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会议的新闻报道怎么写
在写会议报道时,应该把重点放在会议本身的内容上.如果领导不是很重要的话,不应该把领导放在重要位置. 会议报道的价值应当在于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不要为了会议而报道,建议你多看看优秀的会议报道。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真实、新鲜、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一般读新闻报道的习惯是:通篇浏览标题,优中选优,不留死角,仔细阅读。
1、自主性:新闻界自主选择报道或者揭露目标,自主进行调查活动。不是依赖当局发表的材料写报道,而是记者亲自进行调查,逼近真相。也不是像独家新闻那样只依靠单个的材料,而是通过彻底的调查采访,揭示事件的整体的情况。
2、新闻性:目标的选择是当前读者最关心的问题。
3、科学性:它的威力与魅力建立在扎扎实实、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上。
4、是费时、费力、篇幅长、分量重的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2.会议的新闻怎么写啊
没啥难的,你多看新闻联播,啥都解决了~~!
只写公司领导的讲话,中层领导的发言就不写了。如果是很多领导都讲话了,那就不写领导讲话的事儿,就写“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会议认为、会议号召”等等。
几天的会放在一起写~~!
X月X日-X日,XX会议在XXX召开。公司领导XXX、XX、XXX、XX、XXX、XXX、XXX、XXX出席会议。会上XXX发表了重要讲话,XX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
会议强调。
把领导的讲话整合在一起,俺内容分段写。如果只有个别主要领导讲话,那就突出领导个人的讲话~~!
XXX强调,。。XXX指出。..
要注意篇幅,要突出主要领导~~!
讲话和发言是不同的,讲话是领导讲话,发言是下边的人发言~~!
3.会议新闻怎么写
会议新闻怎么写?
一、会议新闻之病因 会议是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新闻源,同一切新闻一样,不是要不要报道,而是怎样做精、做细、做活、做好的问题,以达到领导满意、群众乐意、社会欢迎之目的。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会议报道曾出现了变味和误区。首先是错位的规格待遇。少数领导认为会议报道篇幅简短,就减弱了会议的重要性,甚至降低了领导的“身价”。
其二是习惯性思维束缚人。其三是懒惰形成“八股”文。刚步入新闻圈的青年记者喜欢泡会,在于有现成的材料,一编了之;成熟一点的记者虽能捉到“亮点”,写作也能出新意,但实感稿件悬念多,风险大。于是乎,你编我也编,你编两千字,我编三千字,“八股”式会议新闻由此形成。 二、会议报道的创新 会议报道的创新,要把握好三个问题:
1、把握好会议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有些法定的会议权威性很高、指导性很强,
既是党和人民政策生活中的大事,又为今后或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工作作了安排,这些会议不仅要全面报道,而且要有战役报道或后续报道。
2、把握好社会和公众需要的有价值信息。凡会必有主题,必有信息。要及时准确地将社会和公众欲知未知的有价值的信息传播出去,并成为群众工作、生产和生活的指南。
3、把握好解决和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许多会议是为研究解决工作而召开的,记者不仅要人入会,而且要心入会。要将会议解决的问题抓在手上、待解决的问题放在心上,除报道会议外,还要有序追踪。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和群众普遍关心的大事要事和热点难点问题报道好、引导好,才不至于会议新闻跑调,不能因为会开完了,新闻便做完了。
三、会议新闻的写作
1.让会议新闻“出彩”,功夫在会外。一个高明的记者,包括他对会议报道的驾驭能力。会议报道除了正确运用新闻要素外,其政治素养、新闻敏感和写作技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说到底是一种“悟性”,这种悟性便是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2、没有风险就没有“红利”。做会议新闻就像玩股票,“风险越大红利才越大”。之所以会议新闻读者不爱看,领导不高兴,其中有三:要么不该写的你写长了,要么报道写得平淡无味、没亮点,要么主题报偏了、领导的讲话报“歪”了。换个角度说,你将会议新闻做得既没跑调,又有新意,一目了然,如春风送爽,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怕的是既不敢改革创新,又拿着材料编稿子,翻开报纸套路子,“开头、中间、结尾”老三段,“指出、要求、强调”次次用,久而久之,便成了“材料专家”、“传话专家”了。
3、会议新闻如何“三贴近”。要学会解读会议,跳出会议抓新闻,先抓住会议的“眼睛”,再寻找新闻的角度,集中加以凸现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把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的东西推上报端。
4、思路决定出路,技巧“出奇制胜”。创新会议新闻写作,须善于总结写作经验,要有好的写作思路,创新写作技巧。根据不同的会议采写成“特色会议新闻”、“观点会议新闻”、“解读会议新闻”、“组合会议新闻”、“对话会议新闻”、“纵深会议新闻”、“专题会议新闻”、“背景会议新闻”等等,使会
议报道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会议新闻的采编艺术 会议新闻报道要本着“领导高兴、读者爱看”的原则,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
1、控制总量,压缩会议及领导人活动的报道范围。重要会议要运用多种形式和体裁,拿出重要版面和位置,全方位做好会前、会中、会后报道;重点报道要适当控制篇幅,进行一次性报道;一般性会议原则上不予报道,确实需要报道的,必须抓住要点、重点,简洁处理,编入专栏或限定在普通版面刊发。
2、突出重点,努力提高会议新闻报道质量。缜密构思,巧选角度;挖掘亮点,凸现价值;形式异样,精心包装。编辑也要在做好会议新闻上下功夫,要负责任地将记者的稿件“再读再写”,默契配合,提炼出彩。
3、科学安排版面,形式服务内容。会议新闻更需要追求版面的形式美,编辑对稿件的取舍、标题的制作、内容的排列以及版式的美化,都应严格讲究。只有这样,才会使会议新闻入脑入耳、好看好读。
4.会议新闻稿件怎么写
其实对于普通的“会议”,新闻性不在于会议本身,而是会议中能够作为新闻点的一个部分。读者不会在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个政府部门或者公司开了什么会,他们在乎的是,会议中有哪项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相关,而新闻稿中只要突出这项内容即可,其余没有新闻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省略掉。
会议往往包含了很多不同主体的内容,如果全面反映,文章就完全不像新闻稿,不具有新闻价值;而且写作时很容易受到会议用语的影响,出现套话,与公文无异,稿件不具备可读性、易读性。记者的工作就是“翻译”,所要做的就是在冗长的会议中找到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点,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成新闻稿。
会议、尤其是政府部门的会议,之前会给记者发一份通稿,内容基本就是会议上领导发言的讲稿,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记者们会领完材料就离开--用好通稿,对于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而言,我认为是有益的。如果仅仅是“硬新闻”,不需要重点处理,可以草草了事的话,通稿的内容含量也算足够了。可惜通稿中往往不会出现细节,不会出现生动的事例,新闻不是公文,公文式的语言,干巴巴的数据,不足以支撑一篇好的新闻稿。即使记者有生花妙笔,也要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而没有采访,也就没有事实的获得。
事实上,通稿仅仅提供的是线索,我认为,对新闻负责任的记者在写稿前,必须采访。可以在浏览通稿时,凭借新闻敏感抓住自己需要的线索,然后在会议间隙或利用其他时间进行采访,以获取进一步的信息,说不定可以挖出一条大新闻,至少也可以保证同样一个会议的报道血肉丰满,做出新意。
5.怎么写会议新闻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消息,也叫新闻。
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一、消息特点: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真实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
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
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内容新鲜,有价值。
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
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
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
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二、消息的种类(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 1.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重大新闻,指事件重大,一意义深远,报道时在报纸上占显著位置的消息。
如《我国多种应用卫星齐头发》(光明日报) 1993年5月13日)。简讯内容第一,篇幅简短。
如“国际要闻简报”、“学术动态”、“市场漫步”等。 2.典型消息 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
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如《一切依靠群众自己的创造——首钢十年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人民日报》)1988年12月26日)。
3.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
如《滥砍树木南亚三国水灾仍频,亡羊补牢印北方帮助员植树》(《光明日报》1993年7月25日)。 4.述评消息 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
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
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如《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辽宁日报》 1979年5月)。
三、消息的写法: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1)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幅题) 双行标题。
其一,出现正题和眉题。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眉题) 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正题)。
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 (2)单行标题。
单行标题只有正题。如: ***接受《朝日新闻》社长采访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
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这是《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发的消息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
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关于会议的新闻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