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好博士论文第一章
写好一篇博士论文,首要前提是选好题。
如何选题?“选题”之“选”是指选择。选择是主体行为,是主体性的突出表现。
主体之所以为主体,最根本的就是他(她)有其特定的目的。主体性的本质规定就是目的性。
无目的者不足以为主体。有了一定的目的或价值目标,他(她)就也才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即选择一个能或最能达成自己目的课题____这样的课题才是有意义的。
为此,他(她)应该且必须关注现实,以便发现现实中的重大的或具有普遍性的但又是尚未有定论的问题。有了这样的问题意识,带着一定的有意义的问题去选题,才能选好题。
选题固然重要,因为它涉及到所要作的论文的价值,但是,并非选到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题目,就足能保证其论文的价值和质量。一篇论文的价值和质量还取决于其特定的研究方法。
人类的文明史,从物质文明方面看,其实质性的进步是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进步,至少在中国是体现在从石器到青铜器特别是铁器的飞跃。
然后是从铁器到大机器的飞跃,再是大机器到电脑的飞跃。
.物质文明的进步是如此,人类思维的进步同样是如此,本质上也不过是思维工具的进步。所谓思维工具,在学术意义上就是学术研究的方法。
学术的进步的实质在于其研究方法的进步。方法取决于观念、理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和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
方法的进步本质上乃是观念、理念的进步。没有观念、理念的更新,就不可能有方法的创新。
如何革新或转变观念、理念?对于一定的学科来说,观念、理念的更新,取决于对该学科(例如哲学)元理论的研究。例如,如果想要在哲学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就必须研究古今特别是当今中外的哲学观念的变化,由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念,进而以此观念为指导,以它为视野、视角来进行特定主题的研究。
对于历史(包括哲学史)研究来说,其研究无非是对一定历史文本或历史资料的研究。这种研究,本质上乃是对历史文本或历史资料的理解。
“理解”的前提是有“理”。有“理”,才有“解”;无“理”,则无“解”矣。
这个“理”是什么?它就相当于亚里士多德所讲的“形式”。这个“形式”既是“质料”(历史文本或历史资料)所追求的目的,同时也是推动它的力量。
这里作为其目的的“形式”,就是上文论述选题时所述之目的或价值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目的,就是意味着没有“形式”,没有“理”,从而也意味着无“解”。
既然无“理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历史(包括哲学史)研究了。其实,不仅历史(包括哲学史)研究,其它一切学术研究,也都是对一定资料或材料的理解。
人文科学是如此,自然科学也是如此。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是对一定材料(关于自然现象的经验)的理解。
用中国哲学的术语来说,“形式”与“质料”的关系也就是“理”“气”关系。按朱熹的解释,“理”属“道”,“气”属“器”,它们的关系属于“道”“器”关系。
朱熹的理气观是“理在气先”,从学术上说,这就是意味着研究目的是研究活动的先导。顾炎武则认为“非器则道无所寓”,这是意味着研究目的是不能离开研究对象的;离开研究对象的所谓目的,是空洞的;研究目的必要在研究对象上体现出来,或者说,要在研究对象上体现研究者的意志。
这就是说,学术研究本质上就是在主观领域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改造。这种改造活动实是研究者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
这意味着,没有理想的研究者,是不可能取得什么研究成果的。所以,要写好一篇博士论文,首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理想。
(这里所谓的理想,就是上述所谓“形式”。)有远大的理想,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现在问题是,博士生们普遍的缺乏理想,即在学术研究上缺乏“形式”,所以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他们通常是对一定的“质料”进行盲目的“加工”,自然而然,其“产品”也就体现不出“生产”者的目的,他(们)的价值取向。因其如此,这些“产品”便无明确的“用途”,只是可有可无的玩艺儿。
然则,理想从何而来?来自于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有对天下的责任感,就不可能有称之为理想的东西;没有理想,当然就没有学术意义上的“形式”,也就无所谓学术。要之,论文之事,本质上乃是为人之道。
为人无道,其论文就既无论亦无文,即便有论也是无实之空论,有文也是无质之虚文。
2. 怎样写好博士论文的第1章“绪论”
要写好“绪论”这一章,第一要务是做好文献搜索、收集和研究。有了文献工作扎实的基础,就有了对课题的清楚了解,就有了追赶课题最高水平的明确目标, 就可以掌握开展研究的各种工具和手段。从本质上说,第1章是作者文献工作的成果。也就是说,第1章也是研究,不研究完不成第1章的写作。
文献工作的任务,一是为了清楚地了解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二是为了调查研究课题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本课题的当前水平, 三是了为决定博士论文研究中需要展开的内容和执行的研究。与此相应,博士论文的第1章,一要写好研究背景和意义,二要写好课题的历史和现状,三要说明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3. 论文的引言怎么写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论文引言的主要任务是向读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内容和轮廓。它可以包括以下五项内容中的全部或其中几项:
1、介绍某研究领域的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等;
2、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的问题,并适当加以评价或比较;
3、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留下的技术空白,也可以提出新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引出自己研究课题的动机与意义;
4、说明自己研究课题的目的;
5、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或勾勒其大体轮廓。
如何合理安排以上这些内容,将它们有条有理地给读者描绘清楚,并非容易之事。经验告诉我们,引言其实是全文最难写的—部分。这是因为作者对有关学科领域的熟悉程度,作者的知识是渊博、还是贫乏,研究的意义何在、价值如何等问题,都在引言的字里行间得以充分体现。
我们可以将引言的内容分为三到四个层次来安排。第一层由研究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等内容组成,其中还包括某一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第二层提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自己的研究动机与意义;第三层说明自己研究的具体目的与内容;最后是引言的结尾,可以介绍一下论文的组成部分。
首先,可以写课题背景、理论意义、应用前景,但不应该过多,只要有一小段就可以了。
重点部分是对前人工作的介绍和评述,也就是对这一课题前人已经做了哪些重要的创新工作,是一个简略的研究史,比如何时由何人发起,国内外哪些学者分别作了哪些创新贡献。要对每一作者每一篇参考文献的科学或技术贡献进行评述和肯定。这里说主要的贡献,是指一些重要的学者也许发了很多文章、专利,但其主要贡献应该有几篇代表性的文献,而不是所有文献。有些学者论文不多,是否引用主要看其文献的创新性,如果没有创新性,就不必引用。如果创新明显,即使一篇文章也应该引用。在所有的参考文献中,应该突出近年来的文献,尤其近三年的参考文献,最好占一多半。如果一个课题近几年文献很少,可能是这个课题研究必要性不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3623765大,同行没兴趣,也有可能太难了,没有进展,或者你不掌握全面的文献。
在以上评述中,重点是向读者介绍前人或他人的学术或技术创新贡献,由此明确了哪些工作解决了,哪些工作还没解决,最后一段就是介绍本文工作的主要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也同时使人明确了本文工作的必要性、创新性。
这部分也是学生容易犯学术错误的部分。有些人写引言时,喜欢对别人的工作过进行不合理的否定,专讲人家的工作不足,这是不合适的,因为你的工作是基于别人的工作基础之上,别人的工作有不足是正常,否则你就没必要做这个工作了。还有人喜欢将别人的语言、段落、图表进行原封不动的引用,这是不合适的。阅读别人的文献,应该注意记下别人的工作要点,对他人工作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简单引用往往会形成抄袭或不正确引用的问题。
有些人写引言时,只写了某些工作发展多快、应用多么广泛、有什么问题,一句话内引用了多篇文献,这一般是不提倡的,因为读者根本弄不清楚其中每篇文章都写了什么,每个作者都有什么创新或贡献。另外,参考文献一定是作者读过的,不可以引用文献中的参考文献,因为你并不清楚那篇文献是怎样写的,别人错了你也就错了。
引言的长短也是要合适的,对于6000字以上常见的学术论文,引言在一页是合适的,再多一般没有必要。如果是4页以内短文,引言就要相应缩短,但一般也要半页。
4. 论文前言写什么,该怎么写
前言是正文章之前的一章前言的写作应该包括研究综述,提出自己论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观点
1.研究综述
写作毕业学术论文一定要有研究综述,也叫综述报告研究综述是梳理本论文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并且对这些研究作出评价确定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
在审阅的学位论文中,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于简略,缺少分析评价有的只是开列出了别人研究的论著,没有任何分析,以开列篇目代替自己的综述有的研究综述占了整个论文的一半内容,以综述代替自己观点的论述。
2.研究观点
前言除了写作研究综述外,还要陈述自己的研究观点,自己在本论文中将要讨论什么问题,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对涉及论文观点的关键词作出界定,自己是在什么范围讨论这个问题,怎样使用这个观点这样做,可以使自己的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别人看得明白也避免了对讨论范围和关键词的歧义学位论文的分析方法。不同于学术期刊分析的是学术论文一般遵循两种程序,一是逻辑分析性程序:分析综合,二是系统综合性程序:综合分析综合我认为最好采用系统综合性程序,具有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作用综合性程序的前一个综合是前言中,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综合体,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体描述分析就是在综合的基础上,把各个部分按照章节进行分观点的探讨,每一次分析的结果都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上后一个综合就是在论文的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研究,概括自己的论文观点。
因此,一般中文期刊或者论文前言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还需要进一步从整体上阐述自己的研究内容,也就是对自己的论述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总体描述这种总体描述相当于论文的摘要便于读者一目了然地把握自己论文的论述观点和论述内容也为下文进入第一章的论述做准备也许有同学会说,我已经在论文摘要中谈了自己的研究内容,不必在前言中再谈论述内容两者是不同的,前言属于学位论文的正文,在正文中应该对自己的研究内容做一个综合描述读者可以不看你的摘要,但是要看你的正文如果你不在前言对自己的研究内容做一个总体描述,就错过了让读者了解你的论文总貌的一个机会,增加了读者了解你的论文观点的困。半天找不到你的观点是什么读者看不明白,也许就不愿意或者不耐烦看了。(文章来源汉斯出版社,欢迎访问!)
5. 写论文introduction和第一章用分开,另起一页吗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 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 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论文正文(1) 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 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 结论。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论文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
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
2要求编辑题名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命题方式 3. 撰写 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
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
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
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
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
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作者1.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
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 (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5 2.**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100011)翻译作者及其单位名称的注意 [事项 ①]翻译单位名称不要采取缩写,要由小到大写全,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
②翻译单位名称要采用该单位统一的译法。 ③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例如: LI Hua(李华),ZHANG Xi-he(张锡和),ZHUGE Ying(诸葛颖)关键词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正文1.正文规范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
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1.参考文献的规范及其作用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
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致谢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
6. 论文中从第一章开始有页眉,页眉左侧写耗资右侧写各章章名怎么设置
要想在Word文档中实现在页眉中显示该页所在章的章编号及章标题内容的功效,用户首先必需在文档中对章标题使用同一的章标题样式,并且对章标题使用多级符号进行自动编号,然后依照如下的方法进行操作。
选择“视图”菜单中“页眉和页脚”命令,将视图切换到页眉和页脚视图方法。
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域”命令,打开“域”对话框。从“种别”列表框中选择“链接和引用”,然后从“域名”列表框中选择“StyleRef”域。 域属性里选择标题1,
单击“确定”按钮将设置的域插入到页眉中,这时可以看到在页眉中自动涌现了该页所在章的章编号及章标题内容。
7. 最近在做毕业论文,要求的格式是一级标题是 第一章 第二章
供参考。
一、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要求1、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须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认真进行准备;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不得剽窃抄袭他人的成果,不得虚构编造实验数据和社会调查资料,套用或抄袭他人成果者,按作弊处理;2、要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用英语撰写,要求概念清楚、内容正确、条理分明、语言流畅、文章结构严谨。3、严格按照要求排版;4、按统一规定的格式打印。
二、论文结构1、封面:封面有格式文本2、摘要:中英文摘要,放在同一页,英语在上,汉语在下 摘要上方无须写论文题目 中文摘要用宋体,英文摘要用Times New Roman,全部小四号字体 “摘要”或“ Abstract”左顶格,加粗。后面写摘要内容;摘要内容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或Key words,后面写3-4个关键词语。
每两个关键词语之间用分隔号隔开。摘要和目录“Contents”的页码用小写罗马数字,如i,ii, iii…等,不计入正文页码。
3、目录 目录(Contents)单独成页;只要英文目录;Contents用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Contents中标题最多只显示到第三级。
1) 一级标题用四号TimesNew Roman,实词首字母大写,各部分用“1, 2, 3…”表示。2) 二级标题用小四号Times NewRoman,实词首字母大写,各部分用“1.1, 1.2, 1.3,…”表示,较上一级别缩进2个字母。
3) 三级标题用小四号Times NewRoman,实词首字母大写,各部分用“1.1.1, 1.1.2,1.1.3,…”表示,较上一级别缩进2个字母。页码放在行末,目录内容和页码之间用虚线连接。
摘要部分列入目录。论文目录列示的标题以及所在页码,必须与论文中的标题和页码相一致。
注意:1)自动生成的目录,可以在生成之后选中,再按上述要求调整字体字号等。2)在修改完论文后,要记得更新目录。
4、正文1.25倍行距, 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段落首行缩进四个字母 各级标题要求如下(略不同于目录要求,请注意):一级标题左顶格,四号TimesNew Roman,加粗,各部分用“1, 2, 3…”表示 二级标题左顶格,小四号TimesNew Roman,各部分用“1.1, 1.2, 1.3,…”表示;三级标题缩进4个字母,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各部分用“1.1.1, 1.1.2,1.1.3,…”表示 正文页码使用罗马数字1.2.3… 位于页面右下角5、致谢 Acknowledgements用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正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致谢语单独成页 。
前面目录不加。6、参考文献 References/ Bibliography/ Works Cited,三号TimesNew Roman 。
内容用宋体或者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参考文献单独成页。
英文作者排在前,汉语作者在后,分别按字母顺序(或拼音中字母顺序)排列。至少要有5~6篇参考文献。
例:[1] Cunningworth, A.1984.EFL Teaching Materials. Oxford: Heinemann. (序号,作者姓, 名. 出版时间. 书名(斜体). 出版社地址:社名.) [2] 谭载喜编译.1984.《奈达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者名.出版时间.《书名》. 出版社地址: 社名.) [3] 王佐良,1997,《翻译:思考与试笔》,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作者名.出版时间,《书名》. 出版社地址: 社名.) [4] 张德禄,刘润请.1999.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作者名, 作者名.出版时间.文章名(不加书名号), 《杂志名》期数.) 参考文献容易出现的问题 文献太旧,要使用近5年的资料 出处不明,尤其是滥用网络资源 作者、文字、来源的排序错乱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中文资料使用英文翻译 英文资料使用中文翻译 三、其他格式要求1. 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3000-5000字为宜)2. 字体要求:汉语用宋体,英语用Times New Roman3. 行距要求:全文1.25倍行距4. 布局要求:上下边距各为2.5厘米(cm),左边距为3厘米(包括论文装订线),右边距为2.5厘米。5. 打印要求:一律用A4规格复印纸输出6. 选题要求:一定是跟商务英语有关的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