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正确的学习数学
怎样学好数学 真正了解数学定义,千万不要有似是而非。
培养解题的逻辑思维,明白从何入手。 从条件入手:了解题目中的条件的作用,以及他们起来的作用,快速地推测由此能得到的结论和结果。
进而结合并列的条件得出更进一步的结论,并最终解决问题。 从结果入手:当不能确定条件的作用的时候,可以考虑从结果入手,首先必须结合题目的非条件部分,想到可以得到此结论的可能的必要条件。
然后由此推进到题目所给的原始条件,解决问题。 〈3〉培养良好的数学精神 首先,在立足结论和答案的基础上,仔细深入地了解解题的过程,自己是否真的知道各个结论的得来,如果不明白,千万不要庆幸自己得到的答案,而应该自己再次地去解答或者询问老师或同学。
要求每一步都必须有严谨的推导依据,或是定理或是公理,决不要想当然。不就问,这一点对于学习数学非常重要,培养良好的数学精神就必须多问。
〈4〉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训练自己。 习题的选择有两点要求:广度和经度。
根据课本知识和教师讲课内容,总结出学习的重点,听老师讲.看同学做是一个很好的节省时间的方法。同时要求对学过的知道点都必须照顾到,每一个知道点都应该练习,如果知识点较简单就可以选择难度教大的习题,相应如果难度大,就应该选择难度适中的习题,没有必要太难,并做到多练。
经典的习题总是包含较多的知识点,要求做题者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够很好地利用条件。它的难度并不是很大,但要求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决策能力,对结论条件同时推进,然后在某个地方会合,解决问题。
〈5〉培养数学兴趣 千万不要认为数学难题是科学家,最多也只到老师那一级。其实并非如此任何人都应该用一种怀疑的眼光去看整个世界。
不要怀疑自己的不同意见,在经过自己判断后,仍然有异议,就应该勇敢地提出来,不要因为自己一两次的失误就放弃自己的独立见解。这不仅仅是解题的重点,更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的重点。
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 许多同学对数学没有兴趣是因为自己曾经在考试中没有考好,因此否定自己,甚至放弃数学。
所以必须端正对考试的看法,它只是教师和同学自己检验自己的学习状况的方法,自己在哪个地方失败了,就在哪个地方爬起来。自己是否是因为粗心大意,还是因为确实没有掌握,无论是因为什么,没有关系。
粗心一般是由于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是在考试时思维不集中,没有仔细地思考就轻易地作答,错误就在所难免了。而另外一点就更加容易,只要再多花一点时间去复习,就可以杜绝它的再次发生。
只要养成良好的数学精神和思维就可以在考试中大展身手了。 学习数学不单单是要学会解题,更重要的是学会观察生活,改善生活。
培养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兴趣,在自己将来的生活就会受益无穷的。将来的社会要求的是会出题的人才而不是仅仅会解题的书呆子。
只会解题的人永远是落后的,没有创造力,没有竞争力。 多做题 多练习 多问老师 要有个好的心态 别给自己太多压力 还可以去看看高中的复习题 多和老师同学交流,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1.我不否认数学好与天才有关,但数学好并非是天才的专利. 2.数学考察的是反应的灵敏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数学意识,我们要在瞬间联想到一切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才能做好一道题.这既是数学难学的地方,但它又恰恰是它的放光点. 3.学好数学首先一点是要焖心自问,自己是否是真心的想要学好它,如果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成功了五分之一. 4.付诸实践."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努力.我可以给你介绍几种方法:a.提前预习.至少比老师的进度快两倍,同时搞懂课后习题,切记不懂就问.b.向老师咨询,买一至二套适合自己的卷子,当然如果幸运的话你的老师会把自己出的一些卷子给你.c.要有意识地做题,学会举一反三,尝试着去举一反三,联系几何与代数知识综合运用(主要是应用几何知识解决代数问题)d.学会记笔记,并非数学题每一个步骤都要记,而是要记的越简略越清晰越好,同时记完一道题后要停下来想想,总结出规律,写下标注. 5.数学学习和考试又有些不同,考试需要一种亢奋的状态,但做题时又要使内心静若止水,冷静审题,灵活答题,学会放弃,不要因小失大. 最后,祝你成功.送你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2. 怎样写好数学
我提贡给你点学数学的方法吧。希望被采纳!
学数学首先应该把每章公式记住,定义定理了解。然后做题其实都是用公式去解。
要是对哪些知识点不明白,你可以找一道类型题做,分析解它都用到哪些公式,定义。
数学题就是题变而解题需用的公式是不变。所以我希望你先了解自己公式,定理记住没?
如果没记住,先记。记住了之后,就做题找感觉,在大脑里建模,慢慢的,数学就明白了。
数学不需补课,补数学不如自己动脑去学,还省钱!
3. 数学作文怎么写
我的发现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如果要你算一个多位数乘5,你是不是准备列竖式?我却可以口算,因为我发现一个小诀窍。想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算48532*5的积,先找到这个数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会口算吗?242660这就是48532*5的积了。
知道为什么吗?我把原来的数先扩大10倍,再缩小2倍,是不是相当于扩大5倍呀?你掌握这个小窍门了吗?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1.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15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
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
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谈谈对零的认识 零看上去很单调,就是没有,其实它非常地丰富,它隐藏了许多。在数学中零非常特殊,不管做什么题,你应该考虑零。
在几何中,“0”经常被作为记号。 “0”的特殊源于在一些概念或题里,比如每个有理数都有倒数,“0”却没有,有理数分为正数、负数。
“0”,一个数就分为一类,这不特殊吗?在除数里,只有零不能作除数。零作被除数,不管除以什么数(“0”除外)都得零。
往往我们会忽视零,但它却起着重要的责任。如,问等于几?有些人就不能联想到“0”。
在数数时,有人就会忘掉零。如:不大于5不小于-5的整数有几个?有人就会定有8个。
其实还有0。如:有哪些数的绝对值不大于本身?那就是正数和零(也可以称之为非负数)。
零在生活中更量五彩斑斓。在期末后开家长会,老师那里登记的犯错本给家长看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那一格记着“0”,这表示我们没有犯过错,家长高兴,我们高兴。
但是在卷子上我们都不希望看到这个数或接近这个数的整正数,否则回家的日子就难过了。在比赛中,谁都不希望得到“0”。
零是丰富的。我认为零在题中是陷井,大家以后做题时应考虑零。
零在不同的场合也能使人的情绪改变。它是美妙而又丰富的。
对0的认识 0是一个奇妙的数字,又是一个中学生经常遇见的“老朋友”了,计算,概念,都要遇见。 首先,0表示什么也没有,简直可称得上是数字里面的“沙漠”,0也是一个奇怪的数字,放在体积、面积、重量、速度、路程等所有单位里面,都表示没有,以表示时间、一个人的年龄、赛跑的刚开始、起点。
在数学王国数字库自然数里面,以有0的身影,它当然是最小的。没有0,便没有一毓的自然数,因为0是自然数的起点。
在计算里,0乘以任何一个数,包括负数、分数、0都,0的绝对值也等于0,在有理数中,它的绝对值是最小的,0除以任何一个数都,0加上一个数,仍得那个数,如:0+1=1,0+1.8375=1.8375。0减去一个数,得那个数的相反数,如:0-1=-1,0-87=-87。
在数轴中,0为原点,也为边界线,把正负两大数分开,0为什么奇妙呢?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只是一个整数,当0和正数在一起时,叫非负数,和负数在一起时,叫非正数,数轴上,0又为我们判断正负数大小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右边为正数,左边为负数,右边的数始终比左边大,说明正数大于负数,0大于负数,却小于正数。 在几何中,0度角表示一条射线,它并没有角,也没有度数,0平方米,表示没有面积,0米长,表示没有高度。
0斤重,表示没有质量,0立方米,表示没有体积。 在地形中,0表示海平面,0以上表示高出海平面,0以下表示低于海平面,中国新疆有一155米的盆地,它是低于海平面155米,中国西藏有8848米的珠峰,它高于海平面8848米。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