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说怎么写出紧凑感和代入感
谢邀。
在下也不过是个还在摸索的无名作者。一介学生还不见拙作就到知乎上大谈写作,还不自觉摆出了一副老成姿态,回答成文后再审视一番未免有些不安。
要是下文有什么错漏谬误,还请不吝赐教。 最近都没怎么动笔写稿,来回答这些问题感觉好微妙啊…… 本回答并没有直接回答怎样写小说才有代入感,只是从分析什么是代入感入手,试图发掘并提出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只是渴求明确的方法论或者学到就定能写好小说的方法,本回答并不能提供什么有用的帮助。现在不少作者常说代入感,写小说总要提一下“要写得有代入感”。
可是代入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在讨论如何做到“有代入感”之前,能不能将这个概念定义清楚?如果不能定义清楚,那讨论也无从谈起。很多时候大家就是想着听到一个看上去很厉害的概念,掌握了这个就能把作品写好了。
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 直截了当地说,代入感这个概念最初就是针对网络小说而提出的。
因此这个概念在青年作者间流传开来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网络时代造就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这种概念的提出也反映出网络小说本身“事实感”的不足和对“吸引力”的高要求。
因此,讨论代入感这种概念,也将其放置于网络小说或类似于网络小说的创作比较恰当。大家普遍认可的“代入感”的意思有两种,一是能让人感同身受,二是能让人身临其境。
这两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代入感”所营造的效果的。 让人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是说故事所描述的情节、塑造的环境、孕育的情感与读者自身的经历具有重合,能够引起读者的熟悉感和共鸣。
说白了,也就是写得要真。这种真实感并不一定是事件和世界观的真实感,而是事件本身和个中的角色反应、遭遇与感情的真实性。
例如写成长,写中二少年的迷茫,写了无梦想之人的迷茫和跌跌撞撞,写恶人欺凌善者,写不被理解,写与父母的矛盾,写你我家庭的差距和带来的不安,写追妹不得的痛苦……这些情感状态与经历并不一定要在现世才能还原,架空世界里同样也会发生,因为这都是植根于人本身与人与人间的情感。一言以蔽之,就是还原现实中人会遇上的欢喜哀伤、迷茫醍醐。
通过相似地经历或环境或感情塑造,获得读者对故事的认同感,给予读者有人与它相似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这样的基础上,在推动故事的发展,从而满足读者的情感期待。
一方面故事的发展要合乎人情世故的逻辑。不能生拉硬套,非得弄出大喜大虐,不然读者就瞬间出戏了。
另一方面要能够满足读者的潜在期待,例如主角能不能赢,这对情侣能不能在一起,恶人最后有没有得到惩罚,等等。让人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是说故事所描述的情节、塑造的环境、编排的剧情、人物的反应等符合作品世界观及设定的总体基调。
很多作者都喜欢为自己的作品塑造宏大的世界观,并且各种设定都设计得非常精细。但是有一些作者一方面设定做的很爽,另一方面实际创作过程中却并没有活用这些设定,或者并没有在设定框架间编写“合理的”故事。
有不少作者沉醉于构建庞大设定间,却忽略了自己搭建起的这些设定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和逻辑,从而造成了实际成文过程中某些设定被忽略、被弱化,或是整个故事叙述并不符合设定隐含的内在发展逻辑。抑或是作者创作只为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或是对某些情节的钟情,从而使剧情的发展缺少令人信服的逻辑,节奏不恰当。
这就要求作者写符合小说设定的故事,强弱对抗、阵营区分、人物立场、成长轨迹都应该在设定的框架之内,并且主人公的剧情与经历也应该依循这个框架的一般法则。与“让人感同身受的代入感”结合,推动剧情的发展。
代入感是网络小说作者和游戏开发者非常关注的一项创作指标。它以满足并吸引受众为第一要义。
它就是要求作品能够使读者沉浸其中,让读者参与到故事中去感受,甚至是在感受作品的过程中达到忘我的地步。从而使读者能够持续投入到作品之中,并且为了获得作品后续的剧情或获得更好的体验而付费。
它强调作品合乎设定逻辑与受众情感期待的“事实感”,通常通过还原受众可能普遍存在的经历或情感等方式实现。因此,代入感并不是要求“我”就是“他”,也不是要求对话里要做到化为某个人。
代入感强调的是更高层次、接近作品全局的努力。它要求的是整部作品的“事实感”。
它不是说要作者非得变成里面的某个人,而是要求作者在塑造角色和构架剧情的时候,如果以现世为舞台,就要写的真实,如果以架空设定为舞台,就要写得合理。能够让读者随着作品发展的逻辑和节奏,寻得一种熟悉感或是事实感,逐渐沉浸其中。
至于“简练到位”如何培养,那就是另一个独立的问题了。在一个问题下面又涵盖了另一个不相关的问题不是知乎的正确用法,这里也就不展开了。
最后还是说一句老生常谈的题外话,写作是实实在在的练出来的技能,坦白来说,我并不认为这样的提问和获得的解答能够对写作者的创作提供多少帮助,仅仅是一个层次比较低的参考。最后还是得回到实际动笔这件事上,在不断地写作中修正自己的感觉和手法,末了自己学到的和当初听到的,或许都已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个人并不推崇在创作。
2.关于作文素材的问题、
写迈克杰克逊不是不可以,但要看怎么写,也就是你想写迈克杰克逊拥有的和不再拥有的是什么东西。
你的论点要鲜明而且紧凑,不能写太多的点,论据可以写多些。当然主题要积极。
比如,你想赞美他,就写他拥有一颗爱心,虽然已不再拥有生命。以这句话为核心论点选择材料展开论述。
如果怕内容太少,可以再联系一些和他有着同样经历的名人的事实进行论证。如果你不想赞美迈克杰克逊,那么就写他拥有万贯家财,却不再拥有生命(家人、朋友、温暖……),同样再举些类似的人的例子。
也可以在这样的大论点之下,分几个小点展开论述(一般三个分论点足够)。但一定要围绕一个点写,让老师明确的指导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3.写作文,什么叫情节紧凑
1、动机-困难-解决方案。Motivation-Problem-Solution
为角色设立动机,也就是目标。在其实现目标的道路上设置几个困难并设置其最终解决方案。
例如,动机-干掉伏地魔;困难-需要找到六个魂器;解决方案-踏上找魂器并将其摧毁的旅途。
2、遴选出重要的细节。
文章写好后,把所有的细节都画出来。逐条分析,删掉不需要的细节。
鉴别重要与否的一个方法是:看看如果改变这个情节,整个故事会不会超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4.作文结构怎样才能紧凑
[一问多答法]一问多答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与主旨密切相关的问题,然后再分几个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这种结构方法入题快,容易打开思路,形式也显得活泼。如《中国考试》中有一篇题为《春天是丰富多彩的》文章就是如此:开头提出“但是,春天到底是什么呢?”的问题,后面分四节内容分别回答,“作家告诉我”……;“北京城里的一位老者告诉我”……;“语文老师告诉我”……;“孩子告诉我”……;最后概括点出主旨:春天如此丰富,一定是充满憧憬的。一问多答法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如抒情散文、随笔短论等。
[领起下文法]领起下文就是将有关内容分类,为每一类寻一句概括句。为了引起读者的关注,概括句最好独立成行。当然,这种形式可灵活多变,如将领起句居中设置,那就成了小标题式,将领起句放在每一节的第一句位置上,那就成了排比段式,将领起句放在每一段的最末一句,那就成了总结上文式。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蓝色蛹·金色蝴蝶》采用分章抒写,小标题过渡的方式,标题的关键词语均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蓝色象征忧抑,金色象征光明,蛹象征封闭,蝴蝶象征自由,使文章内涵深刻,结构浑然一体。
[环环相扣法]环环相扣最大特点就是:不用明显的语言标志来连缀全文,而通过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构思全文结构。但组成文章结构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关系必须十分紧密,不能有任何的不协调。这种形式特别适用于哲理思辨类文章。如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拭去眼前的浮尘》,开篇点题,通过对比的方法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古往今来”作为过渡,谈古论今,先摆事实后讲道理,逐层深入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到最后两段,行文又与开头照应,结尾以一个简洁而精炼的祈使句再次点题,从而收束全篇。全文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复线结构法]复线式结构,指文章以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交叉、扭结而形成的结构。复线式又分平行复线、主次复线、明暗复线等情况。明暗复线式如鲁迅的《药》,平行复线式如《为了**的嘱托》,而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糖醋排骨有点酸》则是一篇典型的主次复线式文章:一条是“我”与小伙伴相知、产生误会、发现真相、和好如初的线索;一条是“我”烧制糖醋排骨的线索。前者比较实,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者比较虚,起烘托渲染作用。由于两条线索的交替叙述,文章显得生动、新颖而富于韵味。
当然,文章的结构不是一程不变的固定模式,应灵活运用,富于变化。另外,若能应用广告、食谱、诊断报告、实验报告、记者采访、法庭审判等新颖形式,结构自然出新。
最后想提醒一点,考场作文安排文章的结构时,可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一般说来,考场作文提纲要简略些;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可在草稿纸上推敲、锤炼,其余则可简略些。提纲列出后,还可以进行调整、修改。列提纲虽然要花一些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老舍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