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填写家校联系本
一 家校联系本是“信息备忘录”。
学校的各种通知,我总是把它写在家校练习本,一则方便学生记忆,让学生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备忘录的习惯;二则平日里记录下的信息资料,将来可作为学期末总结的凭据,举例来说,我经常把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调课安排”“比赛通知”“春游变化”等,写进家校联系本里,学期结束后,拿起来读一读,发现它们穿成了一条美丽的回忆录。这些信息,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它甚至起到了“预案”“文案”的作用。如我会把春游前的安全教育、实践作业的注意事项,写进家校联系本中,家长和学生读到这些的时候,自然会引起重视。
二 家校联系本是“晴雨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当学生在校有了进步,我们可以利用家校联系本在第一时间告知父母,让他们一起分享孩子的喜悦;当孩子思想上有些波动,我们同样和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尽快找到对策,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老师和家长彼此之间可以得到更好的交流和沟通。现在,有些家长工作繁忙,在接送学生时总是来去匆匆,难以抽出时间与教师经常交谈。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好人手一册的家校联系本,显得尤为重要。
如,我会在章啸然的家校本上写上“多希望你早点‘医’好作业本上的‘青春痘’啊”;我会给卢文英的家校本上写上“你今天的衣服真漂亮,今天的课堂发言更漂亮”。
反之,家长也通过家校联系本填写学生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如果对老师有什么要求或意见也在联系册上提出来。这样我们便可以从《家校联系手本》中获得学校教育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得知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从而加强家校的联系与合作。
如,我们班的万玉棋、陆晟家长会把孩子每一天情况反馈在家校联系本上,我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深深地被我们的家长感动了。同时,也会结合家长留言,多方面了解到我的学生。
因此,在五一班家校联系本也被同学们戏称为“告状本”。
三、家校练习本是同学之间的“加油站”
在家校联系本上,我经常让同学们之间相互留言,小队长为小组成员留言,男生为女生留言等,同学们相互写下鼓励的话,勉励的话,激励上进的话。
学生的留言从最初的“你为什么弄坏了我的笔”到后来的“看见你今天受到老师表扬,身为你的同桌的我真为你感到高兴”,我看见了学生的成长!
因此家校练习本又是同学之间的“加油站”
四 家校练习本是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家校练习本帮助我有效的管理了班级,它的好处大致可概括为:一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二它也是教师对学生个性化教育的体现;三它为班级营造了一种浓浓的人情;
前不久,我在某学校的网站上看见了这样一句话:教育无小事,事事皆用心。我把这句话记在了自己心中,也希望自己的家校联系本越填写越认真。另外,在这里我还要顺感谢李静远的家长,是他的留言“老师,你的笑容让我们感到温暖”极大地鼓舞了我;感谢在我生病期间,为我写下祝福的话的每一位家长,是你们的谅解和关心,让我战胜了自己。
2. 家长家访记录怎么写
原发布者:陈顺发
五二班班主任家访记录家访时间:09年7月7日
家访地点:南辰美景,杨浩巍家。家访目的:杨浩巍本期被评为区三好学生,在班级中品德、学习全面发展,堪称楷模。这个孩子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情绪也是有波动的。每当孩子有消极情绪产生,开始钻牛角尖的时候,作为班主任我都会求助他的母亲——王艳伦,他母亲就会和他交流,纠正他思想中一些偏激的想法,让他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此次家访,我更想知道她是如何为孩子安排的假期生活,作为以后家长会的交流资源,让更多的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家访过程: 到杨浩巍家后,他爸爸首先让孩子为我展示一下枪法。孩子用玩具枪打倒塑料瓶后,一下子家访的氛围变得轻松了。接着我参观了孩子的卧室,他的卧室非常整洁,我表扬了他是一个自理能力强的孩子。 后来在与孩子的父母交谈中,我发现孩子的假期安排得很有意思。在《成都商报》上登载了新思维将举办有关思维训练的活动,他的妈妈报名让自己和孩子一起参与此次活动。当时,我对活动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但是他的妈妈却认为活动中总会有收获。 我们让孩子读《林清玄散文》,他妈妈让他每天读一篇文章,摘录其中的一段美文变为模仿其中的一段。可以从内容上、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家访反思: 作为有心的家长,孩子的成长也是自己的一个成
3. 家园手册家长怎么写
家园手册上可以写家长对于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情况,以及对老师教育上的一些建议,或是觉得孩子哪方面需要老师注意培养一下的。
例如:
孩子在家吃饭有挑食现象,希望老师能帮助教育一下,因为孩子比较听老师的话。
希望我的宝贝能在这个和谐的环境里健康的成长。
让孩子的动手能力慢慢提高,也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里有很多的好朋友,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友谊。
我希望老师能对每个孩子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批评。我想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毕竟孩子都太小,老师的和蔼可亲应该更是孩子去幼儿园的动力。
希望幼儿园能在孩子的伙食问题上多下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