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论文(设计)学生日志怎么写
一、前期资料搜集整理
二、实验路线的确定及正交表的设计
三、实验过程所需原料、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
四、按正交实验表列出的实验次数,安排实验
五、进行实验并科学认真地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
六、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和判断
七、整理、计算并判断,确定合成的最佳条件
八、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九、完成实验报告
十、实验结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整理,并打扫实验场地
注:在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
2. 求毕业论文工作日志
第一次 1月3日至1月7日 讨论 在撰写论文之前,我们小组进行了八次深刻地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把自己对论文写作的种种看法都进行了分享。
指导老师总结我们的思路,并分别对各自的意见进行点评,而且给我们分析了论文应该注意的事项,讲述了相关论文的格式和一些有代表性的论题以及阅读资料的重要性,大体包括选题,收集资料,以及撰写论文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指导老师还打印了一些材料让我们回去看,以便下次讨论时能够有自己新的发现和看法,寻找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第二次 1月8日至1月13日 选题 经过几次的讨论和指导老师的指导,我开始思考我的论文题目。由于我的专业是语言学类的,并且研究方向是中国文化史,所以在论文设计上必须与语言文化有关。
细细看了指导老师给的一些论文材料,像酒文化、吃文化之类的都是有研究意义与价值的,后来在网上看到了关于流行语的新闻,我开始思考我是否写有关流行语的论文。灵感一来,我上网搜索了近年来的流行语并对其进行筛选,看哪些具有研究的价值,于是我选择了“山寨”这个词。
第三次 1月14至1月17日 撰写提纲、开题报告和任务书 去网上参考了一些有关“山寨”一词的论文,我拟出了论文的初步提纲,主要包括: 一、什么是山寨,它的定义。2008年流行的词汇山寨的新定义,从手机领域迅速蔓延到其他领域。
二、从语义角度看,山寨到山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语用角度看,新义的山寨可以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三、从语言特性方面看,山寨体现了怎样的一种民族文化。
(打算像杨琳的那本华夏文化的书上的形式,找些例证)。 四、从语言学学角度看山寨的未来。
根据提纲,确定主要内容,完成论文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意义,确定研究方法。 第四次 1月20日至2月28日 收集整理资料 指导老师对我的提纲和开题报告以及任务书做了详细的注释,并且提出了很多见解,大大提高了我对论文的思想认识。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在图书馆借阅了许多语言学的资料书,包括《现代语法教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等参考书,并且上网参考了其他学者写的有关山寨的论文,还有一些新闻,并且搜集有关“山寨”这个词的句子。 针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悉心整理,根据自己拟定的提纲对收集到的有关“山寨”的句子进行分类归纳,以便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找到,运用到论文中去。
在搜集材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都得到了指导老师的悉心帮助。 第五次 3月1日至3月10日 完成初稿 就一些关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过程方面,老师通过电话对我 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指导,从而让我对毕业论文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同时对我的论文提纲的提出修改意见,并在构思论文的框架、行文及思想表达上给于补充.让我能够比较清晰地理出自己的思路,在整理上完成论文初稿。审阅初稿,老师对初稿作出修改,提示论文观点存在的问题,调整文章布局,在行文、语言表达等提出观点。
格式方面作出要求并提出修改的具体意见或建议。从而为我下一步的继续增加了信心。
第六次 3月13日至3月16日 修改二稿 在二稿中,老师肯定了我的进步,同时也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针对老师对我初稿提出的问题,我在修改二稿的过程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例如,题目《从语言文化角度分析“山寨”到“山寨”的变化》这样的概括显得含糊不清,老师建议我改成《“山寨”一词的新用情况及其流行原因的考察和分析》;将“山寨”的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合并起来写,更加清晰明确。
另外,针对山寨流行原因阐述得不够具体深入,并且有些重复,针对这些我做了修改。 第七次 3月18日至4月2日 修改三稿 在二稿的基础上,对每个句子甚至每个词语进行推敲,看使用的是否恰当,并且将题目最终确定为《旧词“山寨”的新用情况及其流行原因的考察分析》。
新用“山寨”在语法功能上的变化这个点,我进行了细致地修改整理,将它的组合功能、造句功能和词性的转变综合起来分成三个小点写,并且给出了例子解释,让整个论文看起来更有说服力。 在解释流行原因上也进行了细致地修改,力求做到完整,使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加具体,读起来也通顺易懂。
通过几次修改最终定稿,并做好注释、参考文献、还有论文格式修改等扫尾工作。 第八次 4月3日至4月17日 定稿、论文答辩 经过几次的修改,终于定稿,写文献综述。
由于毕业论文不同于平常的作业,我们都很重视,但是也由于是第一次写这么正式的论文,所以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指导老师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这让我十分感动。 正因为多次的修改和阅读,让我对我的论文有了十分深入的了解,所以最后的论文答辩进行得十分顺利,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都能很好地回答。
同时其他老师也对我的论文提出了一些很有用的意见,在论文答辩完后,我又一次进行了修改,最后终于一切都完成了。 我语言学的 ,你看看自己修改一下啊。
3. 大学生毕业实习日记怎么写
由于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实习单位的积极支持和实习师生的共同努力,2006届本科毕业生实习进行得很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本届毕业实习全面落实了实习计划,使实习管理得到了规范,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并得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实习基本情况 1.实习时间2006年3月22日—2006年5月9日,共七周。
2.实习地点实习地点32个。在自治区内25个实习点,区外7个实习点。
具体实习地点详见附件一,2006届本科毕业生实习情况统计表。 3.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一类是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另外也有个别 4.实习人数 (1)实习学生。2006届三个毕业班的131名学生全部参加了实习。
(2)实习指导教师。共17人。
由于实习点多,地点分散,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和本学期任课教师及相关行政人员全部参加了实习指导工作。 5.实习形式 根据学院教务处的要求,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形式。
分散实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都出具了三方签名的书面材料(个人申请书、家长同意书和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的证明书)。集中实习学生的实习单位由系里联系。
所有实习单位都有专业教师指导。实习类型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种,毕业实习学生107人(31个实习点),毕业设计24人(1个实习点)。
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和特点选拔毕业设计学生,其他学生参加毕业设计。 6. 实习成果数据统计 (1)收到32个实习点每个点一份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有效)。
鉴定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评价,131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 (2)收到学生实习报告112份。
其中毕业实习学生每人一份,共107份;毕业设计每组1份,共5份。实习报告全部合格。
(3)收到实习教师每人一份实习总结报告,共17份。报告内容包括三部分。
一是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力、纪律情况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二是结合实习单位的意见,对自己指导的每个学生给出综合实习成绩。
三是就毕业实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全体学生综合实习成绩全部合格。
二、实习表现与效果 达到了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本次实习采取分散形式。原则上以就业实习为主,同时与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
本届实习的单位覆盖面很广,企业总体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收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 工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市场调查、产品销售、外贸谈判、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成绩良好。
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
在毕业设计单位和有些企业,实习学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 实习方式。
实习单位指定指导人员师傅带徒弟式的带学生,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
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 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3. 实习收获。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本科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促成就业。四是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4. 组织管理。实习领导小组成员亲自到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
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时,老师们深入学生和实习单位,阐明实习大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
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参加实习交流会,完成实习总结报告。
指导老师平均每周与每个学生交流一次。指导方式有电话、电子邮件、下点、面谈等。
基本达到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习质量的目的。 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
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5. 校企关系。
实习前后系领导带领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时系里向实习单位发出统一格式的感谢信。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工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