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墓碑落款怎么写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碑文一般而言要求诗文并茂,读来琅琅上口。叙事简洁,抒情真挚、议论有力,只 有如此才堪称上乘。
碑文在都能流传后世,所以歌颂功德,写人记事时,要客观公正,不可虚夸事实,流传谬语。不管褒也好,贬也好,以不失事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碑文格式并无太多死框框。特别是碑文内容,因撰者而异,所以今天书写碑文要力求出新,以时代需要为念,万不可死拘旧制,作茧自缚。
2. 要给不知道年代的祖先立墓碑,请问碑文怎么写,怎么称呼,怎么落款
先说立碑的称谓和落款立碑人的祖父的爷爷,立碑人称高祖,立碑人的祖父的父亲,立碑人称曾祖,再往上,谱系不详的,笼统的称太祖。
谱系清晰的,称某世族,当年你的始祖从某地搬迁到现地,订立了你们现在的家谱,他是立谱人,这位始祖在原籍是有名字辈份的,他不存在改名用新的家谱的可能,从他的孩子开始用新的家谱。称他为始祖,他的儿子启用家谱第一字,称一世祖,他的孙子启用家谱第二个字,为二世祖,以此类推。
高曾祖,父己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此九族,人之伦。这是对应的,墓主人是祖,立碑人就是他的孙,墓主人是曾祖,立碑人就是曾孙,墓主人是高祖,立碑人就是玄孙。
墓里埋着你爷爷,你立碑你落款,你就是他孙子。墓主人和立碑人的辈分相隔超过高曾祖父己这五辈,谱系清晰的,墓主人称某世祖,立碑人称某世孙。
谱系不详的,墓主人称太祖,立碑人称世孙。再说碑文你这种情况,年代久远,无法写出先辈的具体功德,但是,先辈繁衍后代教育后代的功德是明摆着的,墓碑大字就冠上大德太公作为谥号,就可以了,他如果不大德,老天爷早就叫他绝后了。
这位太公不可能是光棍,能传下后代还要有太君配合。所以,如果是竖碑,开头的大德太三字共用,第四字那个公的左面再刻上君字,这就与女祖宗合墓了。
至于女祖宗的姓氏名字,多数不详了,就不用刻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433623061出来。例:赵发扬中华大德太祖²(君)赵讳发扬之墓世孙 赵光大 携子孙二零一八年清明吉时 贞珉(贞珉这个词,是美饰立碑刻碑的书语。)
3. 墓碑落款怎么排人名
一、辈份:有三种情况,长辈、平辈、晚辈。
其排列顺序是,有晚辈的就不要以平辈的名誉立碑,有平辈的不要以长辈的名誉立碑,往生者既无后辈有无平辈时,才以长辈名誉立。 二、次序:主要是往生者晚辈,其排列顺序是: 1、(原则上只写同姓祀奉人)次序:子→女→孙男→孙女→曾孙男→曾孙女→选孙男→玄孙女→以此类推 2、(特殊关系家庭,可以写异姓)其次序:子→女→媳→婿→孙男→孙女→外孙男→外孙女→曾孙男→曾孙女→以此类推 三、长幼:只在平辈之间,儿子和儿子排在一起,女儿和女儿排在一起,排列次序,如:先长子(最左),再次子,而后三子,以此类推。
女儿也是一样,从长女开始,再次女,而后三女。 例如:往生(逝世)者有五个子女,老大明忠(男)、老二明贞(女)、老三明孝(男)、老四明智(男)、老五明惠(女),排列就应该是:长子明忠;次子 明孝;三子 明智。
长女 明贞;次女 明惠。明贞排行虽然是在二,在次序上她应该是长女,老五明惠,就应该是次女。
在墓碑上,男在左面,女在右面。这就是同辈排列次序,不可伦乱。
孙辈以年龄最大的为长孙,(长子的儿子,不一定就是长孙,孙辈的长幼排行和父辈是没有关系的)然后依次排列, 四、特殊:继子应该排在,儿子的后面,女儿的前面,寄孙女,应该排在孙女的后面,外孙男的前面。
4. 墓碑怎么写
原发布者:gxntpyk
墓碑1、由来对于殡葬亲人的坟墓,一两代可以记清,三代以后就不清楚了,特别是经过迁徙、战乱便不知祖坟何处。如何解决,人们想出许多办法。开始时人们从死人下葬,维系棺绳用的园木桩受到启发,在墓前插上木桩竹竿,系上纤维质的东西(纸或帛等),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时辰,叫做“铭旌”(或“明旌”)。但它却容易,损坏,人们便另想办法:富贵人家用石园柱代替木园桩,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时间、官级等。为了多刻字其形体又演变为方形、长方形,开始埋于墓穴内或墓外,参照房屋建筑,碑顶加上碑帽,饰刻动、植物或山水花纹,碑身刻上死者简历。标明是独葬与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刻阴宅(即坟墓)风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干地支表明)。中产之家立中等墓碑,穷家仅可立上留个姓名的小石碑,或陶砖碑或种植某种长青树为标识。从而墓碑由实用品逐渐转化为文化艺术品,其功能、形态、质地、文饰也越发多样化了。名人墓碑更加讲究碑身多用花刚岩、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碑顶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镶嵌死者的烧瓷像。墓碑成为记载死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荣誉状”和装饰品了。这很符合国人的光宗耀祖、泽及后代、流芳千古的社会风尚。为不受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便把碑表立于墓外,墓志与铭埋于墓内。墓碑盛行于汉、唐,以后成为定势。2、形式在墓穴四角或两旁,各立一根木柱,柱上有圆孔,名为“穿”。再在两柱的穿中架一根横木,木上缠以绳索,可用来放绳,如辘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