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反响是什么意思
(1)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出处】:夏衍 《心防》第二幕:"一般的反响都很好,可是戏实在演得太差了。"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十一:"早在他的论文发表时,西方记者迅即获悉,电讯传遍全球。国际上的反响非常强烈。"
【示例】:孙犁 《关于诗》:"你见到了,没有什么感情反响,也不要急着去写。"
(2)声音从对面发出或折回
【出处】: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 王耀勋 ﹞说了便有一个声音反响过来。"
2. 走进低碳生活的社会反响
这2009年年底的气候大会中“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3. 怎样写社会评论
社会评论 顾名思义,评就是评判是非、真伪、美丑;论就是议论、说理;评论就是以议论、说理为手段,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进行评判和议论。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现象纷纭复杂,同学们在接触社会过程中,难免会有所触动,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或现象提出看法,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就是社会生活评论。评论有多种,如时事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学评论等等,社会生活评论不能与它们并列,它只是确定一种写作范围。
这种评论,可以是洋洋数千言的大块文章,也可以是廖廖数百字的短文。一部分杂文、随笔、漫谈也可以归入此类。
它针对人们的思想、作风以及认识等,或表扬,或批评,用以引导人们的行为,具有实效快,针对性强,说服有力的特点。评论社会生活现象,一要真实,二要具体。
要在对材料作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避免离开事实泛泛而论。写作时要注意下面两点:一、积极关注和投身社会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
写社会评论,不是为写而写,要对社会 有用。社会生活有积极的方面,比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也有消极的方面,比如不正之风、封建迷信。
同学们要多观察、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无论是升学还是走向工作岗位,都应对周围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和敏锐感,明确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要善于创造性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一则新闻报道,一场体育比赛,一项科技发明,都可能触发写作的灵感。
很多时候,从生活中激发写作的愿望和动机,酝酿写作 的情绪和感受,往往比单纯了解一些写作技巧更为重要。这是写好社会评论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主要是选好评论的对象,确立论题 。二、严密结构,巧用评析方法。
社会评论属于议论文,所以议论文写作的常规方法仍使用。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比喻说理,辩证论理等论证方法都可以灵活运用。
写作评论容易犯的毛病,一般是就事论事,仅停留于摆问题,罗列现象,没有分析,缺乏推理,往往是观点+论据,论据与论点之间缺乏推理过程;或者是认识片面,失之偏颇,往往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绝对化、极端化,把握不住评论的分寸。这些都需要注意克服。
4. 形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成语有哪些
1、一石激起千层浪
【拼音】: yī shí jī qǐ qiān céng làng
【解释】: 扔一块石头到水中掀起千层浪花。比喻一句话或某一细小行动,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2、议论纷纷
【拼音】: yì lùn fēn fēn
【解释】: 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出处】: 语出《后汉书·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
3、群情鼎沸
【拼音】: qún qíng dǐng fèi
【解释】: 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
4、舆论哗然
【拼音】: yú lùn huá rán
【解释】: 公众大表惊讶和不满。
5、轩然大波
【拼音】: xuān rán dà bō
【解释】: 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出处】: 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