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数学札记
数学教师怎样写课后札记
主讲人:赵凤英
自从学校提倡写课后札记之后,不少老师问我,这个课后札记怎么写?有没有固定的格式,下面我就具体讲一讲,课后札记怎样来写,具体写些什么?
课后教学札记的内容可以记录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基础知识是不是讲清楚了。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怎样。一个概念、一个公式怎样讲使学生容易理解,怎样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性的问题是不是讲清楚了。板书的安排,练习的设计,学生解题的独到之处,错例及产生的原因,教师的失误,教学后的感受等等。在平时记录的基础上,把课后笔记和备课进行整体分析,归纳写出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或几点,这对今后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在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后,这样写:“这一章主要讲清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概念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单位及换算。在运用知识方面要注意求表面积是几个面的和,不能重复和遗漏,求重量时先求体积再求重量。计算这类题目(1)弄清是什么图形。(2)要求的是什么问题。(3)用什么公式。(4)用什么单位(单位名数要求一开始就把已知条件的名数和所求问题的名数统一起来便于计算)。”
通过写教学札记,尤其是分析、认识自己教学中的失误,会使自己聪明起来,考虑问题更周到一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写好课后教学札记,既要重视平时点点滴滴的记载,坚持不懈。还要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才能把取得的经验系统化,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不容忽视的“教后札记”
“教后札记”实际上就是教学“回头看”,是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信息反馈,是实实在在的教研行动。通过写教后札记,必将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内在水平和自身素质,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如:一位教师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课,由于教学时存在着以下二个问题:一是一些学生对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含糊不清,没有正确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二是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淡化了“平等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间的沟通,且无教师直观的演示过程,更没有安排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只管单向传授知识。前半节课学生对教师有条有理的讲解,也能听得懂,并初步知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一计算公式。但后半节课的练习,问题百出,其中面积计算,学生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算式:
第一种:18*15÷2
第二种:18*11
第三种:18*15
第四种:18*11÷2
致使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原定的教学目标。下课后,该教师随手在备课本上写上“教后札记”,内容如下:
第一、本节教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估计有误,找三角形的底和高仍存在较大困难,使新旧知识的连接出现脱节。应复习练习时补上此类习题。
第二、新知的教学速度过快,忽略了平等四边形与三角形的转化过程,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了障碍。应增加师生共同参与的操作过程,体现直观性原则。
当该教师第二次教到这个内容时,依据第一次教后札记,教师在备课时作了合理的调整,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回过头来想想,简短的“札记”,使第一次的失误变成了第二次教学的经验,真可谓“事半功倍”。
2. 怎么写数学札记
数学教师怎样写课后札记
主讲人:赵凤英
自从学校提倡写课后札记之后,不少老师问我,这个课后札记怎么写?有没有固定的格式,下面我就具体讲一讲,课后札记怎样来写,具体写些什么?
课后教学札记的内容可以记录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基础知识是不是讲清楚了。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怎样。一个概念、一个公式怎样讲使学生容易理解,怎样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性的问题是不是讲清楚了。板书的安排,练习的设计,学生解题的独到之处,错例及产生的原因,教师的失误,教学后的感受等等。在平时记录的基础上,把课后笔记和备课进行整体分析,归纳写出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或几点,这对今后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在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后,这样写:“这一章主要讲清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概念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单位及换算。在运用知识方面要注意求表面积是几个面的和,不能重复和遗漏,求重量时先求体积再求重量。计算这类题目(1)弄清是什么图形。(2)要求的是什么问题。(3)用什么公式。(4)用什么单位(单位名数要求一开始就把已知条件的名数和所求问题的名数统一起来便于计算)。”
通过写教学札记,尤其是分析、认识自己教学中的失误,会使自己聪明起来,考虑问题更周到一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写好课后教学札记,既要重视平时点点滴滴的记载,坚持不懈。还要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才能把取得的经验系统化,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不容忽视的“教后札记”
“教后札记”实际上就是教学“回头看”,是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信息反馈,是实实在在的教研行动。通过写教后札记,必将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内在水平和自身素质,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如:一位教师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课,由于教学时存在着以下二个问题:一是一些学生对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含糊不清,没有正确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二是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淡化了“平等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间的沟通,且无教师直观的演示过程,更没有安排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只管单向传授知识。前半节课学生对教师有条有理的讲解,也能听得懂,并初步知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一计算公式。但后半节课的练习,问题百出,其中面积计算,学生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算式:
第一种:18*15÷2
第二种:18*11
第三种:18*15
第四种:18*11÷2
致使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原定的教学目标。下课后,该教师随手在备课本上写上“教后札记”,内容如下:
第一、本节教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估计有误,找三角形的底和高仍存在较大困难,使新旧知识的连接出现脱节。应复习练习时补上此类习题。
第二、新知的教学速度过快,忽略了平等四边形与三角形的转化过程,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了障碍。应增加师生共同参与的操作过程,体现直观性原则。
当该教师第二次教到这个内容时,依据第一次教后札记,教师在备课时作了合理的调整,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回过头来想想,简短的“札记”,使第一次的失误变成了第二次教学的经验,真可谓“事半功倍”。
3. 数学课堂笔记怎么写
听课时,我们应该如何做笔记?值得我们思考。
学习数学做好课堂笔记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数学课堂笔记呢?
一、记提纲
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备课提纲书写在黑板上,这些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性,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
二、记问题
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三、记疑点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四、记方法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五、记总结
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4. 数学学习札记
数学要做,通常指的是做题目。做题目是对数学技能与数学思维的一种有效的训练,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但光做题目,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我们还要教会学生表述数学。表述数学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文字的。口头表达的训练应当放在课堂。文字表述的训练的一个手段也就是要求学生写点数学学习札记。通过写数学学习札记,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某个数学内容的一些心得、解题过程中的一得一失、章节知识结构的归纳、对数学学习的新的认识和新的发现等等,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这么做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总结的良好习惯的形式,也能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
那么,如何写数学学习札记呢?
有一位学生在初学因式分解时,由于对结果要求的“积”的形式老是把握不准确,所以解题中错误不断。通过不断学习和体会后,他慢慢搞明白了因式分解结果中对“积”的特殊要求,解题的正确率有了提高,心中非常高兴。于是,他就写了一篇学习札记。这一篇学习札记的特点是抓住一个转变来写,所写的内容简洁明了,对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点新的认识作了肯定性的表述。这种主动意识的做法一举两得,既表述了自己的思想,又强化了这一认识,对自己在今后的类似情境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提供了思想认识基础。记这种心得式的学习札记要有感而发,写时不求面面俱到,抓住一点波及其余,可以集中而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
还有一位学生在学完用公式分解因式后,针对自己的实际写的一篇问答式的学习札记,清清楚楚地记下了所学的几个因式分解的公式和在学习中经常遇见的完全平方式,目的是训练自己正确地表述所学的内容,并借此以加深自己对这些内容的印象。可以相信,有了这篇札记后,这个学生对纠正自己混用公式的现象,并能正确地选用公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这篇札记也可以看作是学生对用公式法因式分解这一内容的小结,经常做一做这样的小结,对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必要。
当然,数学学习札记的内容远不止这两个方面,对一次测验的分析、对一类题型的归纳、对预习的记录、对解题方法的总结等等,只要学生能够把它一一表述出来了,对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是有益的。因为写札记毕竟是一种再思考。数学学习是需要这样的再思考的。也就是说,我们要训练学生写数学学习札记,培养学生表述数学的能力和再思考的习惯。
可能超过了200字
我可是一个一个打的
5. 数学故事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我最敬佩数学家是华罗庚.他聪明、好学、勤奋、爱国,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很聪明、好学.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华罗庚很勤奋.他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华罗庚很爱国.1936年夏天,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像华罗庚那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像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
6.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扎记怎么样写
介绍是百科里的,我觉得有用就复制过来了。
拼音zhá jì
词义: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体会,或见闻记录。汇集多篇成书,也可称“札记[1] ”。
数学札记:就是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摘记的要点和心得体会或见闻记录。
所以大概有三个方向:
一、数学错题分析和记录、
二、学习数学的时候联想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见闻实录。数学大师、数学家、古人和现代人学习数学的故事。
例如:
数学好玩儿
92岁的华裔数学泰斗陈省身,向参加中国少年数学论坛的孩子们赠送了一幅题词:“数学好玩”。不愧是大师啊,望百之人,在参悟了人生百味后,又回复了童心童语──好玩儿;与科学相伴终身的他老人家,竟把最复杂、应用最广泛的科学,用最简单的语言向幼童介绍──好玩儿!
为了奖掖后进,陈省身老先生亲临现场,对一群重孙辈的孩子说:“中国是数学大国,大不一定强,想成为数学强国,要靠你们!”
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亲临国际数学家大会,将是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谁知道哪一个目前还挂着红领巾的娃娃,会成为今后中国科学的桥梁?当时在场的千名孩子,哪一个会把这一时刻铭刻在心?如果真是那样,那么,这次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在无意之间,起到了百年树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