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人是怎么写"造"这个字
一、伏羲造字 伏羲造字是汉字起源传说中最早的. 伏羲是古代传说中先于黄帝和神农的君主.《史记》对伏羲的记载是:“人生之始也,与禽兽无异.知有母不知其父,知有爱而不知其礼.卧则吱吱,起则吁吁;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太昊始作网罟,以佃以渔,以赡民用,故曰伏羲氏.养牺牲为庖,又曰庖羲氏.”《通鉴纲目》记伏羲“画八卦,造书契”.《史记》中还说:“太昊(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纹)章,地应以龙马负图.于是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画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为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作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传说中的伏羲氏的领地在现在的黄淮流域,从这一带遗留至今的古代绘画和墓葬绘画中,到处都能看到古代遗留下的大鸟的图腾,这是伏羲氏后代的标志.这说明在远古时期,大约在一百万年至六千年前,一个以鸟为图腾的部族已经在中、东部兴起,“氏”可能是他们中心氏族的名字,后来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进程,壮大为一个统一的部落联盟体.所谓伏羲造字之说,就是指伏羲联盟体的一支东夷人,他们在进入龙山文化时期(约七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文字创造活动. 伏羲氏造书契的传说,说明在古代的伏羲氏部落中,已开始了纹文记事和所谓的图画文字和图示文字即使用表意符号记事. 在一万年至六千年前的中国大地上,象伏羲氏部族这样的联盟体很多,最强大的除了神农氏以外,还有少典氏、有熊氏等.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文字逐步形成和正式创造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各个部族都在创造自己的文字.。
2. 古代的人怎么做作业的
远古、中古的人没有作业的说法,近古的人才开始有了教化,教育.教育和作业形式也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的.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招收客卿和门徒,他们的作业就是在需要时完成任务并自主思考,参与讨论时能发表一定深度的言论.同时官宦之家也有家教,子弟的作业就是每日完成长辈指定的学习任务,晚上接受询问检测.隋唐至宋清时代出现了科举,随之则兴起了学堂等比较正式的教育形式,这时有了正式先生的职业,先生每日教授学业,结束后会布置学童自主学习任务,多半是背诵,次日检查学习成果.时而,先生也会让学生书写文章等等。
3. 古代人的字是怎么回事
字与名的关系
《颜氏家训·风操》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广义的理解,字不妨是名的含义的诠释,也可以是名的内涵的发挥。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鲍照字明远,陶潜字渊明,白居易字乐天等等,都是词义互见,相辅相成的。苏轼,字子瞻,假如我们知道“轼”字的古义是指车子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子”则系夫子自称,那么凭栏而望称之为“瞻”也就是顺理成词了。他的另一个表字“和仲”很少用,“仲”是二的意思,苏轼排行第二,加“和”字则含有吉祥意,了解这些字的本义再看表字,含义就明确了。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字裕之,人“好问”而学识“裕之”,这字取得实在妙;清代戏曲家李渔的字为“笠翁”,则又可谓以俗字见雅趣了。也有的干脆拆名为字,简便好记,如清代诗人舒位字立人,尤侗字同人。又有些人喜欢取许多字,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文人中多字的冠军,大概要算清初杭州肖山的毛奇龄(一名甡),他一字两生,又字大可、齐於、于、初晴、晚晴、老晴、秋晴、春迟、春庄、僧弥、僧开等等,真是随心所欲,莫名其妙了。
4. 人的古代字怎么写
大篆
小篆
隶书
5. 古代人写家薄是怎么写的
家徒四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⑴,卷我屋上三重茅⑵。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⑶,下者飘转沉塘坳⑷。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⑸。公然抱茅入竹去⑹,唇焦口燥呼不得⑺,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⑻,秋天漠漠向昏黑⑼。布衾多年冷似铁⑽,娇儿恶卧踏里裂⑾。床头屋漏无干处⑿,雨脚如麻未断绝⒀。自经丧乱少睡眠⒁,长夜沾湿何由彻⒂!
安得广厦千万间⒃,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⒄,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⒅,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⒆!
注释
⑴秋高:秋深。怒号(háo):大声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⑶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长(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边低地。
⑸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⑹入竹去:进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⑽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⑾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⑿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⒀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⒁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⒂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⒃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⒄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⒄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⒅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àn):通“现”,出现。
⒆庐: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2] [3-4]
白话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