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硬笔书法中 点 的写法
楷书的点相对来说比较稳重有力! 虽然是小小一点! 但又有千变万化! 有顿点、撇点、提点、捺点、长点、竖点 等等! 一般来说都是先轻后重的。
行书的点则没有明确的叫法! 因为行书相对楷书更写意潇洒,有时几点可以连成一笔!有时可以写成弯勾。。。等等!
不同的字都有不同写法的! 其实没有明确的规定的! 主要还是要自己领会斟酌!多看字帖。 多临贴。
我小学一年级开始练书法。到现在也有13、4年了! 练书法就是得勤练!下功夫! 多练的话一定能写好的!
祝你练得一手好字!
我传一张刚刚写的! 里面的字都有点画。 我也不是什么书法家! 只是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交流一下!
2. 初学楷书一般字写大点还是写小点好
应该写小一点。
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苏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以上这些话怎么讲呢?因为我们通常写大字时,以为地位(面积)宽阔,可以任意挥洒,结果字体变成了松散空阔。写小字则正好相反,因为地空间太小,担心写不下就越难免要尽力局缩,往往局缩过当,反而变成蜷促。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现象,极易触犯的毛病。所以苏公“大小难能”这句话,正是针对这种神情而发,更是经验老到之谈。
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小字运笔要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大字下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 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譬如写一横,起笔处或尖而收笔处则圆; 写一竖,起笔或略顿,收笔则尖;撇笔则起笔或肥而收笔瘦:捺笔则起笔或瘦而收笔肥,同时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笔画生动而有情致;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运笔灵活多变,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却又一直在一条线上,如是则行气自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
小字为古代日用必需的书法,以前科举应试时,阅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后再看文章。字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响。朝考状元、翰林,尤注重书法。是故凡状元、翰林的小字,都是精妙的。一般读书,也都善写小字。如今硬笔盛行,用毛笔写小字的人不多,但用硬笔临写小楷字帖有事半功倍的明显进效,因此想写好硬笔字,不妨找本好的小楷字帖,加工练习。定能打下坚实基础,裨益终身,受用不尽。
3. 楷书的笔画的点有哪种类型
楷书书写笔法完备,有提按、快慢、轻重变化,初学者最适宜练习楷书。
点
点画是一些长笔画的浓缩,如一个字的眼睛,是一个字的精神所在。短小的点画书写要轻捷,轻入重收,不可粘滞太久,迅疾转入下一个笔画,这样点画才能写出神采;长点运笔相对要慢一点,这样才显得沉稳一些;如一个字有几个点画,那就要注意点与点之间的变化和联系,用笔宜快,一气呵成。
横
横画是汉字使用率最高的笔画。横画是一个字的大梁,一般略有点左低右高,起笔可轻可重,行笔较快,收笔较重。笔画写得要有弹性。几个横画在同一个字里出现,不能写得一样,可以在长短、方向上做点变化。例如:“土”,上横略斜,下横略鼓;“三”,三横绝不能写得一样长,用笔的轻重也有变化。
竖
竖常常在一个起支撑作用,特别是中竖、长竖宜挺直有力,长竖又垂露竖、悬针竖之分,一般起笔较重,行笔向下,略轻,垂露收笔较重;悬针则顺势而下,出锋收笔,收笔宜尖。只有当一个字最后一笔为竖画的时候,才可以用悬针竖。
竖不完全是垂直的,也不容易写得垂直,这如同人站立时,不可能总是站得笔直的,只要站得正就行。在书写时要果敢下笔,过分“认真”,反而适得其反。而有些竖画,特别是一些短竖、侧竖本身就应该写得斜一些,如:“中”的侧竖,“五”的中竖。
撇
写法同悬针竖,只是在练习时,注意观察笔画长短、方向的不同。例如:“后”字两撇,就不能写错,否则,张冠李戴,极其难看。
捺
捺又称作波画,,顾名思义,是有起伏的笔画。分斜捺和平捺两种。
斜捺,下笔较轻,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出顿笔再向右水平方向提笔出锋,收笔要尖。
平捺,写法同上,起笔时先写一短横,然后向右下(略平一些)行笔。
还有一种变异,在同一个字出现几个捺画时,往往只保留最后一个捺画,其他捺画改为长点,如“这”。
提
写法同短横,起笔较重,然后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出锋收笔,写得要有力。
折
这是组合型笔画,关键在折处,宜放慢书写,先顿再折。如同汽车转弯,不能太快,也没有必要刻意描摹,要一气呵成。
钩
也是组合性笔画,在写好其他笔画的基础上,钩笔要钩出有力,其中有些弯折笔画----到底写成什么样子才够美观,需要自己多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