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联系导师
复试前与导师的沟通技巧
1、初试分数出来后立马多方面收集信息,了解导师
大部分初试成绩在2月份就已经公布了,在这一段时间中,感觉自己可以顺利通过初试的同学就可以和意愿中报考的导师建立联系了。在建立联系之前,建议大家先通过一切途径了解所选择导师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包括年龄、职称、家乡、毕业学校,最重要的是发表的文章、研究的方向和贡献。如果存在着学术争议要明确他的观点和倾向。当这些东西了解清楚之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向未来的导师表明自己的意愿了。
2、用邮件与导师进行初次联系
可以通过发邮件或是打电话的方式和导师建立初步的联系,但这里还是建议大家第一次联系导师采用发邮件的方式,因为打电话显得比较唐突。对于那些国际国内很知名的导师们往往都非常繁忙,不一定能够挤出时间接听你的电话。另外,电话联系对于一些不是非常善于表达自己的同学来说,所起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有的同学在电话中说了半个小时连自己的基本情况都没有介绍清楚,反而使得导师产生了厌恶的感觉,而发邮件介绍情况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一边写一边注意措辞,而且还可以不断修改完善。
发邮件虽说既经济,又快捷,但好多同学在写信时容易忽视一些细节问题,反而影响导师对自己的印象,起到适得其反作用,因此,在写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写信时的语气。因为事先你也许并不知道要报考导师的性格和偏好,不知道他到底喜欢哪种类型的学生。有的同学在给导师写信时往往谦虚得过分,从信的开头到信的结尾都是关于自己如何不行,如何需要提高之类的话,这会使得一些导师,尤其是一些很“牛”的或很有个性的导师很是厌烦,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需要的是有能力、有特点、有自信的学生,而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没有特点的只会考试的工具。同样,有的同学也喜欢走另外的极端,通篇都是对自己能力的吹捧,殊不知谦虚在我国是永远不过时的美德,导师招的是要会替自己做事,坚持自己观点的学生,而不是处处与他对着干的“大爷”。所以在写信的措辞中,建议大家尽量做到不卑不亢,在文中既要表示对导师的崇敬(表达要适当,不能矫揉造作,可以提及导师的研究方向),又要显示出自己在某方面的特长以及自己在某方面的他人不及的能力。
第二,写信的格式。给导师写信,尤其是给文科研究方向的导师写信,建议大家要注意信件的格式,称呼、此致、敬礼、姓名、日期最好一个都不要少,信件写得越是正规严谨,就越能使导师感到你对他的尊重。文中切忌有错别字,否则会给导师留下治学不严谨的坏印象。
第三,信件的内容。写给导师的第一封信,建议不要太长,长篇大论容易引起别人的厌烦。可以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性别、各门课的考分、是否为应届生、专长、毕业学校,以及表示自己对导师的研究方向的兴趣,等等。一般来说,导师都会回信。回信的内容一般是对你的鼓励以及欢迎你报考他的专业等。运气好时,有的导师会让你把简历发给他。总之,要主动创造机会,积极与导师联系,让导师知道你、了解你,在复试的众多高手中就能掌握先机。
3、复试分数出来后与导师电话联系
建议在复试分下来之后就立刻和导师电话联系。邮件这时也许太慢了,电话号码在各个院系办公室都可以查到。先说清楚自己的名字,告诉他自己已经通过最低分数线了,现在很多情况都不是很明白,问了相关复试程序问题以后,谈谈对该专业的爱好程度,与关注程度,看了些什么书,现在为了复试还应该干些什么,等等。如果他语气很友善与随和,那么,最后可以询问是否能上门拜访,希望仔细了解相关情况,他答应了是最好的。总之,要利用一切机会,使导师加深对你的了解与印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在学术上、专业上很厉害,那你就多谈专业方面的事情。如果你不是特别厉害,你最好向他表示你对该专业极大的热情与希望今后跟随于他的愿望,面试的人很多,而使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这样能非常深刻地加深他对你的了解。
2. 马上大三 有考研意向 怎么联系导师
您好,联系时间报导师的和报导师组的是不同的,报导师的应该在报名前就联系,要弄清楚导师名下有没有内定的或者保送的;报导师组的可以在复试前联系就好了。
应该在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的情况下去联系,要以导师喜欢的方式去联系他们。联系的地点最好能在导师办公室,等到快下班时也可以去,最好能在与导师已经有过交流的情况下见面,这样就不会太紧张。
大家可以通过给导师发邮件的方式,要到导师的联系电话,先给导师发短信,与老师约定好时间和地点再去见面,这样就不会太冒昧。联系方式最常见的就是给导师发email,大家可以在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上查到老师的email地址。
邮件里面写的内容:分成3段式的,第一段介绍自己的,然后同时说明自己各专业课的分数。第二段介绍自己在本科期间获得的奖励,及4、6级分数。
第三段写明导师的研究方向,并说明自己的意向(如喜欢这个方向,想就读老师的研究生)。在写信的过程中,态度要诚恳,对老师的称呼可以写成-----教授(副教授)或者-----老师。
在写完以上内容后,要写清“希望收到老师的回信,真诚的感谢!!!”,最后签名,写清日期,也就是说信的格式要正式些,此外一点就是,在写完这封信后要同时附带一份个人简历(带有相片)。如果老师给你回复了,你要向老师表示感谢,同时可以说明与老师见面,及为了以后交流方便,能否给你留下联系方式。
大部分学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联系导师,导师一般不喜欢直接给他们打电话的学生。我们在读研究生及实验室的小导师们如果有什么事情的话也是先给大导师发邮件。
如果你直接打电话,这样感觉太冒昧了(如果老师正在处理比较重要的事情,你打上去电话-------)。我们这届的就有过这种例子:有个学生上午给导师发了邮件,下午的时候还没回复,然后在学长那儿弄到了老师的电话,下午就直接给老师拨通了电话,老师在电话中的语气让学生感觉不太好,只短短50秒,什么也没说就挂了。
注意:导师们是非常重视邮箱的,导师与导师及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经常是通过发邮件。有时你给一个导师发了邮件,等了两天还没回复,这种情况下可能是导师比较忙,或者所有的学生都没给回复等。
你可以再联系下别的导师,这样也没什么影响。关于与导师见面问题我建议大家在复试的时候提前2-3天过来,先安顿好自己的住宿(由于复试人数多些,那是租房子还是比较紧的),然后先联系自己已经通过邮件联系过的导师(如果导师给你留下了电话,发短信就可以),联系完后也可以到你们所报院所的其他导师那儿转转,不管结果如何可以混个人情吧,如果面试的时候正好是那几个老师,感觉要更好些。
由于现在导师不参与录取工作,不像以前那样某导师要你你就可以上了,学校是严格按照初试和复试的综合成绩排名录取的。见面的时候导师会说好好准备复试,复试后再联系,一般不会给你明确的答复说要你了。
关于联系导师的问题总结如下:复试前见面——复试后再见面——录取了后可以通过邮件或者短信的形式通知老师自己录取了。此后有时间可以多向导师问好,请教一些学术问题。
学校最终定导师是在9月份开学后,学生和导师之间填双向选择表,这样导师就定下了。见导师的礼节问题见导师时最好送点特产或水果,不要太贵重了,要尽量多带些。
如果没有特产那水果是很好的选择,争取多送一些,不仅仅送给导师本人,还要送给他的同事或学生。让他有一种成功感。
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详情请点击我的百度用户名进行在线咨询。
3. 考研怎么联系导师
复试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复试备考需要全方位准备。
事实一:联系之前多打听
在联系导师之前,尽量多方打听导师的爱好、性格、学术风格等细节信息,可以先和导师的研 究生取得联系,做好充足准备,做到有备无患。沟通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不要 过度热情,不切实际赞美导师,同时也不要过于拘谨。
事实二:了解导师学术成果
通过互联网找到导师最主要的着作或最得意的学术成果,联系之前多读几遍,尽量理解并记住 其中的主要观点,和导师谈话时做到有备无患。
事实三:不要问基本问题
不要直接询问导师关于招考人数、参考书目、历年试题等招生简章上已经有明确说明的问题,导师的工作也很忙,解释这一的问题会让他觉得考生依赖性太强。
事实四:了解导师的忌讳
同时联系多位导师一定要谨慎,做好准备工作,了解清楚是否该导师比较忌讳考生的这种行为。一般导师比较看重学生的第一选择,认为把自己作为第一选择的考生对其研究领域热情很高,以后 指导起来比较轻松。
事实五:理解联系不等于承诺
和导师取得联系并不意味着导师和考生之间有了某种承诺,导师在复试成绩没有出来,对学生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做出许诺的。
事实六:端正自己的动机
考生应端正和导师联系的动机,加强联系的目的在于让导师熟悉和了解自己,同时也让自己更 具体地了解导师。导师一般不会透露关于考试题目的关键信息,抱着这种目的和导师接触的考生千 万要慎重,可能会适得其反。大家在联系导师时注意上述的六个事实,最重要还是要和导师真诚交流,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 合自己的导师!
4. 复试后如何联系导师
1 找到你的目标导师的联系方式。
如果有手机,不要直接打手机,这样不礼貌,最好用Email,打办公室电话也可以,我用的Email,不要问老师是否会要你,复试过的几率多大,这种问题他回答不了,即便能回答也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2 介绍自己,不要介绍你家,你学校,要介绍你从事的相关的研究背景,你从事的研究活动,或者你大学时参加的或从,获得的奖项,你大学时候的社会实践经历,总之,是以你的优点为主线,让老师知道你是一个活跃的青年。
3 如果不确定的条件下,千万不要贸然送礼给老师。4你可以问问导师,如果以后跟您读,您对学生有什么要求啊 类似的问题5 从他的研究生下手,让研究生推荐你,这是相当管用的。
6 千万不要同时联系多个导师!!!上面是我的个人经验 如果你有问题可以消息我 以下是别人的帖子。给你参考 联系导师注意事项(转帖) 根据学校设置的不同,在正式录取之前,有的学校报导师,有的报导师组,到复试再决定导师。
有的同学误认为报导师组的就不用联系导师了,听天由命,并且有的学校在招生目录上也确实不列出导师的名单,但是不提前联系导师而去参加复试确实是一种很大的冒险。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在面试之前主动联系上导师,不管是报考导师的还是导师组的。
联系导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联系的时间 报导师的和报导师组的是不同的,报导师的应该在报名前就联系,要弄清楚有没有内定的或者保送的,报导师组的可以在复试前联系就好了。而且应该在充分了解导师的情况下去联系,要以导师喜欢的方式去联系他。
联系的地点 最好能在导师办公室,等到快下班时也可以去,最好能在与导师已经有过交流的情况下见面,这样就不会太紧张,最好先给导师打个电话,在征得导师的同意下再去见面,这样就不会太冒昧。 联系的方式 最常见的就是打电话,大家可以从网上查到导师的工作电话,最好不要冒昧地去打私人电话。
和导师见面是最好的联系方式,但要有全方面的准备,争取给导师留一个很好的印象。一个充分的准备包括穿着、谈吐、态度、对老师性格的了解、专业知识掌握等,最好能做一个简历,把自己的一般情况和获奖情况以及发表过的文章放在一起,尽量把简历作的美观(彩色简历),凸显出你的个人特点,也许因为有了你的这份简历,导师就不会太在意你自我介绍时的紧张了。
发电子邮件也是常用的方式,很多人担心他们不会看,但是如果别的方式都没法实行,这两种方式或许能起到作用,我就是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上我的导师的,本打算上网能找到他的电话,可找了几天却一无所获,最后快绝望时发现了他的电子邮件,当我把我的电子简历发过去不到半个小时,导师就给我回信了,这封信成了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联系的内容 很多人不知道联系导师时该说些什么,其实很简单,联系他的目的就是让他去了解你,并且喜欢上你,所以应该在通话是言简意赅的介绍自己,突出重点和个性,抓住他的心,如果是见面,那就准备一份前面所说的简历,简单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自己,我在发给导师发的邮件里面我介绍了自己的一般情况还有我写过的文章,并表达了对他的仰慕之情。
另外最好准备一份英文简历,以备需要。在与导师谈话时应注意与导师谈话的方式,同样是一个问题,不太恰当的表达可能会带来歧异,影响导师对你的看法,并且如果没有对导师充分的了解,就不要说话太随便,比如,有很多同学都想问这样一个问题:有多少人报考了自己导师,在询问这个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有的人这么问:老师,今年有没有人报你的研究生啊?有的导师会误认为你询问的目的是在探视他的水平,他的名气怎么样,有没有人想读他的研究生,我当时是这么问的:“今年有挺多同学报您的研究生吧,我在他们当中有多少优势啊?”导师当时就很爽快的回答说:“就你自己”。
注意对导师的尊重 从气质、衣着、谈吐方面要注意,尽量要和导师的习惯一致。 联系的频率 联系导师不能太过频繁,但也不能联系过一次后就感觉万事大吉,应该每过一段时间就主动联系一下。
每次联系的内容不要重复太多,争取每次都能提供一些帮助他了解你的新内容,相反,如果没有什么话题就不要盲目打电话联系。我第一联系导师是做自我介绍,第二次是介绍我的科研论文,最后一次是和他约见面时间,几乎没有重复过话题。
在每次打电话前最好先短信联系一下,看导师是否方便接电话。 礼节的问题 见导师时最好送点特产或水果,不要太贵重了,要尽量多带一些。
如果没有特产那送水果是很好的选择,争取多送一些,不仅仅送给导师本人,还要给他的同事或学生,让他有一种成功感。 w w w . ik y. c n 复试关键是同学与导师面对面地打交道。
所以,给导师留下好的印象至关重要。很多同学却都是在面试当天第一次与导师见面,眼见着数个渊博或者半渊博的教授们一排坐在面前,就像面前立着一排大书柜,而且他们还会随便从这个书柜上的任意一本书上的任意一页来问你一个任意的问题。
大多数同学会感觉紧张、不知所措,回答起问题来自然不会很顺畅。而那些在初试、复试前就见过导师的同学们出现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