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谁知道"国立武汉大学"几个字是谁题写的
1983年曹立庵先生为牌坊题字“国立武汉大学”,该牌坊反面“文法理工农医”为刘博平教授手书。
------------
古木得以参天,必是浸透了岁月的甘甜与艰酸;同样,武汉大学作为一座高等学府,必然撷取了众多风风雨雨的历史瞬间。2005年11月29日,正值武汉大学112周年校庆,武汉大学校史研究会创始人吴骁老师畅谈武汉大学112年历史,与学子共忆百年沧桑,共享世纪辉煌。
初现鸿蒙----
1893年11月29日,张之洞向光绪帝上奏办自强学堂奏折,选址武昌老城区原张之洞路,武汉大学的历史由此开始。
1902年张之洞将自强学堂改名为方言学堂。
1904年张之洞自撰《学堂歌》并作为第一首校歌。
风云变幻----
1913--1923年改名为武昌高师,期间张渲题校训:朴,诚,勇。
1926年北伐军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名国立第二中山大学,以区别广东中山大学,次年被汪精卫解散。
1928年名为国立武汉大学,闻一多先生为她设计了两枚校徽,并将罗家山改名“珞珈山”。
1934年“国立武汉大学”牌坊峻工,但于次年毁于龙卷风,现今牌坊于1937年建成。
1938年2月国立武汉大学迁到四川乐山,并改校训为“明诚弘毅”,由刘博平教授手书。
兼收并蓄----
1983年曹立庵先生为牌坊题字“国立武汉大学”,该牌坊反面“文法理工农医”为刘博平教授手书。
2000年,湖北医科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国立武汉大学四校合并,合称国立武汉大学。
历史是不能抹去的足迹,112年的沧桑风雨过去,当我们回首,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生命的图腾。而前方,依然是珞珈山上那生机勃勃的绿。百年武大,生生不息!
讲座在人文爱乐合唱团演唱的武大校歌中结束,这校歌是百年的见证,也是每一个珞珈学子心中的幸福与骄傲!
2.武汉大学校名
1983年曹立庵先生为牌坊题字“国立武汉大学”,该牌坊反面“文法理工农医”为刘博平教授手书。
1893年11月29日,张之洞向光绪帝上奏办自强学堂奏折,选址武昌老城区原张之洞路,武汉大学的历史由此开始。 1902年张之洞将自强学堂改名为方言学堂。
1904年张之洞自撰《学堂歌》并作为第一首校歌。 1913--1923年改名为武昌高师,期间张渲题校训:朴,诚,勇。
1926年北伐军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名国立第二中山大学,以区别广东中山大学,次年被汪精卫解散。 1928年名为国立武汉大学,闻一多先生为她设计了两枚校徽,并将罗家山改名“珞珈山”。
1934年“国立武汉大学”牌坊峻工,但于次年毁于龙卷风,现今牌坊于1937年建成。 1938年2月国立武汉大学迁到四川乐山,并改校训为“明诚弘毅”,由刘博平教授手书。
兼收并蓄---- 1983年曹立庵先生为牌坊题字“国立武汉大学”,该牌坊反面“文法理工农医”为刘博平教授手书。 2000年,湖北医科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国立武汉大学四校合并,合称国立武汉大学。
2005年11月29日,正值武汉大学112周年校庆。
3.武汉大学有几个写着国立武汉大学的校门
国立武汉大学的牌子有2个,一个在劝业场那边(街道口),那是国宝级别的文物,上世纪30年代建的;另外一个国立武汉大学的牌坊在现在的武大,那个是97年校庆100周年的时候仿的。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位于湖北武汉,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重点建设的综合研究型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武汉大学办学源头可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913年改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国较为著名的风景游览地,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
4.武汉大学牌匾上的校名是汪精卫写的吗
一、闻一多所写,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1928年闻一多任武大文学院院长时,为武大文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作出很多贡献,武大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就是他首设的。武大所在地“珞珈山”原本叫“罗家山”,改名“珞珈山”也是出自闻一多的灵感。据传武昌街道口和武大新校门上正面苍劲有力的楷书“国立武汉大学”、反面的篆字“文法理工农医”均为闻一多所题。他还为武大设计了一枚三角校徽,被采用为对外的印章徽记,现都已成为武汉大学永远的骄傲。
二、武汉大学历史系李工真教授认为,前面的“国立武汉大学”六字由武大数学系教授萧君绛书写,后面的“文法理工农医”由文学家、武大中文系教授刘赜(刘博平)书写,表示武大办学的理想规模。刘先生书法自成一家,郭沫若曾称赞他的书法是“珍品”。这也是目前比较权威的一种说法,但似乎没有确切出处。
三、认为牌坊正面与反面字非一人所题,“国立武汉大学”这几个中正平和,儒雅潇洒,乃是当时的文学院院长、诗人闻一多所题。而牌坊背面的“文法理工农医”篆字为另一个学者萧君绛所题。此种看法可以看作是以上两种观点的折中。
四、“国立武汉大学”系**所题。有的说蒋中正亲笔题写,也有传闻曰取自蒋与武大的来往信件。
五、“国立武汉大学”系**题写,但非蒋亲笔所写,而是请人代笔,操刀者可能是数学系萧君绛教授。背面的“文法理工农医”有传闻言闻一多先生撰,闻先生也确实精篆书;但也有说系中文系“五老八中”的“八中”之一缪琨先生撰。
六、为汪精卫所书。武汉大学为民国时期的“五大名校”,据说“国立武汉大学”几个字是大汉奸汪精卫写的,而背面文、法、理、工、农、医6个大字由文学家刘博平教授所书。
七、木牌校门与水泥牌校门上的字非一人所书。据照片字体分析,木牌楼上的“国立武汉大学”几个字,估计是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王世杰所题;而水泥牌楼上的“国立武汉大学”是1983年由著名书法家、画家曹立庵先生所写。
八、据校长刘经南院士讲:“‘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时期第一奇才于右任先生所题。”于右任是民国著名书法家,先后给清华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南洋大学题过字,但是给武汉大学题字历史上似乎还没有特别明确的记载。
5.“武汉大学”的校名为什么写成“学大汉武立国”
这是由于武汉大学校史来的。
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国立大学之一,其办学源头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1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于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更名武汉大学并沿用至今。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湖畔珞珈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管副部级高校,国家“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的中国顶尖大学,是与法国大学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武汉国立大学几个字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