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玲 字的各种书法
1、“玲”字的行书写法:2、“玲”字的楷书写法:3、“玲”字的草书写法:4、“玲”字的隶书写法:5、“玲”字的篆书写法:扩展资料: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特点1、隶书: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 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这种书体流行于"徒隶" (下层办公文的小官)之中.故称为隶书。
到汉代这种书体开始盛于起来,成为主要 书体.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 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2、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 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
是因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 现了繁荣局面,达到了高峰.这种字体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关键。3、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 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 "行草"。
4、草书: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 所欲的乱写,草书的特点是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种. 章草是隶书简易快写书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速写法,点画飞?? 动,上下之间笔划痕迹往往牵连。
2. 隶书凌字怎么写
篆刻篆体字库在线查询 篆书爱好者的篆体字字典;
(篆体)
(更多字体)
马上可以把你输入的字变成篆体字图,然后下载保存就可以了。
在线的篆字典是方便,不足之外好象只给出一个写法。事实上,每一个字一般都有好多种写法。百“福”百“寿”见过吧?
甲骨文,可能难找点。如果在网上找不到,建议到书店或者图书馆翻阅字 书(字体工具书)----更重要的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写法的字。
主要的有:
1、查小篆的:
(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2)段玉载《说文解字注》
(3)《篆隶大字典》,西冷印社翻印。
(4)《正草隶篆四体字典》,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2、查汉篆的:
(1)《汉印分韵合编》,上海入籍书店将清代袁日省编集的《汉印分韵》、谢景卿续编、近人盂昭鸿)续等三书合编而成。是学习汉印的重要参考资料。
(2)《汉印文字证》,罗福颐著,一九七八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3)《汉印文字补巡》。
3、查大篆的:
(1)《古玺文编》,罗础颐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春秋战国时期官私玺上所用的文字,是学习古玺的重要参考资料。
(2)《古籀汇编》,徐文镜编符,一九八三年有”翻版。
(3)《金义编》,容庚编著。:中华书局出版。
(4)《古文字类编》,高明编,中华书局出版。
4、查甲骨文的:
(1)《甲骨文编》,孙海波主编,中华书局出版,是目前查阅甲骨文字最好的一本工具书。
其他尚有综合性的,如《金石大字典》、《书法字典》等等,可酌情添置。有《六书通》一类的书,选用要慎重,因其中有不少字是以讹传讹,不足为取。印谱、字书而外,如有条件,也可留心从钟鼎彝器铭辞,权量、诏板、瓦当、砖瓷、钱币、碑濒等文字拓片以及叼清各派或现代名家的篆刻作品中收集资料,以备日后攻习之用。
推荐的组合是:
《篆刻法》+《实用篆刻大字典》+《说文解字》
《篆刻常用字字典》收录6000多个字头,分为小篆,摹印,简文,玺文,金文,甲古文多种篆体,是篆刻必备的工具书。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常用字字帖》有篆书、隶书、草书
3. "玲"字楷体书法 图片 写法
上图分别为三位书法家的“玲”不同楷体写法。
【怎样练好书法】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
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
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
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
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
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
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
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
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
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
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
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
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
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
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
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7613765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
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
4. 隶书凌字怎么写
篆刻篆体字库在线查询 篆书爱好者的篆体字字典;
(篆体)
(更多字体)
马上可以把你输入的字变成篆体字图,然后下载保存就可以了。
在线的篆字典是方便,不足之外好象只给出一个写法。事实上,每一个字一般都有好多种写法。百“福”百“寿”见过吧?
甲骨文,可能难找点。如果在网上找不到,建议到书店或者图书馆翻阅字 书(字体工具书)----更重要的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写法的字。
主要的有:
1、查小篆的:
(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2)段玉载《说文解字注》
(3)《篆隶大字典》,西冷印社翻印。
(4)《正草隶篆四体字典》,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2、查汉篆的:
(1)《汉印分韵合编》,上海入籍书店将清代袁日省编集的《汉印分韵》、谢景卿续编、近人盂昭鸿)续等三书合编而成。是学习汉印的重要参考资料。
(2)《汉印文字证》,罗福颐著,一九七八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3)《汉印文字补巡》。
3、查大篆的:
(1)《古玺文编》,罗础颐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春秋战国时期官私玺上所用的文字,是学习古玺的重要参考资料。
(2)《古籀汇编》,徐文镜编符,一九八三年有”翻版。
(3)《金义编》,容庚编著。:中华书局出版。
(4)《古文字类编》,高明编,中华书局出版。
4、查甲骨文的:
(1)《甲骨文编》,孙海波主编,中华书局出版,是目前查阅甲骨文字最好的一本工具书。
其他尚有综合性的,如《金石大字典》、《书法字典》等等,可酌情添置。有《六书通》一类的书,选用要慎重,因其中有不少字是以讹传讹,不足为取。印谱、字书而外,如有条件,也可留心从钟鼎彝器铭辞,权量、诏板、瓦当、砖瓷、钱币、碑濒等文字拓片以及叼清各派或现代名家的篆刻作品中收集资料,以备日后攻习之用。
推荐的组合是:
《篆刻法》+《实用篆刻大字典》+《说文解字》
《篆刻常用字字典》收录6000多个字头,分为小篆,摹印,简文,玺文,金文,甲古文多种篆体,是篆刻必备的工具书。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常用字字帖》有篆书、隶书、草书
5. 铃字的行书写法
铃字行书行楷的写法如下图:铃字行书行草的写法如下图:铃拼音:líng,部首:钅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0画,五笔:QWYC,仓颉:OPOII郑码:POW,四角:88732,结构:左右,电码:6875,区位:3369,统一码:94C3笔顺:ノ一一一フノ丶丶フ丶释义:1.用金属制成的响器。
最常见的是球形而下开一条口,里面放金属丸;也有钟形而里面悬着金属小锤的,振动时相击发声。此外有电铃、车铃等,形式不一。
2.形状像铃的东西:哑~。杠~。
棉~。3.蕾铃:落~。
结~。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1.棉铃[mián líng] 棉花的果实,初长时形状像铃,叫棉铃,长成后像桃,叫棉桃。
一般不加分别,通称棉桃。2.驼铃[tuó líng] 系在骆驼颈下的铃铛,随着骆驼的行走而发出响声。
3.风铃[fēng líng] 佛殿、宝塔等檐下悬挂的铃,风吹时摇动发出声音。4.哑铃[yǎ líng] 举重和体操的辅助练习器械之一。
铁制,一般长约30厘米,两头呈球形,中间较细。重量不等。
有固定哑铃和调节哑铃之分。体操用的哑铃,也有木制的。
5.銮铃[luán líng] 旧时车马上系的铃铛。
6. 隶书的孙字怎么写
一、隶书的孙字写法:
二、孙的释义:
1、儿子的儿子:~子。~女。
2、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侄~(侄儿的子女)。
3、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孙子的子女)。玄~(曾孙的子女)。子~(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贵族的子孙后代)。
三、组词:
子孙 孙子 孙女 玄孙
徒孙 儿孙 颛孙 重孙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孙,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孙,儿子的儿子叫孙子。字形采用“子、系”会义,“系”表示后代连续不断。
三、相关组词:
1、儿孙[ér sūn]
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满堂。
2、颛孙[zhuān sūn]
姓。
3、重孙[chóng sūn]
孙子的儿子。也叫重孙子。
4、王孙[wáng sūn]
封王者的子孙,也泛指一般贵族的子孙:~公子。
5、外孙[wài sūn]
女儿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