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夕”隶书繁体字怎么写
“夕”字是繁简通体字,隶书如图
拼音: xī,简体部首: 夕 ,部外笔画: 0 ,总笔画: 3
释义
◎ 日落的时候:~阳。~照。朝(zhāo ㄓㄠ)~相处(chǔ ㄔㄨˇ)。
◎ 泛指晚上:前~。除~。一~谈。
组词
◎ 夕暮 xīmù
傍晚
◎ 夕烟 xīyān
傍晚时的烟雾
◎ 夕阳 xīyáng
傍晚的太阳
◎ 夕照 xīzhào
傍晚的阳光
造句
1、夕阳照在她的脸庞上,红彤彤的,非常好看。
2、夕阳下的湖面,波光粼粼的,十分好看。
3、夕阳的余晖为大海蔚蓝的衣裙加上了一条金色的流苏。
4、夕阳的霞光把湖面染成了红色。
5、夕阳西下,只留下一抹晚霞映照着绿水青山。
2. “夕”在字典中的含义是什么
解释:
1、日落的时候:夕阳。夕照。朝夕相处。
2、泛指晚上:前夕。除夕。一夕谈。
3、旦朝。
常用词语
夕阳、夕照、只争朝夕、元夕、一朝一夕、夕舂、夕照。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祥易切,音席。晨之对,暮也。《尚书·大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传》岁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谓腊为岁夕,晦为月夕,日入为日夕也。《诗·小雅》以永今夕。 又朝见曰朝,夕见曰夕。《晋语》平公射鷃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将杀之,叔向闻之夕。《注》夕见于朝以谏也。 又七夕。《齐谐记》桂阳武丁有仙道,谓弟曰:七月七夕,织女当渡河暂诣牵牛。《荆楚岁时记》七夕,妇女结彩楼,瓜果庭中,穿七孔针以乞巧。柳宗元有乞巧文。 又官名。夕郞,汉制,给事黄门之职。 又地名。《左传·庄十九年》楚子卒,鬻拳葬诸夕室。 又山名。《山海经》浑夕之山。又曹夕之山。 又姓。望出巴郡。见《统谱》。 又斜也。《吕览》正坐于夕室,谓室斜而正其坐也。又与昔通。《庄子·天运篇》通昔不寐。 又叶在爵切,音皭。犹宿也。《诗·齐风》齐子发夕。《陆德明疏》发朝也。叶上鞹薄。 《说文》从月半见。《徐曰》月字之半,月初生则暮见西方,故半月为夕。
3. 怎样才能写好隶书,应注意些什么
1、学习隶书是进入书法天地的一个好门径,隶书的特点与其他字体的根本不同在于他的基本笔画,隶书也有很多不同的风格,现在的隶书与汉隶已有很大区别.开始写可以用毛硬一点的,狼毫,相对好掌握。羊毫相对软一些,等你行笔有了一定力度时,可以用羊毫。多长时间见效,不一定,悟性好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但是练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多练功力才能长。
2、初学隶书,要求先学笔划粗细变化不大的,一个字里那一笔要写粗,那一笔要写细,是涉及到美学的大学问,初学者不宜多学,只要平正即可,可以以“曹全碑”为开始,再学“乙瑛碑”,然后学粗细变化灵动的“张迁碑”。临写“曹全”前,先找透明纸蒙字帖,摹写数遍,记住笔法后,再逐字临写,一个个字搞通,一个字不管多少遍,只要像极了,就可以临下一个字。全部临完后,不看字帖,背临数十遍,才算大功告成。
3、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4、结构特点:
(1)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2)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3)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4)变画为点变连为断
(5)强化提按粗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