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寻找带“书”字的古文,古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坐舟--谚语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2. '书'字古文落款写法
应该可以这样写,这样的是繁体落款写法,还可以更简单的写成
希望你满意~
3. 书在古文里什么意思
1、写。
汉代司马迁《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译:于是丹写信说:“陈胜称王” 2、记录。
清代方苞《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译:我被感动了,以杜君说泛审问的,大家说的都一样,于是在记录。
3、文字。 汉代司马迁《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译:士兵买了鱼煮了吃,吃到鱼肚子中的字条。 4、书法。
北宋曾巩《墨池记》:“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译:王羲之曾经仰慕草圣张芝池边学书法,洗砚洗笔,把池水都染黑了。
5、信。 唐代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译: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6、文书;公文。
北朝民歌《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译: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7、书籍。 宋代朱熹《熟读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译:一般说来读书首先必须熟读。 8、指《尚书》。
9、曲艺的一类。 清代黄宗羲《柳敬亭传》:“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译:的盱眙城里,为人说书。 扩展资料书的今义: 1、成本的著作:书籍。
书刊。书稿。
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
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信:书信。
书札。书简。
书函。 3、文件:证书。
说明书。 4、写字或写的字:书法。
书写。书桌。
书案。书画。
5、写文章: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6、字体:草书。隶书。
楷书。 7、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书。听书。
4. 古文翻译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 篆书的书字怎么写
如下图: 篆书,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临摹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必经阶段和入门途径,同时,更是书法家终生学习和掌握书法技法的唯一手段。
同时,临摹也是书法创作的必由之路。因为临摹的过程是对经典法帖审美价值的积累和修正原有书写习惯并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
扩展资料篆书的演变 大篆,从汉代以来,一般人都认为是周宣王(公元前827年)时太史籀所造。如汉书艺文志载史籀十五篇,班固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
许慎也说:“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古文或异者,也就是太史籀就古文加以增损而成,故大篆又称为“籀文”。
因此后人都认为大篆是古文之后的一种形体了。 大篆字体,在传世的石刻文字,当以石鼓文最具代表性。
此种石器,无疑是中国最古而又最可信的石刻遗物。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石鼓文最古的拓本为世所知者,是浙江省宁波的范氏天一阁藏宋拓本。
石鼓文的字体,大致介於周金文与秦小篆之间。可知确是秦始皇以前之物,应当是属于籀书的系统。
相对小篆而言,可称为大篆,是大篆文字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