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送春写首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2.古诗送春描写了
送春
一首写景的七言,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3.律诗《送春》的内容
(不知道你是不是要翻译的内容,还是把翻译加上好了)
送 春
[南宋] 朱弁
风烟节物眼中稀,
三月人犹恋褚衣。
结就客愁云片断,
唤回乡梦雨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
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
羡君才到便成归。
《送春》这首七律就是他出使金国期间所作。诗中说北国气候严寒,几乎没有春天,花柳之类的景物,迟迟不见春意,待到春意刚来,可春天又过去了;意在以塞北春天的短暂来反衬被拘押在塞北时间之久。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这两句的意思是,到了三月,气候仍很冷,缺少春意,眼前很难见到和煦的春风,温暖的春云,更很难见到标志春天到来的景物,如春草、春花、春柳、春莺之类的动植物,人们还不能脱掉褚衣(棉衣)。这里表面是写季节气候,实际是写自身遭遇。写寒季之长,实际上是写诗人被拘押时间之长。这样第二联写愁和梦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
“结就客愁云片断,唤回乡梦雨霏微。”这两句是写:天空片片云朵,就像是我这被拘押在外地的人的愁绪凝结而成的;下了一阵蒙蒙(霏微)细雨,把我还乡的好梦给唤醒了。诗人作为南宋使者,无理被押,有国不能归,有家不能回,即使做梦也在思国思家。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这两句写出三月即将过去,已是春末时节,桃花柳树才露出春意。照实说,三月底,桃花早该凋谢了,可山下的小桃树的花才刚刚开放,沙滩边的垂柳却还没有飞絮。不过总算有点春意了。但是颇令人遗憾的是,春天刚到却又完了。
最后两句:“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是说端起酒杯来送春,没别的话可说,只是羡慕你春天的刚到来,又要回去了。慨叹自己长期被拘押在金国而不能回南宋去,读者也仿佛看到了诗人那无限惆怅的心境。
古代的诗人词家,常常写一些留春送春的诗词,作者这首送春诗也写得缠绵悱恻,却寄托了深沉的故国之思,这一点不可不察。
4.古诗<<送春>>赏析
送春 北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赏析】 这首诗写暮春三月的景象。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
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5.送春 朱弁翻译
《送春》这首七律就是他出使金国期间所作。
诗中说北国气候严寒,几乎没有春天,花柳之类的景物,迟迟不见春意,待到春意刚来,可春天又过去了;意在以塞北春天的短暂来反衬被拘押在塞北时间之久。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
这两句的意思是,到了三月,气候仍很冷,缺少春意,眼前很难见到和煦的春风,温暖的春云,更很难见到标志春天到来的景物,如春草、春花、春柳、春莺之类的动植物,人们还不能脱掉褚衣(棉衣)。这里表面是写季节气候,实际是写自身遭遇。
写寒季之长,实际上是写诗人被拘押时间之长。这样第二联写愁和梦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
“结就客愁云片断,唤回乡梦雨霏微。”这两句是写:天空片片云朵,就像是我这被拘押在外地的人的愁绪凝结而成的;下了一阵蒙蒙(霏微)细雨,把我还乡的好梦给唤醒了。
诗人作为南宋使者,无理被押,有国不能归,有家不能回,即使做梦也在思国思家。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这两句写出三月即将过去,已是春末时节,桃花柳树才露出春意。照实说,三月底,桃花早该凋谢了,可山下的小桃树的花才刚刚开放,沙滩边的垂柳却还没有飞絮。
不过总算有点春意了。但是颇令人遗憾的是,春天刚到却又完了。
最后两句:“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是说端起酒杯来送春,没别的话可说,只是羡慕你春天的刚到来,又要回去了。
慨叹自己长期被拘押在金国而不能回南宋去,读者也仿佛看到了诗人那无限惆怅的心境。 古代的诗人词家,常常写一些留春送春的诗词,作者这首送春诗也写得缠绵悱恻,却寄托了深沉的故国之思,这一点不可不察。
---------------满意我的回答请采纳+小红花,如果有个赞会更好,谢谢。
6.《送春》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送 春 朱 弁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注释】①朱弁,曾出使金国,像苏武一样,被拘留十五年。②风烟节物,和春天相适应的自然风物。
③褚衣,棉衣。④君,指春天。
【简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忠贞和眷念之情,婉转缠绵,有晚唐诗人的风格和情调。“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而“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塞北三月又怎样呢?有人说“天春不见花”,有人说“春色未曾看”,都说得太抽象。
而朱弁以“恋褚衣”极写塞北的风寒,以小桃“花初见”和弱柳“絮未飞”说其姗姗来迟,却“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这就把塞北春天来迟去速的特点具体地勾勒出来。诗人倘若只是勾勒出塞北春天的特点,这首诗也就不屑一提,关键的是诗人将对塞北春天的描写和对故国的忠贞与眷念之情融合在一起,达到“妙合无垠”的境界,使这首诗富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诗人高尚的志气节操,顿时身价百倍。
7.人不留客,天留客
“人不留客天留客,留在香居待雨停。”不是出自哪首诗,而是今人根据“下雨天留客的有趣故事”借机吟唱的诗句。
下雨天留客的有趣故事: 古时有一栈房东家,此人颇有些斯文且素有洁癖,凡住店者,必须衣冠整齐,不得拖泥带水,否则不让住店。一日,天降大雨。黄昏时分,东家见泥泞的路上一人冒雨匆匆而来。心想:此人必是来住店的,如此拖泥带水,岂不要弄脏客栈?于是,赶紧写一纸条,上书“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贴于大门之上,然后关门进屋,避而不见。 不一会儿,只听“嘭!嘭!嘭!”的敲门声传来,且一阵紧似一阵。东家好不生气,打开大门,果然是适才所见雨中之人。便道: “请问客官,何事敲门?” 来人道:
“住店。” 东家道:“客官识字否?怎不见门上所写之字?” 来人道:“鄙人略识几字,正是见东家门上字条方才敲门的。” 东家道:“客官既然识字,可否将门上之字念来听听?” 来人念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原来,过去的字,俱是从右至左,自上而下而写,且不加标点的。东家所写字条,本意是说,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现此人如此断句,意思却与东家本意完全相反。东家心知不好反驳,只好自认倒霉,心里盘算道:先让其进屋,再伺机打发罢了。……
后来有人用此语出句:
出句:人不留客,天留客;
对句:心难送春,雨送春。
供参考。
8.古诗<<送春>>赏析
送春 北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赏析】 这首诗写暮春三月的景象。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
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