉下去,只见那粒枸杞子慢慢地沉下去了。
接着我把另一粒枸杞子用筷子把它顶到茶杯底后,把筷子拿掉,这粒枸杞子慢慢地浮了上来,最后浮到水面上来了。唉,我终于把事情弄明白了。
原来我的推测是对的。因为第一粒枸杞子里面的空气冒出来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而第二粒枸杞子里面还有空气,所以就浮上来了。 通过这一次小实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枸杞子就像皮球一样,里面有空气就能浮在水上,没有空气就会沉下去。
~~~~~~~~~~~~~~~~~~ 我很想知道把水放多了,还是放少了能让绿豆快点成绿豆芽,前几天,我便做了一个实验,来测试了一下。 我先拿了两只塑料盒子,又拿来纸巾和水,还拿来了两颗绿豆种子,我先把纸巾垫在两个盒子内,然后一只盒子里放50滴水,另一只盒子里放80滴水,接着我又把两颗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只盒子中,写上编号,水多的是1号,水少的是2号,最后,我把盒子放在朝南的阳台上了。
做好这一切,我心里甜滋滋的,马上可以知道结果了。我还猜想,认为水放多的那组绿豆会更快发芽。
我边静静地站在阳台上耐心等候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我大约等了2个小时我发现1号盒子里的种子大了许多,而2号盒子里的种子却几乎没什么变化。
我又等了3小时左右,我发现1号盒子里的种子皮破了,而2号盒子里的种子只是涨大很多。我暗自高兴,继续等着种子发出豆芽那个时刻的来临。
大约又过了3小时,我又看了一下,又发现1号豆伸出了一只脚,而2号只破了皮。我想:还要一会儿就能知道结果了!我等了2个小时,我看到了水放得多的盒子中的种子发芽了,我让种子更快发芽了,我高兴地叫了起来:“我猜对了,我成功了!” 呀!这次绿豆发芽实验使我受益匪浅! ~~~~~~~~~~~~~~~~~~~~~~~~~~~~ 一天,老师让我们猜一猜蚂蚁怕樟脑球吗?我猜蚂蚁怕樟脑球;也有同学猜蚂蚁不怕樟脑球,可谁也不能说出其中奥秘。
于是,大家都怀着好奇心一起跑到操场做起了这个实验。 我们看见地上有一只只小蚂蚁正在匆匆地爬行,寻找食物,大概蚂蚁们饿坏了吧!趁此机会,我们赶紧截住了一只蚂蚁,用樟脑球在它前行的路上轻轻划了一下,大家都喊:“冲啊,冲啊!”我虽也随之喊着,但我心中却不是这么想的,而我是这么想的:肯定不会冲过,蚂蚁不是绕道就是转头走再走。
我紧张地盯着小蚂蚁,正在此时,蚂蚁绕过“阻碍”继续前行。“啊,啊,我的猜想对了!”这时我有点高兴。
眼见蚂蚁快消失了,我们赶紧走向前,又划了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但它都顺利绕过这个‘陷阱’,我们不由得“哇”了一声。 我们不相信,又在蚂蚁周围画了一个圈,而且比之前的浓。
这时我又想:嘻嘻,你这淘气鬼看你往哪跑。只见圈里的蚂蚁像无头苍蝇似的。
过了一会儿,它好像有了“绝招”,在圈里转悠着,似乎在说:“我就不信我过不了关了,我一定要成功!”果真,它又冲了过去,还回头看看我们,又好像在说:“小样,还想困住我,你还嫩了点呢!”。
5. 我们要写科学实验作文 求一个简单有趣的小实验 要过程 谢谢
我做过许多奇思妙想的科学实验,令我最感兴趣的是上次用液体做的实验。
那一天,我打开一本书上面写道:用一个杯子把里面先倒入油,再倒入水,之后油会在水之上!我那时半信半疑心想:还是做实验吧。
我先轻轻地拧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的倒到透明的玻璃杯中,我想:哈哈!第一步就这么顺利,那么接下来的几步不就更顺利了!接着我打开花生油瓶子,斜着让油一点点的倒在杯中,接着用筷子把它们搅拌起来,水和油就融合在一起了,我看见了这样的情形就想:可恶、可恨书上说的是假的。可是过了一会儿后就分开了,变成了两层液体: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水。
我想又了想:咦!要不,我再倒一些酱油,看看会发生什么?于是我又在杯子里倒了一些酱油,搅拌了一下,酱油和水便溶合在一起了,可是花生油仍然在第一层。我想: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我最爱吃的蜂蜜?如果我倒入一些蜂蜜又会怎样呢?然后,我又把蜂蜜和这些液体混合在一起搅拌,一开始是和水油一样的,但是没过多久却变成了三层: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酱油和水溶合在一起的液体,第三层是蜂蜜。
我想:为什么不同的液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真叫人琢磨不透啊!为弄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便把这杯“奇怪”的液体拿到爸爸面前,问道:“爸爸,你瞧,为什么我怎样搅拌这些液体,它们也不会融合在一起呢?”爸爸仔细瞧了瞧这些液体,然后笑着对我说:“儿子,你想想这些液体的重量有什么不同呢?”
我把它拿到面前,仔细看了看这杯液体,想:重量?液体与重量有什么关系呢?我又充满了疑问?爸爸看到我这个样子,说:“液体最轻的总会在最上层,稍重的在中间一层,最重的液体在最下层。”
这杯“神奇”的液体,让我懂得了液体不相溶是与重量有关系,也让我懂得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我们鉴证真实。
6. 怎样写科学实验报告论文,该写些什么
好好看看吧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 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 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 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 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 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 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 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 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 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可爱的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 操作: 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 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 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 讲解: 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创造: 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 分合的水流 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变成一股水流这是为什么呢? 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 右)。
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
讲解: 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行分、合。 漂浮的针 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针、叉子、液体清洁剂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个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 2、慢慢地移出叉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 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讲解: 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
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 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 形成一层薄膜。
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说明:针有危险,请家长帮助操作。 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 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
7. 科学实验报告怎么写
科学实验报告:前期工作 实验人员:吴小天,慷慨,姜和 主题:植物与环境 实验日期:2005年9月26日 实验计划:1、清楚植物的名称; 2、调查植物的生存环境: ①看泥土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 ②植物是否需要阳光; ③植物需要在阴凉的地方,还是在燥热的地方; ④要浇灌多少水;(是否需要充足的水分) ⑤浇水时,是要往页上浇水,还是往根部浇; ⑥植物生存的周边环境的温度大概是多少。
具体实施方案:(与上面相对应) ① 抓一把在植物附近的泥土,摸一摸。 如果是干燥的,就应该很硬(有时呈球状),捣碎时有声音; 如果是湿润的,就应该很软和很粘。
②找两棵同样的植物,一个放在背阴处,一个放在向阳处,看哪一个生长得更好! ③(方法同②) ④可以看周围的泥土质量,要是湿润的话,就可以知道要多浇水。 ⑤可以咨询园丁师傅,问问他怎样浇;或者,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叶子上有没有水,要是有水的话,就可以知道是往叶子上浇水。
⑥(方法同⑤) 科学实验报告:实验成果 实验人员:吴小天,慷慨,姜和 主题:植物与环境 实验日期:2005年9月26日 实践结果: 一、松树 1、泥土十分干燥; 2、基本上需要阳光。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如果有阳光的话,松树会长得更好、更大。
而如果没有阳光的话,松树会长得很矮小,大部分松枝会枯黄; 3、生长在阴凉、燥热的地方都行; 4、不需要充足的水分,因为松树抗旱抗寒,不太需要经常浇灌; 5、浇水时要往根上浇; 6、温度大概在27~28度左右 二、石榴树 1、泥土表面干燥,但里面还很湿润; 2、他们需要充足的阳光; 3、成年的树不太需要浇灌; 4、浇水时要往根上浇; 5、温度大概在28度左右。 6、小发现:石榴向阳处很红,但背阴处却是青色或黄色的。
总结:在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生长环境。
8. 科学实验报告怎么写
科学实验报告:前期工作
实验人员:吴小天,慷慨,姜和
主题:植物与环境
实验日期:2005年9月26日
实验计划:1、清楚植物的名称;
2、调查植物的生存环境:
①看泥土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
②植物是否需要阳光;
③植物需要在阴凉的地方,还是在燥热的地方;
④要浇灌多少水;(是否需要充足的水分)
⑤浇水时,是要往页上浇水,还是往根部浇;
⑥植物生存的周边环境的温度大概是多少。
具体实施方案:(与上面相对应)
① 抓一把在植物附近的泥土,摸一摸。
如果是干燥的,就应该很硬(有时呈球状),捣碎时有声音;
如果是湿润的,就应该很软和很粘。
②找两棵同样的植物,一个放在背阴处,一个放在向阳处,看哪一个生长得更好!
③(方法同②)
④可以看周围的泥土质量,要是湿润的话,就可以知道要多浇水。
⑤可以咨询园丁师傅,问问他怎样浇;或者,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叶子上有没有水,要是有水的话,就可以知道是往叶子上浇水。
⑥(方法同⑤)
科学实验报告:实验成果
实验人员:吴小天,慷慨,姜和
主题:植物与环境
实验日期:2005年9月26日
实践结果:
一、松树
1、泥土十分干燥;
2、基本上需要阳光。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如果有阳光的话,松树会长得更好、更大。而如果没有阳光的话,松树会长得很矮小,大部分松枝会枯黄;
3、生长在阴凉、燥热的地方都行;
4、不需要充足的水分,因为松树抗旱抗寒,不太需要经常浇灌;
5、浇水时要往根上浇;
6、温度大概在27~28度左右
二、石榴树
1、泥土表面干燥,但里面还很湿润;
2、他们需要充足的阳光;
3、成年的树不太需要浇灌;
4、浇水时要往根上浇;
5、温度大概在28度左右。
6、小发现:石榴向阳处很红,但背阴处却是青色或黄色的。
总结:在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生长环境。
9. 如何写一篇科学实验报告
如果你是在校学生 那么实验报告一句话就是流水作文 关键看字数 我写实验报告就常常写得一发不可收拾 感觉越写感觉越来 大体框架:实验目的【让人一目了然】 实验原理【这个就是抄书 抄网上论文】 实验设想【无非就是对实验结果的假想 不要认为是废话 很有必要】 实验步骤【过程】 实验结果【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 实验总结【说说这次实验获得些什么 忽略些什么 从实验中想到些什么】 如果 你最后再加上一些自己关于实验的看法 比如失败后如果做下次实验时如何改进 注意些什么 那么拿高分没问题 以上仅仅是个人心德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呵呵。
10. 科学实验心得怎么写
蜡烛吹不灭
思考: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
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
1. 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