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救人的事情写赞美语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八方支持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八方支援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奔走之友 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何顒》:“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从井救人 从:跟从。
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
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出处:《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 打抱不平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大慈大悲 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语,救人苦难。形容人心肠慈善。
出处:《妙法莲花经·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扶危济困 扶:帮助;济:搭救,拯救。
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扶危救困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 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积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出处:《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急人之困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急人之难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出处:《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疾病相扶 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济苦怜贫 救济爱惜穷苦的人。
出处:元·侯善渊《沁园春》词:“善惠谦柔,济苦怜贫,随方就圆。” 济困扶危 济、扶:帮助。
救济贫困的人,扶助有危难的人。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个报冤仇称了子胥,一个打赌赛去了包胥,何处也济困扶危重复楚。”
济世救人 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 济世匡时 济:拯救;匡:匡正。
拯救人世,匡正时政。 出处:清·黄宗羲《黎眉郭公传》:“错综今古,尝怀济世匡时之略,运会不偶。”
解囊相助 囊:口袋。拿出财物帮助别人。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但见个贫的呵,我早则倾囊儿资助。”明·张岱《娘嬛文集·募修岳鄂王祠募疏》:“若有贤士大夫解囊乐助,自为王所式凭。”
矜贫救厄 矜:怜悯。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救焚拯溺 焚:火灾;溺:水灾。
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救困扶危 救济、扶助陷于危难的人。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 救难解危 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难。
救灾恤患 指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 慷慨解囊 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开钱袋拿出钱来。
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出处: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将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慷慨仗义 仗义:讲义气。
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乐善好施 乐:好,喜欢。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出处:《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乐善好义 指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轻才好施 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乐于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出处:《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舍己救人 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舍己为人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疏财仗义 疏财:以财物分人。
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出钱帮助遭难的人。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疏财重义 讲义气,轻视钱财。
多指出钱帮助遭难的人。同“疏财仗义”。
修桥补路 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雪里送炭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同“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
2. 华佗救人难救己的读书日记怎么写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华佗救人难救己。
赤壁大战,使曹操损兵折将,受到沉重打击.回到许都后,心里老是闷闷不乐.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最宠爱的小儿子曹冲患了重病,不治而亡.曹操伤心地说:“唉!要是华佗还在,这孩子怎么会早早地离开人世呢?”华佗,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被誉为“神医”.
华佗学医非常刻苦,他认真钻研《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学名著,深入民间治病,精通内科、妇科、儿科、针灸等科,尤其擅长外科.他研制出一种能麻醉全身的药物——麻沸散,能减轻病人手术中的痛苦.
有一次,华佗外出行医,半道上迎面来了一个青年,他一手推着小车,一手捧着肚子,脚步踉跄(liàngqiàng),脸色蜡黄,呼吸非常急促.华佗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扶住那摇摇欲倒的青年人,关切地询问他哪儿不舒服.那人痛苦地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肚子痛得实在受不了了!”
华佗立刻动手诊治,断定他得的是肠痈(即阑尾炎),必须立刻动手术.他让病人喝了一碗麻沸散,很快年青人被麻醉了.华佗用刀子切开病人腹部,割去已经溃烂的肠子,把腹腔清洗干净后再缝好,涂上消炎生肌的药膏.几天后,病人的伤口很快就痊愈了.
华佗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对症下药.有一次,有两个军官都患了病,病情完全相同——全身发热头痛.他们都找华佗治病.华佗诊治后却开了两剂完全不同的药方,一个开的是泻药,另一个开的是发汗药.别人觉得十分奇怪,就问华佗,为什么病情相同却用药不同.
华佗回答说:“表面上看这两人病症完全相同,但病的起因完全不同,一个受了点风寒,只要喝药发汗就会好的;而另一个病根在身体里面,只有服泻药才能治好.”
果然,这两个军官回去喝了药后,病很快就好了.
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套名为“五禽戏”的体操,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据传他的弟子坚持做“五禽戏”,到了九十多高龄还耳聪目明,牙齿坚固,身体健壮.
华佗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得到了百姓的尊敬,也受到了朝廷的赏识,一些有识之士多次举荐他做官,但都被他谢绝了.
曹操早年得了头风病,后来随年龄的增长发作得越来越厉害,每次发作时,心慌目眩,头痛难忍.曹操曾请很多有名的医生看过,但那些名医个个都治不好.后来,曹操听说华佗的医术非常高明,就派人把华佗请来.华佗应召前来,他仔细检查之后,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在曹操胸椎部的穴位上扎了几针,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刚才还痛得大汗淋漓、嗷嗷乱叫的曹操立刻感到头脑清楚了,眼睛也明亮了,疼痛止住了.曹操非常高兴,治了几次后就提出要华佗留在他身边,专门为他治病.
华佗一向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在他眼里,只有病人,没有高官平民之分.他心里装的是众多疾病缠身、无钱医治的百姓,根本不愿意只为曹操一人看病.他借口说妻子得了重病需要他回去诊治,就离开了曹操回到家乡.曹操多次派人催华佗赶快返回,华佗都坚决不肯回来.
曹操恼羞成怒,他决不能容忍有人违背他的意志,于是他派专人把华佗押解回来,严刑拷打,威逼华佗屈从.华佗面对曹操的淫威,坚贞不屈.曹操大怒,下令处死华佗.
这时,有个谋士劝曹操道:“华佗医术高明,世间少有,而且他的生死关系到天下许多人的生命,请丞相饶恕华佗.”
然而,曹操一意孤行,根本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他仍然下令把关押在狱中的华佗处死.
华佗在临死前,仍然不忘救治百姓,他把一部写好的医书《青囊经》交给狱卒保管,但狱卒生怕受牵连,不敢接受.在极度悲愤之中,华佗只得将医书投入火中,化为灰烬.
后来,曹操头风病多次发作,但他仍对自己处死华佗毫无悔意.直到他的爱子曹冲患病死了,才使他悔恨交加,怪自己错杀了华佗.
3. 关于防灾自救互救的作文怎么写
防震减灾 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
在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个世界性难题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以利于掌握正确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
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或桌子等坚固家具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都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和使用电梯。 一位亲身经历过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老人,曾向人们详细介绍了“伏而待定”的具体方法:“在屋内感觉地震时,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脸朝下,头靠山墙,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正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
户外的场合,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等危险之处,护住头,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
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因此,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另外,室外的人尽量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工厂或设施。如遇燃气、毒气泄漏、火灾,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匍匐逆风绕到上风方向。
在百货公司、地下通道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行动。
就地震而言,地下通道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灯也会即刻亮起来,要镇静地采取行动。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附近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停止,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要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要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播放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
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地震发生后,人们可能面对各种困难,必须克服恐惧心理,用正确的方法自救求生,这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免遭新的损失,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能自行脱险,一定要沉住气,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如果暂时无法脱险,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找食物和水,保存体力,耐心等待,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切不可大声哭喊,勉强行动,尽量闭目休息。
时间就是生命。被救后要积极参与震后救人工作,迅速壮大救援队伍,让更多的人获救,要先救近处的人,先救青壮年,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 “生”、后救“人”;要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同学们,地震发生时,只要能按正确的方法去做,就不会有危险的。
有时,地震并不像你所想象得那么可怕,真正房倒屋塌的灾难性地震还是少数。只要沉着、冷静地应对灾变,就有可能避震成功。
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护着4个学生。
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5月13日夜,德阳东汽中学教导主任兼政治老师谭千秋的妻子张关蓉在为丈夫擦拭。
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谭千秋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为这4个孩子赢得幸存的机会。“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你听到了吗?你护着的那四个娃儿都活下来了!都活下来了啊,你听到了没?”张关蓉泣不成声,不停地对去世的丈夫深情呼唤。 12 日下午,崇州市怀远中学教学楼因地震发生垮塌,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该校700 多名师生绝大多数顺利脱险,但该校英语老师吴忠洪却永远离开了他爱着的学生们———他带领孩子们疏散时,听到有学生掉队,义无反顾地从三楼返回四楼,这时楼体突然垮塌,吴忠洪和几名孩子被吞噬……学校副校长李宏成说,这栋四层教学楼有12 个班,下午。
4. 救人场面描写
你好!
三个救人场面描写,请浏览.
组织群众救人。紧接着,任峰跳入水中,用木棍顶住车身,把落水者的头扶出水面。由于水沟又窄又深,四轮拖拉机车头向下,车斗架在上面,人力无法拉动四轮拖拉机。丁峰看到这种情况,一边组织人员下水抢救,一边及时与界首市、临泉县两地交通、消防部门联系,请求支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砖集派出所治安队员轮流数十次跳入水中,与落水者搂抱在一起取暖,并安慰落水者不要惊慌;村民刘喜被治安队员的精神所感动,他不声不响地甩掉身上的衣服,光着膀子跳入水中,搂抱着落水者。
界首市、临泉县的消防车来了,但由于水沟又深又陡离公路较远,消防车无法抽出沟内的水,消防官兵也只能与群众一起,用水桶提水,降低沟内的水位,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使落水者的上身露出水面,此时已是第二天凌晨1时50分。
几经联系,临泉县化肥厂的大吊车开了过来,落水者被安全地救了出来
她们正在什刹海划船时,突然听见有男人的呼救声:“救人!”只见一个小伙子在水中痛苦地挣扎着,当时好多划船的人都愣住了,围观的人一下子聚到岸边。这时,两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路过此地,见状立即脱下衣服放在岸边,然后跳入水中救人。溺水小伙子的哥哥在岸上焦急地向周围人救助,大家纷纷帮他拨打“110”和“120”。离王女士不远处一条游船上坐着一家三口,显然也是父母二人带着孩子在过节,但在这危急时刻,这一家人中的“爸爸”连衣服都没脱下,就“扑通”一声跳入水中,向溺水小伙子游去,孩子看着爸爸的勇敢行为,真是受到了一次“教育”。2点35分,在众人的努力下,溺水小伙子被救上岸,但早已不省人事。“120”赶到,把小伙子送往了急救中心。
有人落水了!”昨天中午12∶50许,读者袁先生急促地打进本报热线27500101称,邵公庄附近的津河南运河段有4名学生落水。5分钟后,记者便迅速赶到现场。
救人场面感人至深
记者在现场看到:包括周围群众、好心路人、110巡警、邵公庄派出所民警和两个民工在内的十多人,在深深的河水中不停地“扎猛子”,还有数十人聚在岸边,他们手中拿着木棍、绳子、竹杠及用衣服、皮带临时自制的多种救生工具支援着水中的“救生小组”。两名刚刚被救起的学生(一男一女),浑身湿透、惊魂未定,呆呆地站在岸边垂头而泣。最后在市公安局水上治安科专业打捞人员的帮助下,终将另外两人搭救上岸。120急救医生现场实施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抢救,随后急送附近医院,但这两人最终未能生还。
先下河救人 后拨打热线
报料人袁师傅是事发地附近的市自来水水闸调度中心的职工,昨天中午12∶30许,他和同事张师傅正吃午饭,忽听外面传来孩子的呼救声。这两位年近半百的好心人冲出屋外,看到河里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在挣扎(另两名先落水的少女已沉入水中),他们奋不顾身跳入水中。一边救人,一边喊人。附近群众、好心路人闻声赶来。最后体力不支的袁师傅被人拉上岸,接着他先后拨打了120和本报热线。
河边寻凉 酿成悲剧
现场目击者称,昨天因天气异常燥热,中午时分热得像“下火”。1名少男和3名少女来到事发地河边宽阔的草坪上寻凉散步。后来,其中两名少女走到岸边,脱下鞋,将脚浸在河水中体会凉意,后不慎滑入水中,并惊声呼救。岸上的一男一女见状一边呼喊“救人”,一边跟着跳入水中,想救伙伴。由于河水较深、两边的砌坡布满厚厚的绿苔,又斜又滑,四人都难于上岸。最后先落水的两名少女渐渐沉入水底,只有后下河的一男一女在水中挣扎,被众人救上来。附近居民说,该处每到夏天,因不慎落水导致死亡的不幸时有发生,这次两名少女年轻的生命又被河水吞噬,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