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自白书是陈然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我的自白书》作者陈然2007-05-10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点击: 目前阅读10230人次陈然(1923-1949),原名陈崇德,河北省香河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
曾任中共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并负责《挺进报》的秘密印刷工作。1948年 4月被捕,后在狱中坚持斗争,写下了不朽的《我的自白书》诗篇。
1949年10月28日壮烈牺牲,年仅 26岁。 1923年11月,陈然出生于香河县一个中产家庭。
自幼读书,受到良好的教育。 1938年,15岁的陈然在宜昌参加了**组织的“抗战剧团”,四处演出,宣传抗日。
由于他工作积极主动,表现出色,1939年初加入中国**。“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在湖北大肆搜捕、迫害**人和抗日积极分子,陈然所在剧团不得不经常转移。
在一次转移途中陈然掉了队,与剧团和党组织失掉了联系,便孤身一人辗转到重庆。在重庆中粮公司机器厂找了一份工作,维持生计。
与党失去联系的陈然没有消沉,仍积极从事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等革命工作。抗战胜利后,为了揭穿国民党**集团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陈然积极参加各种集会,呼吁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
1945年10月10日根据国共会谈达成的《双十协定》,国民党反动派被迫于 1946年1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会议期间,部分政协代表多次在重庆沧白堂举行集会,向各界通报会议进展情况。
每次陈然都积极到会,了解时局。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破坏政协会议,派出大批特务捣乱。
一天,穷凶极恶的国民党特务冲进沧白堂,欧打政协代表和到会群众,陈然奋起反抗被打成重伤,后被送到医院救治,才幸免于难。 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重庆办事处与新华日报社于1947年2月底被迫撤往延安。
重庆陷于白色恐怖之中。陈然联合几个进步青年创办了《访煌》杂志,团结了许多热血青年。
1947年夏,陈然在重庆找到了地下党,恢复了组织关系。 为了发动国统区民众反对**的内战独裁,中共重庆市委于 1947年秋创办了《挺进报》。
陈然被任命为《挺进报》特支书记并担任了最机密的印刷工作。 当时,陈然是重庆一家小工厂的代理厂长。
白天他要在厂里负责工作,夜晚才能进行《挺进报》的印刷工作。没有油印机,只能用一块竹片在蜡纸上括。
一张蜡纸只能印30-50份。陈然迎难而进,刻苦钻研印刷技术,还学会了刻钢板。
后来市委决定刻板、印刷由他一个人负责。这样不汉可以节省人力,还可以缩短周转时间,减少暴露的危险。
这样,《挺进报》的工作就由陈然和另外一个负责收听广播的同志承担起来。 由于特殊的斗争环境,同办一张报纸的两位战友却不能谋面,他们只有在信函中互致“革命的敬礼”和“紧握你的手”。
两颗充满激情的心互相温暖着、互相激励着。他们同心协力,使《挺进报》如期出版,在山城回荡着铿锵的革命之声。
直到1949年10月28日,在临刑前的那一刻;一对心动相印的报友炽热的双手才紧紧握在一起。随着《挺进报》发行量的不断增加,工作任务愈来愈重。
刻板、印刷、分送等工作几乎都是陈然一个人在夜间完成的,白天还要照常去工厂上班。他以超人的精力,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乙,周密地进行安排,尽心尽力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
《挺进报》在重庆的秘密发行,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重庆当局曾三次下令限期破案,直到1948年4月20日才从叛徒口中得知《挺进报》的机关住所。
4月对日,上级派人来通知陈然说党内出现了叛徒,《挺进报》要尽快转移。要他在 22日印好最后一期报纸,晚7点,市委派人来取,尔后迅速转移。
就在21日傍晚时分,陈然突然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短信:“近日江水暴涨,闻君欲买舟东下,仅祝一帆风顺,沿途平安。”这封短信是一位在敌人内部工作的同志直接写给他的。
陈然接到信后本来可以马上脱离险境,但他一直坚持到22日下午5时印完最后一期《挺进报》。他刚把蜡纸烧掉,门外就传来阵阵脚步声。
陈然推开窗户,把准备好的扫帚挂在窗台下面的钉子上,这是给同志们的信号。就在这时,几个便衣特务破门而入,抓走了陈然。
在白公馆集中营里,敌人害怕陈然向其他“政治犯”传播消息,把他独自囚禁在楼上一间小车房里。正是在这座阴湿的牢笼里诞生了“白公版”的《挺进报》。
原来,陈然所在的那间牢房,早就被难友们打穿了一个秘密孔道,可以和楼下的难友们取得联系。通过这个小小的孔道,狱中党组织传给陈然半截铅笔和一些香烟盒纸,要他把外面的消息写在纸上传递出来。
陈然忍着剧烈的伤痛,把车房当作战场,立即投入了战斗。在一张香烟盒纸上,他端端正正地写上一《挺进报》第一期,白公馆出版。
我党我军最近的胜利消息就这样秘密地传遍了各个牢房,使坚持狱中斗争的同志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陈然还设法同隔壁的黄显声将军取得联系。
黄将军答应利用放风的机会把报纸沿门缝塞给陈然,陈然不断从报纸上获得最新消息。从此,我军节节胜利的消息就时常出现在白公馆的《挺进报》上,当同志们遭受到毒刑拷打时,受着疾病和伤痛折磨时,读了狱中《挺进报》,就感到浑身有力量。
在狱中,陈然受尽种种酷型,始终只承认(挺进。
2.挺进报是不是陈然写的
不能说他是陈然写的:
1.《挺进报》的前身叫《彷徨》,是一种由南方局四川省委领导下,在重庆市出版的“灰皮红心”的杂志,主要的编辑和有关工作人员有蒋一苇、刘熔铸、陈然(小说《红岩》成岗原型)、吴子见等。
2.1947年7月,市委委员彭咏梧(小说《红岩》彭松涛原型)与刘熔铸接上了关系。市委根据当时的需要,决定以这份“无名小报”为基础,出版市委的地下机关报。并决定《彷徨》停刊,由蒋一苇、陈然、刘熔铸、吴子见几人分别负责地下机关报的出版工作,经他们商议,将这张小报定名为《挺进报》。先后由彭永梧、李维嘉领导《挺进报》的工作。
3.1947年11月,《挺进报》成立特支,由刘熔铸任书记,后刘调走,由陈然担任《挺进报》特支书记。
3.以防万一的以是什么意思
以防万一中以是用的意思。
【词目】:以防万一
【拼音】:yǐ fáng wàn yī
【解释】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出处】罗广斌《挺进报》:“许晓轩他们就学写陈然的仿宋字体,以防万一。”
【例子】我们要提高警惕,~敌人来偷袭
【英语】just in case
参考自百度百科:/subview/333254/15950324.htm#viewPag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