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准扶贫爱心助学贫困理由怎么写
不让贫困阻断寒门学子大学梦想:
井冈山东上乡曲江村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然而,秀丽的景色却难掩农家女孩许珊艺的家中贫困。破旧的房屋,家中墙体开裂,地面坑坑洼洼。许珊艺和奶奶就一直生活在这里。虽然家里穷,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但许珊艺刻苦读书,今年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让全家人喜中含忧。
同样为学费犯愁的还有井冈山厦坪镇的王品、今年他以571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东北大学,由于父母亲都是聋哑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让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的穷家为学费一筹莫展,“我的家庭困境就摆在眼前,大学虽然录取了我,但是能不能走进大学校门,我的心里却很茫然。
团省委、省青基会在开展扶贫助学行动中了解到的情况,8月10,青基会党员扶贫助学活动小组来到井冈山厦坪镇和东上乡,爬山涉水走访了两户贫困学子的家中,分别将5000元助学金分别送到了许珊艺、王品手上。
爱的温暖,化开了他们心中的担忧,让他们看到了入学的希望。“我家生活得很不容易。父母出去打零工,做着一些苦力活,拿着廉价的报酬,我知道他们有多么的辛苦!我多想改变现状,我知道上大学是一条出路,一条改变现状的出路。如今,我考上了大学,全家人都特别的高兴。可是,上大学的费用却给我家平添了无尽的愁绪。是你们抚平了我父母和奶奶紧缩的眉头!”许珊艺在青基会微信群里,真诚地写下了她的心中的感激。
不让家境贫困成为读大学的障碍,这是江西青基会扶贫助学工作人员心中坚定的信念。高考成绩优秀,却因种种原因造成家境困难,付不起学费、生活费而面临失学的青少年,在革命老区和贫困县并不仅仅只有许珊艺、王品。七、八月份正是酷暑,全省各级团干部、希望工程工作人员顶着炎炎烈日,深入农村山区和社区贫困学子家中,一对一开展调查落实。
2.致贫原因分析 精准扶贫致贫原因分析主要有哪些
贫困户致贫原因1、因病;2、因残;3、因学;4、因灾;5、缺土地;6、缺水;7、缺技术;8、缺劳力;9、缺资金;10、交通条件落后;11、因婚;12、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注意:选择贫困户致贫原因,一定要精准、切合贫困户实际情况,例如:因病,要具体写出什么病。如果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应选择最主要的一项。
结合当地情况,缺水和交通条件落后一般不作为致贫原因。扶贫帮扶措施参考样本1、医疗帮扶:协助申请办理大病救助;2、种植帮扶:帮助加入XX合作社,调整种植结构,培训种植技术,例如种植大蒜、大葱、甘蓝、韭菜、芦笋、柿子、黄瓜、西瓜、苹果、葡萄、牡丹等小麦玉米之外的高效经济作物,增加收入;3、养殖帮扶:帮助加入XX合作社,培训养殖技术,例如养殖鸡、鸭、鹅、猪、牛、羊等其他规模养殖增加收入;4、务工就业帮扶:介绍贫困户户主或家庭成员,到XX地方XX企业务工,提供就业岗位;5、技术培训帮扶:培训贫困户户主或家庭成员,学习养殖技术或种植技术,发展养殖或者种植产业,增加收入;培训学习驾驶技术;培训学习木工、瓦工、钢筋工、钳工等技术;培训学习其他加工技术,增加就业机会,脱贫致富;(未完,见背面)6、金融贷款帮扶:帮助协调贷款,发展XX产业,增加收入;7、政策帮扶:协助申请办理低保或五保,协助办理计划生育奖励资金,争取危房改造资金;8、土地流转帮扶: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收益,增加收入;9、产业帮扶:光伏产业、面粉加工、服装加工、发展牡丹产业、瓶盖加工、绑扫帚、藤椅等家具加工、纸袋加工、小饰品加工等,让贫困户参与务工或入股融入发展产业的方式,增加收入;10、捐助慰问帮扶:志愿帮扶、社会捐助、民政救济;11、加入电商帮扶:发展农村淘宝,在网上进行买卖交易;12、旅游农家乐帮扶:利用池塘、沟渠发展垂钓休闲娱乐,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13、教育帮扶:保证贫困户家庭孩子不辍学或毕业后帮其联系工作;14、创业帮扶:帮助贫困户策划论证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例如磨豆腐、卖豆芽、炸油条、摆地摊、小规模经营商店等;15、基础设施帮扶: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例如打井、铺设高压线到机井、村庄修路等(针对基础设施较好的村庄可填此项);注意:以上帮扶措施仅供参考,帮扶措施应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与贫困户家庭收入、实际情况相符,越具体越好。
3.扶贫为什么要“精准”
为什么要精准扶贫——要提高扶贫的实效和准确性。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此外,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
精准扶贫是针对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4.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
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5.为什么我国要提出精准扶贫
在各个阶段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脱贫政策作用下,效果比较好。但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贫困问题的特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国扶贫开发总体上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由绝对贫困转向为相对贫困,致贫原因复杂化、扶贫难度加大等。因此,如何应对我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成为国家和政府扶贫工作的重心。精准扶贫政策是我国当前时期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政策,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治理贫困问题的战略重点,有其必要性。从公平与效率角度分析我国精准扶贫政策,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政策内涵,对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这是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扶贫要“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过去的粗放型扶贫,重点强调了扶贫工作要转向“精准”,从“大水漫灌”转为“精确滴灌”。2014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把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确立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六大机制之一。因此,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政策也成为我国现阶段应对贫困问题而采取扶贫、脱贫、开发的核心。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并提升“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