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柳字的古代诗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 春风争拟惜长条。 城外看风满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梦断香销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沈园) 咏 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秦观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李白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欧阳炯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这里有很多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柳 【唐】罗隐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柳 【唐】慕幽 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 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
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
柳 【唐】裴说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咏柳 【唐】吴融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柳 【唐】徐夤 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先翠报春归。 解笼飞霭延芳景,不逐乱花飘夕晖。
啼鸟噪蝉堪怅望。
2.行楷“柳”字怎么写
(行楷书法字)
(田字格)
柳 liǔ
柳 liǔ
释义
1.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种类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条。~絮。~暗花明。
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3.姓。
组词:柳梢 垂柳 柳条 柳叶 杨柳
造句:
1. 在春风吹拂下,杨柳就像姑娘的长发一样轻轻飘动。
2. 春回大地,杨柳的枝条随风飘舞。春风吹拂着杨柳,
3. 细长的柳枝有如一帘绿色的窗帘在左右摆动。
4. 行楷介绍:行楷,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或曰: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增强书写映带、表现书写意趣以适当加快书写速度的,少量改变书写笔顺,且具较强易识、易学特征的实用性手写体字体。
3.描写柳字的诗句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3、《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4、《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5、《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6、《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7、《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8、《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9、《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10、《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4.“柳”在古代诗词中的含义(2000字论文)(能不能只写柳,不要写月
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就与中国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仅在西昆诗人所宗尚的李商隐集中,以柳命题者,就有近二十首之多。其他诸如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王维《洛阳女儿行》“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杜审言这《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韦应物《东郊》“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周志蕙《柳》“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无不寄托着历代诗人个人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离情别怨的依依杨柳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意。最早见于《诗经》,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娼女送别相好的缠绵情景。
一般诗人以“柳”为意象入诗,皆从折枝相赠上着想,如施肩吾《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白居易《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等等。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切合情景,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真是别具匠心。 春意盎然的碧玉春柳 南朝萧绎的《绿柳》:“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
露沾疑染绿,叶小未障空。”诗人集中笔墨于柳的花、色、叶,抓住一个“绿”字,描绘了柳树刚刚抽叶飞花大好春天的之情,明白晓畅,形象鲜明。
清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写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春景图。 以柳写春的古典诗歌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年华易逝的人生感慨 李商隐是历代爱用“柳”意象的诗人,他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 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自我画像――“临风立马图”。
他的另一首诗《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写一株枝条繁盛、舞姿优美的柳,却是荒凉冷落的处境,这分明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此中之柳,分明也是身处朋党倾轧的诗人自己的写照。
明诗人高启《秋柳》:“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
描写干枯的柳枝,失去了往日那种青翠柔软、长条低垂的姿色,从而忆及人物,抒发了年华易逝、世事频更的感慨。 历来诗人以“柳”入诗,但很少有人写到冬柳,而唐人陆龟蒙则不然,他的《冬柳》:“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写的是在寒风中零落枯槁的冬柳,寄寓了诗人自伤的情怀。
风流韵致的梦中情人 李商隐的《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全诗全用白描,“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仔细玩味,又会发觉它们既是写柳,又像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情。咏柳即咏人,对柳之依依不舍,实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
李商隐的另一首《离亭赋得折杨柳》(其一)“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写与情人惜别时劝慰情人,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而在这令人痛苦的惜别前,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枝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离别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析呢?“惜”与“损”互相呼应,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