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方年命帖怎写与格式
一般有两种写法。
结婚送日子帖子给女方家的写法有两种如下:
八开红纸一张
1. 第一种
右边一写:预报佳期 龙凤呈祥
右边二写:择取于*年*月*日为子与令媛团圆
右边三写:大德望尊亲家*村*府***先生阁下
敬允
恭候
光临
姻弟: 率男 顿首拜上
左一:百年好合,五世其昌
2. 第二种
谨择 (日期)为愚 子 某某某 百年好合 结婚迎娶之佳期,特予报喜。
令 爱 某某某 白头偕老
恭候
女方姓)府 台鉴
亲家 (父亲名字)率 愚子 (你的名字)
(母亲名字)
2.女方庚帖的书写格式怎么写
庚帖用词非常讲究,抬头、结尾部分通常都有“百世芝兰”、“天作之合”等吉祥祝福用语。对促成男女双方婚姻的媒人,用语也很文雅,称之为“冰人”、“大月老”,显得很文明。其格式一般为: 天作之合
男(女)命庚帖
谨将小儿(女)三代年庚开列于后:
曾祖***,祖父***,父亲***,儿(女)名***,行*,*属相,*年*月*日生。
今凭大老月翁***先生作线,与***阁下令爱(郎)结为婚姻,永偕伉俪之好。
姻眷弟***顿首
冰人***
同押
*年*月*日庚书大吉大利
有时为了制造喜庆气氛,男方除填写生辰八字外,还故意在庚帖上出上联,送到女方家让对下联。这种对联都是老对联,大家都很熟悉,马上就能对出,若是男方即兴编的上联,女方接到庚帖后,还得搜肠刮肚对下联,不免怨嗔未婚夫多此一举。
庚帖是互相送的,俗称“换龙凤帖”,洛阳民间也称为换书、换启。有的人迷信,收到庚帖后,会将其压在灶神龛香炉下放三天三夜,其间未见不祥之兆,方可认同此桩婚姻。
3.拘魂单怎么写
版本一拘魂单抄 荡荡游魂,何处留存,荒郊野外,庙宇山林,大街小巷,古井枯坟,山神土地,本宅灶君,招魂附体,归还本身,指天天门开,指地地门开,千里童子送魂来,吾奉太上老君归律,勒令:乳名(失魂小孩)
版本二,拘魂单
荡荡游魂,何处留存,三魂早降,七魄来临,河边野外,庙宇庄袭村,宫廷牢狱,坟墓山林,虚惊怪异,失落真魂,今封五路游道将军,吾今差汝,着意搜寻,收魂附bai体,助起精神,天门开,地门开,千里童子送魂来,如律令:乳名(失魂小孩)
自制小儿收惊苻
准备材料:一张十六开黄婊纸(烧纸钱用的那种)、毛笔、墨、打火机。
1、将还魂符用毛笔按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好。失魂人的乳名要另起一行,名字要比其它的字大一点(du千万不可写完后再读出来)。
2、晚上等孩子熟睡后,将屋门开一小缝,在灶前将还魂符烧掉。口中反复小zhi声念:(乳名)魂儿上身儿了。
还魂符内容:
荡荡游魂,何处留存。
荒郊野外,庙宇山林。
山神五道,河陆神仙。
当庄土地,送于家门。
家宅灶君,送于本身。
失魂dao人:
(乳名)
清晨起来抖起精神。
吾奉
太上老君如律令敕 (上述内容一定要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写)
4.拜师帖怎么写
孙先生大鉴:后生培平,多年来仰慕先生,欲投门下为徒,未敢启口。前天,特去府上,之意甚为明确,欲拜师门下,请先生不辞。先生之书法、为人,可为天下楷模,学生为之骄傲,并愿效之。
X先生XX师尊道鉴:
弟子XXX,久慕XX武艺,承蒙先生允纳门下,愿执弟子之礼,谨遵师教,团结同道,刻苦钻研,传承通备武艺,弘扬民族文化!
诚具名帖,恭行拜师大礼!
主礼:
见证:
弟子:
家庭住址,
身份证号:………………………。
公元二OXX年X月XX日
于 XX(地方)
5.古代拜帖怎么写
古代拜帖的写法:
爵位+职位+籍贯+姓名+字+敬语+拜
如:汉寿亭侯前将军河东解县关羽云长敬拜
所谓“拜帖”,是为拜访别人时所用的名帖,是古代官员之间交际时不可缺少的工具。拜帖起源于汉代,当时是用削平的木条上呈写姓名、里居等,因而又称为“名刺”。造纸术发明以后,拜帖材料渐渐为纸质所取代。
明 张萱 《疑耀》卷四:“古人书启往来及姓名相通,皆以竹木为之,所谓刺也……今之拜帖用纸,盖起於 熙宁 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九·名号甫》:“《汉书·高帝纪》曰‘为谒’,《袁盎传》曰‘上谒’。 颜师古 注曰:‘为谒者,书刺自言爵里,若今参见尊贵而通名也。上谒,若今通名也。’据此,则‘为谒’似今脚色手本,而‘上谒’似今之拜帖矣。”《单口相声传统作品选·怯跟班》:“穿戴好了,把拜帖、礼单放在拜匣里,又拿出出门用的烟袋。”
扩展资料:
拜帖的作用有:
1、表明来访者的身份。
2、预约。
3、因为拜帖基本上是自己写的,所以从拜帖中,也可以先让对方先了解自己。
拜帖,即贺年片:贺年片古代称为“拜帖”,宋代以前互相拜年,尤其是乡里乡亲,官场同僚,都要互相拜见。
至宋代,士大夫为节省时间,又不失礼节,就以名帖互递道贺之词代替登门拜年,于是就有了“贺年帖”、“贺帖”等之说,盛贺年帖的锦盒叫“拜盒”、“拜匣”,以示庄重,至今日,演变为新历元旦,送贺年明信片,而春节则不见了贺年片。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拜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