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建筑的功能,举例说明
建筑可以分为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又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
民用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一般为50年),内外部空间应满足的功能,包括:
1、观赏性; 2、私密性;3、开放性;
4、协调性;5、可变通性等。
建筑功能即指建筑所具实际使用的功能。
建筑功能,具体到每一栋建筑物或者一个建筑群体的时候,是指建筑物被赋予的某项功能。如住宅楼,国际公寓楼,商业用房,等等,是指地产开发商吸引顾客的招牌。
建筑的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
民用建筑的空间构成及功能
各种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分割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走道(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2、楼梯(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门厅或称大堂(交通枢纽空间)布置要点:
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
民用建筑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
如一个简单的单元住宅,所说的一厨一卫三室一厅就是按照功能所划分。按照用途形成所要格局。即衣食住行表现为建筑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单元住宅内的遮掩、避寒、烹饪、休息、会客、学习、哺育、赡养、洗漱等等,甚至还有美观;商场的购物;医院、学校、公共交通站场、政府大楼等使得社会福利的达成。
工业厂房的功能
工业厂房是为满足工业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工艺流程需要,建造的特殊功能性的建筑。一般都有下列功能要求:
1、满足采光照明功能;
2、满足通风功能;
3、有控制噪声的功能;
4、有防腐蚀抗侵蚀的功能等;
此外,部分特殊生产、加工的企业还有密闭防尘或防菌功能的要求。还有一些特殊的厂房为满足生产需要有着特殊的功能,机械制造类的厂房一般都有吊装倒运功能。储存类的厂房都有集散货物的功能,核电站、化学制品厂的建筑有的有防辐射、防泄漏的功能等等。
——摘自百度百科
2.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怎么分析
详细请参考以下论文: 《论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舒森杨 摘要: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但除此之外它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再深入一步地分析,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
关键词:建筑功能,建筑空间 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
建筑功能则体现于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方面。 在建筑中,功能一般表现为建筑的内容,而空间则体现为建筑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原理来加以解释,一方面功能决定着空间的形式,另一方面,空间的形式又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关于这一点人们对它的认识似乎越来越明确、越深刻。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建筑师都引用老子的话:“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这正表明: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
从这一点出发,有的人更进一步把建筑比作容器—一种容纳人的容器。 所谓内容决定形式,表现在建筑中主要就是指:建筑功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式。
那么,能不能说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建筑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来决定的呢?也不能。诚然,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但除此之外它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再深入一步地分析,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
因而,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但是有一点必须给予充分地肯定:即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
这种关系实际上表现为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一种制约性,或者简单地讲:就是功能对空间的规定性。 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功能决定空间的“量” 所谓空间的“量”是指空间的大小和容量。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平面面积作为空间大小的设计依据。根据功能需要,一个空间要满足基本的人体尺度和达到一种理想的舒适程度,其面积和空间容量应当有一个比较适当的上限和下限,在设计中一般不要超过这个限度。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一间普通的居室面积大约在 15 ~ 20 平方米,起居室是家庭成员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活动内容也比较多,因此面积应最大,餐厅虽然人员相对集中,但由于只在进餐时使用,所以面积可以比起居室小,厨房通常只有少数人员同时使用,卫生间则更是如此,因而只要容纳必要的设备和少量活动空间即可满足需求。(图一) 图一 对于公共建筑,一间 40-50 人的教室需要 50 平方米左右,一个 1000 座位的影剧院观众厅则需要 750 平方米左右……由此可见,不同的使用功能直接决定了所在空间的大小及容量。
(二)功能决定空间的“形” 所谓空间的“形”是指空间的形状。除了空间的大小和容量,空间的形状也同样受功能的制约。
虽然说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某些空间可以被设计成多种形状,然而对于特定环境下的某种使用功能,总会有最为适宜的空间形状可供选择,这本身就是一个优化组合的过程。 仍然以教室为例,如果确定面积为 50 平方米左右,其平面尺寸可以为 7x7 米, 6x8 米, 5x10 米, 4x12 米……,如何进行选择呢?我们知道,教室首先应满足视听效果,长宽比过大会影响后排的使用,过宽会使前排两侧座位看黑板时出现反光现象,因此通过比较, 6x8 米平面尺寸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图二)。
同样是上述尺寸,如果换成幼儿园活动室,由于幼儿园活动的灵活多样,接近于方形的平面尺寸通常被较多地选用。反之如果是会议室,略为长方形的空间形状更有利于功能的使用。
功能的制约与建筑空间的灵活多样并不矛盾。空间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除矩形外,圆形、梯形、多边形、三角形甚至球形都可用作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有些功能特点对于使用空间的形状要求并不严格,设计师可以根据形体组合的要求,地形环境的限制,甚至个人的喜好进行多种选择,这也正是建筑形体丰富多彩的原因之一。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不论如何选择,使用功能应该是首要的制约条件,那种随意牺牲功能而片面追求空间形体变化的设计手法是不可取的。 (三)功能决定空间的“质” 所谓空间的“质”,主要是指满足采光日照、通风等相关要求。
当然遮风避雨,抵御寒暑几乎是一切建筑空间所必备的条件,某些特定的空间有防尘、防震、恒温、恒湿等特殊要求,主要是通过机械设备和特殊的构造方法来保证,而对于一般建筑而言,空间的质主要涉及到开窗和朝向等方面。不同的空间,由于功能要求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朝向和不同的开窗处理;而同样尺寸的空间,由于朝向和开窗的处理不同则会带来不同的使用效果。
以开窗为例,其基本目的是为了采光和通风,当然也有立面的需要,而开窗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功能(采光亮度)的需要。一般来说。
3.建筑设计说明怎么写
方案阶段的建筑设计说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1.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
这一部分可以谈谈设计理念、创作灵感,多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内容。比如平面的推演,造型的变化,方案怎样体现出建筑本身的特质,建筑与周围环境、或当地文化的契合等等。
2. 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
这一部分要具体一些,谈谈建筑的平面和竖向构成、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等等,比如你对于日照、通风、采光的考虑。
3.建筑的功能布局。
这一部分要说明建筑的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布置,各种出入口的布置,垂直交通运输设施的设置(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
4.其他方面的说明。
这一部分包括建筑的防火、安全疏散设计、无障碍设计等。如有建筑节能设计或特殊声学考虑等,也应在此说明。
只要按照以上罗列的方面分项来写,保证你能写够字数。另外要注意的就是要根据建筑的特性突出重点。加油吧!
4.如何利用功能分析进行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如果感觉不知道的太多就针对具体问题找答案吧不要求急功近利~我觉得能照顾到一下就行了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及其位置对建筑相应的要求。
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有三种:1 、基地面临交*路口。要求建筑具有一定标志性,并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和休息空间。
2 、基地面临主要道路。立面处理最为重要,可入口,停车,但在城市主干道上不宜开入口和停车场,因为会降低车辆行驶速度。
3 、基地面临次要道路。立面处理可稍简化,适合入口停车并宜退让红线较大距离,以使对行人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
4 、基地面对着道路。建筑适宜有一定的层次感,通常使用的手段是在建筑上开口。
5 、道路需要疏浚。当道路转折角度过大,视线不便时,需考虑使一部分基地作为舒缓道路的过渡部分,有适当面积的铺地及不遮挡视线的绿化,以满足人行交通。
建筑与周边旧有建筑的关系。1 、建筑同周围建筑围合成庭院。
2 、建筑遮挡旧有建筑。3、透过建筑能看到旧有建筑。
4 、建筑同旧有建筑在高度上或形式处理上的统一或对比。停车场的设置。
停车场一般应位于城市次要道路边上或L型道路的交*端口。快速建筑设计的设计过程:内部功能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
内部功能分析1、功能组成;动静,公私分类;面积方块图;空间的特殊需要;门厅,楼梯间,卫生间的大小,数量,位置;注意是否有面积过大的房间。2 、根据建筑密度和基地面积估算出一层面积和层数,并在总平面图上确定建筑的主次入口,停车位置和基本流线,并按比例画出建筑的基本布局。
3、功能流线图。4、层高和结构形式,柱网布局。
外部环境分析1、城规要求:建筑密度50%,容积率,高度控制,绿化率,入口要求,消防疏散要求,日照间距。2、地形地貌分析。
平整地形建筑布局可适当灵活扭曲,复杂地形建筑布局宜完整简洁。十字路口或缺角地形中建筑处理宜为锯齿型或弧型,城市边角料地形中不宜多实际功能。
坡地地貌依据其起坡角度的大小,可采取全埋,半埋,架空等不同的处理方式;建筑与等高线一般有平行和垂直两种关系;根据落差的大小可选择跌落半层,一层;落差应结合停车场等功能进行有效利用。临水地貌应注意两点原则:建筑平面舒展,立面轻盈;建筑可适当延伸至水面并与水面产生关系。
3、基地周边环境景观,视线,噪声分析。4、基地周边原有建筑物的高度,布局,立面及屋顶形式 。
5、基地内部原有绿化,遗址等要素分析。6、基地所在地的气候和风土传统。
建筑造型分析1、办公楼与旅馆立面处理外窗较为规律化,可通过窗的设计和突出局部构架使构图活跃。2、博物馆,展览馆类建筑主要依*天窗采光,故外立面较实,可通过对天窗造型;运用片墙,构架;墙体内陷做洞口处理;具厚重感的体块咬合;墙面突出片墙或凹进做侧窗;墙面做影壁;建筑与水结合等手法进行活跃化。
博物馆,展览馆的用窗常用形式主要有天窗,高窗,侧窗,局部有高角窗处理,由于功能的文化性需要,经常有局部与大片玻璃幕墙对比的运用。3 、综合体建筑的处理没有固定原则,依据气候,位置,功能的不同可运用墙体,虚构架,廊道,窗等建筑元素进行活跃。
常见问题:1 、平面中易忘指北针,剖切符号,主次入口,室内外不同地平的标高,房间名称,楼梯指针,消防楼梯,室外台阶,通高线,上层悬挑的投影虚线,在2层以上平面中若能看见屋顶,要将屋顶打格同室内空间区分开来。有要求时需进行无障碍设计和电梯设计以及停车位设计,室外地砖一般到1500X1500左右。
2 、剖面中易忘画女儿墙,室内外高差,标高,梁线,不宜画阴影和材质表现,可画人表达尺度。3、总平面中易忘指北针,主入口标识和标层数,宜打阴影,并应与平面图方向一致。
(避免理解混乱)4 、立面处理形式感应较强,多用虚实对比,突出的片墙和框架,隔栅,遮光板,百叶窗以及各式的窗(横竖条窗,大小点窗,方窗圆窗,侧窗,天窗,高窗,玻璃幕)雨蓬等突出。光影关系应强烈,适当辅以绿化,时间充裕时应将建筑外轮廓线加粗,并画出材质(木,砖,石,涂料,铝板,玻璃,混凝土等)5 、2000M2以下的建筑楼梯间一般不多于4个(特殊需要除外),卫生间不多于3个,楼梯间和卫生间合并设置时位于入口或建筑端部,位于入口时宜与人流进入方向一致,尽量不使楼梯中间平台正对大厅和入口。
(视觉效果差)分开设置时常位于主体功能之间,形体上可做凹进处理。6 、建筑形体布局常用的有一字型,L字型,T字型,十字型,工字型,王字型。
设计时按功能灵活使用,比如工字型的一边可扭转或改变形状。7 、流线宜简洁通畅,景观丰富。
8 、透视图畸变不宜过大造成变形。透视图背景是天故比轴侧图方便绘制。
9 、楼梯间一般3M X 6M左右,卫生间(男女合计)6M X 6M左右,蹲位900X1100,应至少配有公共盥洗室。10 、单间面积较大时,需考虑独置或置顶以及疏散。
建筑设计手法笔记建筑设计手法手法的涵义:建筑形象的构图、建筑形象的气质、以及通过什么方法达到形态的和谐性,手法比技巧抽象和有情趣,它贯穿于立意构思到细部处理。建筑设计手法的基本内容:立意性手法:通过什么。
5.建筑物的功能分类
一、按建筑使用功能分
1、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指供生活起居用的建筑,如住宅、集体宿舍等等;公共建筑指进行社会活动的非生产型建筑,如行政办公用建筑、文教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观演建筑、展览建筑、交通通讯建筑、园林建筑等等。
2、工业建筑
3、农业建筑
二、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
1、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规模不大,但数量多,涉及面广的建筑,比如住宅、学校、医院、商店、中小型影剧院、中小型工厂等等。
2、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宏大,功能复杂,耗资多,建筑艺术要求较高的建筑,比如大型体育馆、航空港、火车站及大型工厂等等。
三、按建筑层数和高度分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3.1:
1、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1居住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也称小高层;十层至三十层为高层住宅;三十层以上为超高层。
○2公共建筑总高度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2、工业建筑分类:单层;二层及二层以上高度不超过24m时为多层;当层数较多且高度超过24m时为高层。
3、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也就是说,住宅应该按层数来定义划分建筑属于低层还是高层,居住建筑也可以这样划分。而其他建筑,就应该按实际高度来确定其属于低层还是高层建筑。 因此,建筑高度和层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0.1的注一和注二: 注一: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注二: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
四、按建筑物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
1、木结构
2、混合结构:指主要承重结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构成的建筑,如砖墙和木楼板的砖木结构、砖墙和钢筋砼的砖混结构、钢筋砼墙或柱和钢屋架的钢混结构。
3、钢筋混凝土结构:指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
4、钢结构
五、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分
1、墙承重结构:土木结构中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属于该类;
2、框架结构
3、部分框架结构:指承重方式是外墙承重,内部用柱承重或建筑下部为框架结构承重,上部为墙承重结构的建筑。这种建筑用于下部需要大空间上部为小空间的建筑,如食堂、商业建筑、商住楼等建筑。
4、空间结构:指承重方式是空间框架、悬索及薄壳结构来承受全部荷载的建筑,适用于跨度较大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等等。
六、建筑物的等级
1、建筑物的耐久年限等级: 一级耐久年限 100年以上 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 50- 100年 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 25- 50年 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 15年以下 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2、建筑物耐火性能等级:根据建筑物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两个因素共分为4个等级,
○1构件的耐火极限: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间起,到失去支持能力(如木结构)或完整性破坏(如砖混结构)或失去隔火作用(如钢结构)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h表示。
○2构件的燃烧性能: 非燃烧体:如天然石材、人工石材、金属材料等; 难燃烧体:如沥青混凝土、经过防火处理的木材等; 燃烧体: 如木材等; 一级最高:全部采用非燃烧构件:耐火极限平均为2.13小时; 二级:除吊顶用难燃烧体外均采用非燃烧体; 三级:除房间隔墙和吊顶用难燃烧体、屋顶承重构件用燃烧体以外均用非燃烧体; 四级最低:防火墙用非燃烧体,其余构件用燃烧体或难燃烧体;
6.建筑设计说明该怎么写啊
你好,不知道你的设计说明是用在哪儿,如果是课程作业的话要写的抒情一些,在必要的功能说明上加入一些感情表达,这样显得有艺术气息、是经过用心设计的。
如果用在参与竞标,给甲方看的话,那就要严谨专业,把各种因素分析到位,数值要求精确,比如主次轴线、交通流线、功能分区、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总面积、各种主要功能的面积等等,要写的准确清晰,让甲方一目了然。
要是只是普通的几个小时快图作业,那一般就说明一下设计的主题,把你的设计优点表述一下,在写上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就可以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建筑的功能分析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