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散文应该怎么写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散文的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2. 怎么写散文
散文怎么写 散文的艺术特点是情景交融,作者的情感是寄托在具体的景物之中,因而作者在处理这些景物时,常常有多种处理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应地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散文理解散文,作用是非常大的。现归纳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1、优选 景物各异,其营造的情境自然不同,但选取何种景物应与全文情感基调一致,才能使文章情景交融。 如,《荷塘月色》中的第2、5、6自然段用很多笔墨写路上、塘边的树,但有名称且多次提及的只有杨树和杨柳,而有的却只字不提,或"不知道名字"。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因为,本文要表露的是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的淡淡哀愁和难得偷来片刻消遥的淡淡喜悦,其氛围是静谧清幽,因此选取属阴柔美类的植物杨和柳,用以表现素淡朦胧的意境是最合适不过了。 又如《故都的秋》,由于作者追求的是清、静、悲凉的特定情调,所以作者不写暖色调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公园商场,而偏偏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而且以为花的色彩是蓝色或白色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其余的景,也都以冷色调为主。由此可见作者的苦心。
2、组合 单一景物的组合当以全景取胜。如《故乡的榕树》第4自然段,以小溪、鹅卵石、少女、鸭子、石桥、石碑、小石狮子组成了特有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
有的文章以单调的自然景烘托人的活动,如《风景谈》中的"石洞雨景"用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使促膝谈心的一对男女的内生活得以展现,也使大自然顿时生色。其实,古诗词中更多此类名句。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六个典型意象勾画出乡村东方破晓时分的意境,把"早行"写的极生动逼真,真可谓诗中有画。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0个名词点染出萧瑟苍凉凄怆的氛围,漂泊在他乡异地的游子形单影只、孤单寂寞的形象跃然纸上。
以上诗句不用动词,全用名词组合。 3、设境 即把所绘之景设置在某一特定氛围,用带有特定底色的背景使画面境界全出。
如《天山景物记》中的"迷人的夏季牧场",落日、红光给群山、草原、蒙古包、牧群、牧女镀上了金碧辉煌的暖色光芒,表现出千里牧场的富丽安祥和牧民的欢乐。这里的落日、红光便是黄昏时的背景底色。
《风景谈》中"桃林即景"选定花时已过却没有一个桃子阀害脆轿诒计错袭氮陋的特定时段,景物本身平淡无奇、土气十足,但茶社中的青年却使风景值得留恋,这样便表现出人类的崇高精神填补自然的贫乏,突出内生活充实的人对风景的点染和主宰,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4、对比映衬 散文中的景,有时直接描写难以表现出那特有的情韵,因此作者往往借助对比映衬的方法来曲尽其妙。
如《绿》以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的太淡、杭州虎跑寺绿壁的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水太暗来反衬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还有《风景谈》"沙漠驼铃"选取漫漫黄沙、哄哄火响的热空气、驼马的枯骨等极其单调平板的意象与驼阵、猩红的大旗、悦耳清脆的铃声构成鲜明的对比,使境界全活,令人鼓舞。
此外《天山景物记》以日影衬森林枝叶茂密,以水声衬幽静,以鸟鸣衬幽深,以红火光衬幽暗,借以表现天山森林的树高林密,也是异曲同工。 5、想象与联想 有些景物较为平常,也无特别引人之处,画面是静态的,可拓展的思维空间较小,但散文家却可以不囿于狭小的时空,巧为安排以化腐朽为神奇,使画面动起来,活起来了。
这里,想象和联想就成了必要的处理手段。《荷塘月色》中以"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一句将作者和读者一下子由北京清华园带到了遥远的江南水乡,带到了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之中。
正是凭借着想象和联想,作者营造了诗意般的艺术氛围,读者才能得到美妙的艺术享受。 此外,想象和联想还常常表现为引用神话传说。
因为单纯的景色本身多是静态的,现时性的,而古老的神话传说因其历史的久远更富神奇浪漫色彩而使文章具有历史纵深感,内涵也更为丰富。如《天山景物记》由天然湖想及哈萨克少女的眼泪,既点出湖的神奇又使不幸和幸福相对比,表现天山牧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江三峡》中的巫山神女、大鱼驮屈原、《雨中登泰山》的洗头盆、虬在湾也是明证。 散文以景取胜,以情动人,而找到进入散文宫殿的钥匙是准确理解文意所不可缺少的,掌握散文描写的方法其作用也在于此。
参考资料:blog.hjenglish.com/。6.aspx。
3. 散文应该怎么写
散文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
散文格式:大体有纪实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 1、纪实性(直抒式) 即“意在象表”,比较外露。
比如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等。或者说是心灵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么就在心灵投影什么,很少变化。
直抒胸臆的散文诗通常用此种方式。2、想象式 指的是散文诗作者感受外部世界时,往往浮想联翩,由此及彼,由具像到抽象。
3.表述某一个哲理 这种散文诗和其他散文诗的区别是它有理性直接和间接地介入,以新的哲理发现和表述为特点。写作是为了表述某一个哲理为目的。
4、象征式 是通过物象与心意在某象征物中若即若离的吻合来暗示诗意。扩展资料: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读散文要识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1333366303231得“文眼”。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散文常常托物寄意,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
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4.品味散文的语言。
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
5.领会作品的内涵。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散文。
4. 怎样写散文
一,散文概述: 散文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二.散文的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三,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的《母亲的回忆》。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在写散文之前,我们任何一个笔者都要考虑清楚,我们为何写作?写散文为的不是哗众取宠,我们要的不是打口水仗,我们不像是明星吧里那样为某人辩护或者将某人踏扁。
为何去写,我们要深思!心随笔动,笔者随心而写这是最重要的,散文的题材不需要跟随当今社会的潮流,散文不需要搬弄是非。散文如丘壑装的下高山大海,也容得了小草夕阳,散文不会局限我们的题材,那么我应该走向多样化。
四.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
5. 散文该怎么写
呵呵,是呀,我也正为这苦恼呢,我下了看了,你看看吧! Re:散文的写法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简单地说,散文创作是把一定的可感可思的素材,通过描写、叙述等手段,以接近口语节奏的散行文句,组织起来,表达一种情思。
散文与诗歌不同,散文不用刻意安排格律,也不必把文字琢磨得如珠如玉。 散文也不同于小说,散文不需刻意构思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主题,反之,却有点像面对朋友闲话家常,说到哪里到哪里。
散文也不同戏剧那样需要对话和冲突,它最多是作者自己一节内心独白。平稳妥帖是它的基本要求,行云流水是它的体态,彰显个性是它的特长。
散文讲究感情的抒发,但不是伤感,更不是毫无节制的发泄,抒发感情要根据一定的事理而来。散文常常叙述一件事情,但不必是原原本本、有始有终的叙述,通常只是截取一些重要的片断,甚至只是有关这片断的一些感想、印象。
散文也表达作者对事态的感受,提出意见。但散文不是纯粹的抽象说理。
一位学者说: 【散文】不但综合了抒情、叙事的方法,以至戏剧的样式,甚至还可以直陈意见,以议论、说明的姿态出现……然而它毕竟是结合着形象的说理文,在思辨的逻辑中激荡着强烈的感情旋律。(吴调公:《文学分类的基本知识》) 正如李广田在〈谈散文〉中说:「只写一个情节、一段心情、一片风景,也可以成为一篇很好的散文。
」要写好这个情节、这段心情、这片风景,条件是「真」。「真」就是逼真、具体、经得时间考验。
散文作者必须抓住一个他认为富有意味的材料,在细节上加以取舍,多面剖析,灌注感情,直至这个对象充分代表了他的感受和看法,这篇散文才算一篇具文学意义的散文。厨川白村在《出了象牙之塔》说过:「在essay,比什么都紧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个人的人格的色彩,浓厚地现出来。
」小品文(essay) 是文学意味最高的散文类型,含有「尝试」之意,散文就是尝试去表现自我。 一篇散文应立意清新,不应人云亦云,要有创造性 (originality)。
为达到这目的,作者应多观察(便于取材和剪裁)、多阅读(扩充感受和思考)、多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多练习(熟能生巧),但无论准备如何,总以有「我」为贵。同是写猫,鲁彦、鲁迅、郑振铎、夏丏尊写法各有不同。
在鲁彦〈父亲的玳瑁〉中,玳瑁是一匹可爱的猫,作者借猫与父亲亲近,对比自己不能照顾父亲的悲哀。它同郑振铎〈猫〉中三只不同遭遇的猫不同,同鲁迅的〈狗‧猫‧鼠〉中的残忍好斗的猫也不相类,而夏丏尊的〈猫〉是借猫怀念亡妹。
不但是各种语境因素的介入,更是自我的介入,能使相同的物象衍生出不同的神采。 2. 散文的题材 散文的题材十分广阔,举凡国家大事、身边琐事、宇宙人生、风花雪月、旅游阅读、文艺科技、潮流逸事、动物昆虫、男女饮食,无不可以入题命篇,超凡入圣。
兹举一些作品为例: (1) 奇思妙想,制造幽默:如梁实秋〈女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挖苦女**说谎、胆小的性格,又充满对女性的同情,读来使人有温煦的幽默感。 (2) 因事及事,寄兴无限:如清代作家沙张白〈市声说〉从喧闹的鸟声联想到世俗社会人性异化,兰姆(Charles Lamb)〈古瓷器〉由一件小摆设感叹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随时间改变,指出人们应该珍惜每一刻人生美妙的时光。
(3) 以小看大,寓意无穷:像米尔恩 (A. A. Milne) 的〈金果〉就是借爱好吃橙来表达对一种人格的向往。 (4) 由表及里,启逗思考:像德昆西 (Thomas De Quincey)〈论《麦克白》剧中的敲门声〉论及莎士比亚如何诉诸观众的感觉,把弑君者丧失人性的一刻描写得绘形绘影。
3. 散文的文体特征 如从语言形式说,散文能用于多类文体,如报告、消息、讲演等,散文的某些写法也可用于非文学文体(如描写和议论),但比较其它文类,散文则表现出如下的特征: (1) 根据题材、命意、读者而自行形成适当的表达方式。 · 以写景烘托情怀:如〈荷塘月色〉(朱自清)以所景物展示作者的心灵世界。
· 以叙事表现感性:如〈还乡记〉(郁达夫)以还乡所思所见表达作者的愁绪。 · 以议论彰显情思:如〈救火夫〉(梁遇春)以反复的思辩来强化主题。
· 叙议写并行相生:如〈长安道上〉(孙伏园) 以叙述、议论、描写多样笔法容纳观察和思考,吸引追求新知的读者。 (2) 较常直接表达作者所思所感,也较能包含读者的视野。
· 作者开宗明义,直接写出感受和见解:如〈渐〉(丰子恺)就举多种事例来说道理,这些道理含有一般人的见解,作者借此申述自己的意见。 · 利用虚拟受叙者,设定叙述语调:如〈乌篷船〉(周作人),作者以书信体写作,加强说服力,也表达了自己的个性。
· 东拉西扯,多声齐鸣 (polyphony) :像〈狗.猫.鼠〉(鲁迅),作者容纳不同见解,再予申论;又如〈泰山风光〉(吴组缃)以客观纪录的写法使读者全面接触对象。 · 广征博引,文本互涉 (intertextuality) :像〈我的林园〉(福斯特)根据不同的典藉和背景因素建立观点和增加说服力。
散文创作,无论内容或形式都十分自由,没有必须死守的诫条,但也。
6. 【散文的格式是什么,怎么写】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感慨。
7. 叙事性散文作文怎么写
目的要求1、记叙性散文的真实性;2、散文的主旨确定;3、散文的材料选择;4、散文的结构安排.教学重点:主旨和选材教学难点:语言提炼和手法运用.教学步骤:一、散文的类型:散文根据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1叙事散文指以写入记事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这是因为,叙事散文所写的人和事,大都与作者有密切的关系.所写的人,或是亲人,或是师长,或是战友,或是所敬仰爱戴的人;所写的事,或是亲身经历,或是教育大、影响深的事.因此,作者写这些人和事,必然带有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就是优秀的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一般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景物,作者也赋予它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同时作者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是抒情散文中的优秀作品. 3写景散文这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这类文章多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作者描写了轮船穿过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又融进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产生了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二、散文的真实性:大实小虚.三、主旨和选材:主旨是最重要的,选材自由而单纯.四、散文的结构:时间、空间、物件、情感、逻辑等,常互相结合.五、散文的语言:诗情画意,注重节奏.六、示例:主旨和选材:下水作文《在水一方》;散文的结构:下水作文《始兴中学紫荆花开了》散文的语言:下水作文《枇杷园里笑声朗》七、学生当堂作文.。
8. 【议论文总写成散文怎么办
呵呵,你先了解下什么是议论文和散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散文(prose;essa)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议论文和散文相差有点远了,要改的话还不如重新写.记得,一定要先明确中心论点.比如:题目《我很帅》,你就要说你帅在哪?举例说明你帅,如,同学的评价呀,美女见到你就晕倒呀等等.你要围绕着这帅字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