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辞职怎么说
真想辞职,辞职报告如何写都可以。如老板舍不得你走,所有理由老板都不会满意的。
我的看法,下决心辞职了就不要考虑那样多。再好的辞职信都是一样的结果。现在的辞职是家常便饭。每个老板都有充分的准备。若你表现不合老板心意,领导是巴不得你主动辞职。可以减少一些费用。如你表现老板满意,领导当然不喜欢你辞职。
一旦决心辞职,领导明白无可挽留,很是无奈,天要下雨娘要出嫁,一切随缘。再好的理由都是一个结果。领导都会想得开的。他真的想留你,他会想办法与你沟通,沟通后你还是坚持走,他会让你走的。俗话说,和尚走了有道人,旧人离去有新人呀!你可以大大方方的以任何借口,什么家庭困难啦,专业不对口啦,,家人办企业要帮忙。
人家都会听明白,你就是铁心想走啦。留人留不住心。公司会让你走的。
你可以这样写:xxx领导:在贵公司工作多年,得到各位领导及师傅们的帮助,本人十分感谢!因为xxxx原因,本人决定辞去现在的工作,请批准!写上自己的名字,日期就可以。
真要辞职,辞职信是无所谓写好写不好的。就是个形势,就是个手续,写好写不好一个样,写太好了人家反而就得虚伪。
2. 我想辞职了,是微信上跟主管说还是领导说,还是一张辞职信
书面递交人力资源部,口头告知主管。
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具体经办的人力资源部,应当把辞职申请或者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直接递交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签收。对于主管和直接领导,口头告知即可。
在用人单位并无法定过错的情形之下,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辞职:
一、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递交辞职申请书,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合意,按照协商的办法解除劳动合同。
二、提前30天书面通知解除合同
劳动法规赋予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无法定事实下单方解除权,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履行期间,不需要特定的事实发生,不需要任何理由,劳动者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无需用人单位同意,可以解除合同。30天期满,用人单位即应结清工资,办理解除合同手续。
按照该种办法解除合同,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 辞职公司微信群怎么写
学渣有两种:一种是愤世嫉俗,反感考试,感觉自己是金子却没被人发现,自己是千里马却没遇上伯乐的青年,或者已经灰心丧气,放弃努力的青年。。这样和学霸基本没有可比性了。当然还有另一种就是“伪学霸”,也就是有着当学霸的心,却得不到学霸考的成绩。这种要比第一种学渣要有前途,但是这些伪学霸可能犯了一个大忌,就是用错误地方自我满足的方式代表自己的努力程度,于是有一种自己始终在努力的错觉,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分效果。
具体的错误自满的方式可能有以下几种:
1、
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用“心理满足”代表努力程度——有的“伪学霸”在衡量自己是否“努力”的时候,参考的标准不是自己“该做多少事”,而是“能做多少事”,即心理满足了,做到不想做为止。这些同学往往缺少一个客观尺度的制约——任务目标。于是他们学习的初衷,便成了告诉自己,或者让自己相信“我今天努力学习了”“我今天竭尽全力了”,让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与满足,而不是真正地按部就班投入到了有计划的学习当中,于是往往觉得自己的学习过程很充实,但其实离应该完成的任务数量,应该学习到的层次还差了很远。比如同学A在背单词的时候,背到困倦时,便以为自己竭尽了全力,并停止了背词;而同学B在背单词的时候,每天要求自己背完2个List为止。一般而言,同学B的成果会更显著,而同学A不但背的慢,还由于用心理满足蒙蔽了事实,误以为自己很努力。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有惰性的,也是易于满足的,如果没有一个目标,或者时间表的制约,就很难维持自己初始的热情,很难完成应完成的任务。
2、
只求寻找经验,不去切身实践,用“经验满足”代表努力程度——一些“伪学霸”有这样一个特点:到处咨询,到处上课,到处寻求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单词书,好的参考资料,好的老师等等,于是便以为自己“走上了提分大道”。提到该怎么去做,这些同学往往是烂熟于心,但是没有付出实际行动。也就是说,这些同学始终在做一件事情:寻求经验。把寻求经验的过程误认为是努力的过程,知道的经验多了,自己也就满足了。但是这种同学就好比知道全世界所有的水源,但是不迈出步子打水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两手空空。知道再多的好的方法,不去实践,不去制定计划完成,那么自己的能力积淀终究为零,还会很容易地自我满足,感觉自己一直在“努力”。
3、
浮于表面,不愿深究,用“数量满足”代表努力程度——很多“伪学霸”刷题如流水,背词一本又一本,原著一册又一册,但是始终分数不见起效。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只注重了数量,用足够的数量来告诉自己“我努力了”。比如做了很多题,却没有弄懂自己所做题的错因,甚至会为了加速和凑数,有意避开自己不愿练习的科目,或者对难的题型视而不见。又比如背了很多本单词书,但每一本都只背了一遍,努力多意味着背词数量多。这样的想法是有违学习本质的。学透要比学多更为重要,无论对于考试还是对于知识应用都是如此。
4、
为做出姿态而学习,从未真正投入,用“交代满足”和“虚荣满足”代表努力程度——很多“伪学霸”常常在学习时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当家长、老师走近或者相熟的同学走近时,就投入到学习中,翻翻书本,读读单词,当老师或家长离开后,就又开始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长久以来,这些同学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很有可能是一个很用功的同学,但是实际上这个“用功”只是用以满足对长辈的交代或者同龄人间做出“爱学习”的姿态而已,而其本人并未真正投入到了学习当中。这就与一些学神级别的同学的做法恰恰相反,这些同学从不在乎自己学习需要被谁看到,甚至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学习,只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这样就更有助于投入到学习当中。
5、
与积极性低于自己的同学进行比较,用“差距满足”代表努力程度——有的“伪学霸”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和一些学习积极性低于自己的同学进行比较,比如看到那位同学不学习,而自己在学习,于是就产生了“我比他努力”的心态,但是这些“伪学霸”选择了错误的参考系,如果换一个参考对象,与那些整日浸泡在书海中的真学霸相比,那么自己做出的努力就会变得非常渺小。因此,选择的参考系如果比自己的积极性要低,就会让自己产生自己“比常人都努力”的错觉,导致自己跟不上真学霸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