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字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副]
(1) 只有,只是 【only;alone】
唯圣人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唯余其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唯巨石岿然。——《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如: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唯谨(唯有谨慎)
(3) 以,因为 【because】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左传》
(4) 表示希望、祈使 【wish】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史记》
(5) 表示听任、任随 【allow;let】。常和“所”搭配
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左传》
唯
wéi
[连]
虽然,纵使 【though】——表示让步关系
【公孙】弘、【张】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史记》
唯
wéi
[助]
(1) 表示肯定 【be】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管子》
(2) 用于句首,无实义
唯求则非邦。——《论语·先进》
唯天子,受命于天。——《礼记·表记》
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汉书》
唯进修是急。——清·刘开《问说》
唯师心自用。
唯道之所成。
2.唯字用在古代开头作用
唯 [象]
(1) (形声。字从口,从隹(zhuī),隹亦声。“隹”指“(鸟头)尖锐”。“口”指应答声。“口”与“隹”联合起来表示“声调高八度的应答声”。本义:高声应答)
同本义 【yes】
唯,诺也。从口,隹声。——《说文》
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朱注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论语·里仁》
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2) 又如:唯阿(唯、阿同为应对 语词。比喻差别不大);唯俞(应答辞);唯唯(恭逊的应辞);唯诺(应答;连 声应诺而不表异议)
词性变化
唯 [副]
(1) 只有,只是 【only;alone】
唯圣人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唯余其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唯巨石岿然。——《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如: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唯谨(唯有谨慎)
(3) 以,因为 【because】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左传》
(4) 表示希望、祈使 【wish】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史记》
(5) 表示听任、任随 【allow;let】。常和“所”搭配
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左传》
唯 [连]
虽然,纵使 【though】——表示让步关系
【公孙】弘、【张】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史记》
唯 [助]
(1) 表示肯定 【be】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管子》
(2) 用于句首,无实义
唯求则非邦。——《论语·先进》
唯天子,受命于天。——《礼记·表记》
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汉书》
唯进修是急。——清·刘开《问说》
唯师心自用。
唯道之所成。
通假字
“唯”通“虽”。六书中的形声字,有一些字左边是部首,代表义符,而右边代表声符。例如江河二字,左边水为部首,是义符,右边为声符。宋人王圣美称之为右文,即依字的形体右边相似或基本相似,又是同音,可以假借。《史记·汲黯传》:“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汉书》中将唯作“虽”。《大戴礼记·虞载德》:“君以闻之,唯丘无以更也。”《墨子·尚同下》:“唯欲毋与我同,将不可得也。”《荀子·大略》:“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战国策·赵策三》:“君唯释虚伪疾,文信犹且知之也。”《史记·范雎传》:“须贾因问曰:‘……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史记·司马相如传》:“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唯大臣亦以为然。”上例均是古书中以唯作虽之证。因唯、虽是右文。——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67页。
3.唯字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副](1) 只有,只是 【only;alone】唯圣人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唯余其一。
——吴均《与朱元思书》唯巨石岿然。——《吕氏春秋·慎行论》(2) 又如: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
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唯谨(唯有谨慎)(3) 以,因为 【because】唯无德也。
——《国语·晋语》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左传》(4) 表示希望、祈使 【wish】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史记》(5) 表示听任、任随 【allow;let】。常和“所”搭配唯所纳之,无不如志。
——《左传》唯wéi[连]虽然,纵使 【though】——表示让步关系【公孙】弘、【张】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史记》唯wéi[助](1) 表示肯定 【be】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管子》(2) 用于句首,无实义唯求则非邦。——《论语·先进》唯天子,受命于天。
——《礼记·表记》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汉书》唯进修是急。
——清·刘开《问说》唯师心自用。唯道之所成。
4.在古时候,唯字与惟字是否通用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对于“唯”、“惟”的使用是这样描述的:“唯,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
先秦时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现代汉语书面语也使用。”
“惟,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已普遍使用,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
那么是否意味着,在现代汉语中,“唯”完全取代了“惟”,二者在意义上没有任何差别了呢? 首先,我们来看《说文》对于二者地解释。 “唯,诺也。”
“惟,凡思也。” 在字的本意上,二者是有差别的“唯”表一种应答,“惟”表示思考。
然后,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对于二者是这样解释的: “唯”(wéì)⑴独;仅;只有⑵以;因为⑶表示希望、祈请⑷听凭;任随⑸思;考虑⑹虽然;即使⑺语首助词。亦写作“唯”“维” (wěì)⑴应答声⑵招呼声 “惟”(wéì)⑴思考;思念⑵有⑶为;是⑷听从;随从⑸愿;希望⑹副词,相当于“只有”⑺连词,也作“唯”“维”⑻介词,也作“唯”“维”,相当于“以;由于”⑼助词,也作“唯”“维”⑽水名。
通“潍”⑾通“帷”⑿姓 (wěì)⑴专一⑵独一无二 仅看两字的第一项释义,读wéì时,“唯:独、仅”,“惟:思考”;读wěì时,“唯:应答声”,“惟:专一”。与《说文》差别不大。
再看《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对二者用法的列举。 词性 “唯” “惟” 副词 1、表示对事物或动作的范围加以限定。
可译为“只”、“仅仅”等。 2、用于对话中,表示听到或同意对方的谈话,也可叠用作“唯唯”。
可译为“是”、“对”、“嗯”等。 1、用于谓语前,表示对事物或动作的范围加以限定,可译作“只”、“仅仅”等。
连词 1、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和让步,相当于“虽”。可译为“即使”、“纵使”等。
2、连接分句,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理由。可译为“由于”、“正因为”等。
1、用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间,表示并列关系。可以译为“和”、“与”等。
2、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和让步,相当于“虽”。可译为“纵使”、“即使”等。
3、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理由。可译为“由于”、“正因为”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助词 1、用在句首,意在引出话题,为立言行文开端。可不必译出。
1、用在句首,意在引出话题,为立言行文开端。可不必译出。
2、用在句首,引出时间、处所。可不必译出。
由表格中的对照我们可以看出: 作为副词时“惟”没有表示“应答”的意思。例如: 《易?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副词,独、仅)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副词,只有) 而在《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中,就不可以用“惟”替代。在这个层面上,“唯”可以包含“惟”。
作为连词时“唯”可连接分句,“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连接名词。例如: 《荀子?性恶》:“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连词,虽然、即使)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大王弗如也。
’”(连词,即使) 《老子?第二章》:“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连词,由于) 《左传?哀公元年》:“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
(连词,由于) 而在《尚书?禹贡》:“齿革羽毛惟木。”中,“惟”表示“和、与”。
这里,就不能用“唯”来替代。 作为助词时“惟”的用法比“唯”稍细致些,但可以忽略。
也就是说,“唯”并不能完全取代“惟”,只是,在现代汉语中,用到只能使用“惟”的情况并不多。 [附] 列出“唯”、“惟”的一些词语,以供参考。
其中,有些“惟”的词语为古用法,因此不列入考虑。 唯一、唯心、唯心史观、唯心主义、唯心论、唯我(吾)独尊、唯我论、唯利是求(视/图)、唯阿、唯妙唯肖、唯其、唯物史观、唯物主义、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所欲为、惟命是从(听)、唯美主义、唯理论、唯喏(诺)、唯唯、唯唯否否、唯唯诺诺、唯复、唯然、唯独、唯谨、唯识 惟一、惟力是视、惟大梁、惟口起羞、惟日不足、惟日为岁、惟兮、惟正之供、惟有、惟那木、惟肖、惟我独尊、惟利是求(图/命/视/趋)、惟谷、惟良、惟妙惟肖、惟其、惟所欲为、惟命、惟命是从(听)、惟念、惟垣、惟城、惟思、惟度、惟屏、惟恐、惟真、惟桑、惟惟、惟新、惟尘、惟精惟一、惟宁、惟翰、惟独、惟旧、惟藩、惟谨。
5.古文:唯字的解释
“唯”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很多,最常用的意思是只。
唯字的读音是wéi,简体部首: 口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11
释义
◎ 义同“惟”:~物论。~心论。~物史观。~心史观。~理论。~名论。
◎ 答应的声音:~~(a.谦卑的应答声;b.鱼相随而行的样子,如“其鱼~~”)。~~诺诺。~~否否。
组词
唯成分论 wéichéngfènlùn
[the theory of the unique importance of class origin] 把出身、成分作为评定和使用人的唯一标准的错误观念
◎ 唯独 wéidú
(1) [only;alone]
(2) 具有在其他人中所不能找到的根本特点的
(3) 排除任何他人或他物的;再没有别的人或别的东西的
(4) 单单;只有
◎ 唯利是图 wéilì-shìtú
[self-seeking] 自私自利,只图有利,其他一切都置于一旁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5646331
◎ 唯妙唯肖 wéimiào-wéixiào
[remarkably true to life;be absolutely lifelike;hit off] 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亦作“惟妙惟肖”
◎ 唯唯否否 wéiwéi-fǒufǒu
[be obsequious] 形容一味顺从附和,不敢表示不同的意见
◎ 唯唯诺诺 wéiwéi-nuònuò
[be a yes-man] 表示同意的应答声
◎ 唯我独尊 wéiwǒ-dúzūn
[extremely conceited;assume airs of self importance;stand upon one's pantofles] 本系佛教推崇释迦牟尼的话,后来称人之自高自大
造句
1、这件事大家都同意,唯独你不赞成。
2、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听讲,唯独他在开小差。
3、他心里想的是群众的疾苦,唯独没有他自己。
4、几个兄弟中,唯独他游手好闲,才会落得今日一事无成。
5、这个消息众所周知,唯独你还被蒙在鼓里。
6.“惟”字和“唯”字的区别和用法
一、与“唯 ”“惟”相关的异形词语 唯, 读 wéi,是形声字。
《说文·口部》“唯,诺也。从口,隹声。”
本义为恭敬的应答声,表示应允,如“唯唯诺诺”。惟, 读 wéi,也是形声字。
《说文》:“惟,凡思也。从心,佳声。”
本义为“思考”,如“思维”本写作“思惟”。唯、惟,假借为副词、助词,都与各自的本义无关。
唯,假借为范围副词, 读 wéi, 用来限定事物或动作的范围,相当于“只”“只有”。如“唯独”“唯恐”“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命是听”“唯我独尊” “唯一”“唯有”等。
此义也可用“惟”,以上词语中的“唯”均可用“惟”。例如:“这篇一发表,我的剪存材料,可以废去不少,唯有一篇,不忍听其湮没……”(《鲁迅全集》第 4 卷,第 504 页)“我们的劳苦大众历来只被最剧烈的压迫和榨取,连识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惟有默默地身受着宰割和灭亡。”
(《鲁迅全集》第 4卷,第 221 页) 但是,在此义上,与“唯物”“唯心”相关的词语只能用“唯”,如“唯物论”“唯心主义”“唯心史观”“唯物辩证法”等。这是因为它们作为表示哲学概念并曾高度政治化的强势词语,长期高频度使用,其词形、语形早已在社会语用中定型。
唯、惟,又假借为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强调,也可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如“唯其”“人心唯危”,也写作“惟其”“人心惟危”。
惟妙惟肖,最初写作“维妙维肖”。“维妙维肖”的“维”,是语气助词,用法与“唯其”的“唯”近同。
例如,清代冯镇峦《读杂说》:“《聊斋》中间用字法,不过一二字,偶露句中,遂已绝妙,形容维妙维肖,仿佛《水经注》造语。”维妙维肖,后来也写作“惟妙惟肖”“唯妙唯肖”,这是因为“维”“惟”“唯”在语气助词这一用法上往往可通用。
二、新版 《现汉》对“唯”“惟”异形词语的规范 新版《现汉》重新规范了与“唯”“惟”相关的异形词语。其做法有二。
一是在副词用法上推荐用“唯”,但也可用“惟”。“唯独 3l7—惟独 38”“唯恐 143—惟恐 610 ”“唯利是图 129—惟利是图 9”“唯命是从 12—惟命是从 4”“唯命是听 0—惟命是听0 ”“唯我独尊40 —惟我独尊 7”“唯一 5883—惟一 45 ”“唯有 699—惟有 109 ” (其中的数字表示词频,据《人民日报》 1995—2000 年全部作品语料进行统计。
下同)这 8 组全等异形词语,均在“唯”字头下立前者为正条,并在“惟”字头下立后者为副条,即原来以后者为推荐词形或语形,现在反以前者为推荐词形或语形。 这 8 组异形词语,除了“唯恐”的频度小于“惟恐” 以及“唯命是听”“惟命是听”的频度均为 0 以外,其余 6 组用“唯”的频度远远高于用“惟”的频度。
如果考虑到在受旧版《现汉》推荐用“惟”的强烈影响下,用“唯”的频度仍如此之高,则更可见社会对用“唯”的认可程度。 二是在助词用法上只用“惟”,而用不“唯”。
“惟其 35—唯其 97 ”“惟妙惟肖 67—维妙维肖 24 、唯妙唯肖 2 ”这两组全等异形词语,只在 “惟”字头下为前者立条,而不在“唯”字头下为后者立条,即仍保留旧版《现汉》的做法,只用前一种词形或语形而弃置后一种词形或语形。 这两组异形词中,“唯其”的频度远远高于 “惟其”,“惟妙惟肖”的频度也大大高于“维妙维肖、唯妙唯肖”。
新版《现汉》这样调整的结果,使“唯”“惟” 分别承担了它们在相关词语中的副词用法和助词用法,二者的分工更明晰,既遵循了通用性原则,又体现了系统性原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乃至基本消除了通用性与系统性的矛盾、约定俗成与人工干预的矛盾。
但新版《现汉》对与“唯”“惟”相关的个别异形词语仍进行了较强的人工干预。例如,“惟其”的频度远低于“唯其”,却只取前者,而不收后者;“维妙维肖”的频度并不算低,却只保留“惟妙惟肖”这一种语形,而不兼收“维妙维肖”。
这种取其一而舍其余的做法,仍带有较强的人工干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新版《现汉》对“唯”“惟”异形词语所作的规范,较之旧版已大有改进,通用性与系统性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这里须说明,在范围副词、语气助词这两种用法上,“唯”“惟”以及与之相关的词语用于语,在古代文献中多用“惟”,因此选用“惟”有更强的理据性,这也是旧版《现汉》以“惟”为推荐词形或语形的原因。但是,如今社会与公众又“约定俗成”了新的使用习惯,新版《现汉》对“唯”“惟”异形词语的词形选择,就反映了这种变化。
反观旧版《现汉》,对以上异形词语的处理则颇有欠缺,未充分考虑文字应用的“社会认同”原则,作了过度的人为干预,因规范不当而令人疑惑,难以推行,并造成混乱。 三、“唯”“惟”异形词语的选用 (一)在新编图书的作者及编者的行文中,上述与“唯”“惟”相关的异形词语,一般优先采用新版《现汉》的推荐词形或语形。
(二)对新编图书中的选文、引文、资料,须忠实于原文。上述与“唯”“惟”有关的异形词语,凡选文或引文使用“惟”的,不必改动,也不应改动。
过去受旧版《现汉》的影响,将原文中表示副词用法的“唯”通通改为“惟”,是不妥当的;现在新版。
7.维字古代用法
维·康熙笔画:14 ·部外笔画:8
【广韵】以追切【集韵】【韵会】夷隹切,音惟。【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76532说文】车盖维也。
又【博雅】系也。【诗·小雅】絷之维之。【传】维,系也。【公羊传·昭二十四年】且夫牛马维娄。【注】系马曰维,系牛曰娄。
又【诗·小雅】四方是维。【周礼·夏官·大司马】以维邦国。【注】维,犹连结也。
又【仪礼·太射礼】中离维纲。【注】侯有上下纲,其邪制射舌之角为维。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巳曰屠维。
又【前汉·贾谊传】是犹度江河亡维楫。【注】维,所以系船。
又【管子·牧民篇】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又【淮南子·天文训】帝张四维,运之以斗。
又【楚辞·天问】干维焉系。【注】维,纲也。
又【尔雅·释诂】伊维侯也。【注】发语辞。【韵会】案六经惟维唯三字皆通作语辞,又训独,尚书助辞皆用惟字,诗助辞多用维字,左传助辞用唯字,论语助辞用惟字。新安朱氏曰:惟从心,思也。维糸,系也。唯从口,专辞也,应辞也。然皆语辞,古书皆通用之。
又地名。【史记·管晏列传】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注】应劭曰:故莱夷维邑。
又姓。【姓氏急就篇】汉维汜,妖巫,卷县人。
又於恭切,音雍。【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卢维。【释文】卢音雷。维,於恭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