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亲子日记大全集,家长怎么写
上星期六早晨,我和妈妈在家里一起干家务。我第几次干家务。
妈妈就教我怎样做家务。开始,妈妈叫我先打扫地,要把地上的垃圾全部扫光。我说:”知道了,扫地,我会了。”我拿起打帚了起来。我从四周打到中间,特别是每一个角落我都不放过,每一点垃圾箱里。
接着,妈妈说:“现在,你拖地板。拖前要吧弄湿,然后把拖把放到地面上去拖。
大约拖一个多小时,我把楼上楼下的地拖都拖得干干净净,简直可以照得出人来了。
今天,我做了家务,虽然累了一点。
2. 亲子阅读读后感家长的话怎么写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亲子活动是少之再少,大多是父母长期工作,工作下班后又给料理饭菜,而孩子放学就是做作业,根本没有一点时间来陪孩子,更不要说在一起学习读书了,所以这次学校组织亲子共读,我们要好好珍惜.读书,是人生的一大积累,它能塑造健全的人格,锤炼顽强拼搏的意志,更能丰富课外知识与大脑的智慧积累,它可能影响我们新一代的一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难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是一个不称职的家长.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并不能做到每天陪儿子共读,但我每星期至少能陪孩子两次共读.自从开始亲子共读,在与儿子的一同阅读、一同学习中,我又重新找回了那种美妙与神奇,每次亲子共读都是乐在其中,回味无穷!我们在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时,一起享受书中人物的喜怒与哀乐,一起感受到主人公顽强不息的精神和超强的生存能力,给孩子讲解碰到困难时,要象鲁滨孙在困难环境中顽强不息的精神,不可以遇到困难就逃避,而是想方设法的去克服解决它.我在欣赏孩子的成长中也收获了快乐,书中的童真童趣拂去了我心灵上的尘埃,让我有幸走进孩子的世界,懂得如何去亲近这些纯真的天使.。
3. 写一篇亲子交流的文章
现在的父母应学会怎样和孩子说话,怎样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意思、愿望,使孩子能够及时知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蕴含的关爱和善意,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子女的抵触情绪。做父母的,原本出于“心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这种“拙劣的沟通”阻断。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被淹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的同时不时声称“是为你好”,但子女听到的是如雷贯耳的叱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子女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有个父亲因一个偶尔的机会,得知儿子对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惊:此前他从来没有想过儿子对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认为自己非常爱儿子。从此,他改变了管教儿子的方法。他不想让他的儿子像自己一样:直到长大成人,从小一直以为他的父母不爱自己而非常的恨着他。而实际上,他的父母非常爱他,只是“拙劣的沟通”使儿子从来没有感受到父爱,直到父亲去世后他才知道。不过,许多父母相信孩子在事后,或长大了会知道父母当时、当年是“为了孩子好”。但事情结果纵然如你所想,你眼下的管教若建立在子女对你的“对立情绪”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苛求、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干涉一样,有损子女健康成长。
作为父母,我想,时值世纪之交,随着民主和科学越来越为社会广大人士所崇尚,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现代管教子女,非得要用“打骂训斥”的沟通手段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吗?把父母的“爱心和善良”,用良好的沟通让子女直接地、即时地感觉到,效果是否会更好?
父母对孩子(特别是大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示不满,给予批评,最适当、最有效的句式是:我(信息)——即说出你对子女的行为的感觉、心情;最忌讳、易激发冲突的句式是:你(责备、责怪、责骂)——即直接指责子女的过错行为。
亲子沟通中,父母经常要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种批评教育是父母对子女的深切关爱,又是父母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父母在对孩子行使批评教育时,要达成良好的沟通,以准确地传达出你的意思和意愿,还要注意下面三点:
避免夸大事实。夸张,是一种语言修辞,但不宜用在批评孩子的场合。夸大孩子的过错,不仅不利于孩子认识、承认过错,而且容易激起孩子的自卫心理。夸大子女的过错,还使你的善意变成了吹毛求疵,使自己从“原来有理”也变得“也有过错”了。下面这些句式通常会夸大事实,不能准确地传达出你的本意,如: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平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子女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该避免。
避免笼统模糊。笼统模糊的表达方式常常会引起理解上的不一致。比如,你为某件事叮嘱孩子早一点回来,但结果,你指责孩子回来得不够早;而孩子认为他已经回来得很早了。日常生活中,为这样的事亲子之间也常常发生不愉快。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角色对同一概念的理解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与其笼统地说“早一点”“快一点”“马上”这样模糊的要求,还不如具体说定一个时间,几点几分。同样,“以点盖面”也是一种模糊的表达方式。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地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满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复制文教网推出的企业步步为赢推广大礼包帮您轻松实现。
3
避免夸张的认错。夸张的认错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威胁行为,因此常常更容易激起子女的愤怒。像“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这种句式显然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毫无认错之诚意。如果你真正想息事宁人,不想激起子女的愤怒,那么,准确的句式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
4. 亲子阅读感言怎么写30个字
亲子阅读感言的写作思路主要从具体的亲子阅读实践展开,对亲子阅读这件事情对详细论述,然后说明从中获得的启示。
正文
阅读可以开拓孩子的想象力、启发孩子的思考力、提高孩子作文的语感、培养孩子情商, 所以我觉得老师布置的“亲子阅读活动”真的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以前自己总是忙于工作,没顾得上陪孩子好好的看看幼儿书籍,这次的亲子阅读活动我决定在晚饭后与孩子一起阅读图画书、一起朗读拼音绘本,一起在智趣书里走迷宫。
虽然有些内容孩子不是很明白,可是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孩子的一些心思、一些爱好、一些感悟,一些想法。
亲子阅读贵在持之以恒。多些时间给孩子,少些时间给电脑、电视和手机,少些时间做家务。我们家长每日要为工作奔波劳累,所以不会有太多的时间给予我们的孩子。
其实孩子也不会剥夺我太多的时间,每天只要陪着他阅读15至30分钟就已经足够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应该去纠正、灌输孩子对图画书的理解,我应该学着如何引导他去理解,让他自己去发现、去感受。
5. 亲子共读该怎么写
亲子阅读 婴幼儿时期,听妈妈说我每晚坐在床上听她读故事的那一刻,是我最安静、最听话的时候。
我时常带着妈妈讲的故事进入梦乡,并且还经常闹着要爸爸妈妈陪我一起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就这样,我每天都期待着晚上早点到来,听妈妈给我读故事。
幼儿园大班后,我学会了汉语拼音,妈妈就为我买了许多带拼音的故事书。于是,每晚上床睡觉时,我在妈妈的指导下,一个字一个字地拼读起来。
当我艰难地读出第一个故事时,妈妈激动地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此后,妈妈总是鼓励我、帮助我拼读出每一个故事。
经过我长时间的努力,到了二年级时,我不用拼音就能把整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读出来了。 三年级时,由于我经常阅读,识字量比一般小朋友多,妈妈就把我的故事书换成了不带拼音的。
记得给妈妈读第一个故事时,书上有许多我不认识的字,但上面却用钢笔注了音,我懂得,这是妈妈的良苦用心。因此,每晚给妈妈读故事前,我都做了充分准备(查字典注音)。
听我读故事时,妈妈总能露出满意的微笑。 现在,我上四年级了,妈妈还坚持每晚都要听我读故事,我真觉得有点烦。
直到上周末,我为妈妈读了一篇《骇世亲情》时,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在一次巨大的泥石流灾难中,只有一个小女孩活着,她是站在爸爸妈妈用身体搭起的人梯上才得以生存的。她的盲人父母用生命换来了她的生存。
我不禁哭了起来,妈妈眼里也噙着泪水搂着我说:“孩子,不是每个父母都像小女孩的父母那样面对死神的挑战,但是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我听了拼命地点头,暗暗对自己说:“今后,不论我功课做到多晚,学习多么辛苦,我一定要坚持每晚给妈妈读故事。”
因为我知道,妈妈只有在这一刻才是她最满足、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 爸爸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会读我自己写的作品给你们听的!本文转自 中国作文网 : 。
6. 亲子读书的作文怎么写
温馨一刻
迈进祈福医院,可以说能感受到一种无穷的豪华感,舒适感自然从你身上飞过,幸福感会慢慢地在你头上降临。
抽血毕竟不是危险的检查,但在父母眼里恰恰相反。
医生严谨地告诉我妈妈:“你的孩子需要全方面的抽血检查,一共要注入七瓶血才能够进行。”这时我被医生的话所吓倒,幸亏不是晕倒在地上。妈妈的眉头皱起来了,似乎在担心些事情或思考着什么。爸爸突然胸有成竹地跟医生说:“这点儿小事算什么,难不倒我的儿子,因为这是他表现毅力的最好时机。”我恍然大悟:“爸爸说得没错,我身为男子汗,难道这点儿小事能难倒我么?”
于是,我伴随着父母,充满勇气地来到了抽血室。场面非常多人,热闹极了。本来我以为抽血是每一个人的困难处,不过现在我从每个人的脸上看得出快乐与挑战的向往。我排着队等候着,一位年纪比我小的小孩,在母亲的怀抱里哭着,我心想:“难道他被抽血打败了?”这时候,我看见了他母亲用鼓励之手抚摸安慰他,我心里从这一幕感受到人间中亲子之间的温馨的幸福感。
我疑惑着:“为什么我就没有这种待遇!”这时,我从远处听见有人喊我的名字,原来轮到我了。当我迈上脚步上前去时,忐忑不安,手在一个劲儿的抖,十分紧张。我凝视着这位身穿白大衣,口戴口罩的白衣天使,心情稳当下来了。我把袖子卷起来,白衣天使拿出恐怖的针管,此时我露出可怜的面目对望着父母,父母此时也担心起来,祈祷我能够顺利完成这挑战。白衣天使小心翼翼地在我手臂上戳了一下,可惜由于我心里紧张,给白衣天使也带来了麻烦和紧张,第一针没抽出血,又戳了第二针,可是第二针也只抽了一点血,这时我跟自己说:“要勇敢点!放松点!”继续戳第三针,妈妈看我被这样折磨,心里开始不安定了,于是上前来辅助白衣天使。接下来爸爸像一个正在打战的喊号的一个战士,吼着:“孩子!!加油!胜利的大门正在你面前,继续啊~!”顽固的血终于肯出来了,不过因抽血时间长了,所以我休克过去了。我感受得到有个人在抚摸着我,睁开眼睛时因阳光的照射,所以看得不怎么清楚是谁,不过好像是一位被一道光照射着的天使下凡拯救我。这时我感受得到被温暖包围着感觉,温馨从此降临在我身上了,我看父母都为我而惊吓一跳,冒了一头冷汗,寒毛都竖起来了。
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我也有这种幸福的待遇,并且感受到父母给我的爱,这种爱是无价值的。
7. 写篇开家长会和亲子参加活动的作文怎么写
详见_扒乐网_亲子活动回顾,您可以根据自己参加亲子活动的经过写起来,最后总结通过活动跟您的孩子有怎样的变化,比如您更懂孩子心思了、孩子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给您等等。
下面是个举例希望对您有帮助:活动背景: 孩子们都有每天穿鞋脱鞋的生活经历,也有好穿大人鞋玩的事情,这是本课的生活实践基础。在一次与家长的谈话中,我得知有很多家长反映自己孩子在家中不会自己穿鞋子,这让我感到很惊讶,因为它们所反映到的这几名幼儿,平日里在幼儿园都会自己穿鞋,无非是穿的比较慢,到不至于不会自己穿鞋子。
我将这一情况告知给各位家长后,可后来还是会有这样的反映。在幼儿园里我经常会表扬这几位幼儿,并对他们进行指导。
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像爸爸妈妈展示穿鞋。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摘 自 小 精 灵 儿 童 资 讯 站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加深认知,脚有大小,鞋子也有大小。知道大脚要穿大鞋,小脚要穿小鞋,多大的脚要穿多大的鞋,才舒服, ·通过活动学会穿鞋和脱鞋。
二、活动准备: ·大人的鞋(平底鞋、高跟鞋即可) ·一块宽敞的活动场地,场地上画好 10米 长的白线若干条,(据分组情况画)每组两位指导老师。 三、活动过程: ·导入: 师:请宝宝跟我跺跺脚,谁是我们小脚的好朋友呀,——引出鞋子。
我们的小鞋子会帮我们保护自己的小小脚,这样在走路、跑步、跳跃的时候,我们的小脚就不会碰伤,碰破,甚至流血。所以我们的鞋子是我们小脚最好的朋友。
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鞋子,每人穿的鞋子不光颜色式样大小也都不一样。今天老师想跟小朋友们借一双小鞋子,你们谁愿意把小鞋子借给我用一下呢? (1)让幼儿观察借来的小朋友的鞋子。
(2)拿出准备好的爸爸,妈妈的大鞋子,让孩子比较,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爸爸妈妈的鞋子大还是小朋友的鞋子大呀?摘 自 小 精 灵 儿 童 资 讯 站 (3)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你们在家的时候,有没有穿过爸爸妈妈的鞋子呢?是什么样的感觉,谁来说一说(宝宝发言略) (4)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游戏《大大鞋和小小鞋》,让小朋友都来试穿一下爸爸妈妈鞋子的感觉。 ·具体活动过程: (1)让本 班 老师一位扮爸爸,一位扮妈妈,其余各线由各家庭组成,方法按以下进行,每组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先请上来的宝宝脱下自己的鞋子) 方法:妈妈站在中间,爸爸站在终点,先把妈妈的鞋放在起点,将爸爸的鞋放在妈妈身边,宝宝的鞋放在爸爸身边,让宝宝脱鞋后,站在线起点上,听到口令后,穿上妈妈的鞋子走到妈妈身边,把鞋送给妈 妈(提醒孩子慢慢走,小心不要摔跤) ——鼓励宝宝说。请妈妈穿鞋, (2)请妈妈协助宝宝穿上爸爸的鞋,走到爸爸身边,把鞋送给爸爸,并说请爸爸穿鞋, (3)最后请宝宝穿上自己鞋,然后跑回起点。
·提高认识, 让幼儿体会穿大鞋和小鞋的感受。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认识以下几点: (1)穿大鞋,不好走,不合脚,容易摔跤,不安全。
(2)穿自己的鞋,适合自己脚大小的鞋舒服,方便 行动自如,穿自己的鞋子好。 ·活动引伸: 学习自己穿鞋 (1)回忆妈妈是怎样给自己穿鞋的。
(2)自己是怎样穿鞋的? (3)总结穿鞋的方法。 A:看看是左边的还是右边的在地上摆放好 B:一只一只的穿。
先把脚伸进去,然后穿到最前头, C:把后跟提上 (4)怎么脱鞋 A:先从后根脱 B:把鞋子放在一定的地方 活动反思: 宝宝们都非常喜欢穿爸爸妈妈的大鞋子,本次活动我抓住了宝宝凡事都想自己尝试的特点,让宝宝亲身体验了一下穿上大鞋的感觉,再对比穿自己的鞋子和穿大人鞋子的的感觉,让幼儿感觉哪个会更舒服,更方便行走,寓教育于游戏中,能够较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使整个活动变得生活化、游戏化了。不仅如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我还邀请到了幼儿的家长来参加,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宝宝自己穿、脱鞋,同时也像爸爸妈妈展示了宝宝在幼儿园学会的生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