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梵文一至九的写法
१ 1 éka(एक)
२ 2 dvi(द्वि)
३ 3 tri(त्रि)
४ 4 catúr(चतुर्)
५ 5 pañca(पञ्च)
६ 6 ṣáṣ(षष्)
७ 7 saptá(सप्त)
८ 8 aṣṭá(अष्ट)
९ 9 náva(नव)
梵语,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佛教称此语为佛教守护神梵天所造,因此称其为梵语/梵文。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梵语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同时对汉藏语系有很大的影响。
梵语是现今印度国家法定的22种官方语言之一,但已经不是日常生活的交流语言,2001年仅有1.4万人掌握该语言,是印度官方语言中使用人数最少的语言。严格意义上说,梵语与拉丁文、古代汉语一样,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活化石。
扩展资料
拼写规则
梵文从十二世纪开始使用天城体字母,每个辅音字母都含固定的短元音a音,辅音与其它元音拼写的时候,将元音符号分别写在字母的前面、后面、上面或者是下面。
表示纯辅音、鼻音或呼气音的时候使用符号表示。
当元音出现在单词前面的时候使用独立的元音字母。
每个梵文字母顶部都有一条横线,拼写的时候把字母连在一起。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梵文
2.佛法僧宝梵文怎么写
不知道,给一些参考,希望对你有用。
图中上部是藏文的写法。藏文直接来自梵文。
下面一行是《大悲咒》中第八句和第九句“萨皤啰 罚曳 数怛那 怛写”的梵文写法。
宣化上人解释这两句咒的意思就是三宝。解释原文摘录如下:
萨皤啰 罚曳
「萨皤啰」翻译成「自在」。你诵这一句咒,四大天王都来做护法了。「罚曳」:就是叫「世尊」,也叫「圣尊」,这就是自在世尊、自在圣尊,也就是自在佛,这一句是佛宝。
数(shuo)怛那怛写
这「数」字,一般持咒的人都念「束」,这是错的,应该念「朔」。
「数怛那」是个法,什么法呢?这就叫「妙胜处」,也就是个「妙胜法」。又叫「高上胜生」,这个高,没有比它再高的;上,也无有比这个法上胜;胜生,是由胜力生出来的法。这是一个翻译法。
又有一个翻译法,就是「妙胜、胜身」。妙胜,这种的胜是微妙的;胜身,这是一个法。
又有一个翻译法,叫「最上乘地」。得到十地以后这种最上乘地的境界。
前面「萨皤啰」是个佛宝,「数怛那」是个法宝,「怛写」是僧宝,这也就是三宝。就是总请三宝来加护着你,谁诵这个咒,就是祝愿请三宝来保护着你。
「怛写」就是用教理来召令一切的鬼神,也就是用这个咒来召唤一切的鬼神,就有这么两个意思。
3.阿育王 梵文 怎么写
巴利文Asoka:阿育王。
假如阿育王还在世,听了你这个问题,一定会哭笑不得,大兴感慨。为什么这么说呢?
阿育王在世的时候,由 于Asoka(阿育王)国王信奉了佛教 ,许多异教徒被吸引加入了佛教来取得 Asoka (阿育王)的支持。虽然他们加入了佛教,但他们仍然坚持著自己的思想,更把他们自己的思想说成是佛陀的思想。原始佛教的僧侣于是和他们分开了,并拒绝和他们一起参加诵戒。于是在Patiliputta 约有七年没有诵戒。
于是阿育王为此举办了第三次的经典结集。经过了 Asoka (阿育王)的帮助,60,000 位异教僧侣被逐出了僧团。Moggaliputta Tissa 长老于是选出了 1,000 位阿拉汉来集成正法。阿拉汉们花了九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经典的集成。
之后,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九个使团外出传播佛法,其中第九使团是由阿育王的儿子马兴德尊者为代表的,马兴德尊者将佛陀正法传到斯里兰卡,之后由斯里兰卡传播到缅甸、泰国等地,形成了现在的南传上座部佛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用语是巴利语,这是当年佛陀讲经说法所使用的语言,巴利语是印度摩羯陀国的民间语言。而佛陀是明确反对梵语的,佛陀在世时,随着信徒队伍的不断扩大,不同地区的人也用不同的方言来传播佛法。当时有两位婆罗门种姓出身的比丘要求佛陀允许用吠陀韵律的梵语形式(Chandaso)来记述教法,统一佛经用语,但佛陀却没有答应。他说:
「诸比丘,不得将佛语转为梵语,转者犯恶作。诸比丘,允许以自己的语言学习佛语。」
见巴利本《律藏•小品》,亦见《五分律》卷二六、《毗尼母经》卷四等
巴利语与梵语同属于印欧语系的古印地语。但梵语属于雅语,巴利语属于俗语;梵语是贵族语,巴利语是民众语;梵语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标准语,巴利语则是佛陀及圣弟子们的用语。
阿育王弘扬的佛法是巴利语的佛法,他派出自己的儿子去弘扬的也是巴利语佛法。
你想一想,假如阿育王来到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听到竟然有人问:阿育王的梵文怎么写?他一定会觉得:“历史是怎样的捉弄人啊!一生努力弘扬的佛法,怎么会变成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