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中的月亮作文600字
月亮低低的,蛋清色的光,似要流下来。看着我们,深深地看着我们。
地上的人,就有了无数次对月伤情的时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是情人对着月亮,深刻地思念起远方征人的时候。月亮如此美好,你是如此美好,但我仍然需要回去,或许梦里会有与你的相遇,那是你我的假期。便想起这样的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爱情,是如此的美好,只要相遇便成就了永恒的美好。就像纳兰性德曾说,人生一切哪比得上生前一壶酒?这壶酒里有至情至性,是爱的纯粹,痛的彻底。饮尽它,人生便也是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东风、百花、吐丝而尽的春蚕,燃烧成灰的蜡烛,寒冷的月光。不去追究这诗的深意,但人生的悲凉,爱情的无望早已满满地在纸上了。
而每个人都会背诵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思乡之情说尽了。正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无法回来的无奈 ,只能期盼着与你一起剪西窗的烛光,到那时,我会告诉你我在这秋雨绵绵天气里的哀思。巴山夜雨的景象,于是成了所有描述外出野客飘零的经典意境。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容若将自己当成征夫,望不到头的故乡,心里淤积的思念,或许只有月亮才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沙场几人回。”在美好的爱情里,告别美艳的娇妻,被迫着奔赴了战争,没有几人回的战争。这一别,或许就是一生,挥着手,送你远去,望你带走我的心。“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种心情,你可能体会?
当你问爱我有多深,我或许只能回答你,月亮代表我的心。
此生深情,岂可言表。请你抬头看月亮。
2.作文 诗中的月亮 600字
孤月 那冬夜的月亮,静坐在天边的一隅,清亮的光芒带着丝丝寂寥。
太阳吝啬地收起了光芒,群星眠于暗云之后,不见闪亮。是不是真的害怕那雪霜,为什么夜色放下的帷幕能厚成这样,竟听不见风的歌唱。
夜空的众角都散了,那广袤的大地啊,惟见你的银辉流光。 不是张若虚临江吟唱的时节,也没有诗仙举杯相邀,那张岱是经不住这份冷吧,只敢在更定之时,拥毳衣炉火,游西湖,叹人生渺茫,让我想想,那在瑟索长空上的明月,是不是在偷笑蜉蝣一时的孤独。
我确实有这么一点替它不甘,确实有些许为它不忍。那明月长悬太空,常伴星河,直到天荒地老,真的不怕寂寞吗? “照人之月情依旧,见月之人今何在?” 百年前,花间月下有多少情侣终成眷属;花间月下又有多少伉俪情意绵长。
那些还唤得出名字的诗人和乐师,月亮已经永远失去他们了。时间流逝,它明亮的眼睛注视过许多的人,从风华绝代到被埋葬,听着他们的声音渐渐微弱,对着他们不断黯淡的面容直到他们彻底在的眼前消失,而这些只有独自承受,那岂是百年孤独啊。
如果月亮是无情的那该多好,可偏偏它爱着世间的多情之人,它为思妇传递眼神中的默默低语,它倾听谪官抑郁的心声,它总是行走在传世的篇章之中。 每到冬夜,我总是会盯着那轮孤月,它是不是在沉思呢? 至少我在沉思。
我说月亮永恒的驻守是孤独,而我必须独自面对人生不也是孤独。这是真真切切的沮丧。
月亮是独自爱着人间,沧海桑田。我也一个人在为人生付出,从始至终。
对月亮来说,那些生命终是短暂的,失去难道不是必然的吗?而在我,努力就确然有结果吗?既然如此,月亮为什么还要去爱呢?我为什么还要试图抓住每一次机遇呢?如果它的结果是黯然神伤,而我也将颓然回到原点。一切的过程又有意义吗?我愁容满面。
我站在窗前,月亮在夜空中高悬,清澈而明亮,思绪缓缓流出。或许是这样吧…… 月亮虽然是独自一人,但是它的清辉,它的光芒,却可以把一切的一切都笼罩住,将整个世界都化成自身的一部分。
我沉思着,微笑了。永远的,就这样,月亮触动自己的四周围……不求回报……不计代价……爱下去……未必就真的孤独了。
我呢,可以不再希求于成果,来把所有的经历都当作珍宝,还是没有人扶持的,还是一个人走人生的路,但留下了丰富的回忆的人生,也不是空白,也不再孤独…… 我禁不住微笑起来,原来,那孤月也可以不孤的。
3.作文《古诗中的月亮》
一、月亮是美的象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
《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
南朝周祗《月赋》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被赋予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
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谢庄《月赋》写道:“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表现的;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化景作用,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陶渊明《闲情赋》云:“月媚景于云端。”一方面说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说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感。
写月的诗,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唐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北宋词人张先在《青门引》中写道:“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描绘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过来,令人想象荡秋千的丽人那轻盈翩跹的身影,微妙地表现出词人怀念情人的心绪。
张先《木兰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表现清明月色中飘过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将自己内心中浮漾的前尘旧梦融入这“无影”画面中。这些诗,皆因月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层模糊不清的“朦胧色”,也给人们一种朦胧的美感。
“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戚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着雄浑高古之美,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审美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审美形象。” 月亮意象的出现,使得全诗的意境立刻变得优美起来。
如《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诗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贯穿上下,触处生神。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构成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全诗的意境是如此优美宁静,可以说,《春江花月夜》一诗创造的优美意境是空前绝后的。而作为冲淡派大师的王维,其诗作的风格是闲、静、淡、远,其诗作的意境也是十分优美的。
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此诗意境,不仅如施朴华评价,给人以 “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
明月来相照在诗中不仅与“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整首诗的意境之优美,让人有“余音绕梁”之感。
月亮不仅本身给人以美感,而且也象征了女子的美貌。翻阅《诗经》,我们会发现,月亮在诗中象征了女子的美貌,这从《东方之日》、《月出》中均可以得到印证。
其中《东方之日》中以“东方之日”、“东方之月”象征女子的容貌,是富有创造性的。马瑞辰说:“古者喻人颜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
(《毛诗传笺通释》)这对以后的作家和民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如宋玉《神女赋》写美女:“其始来也,耀乎白日初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光”,韦庄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名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它对我国以月喻美人、以月来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歌传统具有开创意义。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大绍兮。
劳心惨兮!”这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诗中的“皎”、“皓”、“照”都是形容月光皎洁明亮,“僚”、“懰”、“燎”均是形容女性的美貌。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毛传》注曰: “妇人有美白皙也”。皎洁的月光使人联想到美人的白皙明艳,高悬的明月暗示美人的可望而不可及。
朱熹在《诗集传第七·陈风之十二》中评此诗曰:“此亦男女相悦而思念之辞,言月出则皎然矣,佼人则僚然矣,安得见之而舒窈纠之情。
4.关于月亮的作文怎么写
月亮,心灵之乡月亮既是伟大的,也是悲伤的,更是温馨的。
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出过不朽的诗篇:“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正像李白所说,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对月亮产生了一份独特的感情。 晚霞消退,太阳渐渐褪去了明亮的光辉,留给大地的是暗红中的忧伤,也许是一份恐惧,把人间带进了黑暗之中。
忽然一种莫名的银白洒在了大地上,我抬头一看,好不惊喜,啊,月亮,原来是月亮!月亮用她那皎洁的光辉抚摸着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妩媚和神秘,我们也就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梦幻。 看一看,想一想,深感月亮是伟大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月亮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当一个二传手,把光明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奉献给人们。有了夜晚的光明,人们就特别喜爱月亮,月亮代替了路灯,这黑暗里的光明啊,是多么的真贵呀,使人们的心里也亮了起来。
夜空中的月亮,不仅照亮了天空和山川自然,照亮了大地,更照亮了人类的心灵。月亮,心灵之夜的明灯。
月亮又是悲伤的。她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寂静的夜里,她是孤单的,没有任何知己陪伴,也没有任何一点点人声的热闹,有的只是如水的空冥,无边的寂寥。她还有什么法子呢?也只好把自己微弱的光洒在了环宇,自己为自己解闷,制造一些阳阳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她最殷实的欣慰了。
月亮更是温馨的。她陪伴了散步的人们,陪伴了旅途劳累的游子,更安抚了远在他乡的亲人。
正如李白诗中写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不嫌弃任何一个人,当你高兴的时候,忧伤的时候,不知所措的时候,她都是你的好朋友,与你娓娓道来。
在中秋节,月亮是最圆的,那时,她才得意洋洋地放出她那明亮的光辉,也许这天晚上是月亮最得意的时光。 月亮并不总是顺心如意,有时瘦瘦的,可怜兮兮,弯弯的,像是有什么劳役累弯了她的腰,像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怎经得起旷宇中的海啸巨浪呢,,也似一把总在劳作的镰刀,够累的。
看到了弯月,宋朝词人就发出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感慨。 月亮的美,在于她美若天仙的气质,更在于她幽幽怨怨的灵魂。
月亮,我们灵魂的家园。 故乡是明月又至中秋月圆时。
中秋前夕,一家人像往年一样喜聚在一起,品月饼谈理想,良辰美景,共度佳节。这样快乐热闹的节日,大家都是欢喜激动的,可是心里却牵挂着他——在大洋彼岸求学的大表哥。
“他在那个遥远的国度还好吗?他如果能回来给我讲讲那里的故事该多好,他如果能回来陪我玩该多好。异国他乡的饭再好吃,也比不上故乡的味道呀……”我看着丰盛的饭菜,想念起了大表哥,想起了每次吃饭都会给我讲好多故事的大表哥,想起了每次回家都会陪我玩的大表哥。
“这个味道超儿最爱吃了,如果他在一定要给他尝尝,”舅妈一边吃月饼一边念叨,美味的饭菜掩盖不住她对儿子的思念,“也不知道他在那边能不能吃到这么好吃月饼,那里的月亮也像这里一样圆润可爱吗?他身边有没有朋友陪伴,会不会很孤独呀!……” 舅妈正念叨着,电话铃却响起来。电话里传来我们熟悉又期待的声音:“妈,中秋节了,你们都还好吗?”“好,大家都在呢!别担心我们,好好学习呀!”“放心吧,妈妈,我们这里有很多中国同学陪着一起过节,热闹着呢!”“哦,这就好。
你从那边看到的月亮也像中国的一样吗?”“好像有点暗。月是故乡明嘛。”
…… 有了大表哥的电话,大家似乎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我的心情也明朗了许多。虽然没有和他说话,但是知道他在那边一切安好,我也为他高兴呢!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接到海外来电,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与欢悦呢?大表哥虽然身在他乡,但是大家心连在一起,不也是一种团聚吗?幸福,有时候可以很简单…… 夜,渐渐深了。
大家的脸上也有了朦胧的醉意和困意,我却毫无睡意。独自走进屋里,倚在窗前,抬头看明亮夜空。
乳白色的月亮,是那样的皎洁又富有神秘色彩,上面斑斑驳驳落下了几个黑点,那是大表哥写给我们的思念吗?我睁大眼睛去看,却又似乎看到嫦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身影,柔美凄凉,似乎在诉说着多少婉约动人的故事,孤独的身影不禁让人黯然神伤。 渐渐的,我发现月亮的周围升起了淡淡的烟云,像丝带一样环绕在月亮周围,将月亮笼罩,渐渐升腾……我突然觉着这弥漫的细长的烟云,好似一根长长的电话线,在月圆夜为我们传递了一份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与祝福,它连接了我们与大洋彼岸的大表哥,让我们手拉手抱成团,心心相印——心中有月亮紧紧抱成团,岂不是另一种团圆呢?心灵的完整,即使身在他乡,只要有一颗热爱故土的心,思念亲人的心,岂不美好? 月是故乡明……。
5.作文《古诗中的月亮》
一、月亮是美的象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
《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
南朝周祗《月赋》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被赋予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
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谢庄《月赋》写道:“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表现的;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化景作用,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陶渊明《闲情赋》云:“月媚景于云端。”一方面说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说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感。
写月的诗,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唐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北宋词人张先在《青门引》中写道:“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描绘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过来,令人想象荡秋千的丽人那轻盈翩跹的身影,微妙地表现出词人怀念情人的心绪。
张先《木兰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表现清明月色中飘过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将自己内心中浮漾的前尘旧梦融入这“无影”画面中。这些诗,皆因月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层模糊不清的“朦胧色”,也给人们一种朦胧的美感。
“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戚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着雄浑高古之美,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审美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审美形象。” 月亮意象的出现,使得全诗的意境立刻变得优美起来。
如《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诗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贯穿上下,触处生神。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构成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全诗的意境是如此优美宁静,可以说,《春江花月夜》一诗创造的优美意境是空前绝后的。而作为冲淡派大师的王维,其诗作的风格是闲、静、淡、远,其诗作的意境也是十分优美的。
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此诗意境,不仅如施朴华评价,给人以 “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
明月来相照在诗中不仅与“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整首诗的意境之优美,让人有“余音绕梁”之感。
月亮不仅本身给人以美感,而且也象征了女子的美貌。翻阅《诗经》,我们会发现,月亮在诗中象征了女子的美貌,这从《东方之日》、《月出》中均可以得到印证。
其中《东方之日》中以“东方之日”、“东方之月”象征女子的容貌,是富有创造性的。马瑞辰说:“古者喻人颜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
(《毛诗传笺通释》)这对以后的作家和民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如宋玉《神女赋》写美女:“其始来也,耀乎白日初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光”,韦庄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名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它对我国以月喻美人、以月来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歌传统具有开创意义。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大绍兮。
劳心惨兮!”这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诗中的“皎”、“皓”、“照”都是形容月光皎洁明亮,“僚”、“懰”、“燎”均是形容女性的美貌。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毛传》注曰: “妇人有美白皙也”。皎洁的月光使人联想到美人的白皙明艳,高悬的明月暗示美人的可望而不可及。
朱熹在《诗集传第七·陈风之十二》中评此诗曰:“此亦男女相悦而思念之辞,言月出则皎然矣,佼人则僚然矣,安得见之而舒窈纠之情。
6.诗中月的作文
月亮低低的,蛋清色的光,似要流下来.看着我们,深深地看着我们.
地上的人,就有了无数次对月伤情的时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是情人对着月亮,深刻地思念起远方征人的时候.月亮如此美好,你是如此美好,但我仍然需要回去,或许梦里会有与你的相遇,那是你我的假期.便想起这样的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爱情,是如此的美好,只要相遇便成就了永恒的美好.就像纳兰性德曾说,人生一切哪比得上生前一壶酒?这壶酒里有至情至性,是爱的纯粹,痛的彻底.饮尽它,人生便也是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东风、百花、吐丝而尽的春蚕,燃烧成灰的蜡烛,寒冷的月光.不去追究这诗的深意,但人生的悲凉,爱情的无望早已满满地在纸上了.
而每个人都会背诵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思乡之情说尽了.正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无法回来的无奈 ,只能期盼着与你一起剪西窗的烛光,到那时,我会告诉你我在这秋雨绵绵天气里的哀思.巴山夜雨的景象,于是成了所有描述外出野客飘零的经典意境.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容若将自己当成征夫,望不到头的故乡,心里淤积的思念,或许只有月亮才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沙场几人回.”在美好的爱情里,告别美艳的娇妻,被迫着奔赴了战争,没有几人回的战争.这一别,或许就是一生,挥着手,送你远去,望你带走我的心.“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种心情,你可能体会?
当你问爱我有多深,我或许只能回答你,月亮代表我的心.
此生深情,岂可言表.请你抬头看月亮.
7.月亮的作文要怎么写
月亮寄托的是人的情思,如果你不想写一篇单纯介绍月球的科普文章,就从人的情感写起。
首先,月亮能勾起人的情感很多,亲情、友情、爱情、感怀,你得选一种。我估计你写爱情和感怀的可能性不大,那就排除掉这两个。
亲情怎么写?可以从一件小事情写起,比如某天的晚上,你们一家人在一起做什么事情,然后通过一些细节和对话,来表现父母对你的关怀和你对父母的感恩。这里面有个要点不要忘,你得把这种感情和月亮联系起来,不要单纯的写一方面,而忽视了令一方面。
联系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可以先描写一下月光,夜色,然后写你想到了什么美好的事情,再和亲情联系起来就行了。插一句和亲情有关的诗,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排比、反问、拟人等等友情的话,也是从小事写起,可以写和同学间的互助互爱,也可以写因为一件小事和他发生了矛盾,最后重归于好的事情。
至于怎么和月亮联系起来,这就要考验你的想象力了。你可以写在一个晚上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引入一些和月亮有关的东西,比如文具盒,图书漫画,或者只是你们在争论关于月亮的一些看法等等其次,选好了要表达的一种情感,就不要再写其他的了,全文围绕这些开始写,你可以用一些手法,既可以按顺序写,也可以倒叙,还可以悬疑,当然,这些都是写记叙文的写法如果你不写记叙文,写议论文,甚至散文、诗歌,这我就没多少可以帮到你的了,这些东西,不是自己确实有所感,不是发自自己内心,是写不好最后,不要去抄一篇过来交差。
写作文的过程,不仅是锻炼自己文笔和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也是感悟亲情、友情这些情感的过程,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要浪费不管我说的能不能帮到你,都祝你能写好这篇文章,有自己的心得。
8.关于 唐宋诗词中的月亮 一题的作文怎么写
我欣赏的一首诗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我也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的风格,以轻柔、明丽见长,却也不无稚嫩之处,缺少一点凝重感、厚重感。
本该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创作的增多,海子可以逐渐走向成熟、完善。遗憾的是,他写完这首向往大海的诗之后不久,在离海不远的地方不幸逝世,永远地“面朝大海”了。
大海是安魂之乡。海子,海的儿子。
有人说海子选择死亡是颓废的,我却不这样认为. 无论生或死都是为了追逐幸福.在尘世中不能得到,在死的国度中或许真的能有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 他选择了,他便是伟大的.海子是一个杰出而有争论的诗人。有人赞颂他是彗星是天才,也有人唾其为疯子。
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就是海子的诗句有着金子般的质地,直揪人的心灵,昭示着温润、明朗的世界。 早在多年前读高中时我就知道海子。
最初使我感动的是海子的纯朴与执著,然后是折服于他的诗歌。这个出生在查湾的农家少年,以短暂的一生来完成一种神圣的使命,在心灵深处对大地、河流、麦地、亲人作呕心的绝唱,在浅显隐喻的诗歌风貌为大众喜爱时,他忍受孤独与痛苦,营造着自己的诗歌理想,以但丁、歌德为冲击对象,用恢弘的诗歌体现对全人类的关怀。
他,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写作。 他,用春暖花开的诗句为我们的心灵送来阳光与温暖。
他用诚挚、纯洁的赤子之心,启迪着人类生存的含义。在这日渐金钱化、日益冷漠的世界里维护着光辉的尊严。
感动与折服深了,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和冲动,我终于鼓起勇气为他作传,想描绘出一个精神意义上的诗歌英雄。但当我走近海子的亲人,走近海子长眠的高岗,我的心灵沉重、虔诚,想像力诸多约束,笔触难以施展。
只愿我能以浅薄的文笔描绘出他的诗歌雄心和纯朴的情感。 我能深深感到海子在人们心中是神圣的。
肉体意义上的海子走了,精神意义上的海子却不朽。这段日子里,我精神的压力是巨大的,不断在深夜与海子对话,期待走入他真实的世界,从而创造出完善的诗歌英雄形象。
甚至海子当初在昌平的孤独、失眠、幻觉都几次出现在我的身上。现在,与海子的崇拜者接触多了,我更切实感到海子是一座山,横亘在江海交汇处的高山。
无论我怎样仰望,总不见其高度与尽头,我所描绘的仅是他的一个侧影而已。
9.关于月亮的作文怎么写
描写月亮的作文
晚上,闲来无事,实在无聊,于是一个人就漫步学校后面的小树林中,独自去享受那夜色之美。抬头望着寂静的夜空,可爱的月亮从树梢后慢慢地爬上半空,光亮、圆润,像一块玉琢的盘子。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滑过一曲悦耳的琴声。 置身于如此美好的月色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古诗中很多关于月的描写。
《诗经》里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句子。皎洁的月光成了妆扮美人最好的饰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灵月是美好爱情的见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如顽童,惊碎了鸟儿的好梦。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我们寂寞时,月是我们忠实的伙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我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是我们对人类起源的遥遥揣测。
当月出现在夜空时,它总能牵引我们的目光,激发我们的思维,绽放我们的情感。使我们为它痴,为它狂,为它欢呼,为它感伤。它是那样光彩夺目,它是那样令人神往。然而,当我们仰望明月时,有谁会关注它身后那默默给予它光明支持的太阳呢?
夜渐深沉,明月依旧当空照着,只是更圆更亮了,而我的眼睛却穿过耀眼的光芒,望向那“明月”背后遥远的夜空。
10.以月亮写一篇作文,怎样写
月亮,它洁白的身影,是那么的安详、宁静,曾多少次回顾在我的眼前,我十分喜欢它,因为我可以直言不讳地向它倾诉自己的烦恼,还可以无所顾忌吐出我的喜悦.
晚上,闲来无事,实在无聊,于是一个人就漫步学校后面的小树林中,独自去享受那夜色之美.抬头望着寂静的夜空,可爱的月亮从树梢后慢慢地爬上半空,光亮、圆润,像一块玉琢的盘子.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滑过一曲悦耳的琴声.置身于如此美好的月色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古诗中很多关于月的描写.唐代大诗人王维说得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我们不也可以做到这样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当我们寂寞时,月是我们忠实的伙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我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月是我们对人类起源的遥遥揣测.
月亮就像地球的守护神,每天围着地球在转,它是那么的忠诚那么的守信,又是那么尽职尽力.月亮时而又像一位魔术师,一会儿圆得像玉盘,一会儿弯得像一把弓,一会儿又像一叶小船,一会儿又像一个苹果被虫子咬了一口,真是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当月出现在夜空时,它总能牵引我们的目光,激发我们的思维,绽放我们的情感.使我们为它痴,为它狂,为它欢呼,为它感伤.它并不是那样光彩夺目,但它却是那样令人神往.然而,当我们仰望明月时,有谁会关注它身后那默默给予它光明支持的太阳呢?月亮本来是不会发光的,可太阳好像很同情它,把身上的光线朝月亮那儿一照,月亮就有了洁白的、幽淡的光芒了.
每天陪伴你度过甜蜜的梦乡的东西是什么?对了,还是月亮.月亮,它给我带来了无边的遐想,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希望,还带我走进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诗中月亮的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