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国有多少姓随的人
一、姓氏源流 随(Suí 随)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为周代时有诸侯随国,其后人以国名为氏。
周代有随国(今湖北省随县),是周同姓诸侯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成为楚附庸国,其后裔以国名为姓,称为随氏。
2、出自祁姓,为春秋时晋国大夫士会之后,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士会,字季,辅佐晋文公、襄公、成公、景公,于景公七年(公元前593年),率师攻灭赤狄,晋升为中军元帅,兼任太傅,执掌国政,修订法规。
士会食邑于随(今山西省介休),后又食邑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其子孙以邑名为氏,是为随氏和范氏。随姓,在隋代时,去掉走之字,是为隋姓,从此又分为随姓和隋姓,随、隋两姓源流相同。
得姓始祖:随会。春秋时晋国大夫,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
因食邑于随,称为随会;后又食邑于范,故又称为范会,史称范武子。他是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位显赫人物,也是刘姓、范姓、士姓、随姓等中国姓氏共同的大显祖。
故随氏后人奉随会为随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随姓源于随国(今湖北省随县),是周同姓诸侯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
后随国为楚附庸国,亡于楚国。其后裔以国名为姓,称为随氏。
另一支随姓出自祁姓,是杜氏的后人。周宣王时大夫杜伯无辜被杀,他有个儿子叫隰权,逃往晋国,被任命为士师(法官)。
隰权的儿子士为以官名为姓,子孙为士氏。士为的孙子士会担任晋国上军主将。
公元前393年,他领兵攻灭赤狄人的甲氏、留吁、锋派等部落,因功升为中军元帅,执掌国政。士会先得到封邑随(在山西省介休县),后来又得到范邑(在河南省范县),所以又称随会、范会,他的子孙后来分为士氏、范氏、随氏三支。
随姓在今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统计,随姓居全省第412位,共有835人。随姓望居河内郡(楚汉之际置。
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 随 会:原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曾食邑于随称随会。
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也称范宣子。他出身于宦官之家,是春秋早期活跃于晋国政治舞台上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个显赫人物,早年任晋国大夫,辅佐晋文公、晋襄公,是晋国称霸中原的功臣之一。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以赵盾为首的晋国大臣们为了国家的前途, 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废除太子,另立襄公的弟弟即当时在秦国任亚卿之职的公子雍为新的晋国君主。因公子雍是士会的姑姑杜祁与晋文公的儿子,与随会有亲戚关系,于是晋国就 派士会和另一个大臣先篾一同出使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继位。
但是,当随会和公子雍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尚在途中时,晋国国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公元前620年,以赵盾为首的晋国大臣们迫于晋襄公夫人缪赢的压力,背叛了随会和公子雍,在晋国国内改立年幼的夷皋为晋国的国君(即晋灵公),并派兵阻击秦军,阻止随会和公子雍回国。
秦、晋双方在令狐至刳首一带展开一场大战,结果秦军因无备而败。此次战后,随会已不能再回晋国,被迫逃到秦国避难。
接着其妻子儿女和部分族人也先后到秦国定居。随会在秦国受到重用,任秦军谋士,为秦军攻打晋国出谋划策。
对晋国造成很大威胁。 晋灵公七年(公元前614年)晋国六大臣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一致认为随会无罪,必须想办法使随会回到晋国。
随后就派魏寿余到秦国假装叛晋降秦,施计把随会劫持回晋国,并委以重任,先后任晋三军统帅和元帅。随会在晋国逐步掌握了军政大权,史称“士会辅成、景军无败绩”,“端刑法,辑训典,国无奸民”。
晋国在随会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起来。由于随会对晋国的卓越贡献和不朽业绩,公元前592年随会退休时被晋景公在其已有随地的基础上又加封一个领地——范邑。
最后在范邑终老去世,被赐谥号“武”。因此史书也称士会为随武子、范武子。
随 巢:又称随巢子,战国时人,墨子的弟子,曾著《随巢子》六篇,载于《汉书·艺文志》,阐述墨子的学说。 随 何:汉初人,以善辩著称,刘邦为汉王时,曾任谒者,负责接待宾客。
楚汉战争中,奉刘邦之命赴淮南,劝说淮南卫英布,使之叛楚归汉,取了九江。后为护军中尉,佐汉高祖得天下。
随清娱:西汉时太史公司马迁的侍妾。传说唐朝时,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叫随清娱,自称司马迁之侍妾,迁遇难后忧伤致死,随清娱之名遂传后世。
传说,司马迁开始写《史记》的时候,随清娱便陪着他走览了诸多的名山大川,考察了无数的古代战场,收集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当司马迁受宫刑之后,随清娱强忍心中苦楚,留在了他的身边,比平时尽可能多地关心和抚慰他。
在之后的几年间,随清娱一直鼓励他、支持他,才使他从极大的悲愤和屈辱中抬起头来,成就五十万言之煌煌巨著——《史记》。司马迁四十八岁受难,死于五十六岁,终了还是“有怨言,下狱死”。
他因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他的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他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韩城南边、黄河西岸、梁山东簏的高岗上。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
楚。
2. 百家姓有姓“随”的吗
随(Sui) (1)最早的一支相传与女娲的乐师随有关,随还是乐器笙的发明者,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
(2)以国名为氏,周代有随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其后人以随为氏。(3)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晋国大夫士会食采于随,其后人以随为氏。
郡望:河内郡(今河南黄河北岸一带)。有联:汉廷辩士 墨派高徒 上联说汉初人随何,以善辩著称,曾任谒者,楚汉战争中,奉刘邦之命赴淮南,劝说淮南卫英布归汉,后为护军中尉。
下联说战国时人随巢,墨子的弟子,曾著《随巢子》六篇,阐述墨子的学说。现在河北省清河县有500多人,河南省荥阳、登封、南召三县有1000余人。
3. 历史上姓随的名人
随清娱:西汉时太史公司马迁的侍妾。
传说唐朝时,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叫随清娱,自称司马迁之侍妾,迁遇难后忧伤致死,随清娱之名遂传后世。传说,司马迁开始写《史记》的时候,随清娱便陪着他走览了诸多的名山大川,考察了无数的古代战场,收集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当司马迁受宫刑之后,随清娱强忍心中苦楚,留在了他的身边,比平时尽可能多地关心和抚慰他。在之后的几年间,随清娱一直鼓励他、支持他,才使他从极大的悲愤和屈辱中抬起头来,成就五十万言之煌煌巨著——《史记》。
司马迁四十八岁受难,死于五十六岁,终了还是“有怨言,下狱死”。他因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他的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他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韩城南边、黄河西岸、梁山东簏的高岗上。
4. 随的笔顺怎么写
“随”的笔顺。
随【suí 】 释义:1.跟着:~从。~员。
~葬。~即(立刻)。
~行(xíng)。~身。
~喜。~波逐流。
~行(hāng)就市。2.顺从,任凭:~意。
~口。~宜。
~和。~俗。
~笔。~遇而安。
3.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4.像:他长得~他父亲。5.姓。
组词:跟随、随后、随便、随意、追随、随喜、随常、随即、随地、随口、随处、随想、伴随、随员。跟随造句:1.黄昏,我常常跟随奶奶到附近的公园中散步。
2.一到冬天,小明就跟随爷爷在冰冷的河水里练习冬泳。3.故事中的孙悟空跟随唐僧斩妖除魔十分勇敢。
4.警卫员为了首长的安全,每日跟随,寸步不离。5.跟随燕王之后,耳濡目染,郑和受教育程度又加深了一层。
随后造句:1.先是一道耀眼的闪电,随后是轰隆隆一声巨响。2.国王强词夺理地回敬了他几句,随后转过身来拿我出气。
3.你们先去,我随后就到。4.随后驱车前往金碧辉煌,人工奇观,世界闻名的赌城。
5.你们先走一步,我随后就来。随意造句:1.处理问题时,没有经过调查研究,我们不可随意判断。
2.人们将那只死去的白天鹅制成了标本,提醒大家不该随意杀戮。3.你这样随意地答应别人,如果办不到怎么办呢?4.大象的鼻子由坚韧的肌肉组成,可以随意伸缩。
5.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不能随意砍伐树木。
5. 随字的笔顺怎么写
随字的笔顺: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横、撇、竖、横折钩、横、横、点、横折折撇、捺 随拼音:suí 释义: 1、跟着:随从 2、顺从,任凭:随意。
3、顺便,就着:随带。 4、像:他长得随他父亲。
5、姓。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跟随[gēn suí] 常作为一个侍从或随从跟在后面。
2、随便[suí biàn] 按照某人的方便。 3、随意[suí yì] 任凭自己的意思。
4、追随[zhuī suí] 跟随。 5、随处[suí chù] 不拘什么地方;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