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un育的xun怎么写
xun育的xun怎么写
应该是:训育
基本资料编辑
词目:训育
拼音:xùn yù
基本解释
[moral teachings] 教师本着教育原则,顺应学生身心的需要,予以教导,使能向好的方面不断地生长发展[1]
摘自:/link?url=sZHMRRmX-bSJeF8DI92vK75VZYkkyaLqlP6sHkXTFKswZ6283VXy0FxfgyBQC3AJz2H4BhwrAwTyCX2FBjq_mK
2. 有种乐器叫xun (这个字怎么写)
是埙吗? /minzu/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471 埙是我国古代的吹奏乐器,用陶土烧制而成。
因此又叫“陶埙”。这种乐器除了陶土制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制成的。
它的外形是椭圆形的,有的是圆形、橄榄形不等。它的大小与鹅蛋相似,音有一至五个不等。
最早的埙是一孔吹两个音,后来逐渐发展为六孔,是中音吹奏乐器。它的音色古朴、醇厚、浑圆,即能独奏又能同其它古乐器合奏,如钟、琴、瑟等。
同时也是历代宫廷的雅乐,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从浙江河姆渡遗址、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山西万泉荆村遗址、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河南郑州铭功路、三里岗商代遗址等。
我国新石器时代几种不相同的文化类型的重要古迹中,都发现出埙的实物,这些出土埙距今已有七千多年了。埙的音色悲凉、萧瑟,擅于表现凄凉、哀伤的情绪。
近年来,我国音乐工作者们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同时对埙也做了大胆的改革,使只一个音孔,可以模仿单调声音的埙,发展到了十二音孔演奏出的清音。如今的埙在作曲家们的手笔下已登上了大雅之堂。
埙属吹奏乐器。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起源可能是先民用于诱捕猎物,并随着音孔的增加,进而发展成为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单纯的乐器。
[编辑] 埙的历史 最原始的埙,只有吹吼而没有音孔。如河姆渡遗址和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埙均只有吹孔,而无音孔。
到了夏代的埙,已发展成为有三个音孔的乐器,可以吹出四声音列。商代的埙比前期的埙有了较大的发展,有陶制、石制和骨制的,形体多数是为平底卵形。
到了战国时期的埙已发展成为五个音孔了,陶埙的外形亦大多呈平底卵形。秦汉以后,埙主要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到了现代,埙的音孔增加到了六至九个。 [编辑] 损的制作 * 材料:土质纯净、不带砂石杂质的粘土。
* 制法:将粘土加清水,反复绞拌揉揣,和成软硬适中的泥块,经捏坯、整形、开孔、磨光和煅烧几道工序即成。 [编辑] 演奏技巧 吹秦方法 o 手指按全孔 o 叉口按指 o 平吹 o 俯吹 以古制六孔埙为例,上述技巧可吹奏出二十六个音,包括两个八度内的全部半音和一个泛音。
* 指法 o 颤音 o 打音 o 抹音 参考资料:中文维基百科 古琴为“天籁”,土埙为“地籁”,昆曲为“人籁”,是为三者…… -- 作者:隐身符 -- 发布时间:2004-10-18 14:39:02 -- 我和埙 1. 说实话,埙这个字从哪个时候注入脑子的现在我自己也说不清了。 小时候学了一点笛子,慢慢知道了箫。
就对吹奏乐器有了兴趣,尤其是民族的。 因为不怎么会识谱所以只要电影、电视背景的音乐,一旦现现箫笛之类的东西就会刻意去记,然后学着吹一些。
后来听到一种音色比箫更浑厚,意竟更哀婉的声音。被那种特别的韵味吸引住。
从那个时候起就想了知道这个什么东西,那个时候还没网络。这方面的东西无从了解。
偶然一次在一个文艺节目有衣着古装的人吹了一曲《醉翁戏鸟》,从那天开始才知道这个东西叫埙。再多的也不知道了。
慢慢地,可能是留意的更加仔细。在眼前出现的更为频繁,电影电视也作为道具用上了它。
有了网络之后才算真正的入了埙这道门。知道了埙是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历史可以追朔到史前文明。
最初的用途是用于兽猎。从只有一个吹孔发展到十个指孔经过了好几千年。
至于它的内函,我没有那种文学功底去描述它。只想得起有人说过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
不知是埙不喜欢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不喜欢埙,埙总是难以让人了解,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在电影电视里见到的吹埙者不是世外高人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
因而一直以来就想拥有一支,但这里的琴行是找不到埙的,因为对他不感兴趣的还是多数人。人们很难把“埙”这个字,和那个圆圆的梨形的东西联系起来。
2.自己做埙是非常有趣的。 三月份的时候送朋友到河边坐船。
回来的路上无心中捡了一块泥。当时用这块泥做埙的念头也只是闪了一下。
但到最后还是做了,且做出和第一个自我感觉就很好。虽然还谈不是音准,外表也粗糙,但音色已有点像记忆中埙的音色。
当做出一支令自己都满意的埙时,那种成就感是很难用别的东西替代的。起初我做埙的方法很笨,先做好一个实心的埙。
等到半干后,劈成两半,把中间挖空。(这道工绪是非常难做的,泥太干会挖破。
泥太湿会挖形)。所以很快被淘汰。
找到秦埙网也是很偶然的,也可以说是一种缘份。最先是通过笛韵找到龙吟埙。
又在龙吟埙看到一个网提到了秦埙。 到了秦埙后,学会了用模具。
大大提高了制埙的速度和质量。音域比原来高了两个音。
因为是用石膏模具,所以用不着挖那道工绪,只需把泥拍成一cm左右的片包在模具上。慢慢地搓,直到看起来没有结逢,等到干一段时间,大概有一点点裂口的时候,用刀子割开(也可以用线挤)。
取出模具,再用泥浆合上,再等到结逢处的泥浆干一点后可以打磨,也可以等到吹孔和音孔都完成后再进行。(用一块玻璃棒,最好找的工具是用一次性打火机,我这里一块钱三个,只要是表面光的有一点硬度的即可)这个时候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