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斗字草书
斗字的草书如下图:一、释义读音一[ dòu ]1、对打。
2、比赛胜负,争胜。3、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
4、拼合,对准,凑近。5、古同“逗”,逗引。
读音二[ dǒu ]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2、量粮食的器具。
3、形容小东西的大。4、形容大东西的小。
5、像斗的东西。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
7、特指“北斗星”。8、古同“陡”,高耸的样子。
9、〔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10、古同“陡”,突然。
二、说文解字文言版《说文解字》:斗,十升也。象形,有柄。
凡斗之属皆从斗。 白话版《说文解字》:斗,十升容量的量器。
字形像量器的形状,下端有手柄。所有与斗相关的字,都采用“斗”作边旁。
三、字形演变(如图)四、造字本义名词,长柄勺子。扩展资料组词:筋斗 斗志 斗胆 漏斗 奋斗 殴斗 斗子 斗嘴 挂斗 箕斗一、奋斗[fèn dòu] 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艰苦奋斗。
为实现伟大理想而奋斗。二、斗气[dòu qì] 为意气相争:有话好好说,用不着斗气。
三、斗法[dòu fǎ] 用法术相斗(旧小说中的虚构),比喻使用计谋,暗中争斗。四、斗牌[dòu pái] 玩纸牌、骨牌等比输赢。
五、打斗[dǎ dòu] 打架争斗;厮打搏斗:影片中有警匪~的场面。
2. 草书字典昆字怎么写
1)【昆】草书的几种写法
【昆】字的方正字迹-邢体草书简体写法
【昆】字的钟齐流江硬笔草体写法
【昆】字的金梅毛草书写法
【昆】字的书体坊米芾体写法
【昆】字的方正大草简体写法
2)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3. 丘字的草书写法
【丘字的草书写法】
【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的历史】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草书的发展】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4. 击字草书写法
1、董其昌
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
2、孙过庭
用笔特点是: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轻重映带,变化无穷的直观印象。正如他自己所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代表作有自撰书法理论《书谱》及草书《千字文》。
3、皇象
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时有"书圣"之称。他的草书与曹不兴绘画,严武的围棋等并称“八绝”,“似龙蠖螫启,伸盘复行”(唐窦臮《述书赋》),“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朴质古情,沉着痛快,文而不华,质而不野。
4、李世民
太宗善行、草及飞白,尤善临古,殆于逼真,《山谷题跋》谓:“太宗英睿不群所学辄便过人,末年诏敕,有魏晋之风,亦是宝贵后不能不废学尔。”传世作品有《晋祠铭》、《温泉铭》等。
5、陆游
亦工书翰,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书论有《论学二王书》。草书出自张旭,行书源于杨凝式。朱熹称其笔札精妙,遒严飘逸,意致高远。遗留书作不多。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_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