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1课槐乡五月怎么写批注
槐乡五月五月,洋槐开花了。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
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
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批注 :槐乡五月真美呀!槐乡孩子又爱美又勤劳。
2.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可贵的沉默》如何做批注
我是这样做的:
1、对文章写法作批注。
如:巧用对比,突出主题。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有三处。一是爸爸妈妈都知道和祝福孩子们的生日,但知道父母的生日的孩子寥寥无几;二是教室先前热闹和后来的沉默以及之后的热闹;三是孩子们以前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和后来孩子们懂事。这些鲜明的对比贯穿全文,孩子们由兴奋、快乐到惭愧、后悔,由只会享受爱到懂得回报爱,稚嫩的童心在逐渐蜕变、成长,明白了爱的主题。
2、圈出重点词语,作批注。
3、找出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作批注。
3. 学语文课文时怎么写批注
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范例:
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简洁开篇,铺开情节。)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 (侧面写人,管营、差拨嘴脸初现。)
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称一般罪人为“兄长”,可见识时务;初到牢营便得他人提醒,也见林冲确好相处;了解危险处境时,及时问出关键问题,足见其冷静机智。)
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一番对话,林冲、众人和管营、差拨的特点一一展现,让人心生期盼——人物在下文将如何表演?)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差拨上场富于戏剧性,小说家做小说就是讲究“无巧不成书”。)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 (”小人”,一个称谓写尽林冲的谦卑。)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
少间叫你便见功效。” (“变了面皮”,活化人物的精彩细节;一番斥骂,威风耍尽,小人嘴脸尽出,与前文众人所言相映成趣。)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23137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寥寥两笔,内蕴深刻:林冲之态,众人之状,烘云托月,寄意深远。)
4. 学习批注真好作文500字
光阴似箭,日月知如梭,我已经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在三年级的学习生活里,我学会了许多知识,许多技能,但让我很得意的是,我三年级就会写批注了。
说起写批注,我就想起三年级上册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那一天,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金老师说:“《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略读课文,以自学为主。老师要教你们一种新方法学语文;那个方法叫批注。”金老师先出示了第二小节,要求我们把里面的好词好句划出来,要用尺子划得漂漂亮亮,要认认真真地读,老师实实地划。过了几分钟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说出自己划的句子,还说出理由。有的同学说:“三百六十行写的很好,这句话写得很好是因为从三百六十行感受到人有很多。”有的同学说:“形态各异写得好,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神态,不会学别人,的神态。”同学一边说金老师一边把同学们说的打在了大屏幕上。在第二小节里出现了许多好词好句。最后老师总结了写批注的方法;”先在课文中划聘书让自己感受特别深的地方,然后针对这一些句子,谈谈心里感悟和心得。“我们似懂非懂,接着金老师让我们试着写一写第一小节和第三第四小节的批注,老师说;”批注语句要简短,不要以罗嗦了。我们又有了新的体会。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每天要求我们写一篇批注,刚开始确实很难,但是老师上课指导那些写不好的同学时,也教了我;渐渐地我也学会怎么写批注。
现在一篇课文拿到手,我也能写出自己感受了,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5. 如何指导学生写批注
语文教师们常常期待着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学生在交流对文本的理解时,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众多不同的见解在交流中相互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
学生在交流时相互启发学习借鉴,或提升自己原有的理解,或拓宽自己原先的认识,从而生成许多新的思考。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课堂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有一个走进文本的过程。
要有学生记录下自己初读后的所思、所悟、所疑的过程,通常的形式是写批注。 写批注是指在阅读的时候,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知识储备, 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欣赏、评价,并把自己的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批注,是有效交流的前提。
学生只有对文本有独特的体会、理解之后,才会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疑问,由于学生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以往的阅读经验也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和想法也不同,所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众多不同的见解在交流中相互激荡,相互品评,从而产生我们期待的迸发智慧浪花的高效课堂。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批注呢? 我是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开始要求引导学生写批注的。到现在三年级上册,历经一年时间,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写批注的方法,面对一篇新的文本能写出有质量的批注。
回首这一年的指导过程,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 手把手教的起步阶段 刚开始要求学生写批注的时候,学生都感到很不知道该怎么做,随意在文 中划上几个词句,没有理解性的说明,看不出思维的痕迹; 洋洋洒洒不知所云, 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出切实有效的指导。
而教师的指导,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示范。我针对批注的内容,把批注分成几大块:精彩发现,强烈感受,矛盾疑问,生发联想,。
按照这几个块逐步分类做出具体的示范。 1、精彩发现;在指导“精彩发现”时,我告诉学生:读课文时要带着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星”去发现,好词语、四字词、关联词、反义词、近义词、优美语句、特别的句式等等,只要是你发现的,都是精彩发现。
我还做了具体的示范。 在学习课文《有趣的发现》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他看到岛上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我就让学生把这句话划记好,然后反复读,看有没有什么发现?很多的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这里包含着一组关联词“要么……要么……”我建议学生马上把这组关联词圈起来,并想想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说说话。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精彩发现,就是写批注,学生觉得写批注一点都不难,反而很有意思,因此他们很乐意带着发现的大眼睛去阅读。
2、强烈感受和矛盾疑问:这两种批注学生很容易理解,读到课文中的一些句子,你当时心里有什么想法,把想法写下了就是自己的“强烈感受”。读到课文中一些不懂的语句,不明白的地方,觉得前后有矛盾的段落,就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这就是“矛盾疑问”。
同时我强调:批注的语言要简洁、精练,不能太繁琐,用一个词或短句概括,做到言简意赅。同样示范是最重要的!有了示范学生就有法可依,会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学习课文《动手试一试》时,文中有个段落:玛利亚觉得他俩说得都不对,可自己也说不明白。她就找了一条金鱼,把它放进满满的一杯水里,哎呀,水也漫出来了。
学生读到这里,感受到;玛利亚很认真,她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去弄明白。不弄明白决不罢休。
也有学生觉得矛盾:科学家不是说水不会往外漫吗?为什么水漫出来了?为什么科学家说的是错的?我马上让学生写下来,做好批注,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他们的“强烈感受”“矛盾疑问”。3、生发联想:主要指学生读到文本中的某一词语、句子或段落时,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以往的阅读经验,联想到了生活中、书中等其他的词语、名言、故事、文章或诗歌等等,生发出一些类似的感受、表达方式等等。
这类批注最难,学生往往要经历比较深层的思维活动。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融会贯通。
这类批注也是最具有个性化的,最精彩的。最能给人以启迪的。
在学习课文《我只要第三层》时,文中的有这样一句话:建筑师说:“不先造好下面的两层,怎么造第三层呢?” 当时,学生课外已经积累了一部分名言警句,我引导学生:读到这个句子,你想到了哪些名言也是说这个道理的?学生马上想到了: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成就千秋大业的基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建议学生把这些批注在旁边,交流的时候可以这么说:读了这句话,我知道基础很重要,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名言……后来在课堂上交流时果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所以把批注归为这四大块,主要是起步阶段的批注指导不宜太多太烦,让学生觉得眼花缭乱,难以学会。
这几块的批注,也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选取一些课文具体示范指导,依据课文内容不同,有时示范文中的一个点,有时示范全篇。
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有时示范一种类型,有时是写全部类型。经过一段时间的示范、讲解。
6. 小学三年级语文读书笔记怎么写
一、读书笔记的概念: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语文读书笔记的写法:二、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写法:1、摘录式。
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2、体会式。
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3、提纲式。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批注式。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
如**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
5、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
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6、卡片式。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再分类存放。
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三年级语文批注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