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进位加法竖式上的点写在哪怎么写
写在需要进位的数字前一位的最上面,例如下图:
进位加法,数学运算的一种,加法的一种。例如十进制时,一位上的数相加过十,则在此位上写相加得数的个位,向下一位进十位上的数。
数学运算的一种,加法的一种。当两数相加时,某一位的结果每大于等于10,则需要向上一位计1,这就是进位。
如:48+56=104,8+6=14>10 则向上一位(十位)进1,4+5再加上进位得来的1,即4+5+1=10 也需向上一位(十位)进1,当运算中存在进位的加法称为“进位加法”。
扩展资料
进位是一种运算形式,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它是标准算法的一部分,通过从最右边的数字开始合并然后传递到左边。 例如,当在十进制下计算6和7的和等于13时,“3”被写入右边一列,而产生的进位“1”被写到左边。
十位数向下一个数字转换,在本例中,在十列中为3 - 1。 根据这种方法,“借”这个词是一个不正确的词,因为十是从来没有回报。
十位数从左下一个数字复制,然后通过将其添加到“借用”列中的减号中“给予回报”,在本例中,在第十列中列出了4 - (1 + 1)。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的进位怎样写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提倡学生亲历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和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这一节课是北京课程改革试验教材数学第6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范畴。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关键掌握: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数对齐。算理的理解需要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模型的过程。
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解决问题策略和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还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这为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做了一定的铺垫。
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需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其算理,感受到方法和算法的多样性,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学生生活的实践体悟积极探索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意识及交流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之美。
五、教学重点 在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数学模型的探索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解决问题和计算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模型。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为建构21*14数学模型做准备 同学们还记得祖国60周年的国庆大典吗?真是一次盛大的活动(出示图片)我们的解放军叔叔们穿着海陆空三军特色的制服,列成了整齐的方阵,等待着领导的检阅。 请同学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2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每个方阵有多少人,要知道每个方阵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横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每行有几个人,(课件闪烁行。)
竖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有几行。(课件闪烁有几行。)
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 (每个方阵有14行,每行21人。)列式21*14 你能猜一下每个方阵大约有多少人吗?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猜的是正确的或者是比较接近正确答案?怎么计算(课件)每个方阵有多少人?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⑴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自主地进行提问,寻找条件,为建构21*14数学模型做准备。
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的进位怎样写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提倡学生亲历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和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这一节课是北京课程改革试验教材数学第6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范畴。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掌握: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数对齐。算理的理解需要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模型的过程。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解决问题策略和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还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这为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做了一定的铺垫。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需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其算理,感受到方法和算法的多样性,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学生生活的实践体悟积极探索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意识及交流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之美。
五、教学重点
在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数学模型的探索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解决问题和计算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模型。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为建构21*14数学模型做准备
同学们还记得祖国60周年的国庆大典吗?真是一次盛大的活动(出示图片)我们的解放军叔叔们穿着海陆空三军特色的制服,列成了整齐的方阵,等待着领导的检阅。
请同学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2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每个方阵有多少人,要知道每个方阵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横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每行有几个人,(课件闪烁行。)竖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有几行。(课件闪烁有几行。)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 (每个方阵有14行,每行21人。)列式21*14
你能猜一下每个方阵大约有多少人吗?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猜的是正确的或者是比较接近正确答案?怎么计算(课件)每个方阵有多少人?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⑴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自主地进行提问,寻找条件,为建构21*14数学模型做准备。
4. 竖式计算里的进位点,退位点怎么写,谁能详细讲一讲
竖式里面满十进一,不够减时向高位借一抵十。
例如:
18 + 7 = 25;8+7=15满10,需要向高位进一,高位本来是10,进一顶10,变成20;个位是5,所以,是25。如图所示:
竖式是每一个过渡数都是由上一个过渡数变化而后,上一个过渡数的个位数乘以2,如果需要进位,则往前面进1,然后个位升十位,以此类推,而个位上补上新的运算数字。
扩展资料:
乘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1、乘法:一个数的第1位乘上另一个数的第1位,就应加在积的第i+j-1位上。例如:
2、除法:
如42除以7。从4开始除〔从高位到低位〕。除法用竖式计算时,从最高位开始除起,如:42就从最高位十位4开始除起;若除不了,如:4不能除以7,那么就用最高位和下一位合成一个数来除,直到能除以除数为止;如:42除7中4不能除7,就把4和2合成一个数42来除7,商为6。
3、求算术平方根:因为每次补数需要补两位,所以被开方数不只一个数位时,要保证补数不能夹着小数点。例如三位数,必须单独用百位进行运算,补数时补上十位和个位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