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骨文1~10数字怎么写
甲骨文1-10的数字是怎么写的,我们可以一起了解一下1-10的甲骨文及其演变过程。
1、一。《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有名句:“有美一人兮,清扬婉兮。”
这里的“一”是个数词,表示最小的正整数。它的字形用一横画表示,一横表示一根算筹。
“一”的字形演变如下图:也有“或者”的意思,例如《左传·昭公元年》:“疆场之邑,一彼一此,何常之有?” 2、二、三、四。知道“一”的演变过程后,二三四就不用赘述了,我们把它们仨放一起看。
一加一得到“二”,“二”的甲骨文是两条等长的短横线,本义就是数字“二”。如《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它的演变过程如下图:引申为“两样”“不同”“不专一”“不忠诚”等义。“三”就是三根等长的算筹,看图:表示数词“三”,《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也可以表示“多次”,如“三过其门而不入”……“四”就是四根横排的算筹,它的本义是“呬”,意思是“喘气”。
我们来看一下“四”的演变过程:从它的金文看很像鼻子在出气。后来假借指数词,如李密《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五。首先必须先来看一下“五”的甲骨文极其演变过程了: 4、六。
“六”的古字形像一间屋子,也就是“庐,”本义是“屋舍”。六的古音读作lu(第四声),与“庐”的古音相近,因而假借为数词。
5、七。“七”的甲骨文以及字形演变过程如下图: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它是在表示“一”的一横上加一竖,表示切断。
这是一个会意字,本义就是“切”。这一横一竖跟“十”非常相似,所以小篆在竖画下面留了个弯弯的小尾巴。
假借为数词。 6、八。
“八”的古字形就像一个被一刀切开的西瓜背对背的样子它的本义是“分”,《说文解字》:“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后来“分”的义项分走了,同音假借为数字“八”。
比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7、九。
“九”的甲骨文就很挥洒自如了,形状象人的胳膊肘弯曲的样子。“九”的本义是“肘”。
后来本义消失,假借表示数词。比如北宋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8、十。“十”的演变过程如下图:甲骨文中用一竖表示“十”,与表示“一”的一横相呼应。
金文在竖的中间加上圆点,篆文干脆写成了一横一竖。“十”是个表示完备的数字,可引申为“完备”和“十全十美”,是个指事字。
《说文解字》:“十,数之具也”。具,就是完备的意思。
2. 甲骨文字的写法
介绍:
本字体文件据Liu Zhiji:《甲骨文楷原对应检索》(2004年6月8日)一文制作,仅添加少量字。复制“甲骨文.ttf”到“C:/Windows/Fonts”下即可完成字体安装(系统在C盘)。目前仅收录汉字684字(简体,繁体),字形1235个(同字异形)。
非汉字部分(阿拉伯数字、英文、符号),取自于“微软简魏碑”(1995,version 3.0)。
由于收录字较少,未收录的中文字体不会显示出来。同字异形只显示一个。极少量简繁体字因在甲骨文中各自已有对应字形,如“丑”与“丑”,未使前者的甲骨文字形与后者对应。
版本说明:
称“Beta”基于以下原因:
1.收录汉字数量尚少;
2.同字异形未按使用频率排列;
3.极少量字未核实,有失严谨;
4.字体未进行平滑处理。
后记: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甲骨文字体库仅见日本的今昔文字镜与台湾中研院的汉字构形资料库。前者属日文编码,国内难以使用;后者见2004年12月30日版本说明,收录甲骨文仅177个。
由于此字体库为个人独力制作,资料收集有限,且囿于现实,若无特殊原因,不再对此字体库进行更新、修正。
3. "鼠的"甲骨文
很久很久以前,天帝要排十二生肖纪年了,通知了所有的动物,安先来后到顺序排列,展示自己的本领,排前面的十二生肖就有它,排在后面的就没有了。
为了能排在前面,而且能被选中,不少动物都下了功夫。猫和老鼠那时候还是朋友,可猫贪睡,为了能上十二生肖,就告诉鼠老弟,到时候叫它一声,老鼠答应了。
不过,老鼠一想,猫比自己受大家的宠爱啊,猫还是老虎的师父呢,如果猫去了,是不是自己就排不上了?老鼠没叫猫,自己悄悄去了比赛现场。 梅花鹿(那时候梅花鹿身上还没有花)也想上十二生肖,可那时候梅花鹿没有犄角,大公鸡那时候也不吃虫子,而且有一对很漂亮的犄角,梅花鹿想我要有这样漂亮的犄角多好,一定能上十二生肖了。
它就对大公鸡说:把你的犄角借我用一下,我照个相,留个纪念。大公鸡不相信梅花鹿,梅花鹿就找虫子做保。
信誓旦旦的说,我只戴一下你的犄角,我到小溪边照一照,然后就还给你。虫子说:我做保,如果它不还给你,我的子子孙孙都是你的食物了。
大公鸡很喜欢自己的犄角,可也不能让大家说自己太小气啊,于是把犄角借给了梅花鹿。梅花鹿带上犄角到小溪边一看,哎呀,自己太漂亮了,说什么也不肯把犄角还给大公鸡了。
眼看要排十二生肖了,大公鸡竟然失去了犄角,它这个生气啊。就去找虫子这个保人。
虫子对梅花鹿说:你应该讲信用啊,为什么不把犄角还给大公鸡?梅花鹿说:大公鸡带着两个犄角不好看,哪有我带着漂亮啊!不能给它。虫子一看,自己这个保人保不了大公鸡的犄角了,就爬到梅花鹿的背上一顿乱啃,梅花鹿疼的满地乱滚,从此,梅花鹿身上就有了花了。
虫子和梅花鹿光顾上打架了,忘了排生肖的事情,所以十二生肖没有虫子和梅花鹿。 不愿意猫参加比赛的还有老虎。
因为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的扑、抓、腾、挪都是猫教的,可是猫留了一手,没教虎上树。因此老虎很生气,总想报复猫。
老鼠想自己长得太小,天帝看不到怎么办啊?有了,老黄牛最勤劳,起的也早,就让老黄牛把自己驮到会场吧。它对老黄牛说:我也没什么本领,长得有这么小,你就驮我就去看看热闹吧,老牛答应了。
天帝到了时辰开始排属相,老牛排在第一位,老鼠在牛背上喊起来,还有我那,我是第一个啊!天帝仔细一看,牛背上果然有个小东西,就问,你是谁啊?老鼠说我是鼠啊,天帝一看老鼠这么聪明就说:哦,那你就第一吧。就这样老鼠排在了最前面。
不过它可把猫得罪苦了,猫睁眼一看,天早就大亮了,等它赶到会场,十二生肖早排完了。就这样十二生肖里没有猫。
从此,猫和老鼠成了天敌,猫见到耗子就抓,还要玩够了才吃,就是在审问耗子呢。 大公鸡和虫子成了天敌,大公鸡低着头,土里刨食,还想和虫子要回自己的犄角呢。
十二生肖的来历 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生肖动物为一个时辰。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本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面三刀个小时,而老鼠排行第一,以下次序为: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
《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
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
子,鼠刀。酉,鸡也。
卯,兔也。……亥,豕也。
未,羊也。丑,牛也。
……巳,蛇也。申,猴也。”
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
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
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也有了生肖与星座的各种解说。
子鼠丑牛……戌狗亥猪。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生肖属相?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
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成生肖。
牛:凌晨1-3时(即“丑时”)。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成生肖。
虎:凌晨3-5时(即“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成生肖。
兔:清晨5-7(即“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
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惟一的动物,这样卯时就同兔搭配成生肖。 龙:早晨7-9时(即“辰时”)。
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生肖。 蛇:上午9-11时(即“巳时”)。
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生肖了。 马: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
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