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篆的书字怎么写
小篆“书”的写法是
小篆简介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 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代表书家
秦代:李斯;唐代:李阳冰;宋代:徐铉、释梦英;元代:赵孟頫、吾丘衍;明代:吴叡、李东阳、赵宧光;清代:王澍、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杨沂孙、吴大澄、吴昌硕。
代表作品
《峄山刻石》,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峰山时刻立的第一块石刻。《泰山刻石》,是在此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刻立。
《琅琊刻石》(山东胶南)、《芝罘刻石》,是秦始皇二十九年于芝罘山(山东烟台市西北)刻立。
《碣石颂》,是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东巡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县西北)所立。
《会稽刻石》,是始皇三十六年(前210年)第五次巡行登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所刻。这些刻石都是标准的小篆书体,相传为丞相李斯所写。
2. 小篆的新字怎么写
“新”字的小篆写法如下:
新 xīn
释义
1.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跟“旧、老”相对):~风气。~品种。~的工作岗位。
2.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跟“旧”相对):~社会。~文艺。粉刷一~。
3.使变成新的:改过自~。一~耳目。
4.没有用过的(跟“旧”相对):~笔。~锄头。这套衣服是全~的。
5.指新的人或事物:尝~。以老带~。花样翻~。推陈出~。
6.结婚的或结婚不久的:~女婿。~媳妇。
7.新近;刚:我是~来的。这几本书是~买的。
8.姓。
相关组词:清新 新春 新年 新人 全新 新闻 重新 新意 崭新 新疆 新鲜 新奇 新潮 新颖 更多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1.文言版《说文解字》:新,取木也。从斤,亲声。
2.白话版《说文解字》:新,劈柴,将木头劈成散材。字形采用“斤”作边旁,采用“亲”作声旁。
三、相关词汇解释
1.清新[qīng xīn]
清爽而新鲜:刚下过雨,空气~。
2.新春[xīn chūn]
指春节和春节以后的一二十天:欢度~。~佳节。
3.新年[xīn nián]
元旦和元旦以后的几天。
4.新人[xīn rén]
具有新思想、新道德品质的人:一代~。
5.全新[quán xīn]
全部改换了旧面孔。
3. 小篆处字怎么写
小篆处字:
一、处的读音:chǔ、chù
二、汉字释义:
[ chǔ ]
1、居住。
2、存在,置身。
3、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
4、决定,决断。
5、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
6、止,隐退。
[ chù ]
1、地方。
2、点,部分。
3、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
三、汉字结构:左下包围结构
四、部首:夂
五、相关词组:
徙处、处理、困处、托处、蛰处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撇、横撇、横钩、捺、竖、点
二、词语释义:
1、徙处
迁居。
2、处理
用特定方法加工。
3、困处
困难处境。
4、托处
安身。
5、蛰处
隐居。
4. 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区别
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区别
汉字的演变可划分为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隶书对古文字形体进行了重大变革,因而成了古今文字的分界线.隶书以前是古文字阶段,主要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小篆;隶书以后是今文字阶段,包括隶书和楷书;至于草书和行书可说是书体的演变。
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字,在历史发展中产生不同的写法,是字的分化现象。
把同一个字早期的写法跟后来的写法放在一起,就称为“古今字”。
早期出现的写法,称为“古字”;后来出现的写法,称为“今字”。
例如:“莫”和“暮”,就是一对古今字。
莫字是个会意字,用草原落日的景象表示黄昏。
后来“莫”产生新的义项,表示“没有”“不要”;
为避免混淆,就出现了“暮”字,专门用来表示原来黄昏的意思。
在这对古今字中,“莫”就是古字,“暮”就是今字。
5. 只字的篆书怎么写
[只]字篆书的写法很多,现提供相关资料以供参考。如图:
一、简体篆书的写法。
二、繁体篆书的写法。
6. 之的篆体字怎么写
之的篆体字写法如下图:
其释义为:
〈动〉
(会意。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代〉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助〉
的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
拓展资料:
篆体,汉字古代书体之一,也叫篆书。是对古文字的统称。“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古人认为篆书为仓颉所造,其实是不可信的。一种文字的产生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酝酿发展过程的,不可能有一个人在短时期能完成。广义的篆体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篆书字划圆转,结构依六书之义,故唐孙过庭谓:“篆尚婉而通”。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
篆体书法在魏晋以后走向式微,到了唐代以李阳冰为代表。篆体书法在清代迎来了第二次创造高峰,出现了一大批善篆书家如王澍、钱沾、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建国以后篆书代表人物有王福庵、韩天衡、王友谊、沙孟海、黄宾虹、刘江、来楚生、邓散木、张辛、陆维钊、倪和军、商承祚、徐无闻等。
7. 天字篆书怎么写
1、天字大篆写法如下:
2、天字小篆写法如下:
天[ tiān ]的基本解释
1、在地面以上的高空 :天空。
2、在上面 :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3、气候 :天气。
4、季节,时节 :冬天。
5、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 :今天。
6、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 :天上。
7、自然界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8、〔天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9、自然的、生成的 :天然。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 天,顚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天,头顶。至高无上,字形由“一、大”构成。
三、相关词汇解释
1、天地[tiān dì]
天和地:炮声震动天地。
2、阴天[yīn tiān]
布满云的天空。
3、明天[míng tiān]
今天的下一天。
4、先天[xiān tiān]
指人或动物在胚胎时期就形成或具有的。与“后天”相对:先天不足。
5、前天[qián tiān]
时间词。昨天的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