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写书的序言
前言是由作者向读者说明撰写本书的意图及书中阐明的主要问题。其内容包括对书稿的介绍,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适用范围、编写方法(如果是工具书、手册,还应写清楚使用方法)、编者分工、审校人和作者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切忌采取把书中每一章的章题抄一遍、然后再说一下读者对象的这样一种应付差事的态度。
修订再版的书,应有再版前言,说明本书初版以来的一些情况,新版书有哪些内容作了补充或修改,以及修订的原因等。
序言分为自序和他序两种情况。自序是由作者说明著作意图、写书经过、内容体例等情况;他序是由权威人士评介、推荐著作和作者以及对书稿有关问题的研究阐述。比如说写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题材的
或斜的时候有什么遗憾有什么不足
或是突然想到了其他什么事,提一提
都可以
只要和你写作的开头、经过、结果有关都可以。
建议你还是自己网上查下著名作家的杰作,只要灵感来了就不会受到这样的小问题烦恼了。
我这里简单写一个。
六年,一晃眼就过去了。这六年来,生活中许多有意义的点滴,我,走过了快乐的童年,这其中也有风雨,也有崎岖,但更多的,是成长的快乐和充实,我都这些珍藏在心底,再把它们,通过笔尖,细细记录在本子上
可以这样写:
在漫长的小学路上,留下了一串小脚印,它们陪我踏过了小学六年的时光。在它们背后,留下了一段段有趣的故事,一个个美丽的梦想。在这期间,有五彩的仙子在欢唱,有时光爷爷的教诲,有梦想的泡泡装点。 我的哭哭笑笑,我的懵懵懂懂,我的奇思异想,我的“英雄事迹”,都像一朵朵美丽的花,绽开在“生活”这片辽阔的土地。 我的足迹,我记载;我的生活,我热爱。
2.书的序言怎么写
序分为自序、他序和代序。
自序是作者自我作的序,内容方法如下:
一般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好处,主要资料,全书重点及特点,读者对象,有关编写过程及状况,编排及体例,适用范围,对读者阅读的推荐,再版书的修订状况说明,介绍协助编写的人员及致谢等。它的标题一般用“序言”或“序”,比较简单的自序有时也用“前言”。
他序指由作者邀请知名专家或组织编写本书的单位所写的序言,内容方法如下:
资料一般为推荐作品,对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介绍作者或书中资料涉及的人物和事情。它的标题用“序”或“序言”,文后署撰写人姓名。
代序指放在书籍、著作前面用以替代序言的,本非书序之体的文章。
范文如下:
一生中很多很多记忆被锁住,压抑在心底,成为郁结,释放是最好的结果。冒险岛名字符号
一向都是把自我的苦与乐灌注在笔尖。多年了,与纸和笔相依相伴,搀扶着走过了多少孤寂和落寞的日子,也排解了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怀。
在所有的笔录里,都是自我与自我心灵的对话,不需要解说,只要自我懂得就是。于是留下了些近乎于胡言乱语的文字。日子长了,不知不觉就攒下了这么些叫做文章的东西。
记得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文学性作品,就是《青春梦已老》。在这部纪实文学里,不仅仅是对自我人生道路的回顾,也是对自我青春若失的慨叹。这篇文章的材料来自当过知青的同学、朋友,在他们对那段经历的交谈唏嘘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青春流逝的抱恨和遗憾,而我自我,也是因为“知青”而与他们产生共鸣。
对那一段经历,我们不能说放下就放下,因为这段经历影响了我们的一生。从满怀理想,到前途迷茫,从青春少年,到霜染双鬓,我们生活的轨迹无不是循着那条无法改变自我命运的路在走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命运不能掌握在自我的手里,所以我们无奈,我们叹息,以至于我们青春梦慢慢老去,直到有一天或许会随我们一齐走向另一个世界。
此刻,有机会把这些文章编在一本叫书的集子里,信手翻开,才发现辑文成册很有必要。这就像把文字变成一颗颗沙砾,铺就在我们历经的生活之路上。沙砾上留下了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脚印,那是我们记录在生活日记中最好的印迹。当我们回过头来,会看见了那些若隐若现的划痕,揭开我们所有的记忆。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那些深深的脚窝里盛满了我们的狂热,盲目的自大和无知的不可一世。当我们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我的青春已然不知所往。所能默写的只是无能为力的苍白呓语,所能证明自我生命苟延的,只有染霜的银发。
将所有的沧桑搓成几缕无须羁绊的思绪,缠绕我们的年轮。
年轮总是很轻易的烙下苍老的印记。在混沌的思维中,拂去哲学的临摹,我们变得一贫如洗,唯有不老的传说和没有歌唱的乐音,还相伴身边。
我们在虬枝中攀折,试图将杂乱不堪的枝条理顺,让枯木能够逢春。于是,有了自嘲,有了自戕,有了一本充满苦涩的书。
这天,书出版了,江北作协丛书之十九。这是自费的,不会给我带来一分钱的效益,却能带给我不以钱论的受益。书记录着我们的心路历程,书会释放我们的酸辣苦涩。或许书中还有几许梦想,那是我们一生以前迷念过的希冀和期盼。即使我们的梦想已经迈过年轻,变成没有青春美丽的迷茫。
扩展资料:
序言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序,也叫做“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状况等资料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古代多列于书末,称“跋”,也叫做“后序”。二者体例略同,因此合称序跋文。
书序是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内容的介绍、评述文字。从序文的本质意义理解,介绍、评述两方面的价值各有千秋,事实上,既有纯介绍式、纯评述式的序文,也有夹介绍夹评述式的序文。
翻开古今中外书籍看看,有序无序的书均有。著名诗人李瑛出版的集子多达40余部,几乎都没有序文。有的书(主要是在宋朝以前,妇孺皆知的<;史记>;既是如此),则常见有多篇序文置诸卷首。可见一本书要不要序文尽可见仁见智,我个人则认为书还是以有序文为妙,我一直把每册书的序文视若“通道”、“桥梁”和“药引”。
参考资料:序言-搜狗百科
3.序言怎么写
序言又称序,通常用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也有他人代写的,多用来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常见的有作者序、非作者序言和译者序三种。
作者序是由作者个人撰写的序言,一般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读者对象,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适用范围,对读者阅读的建议,再版书的修订情况说明,介绍协助编写的人员及致谢等。它的标题一般用“序言”或“序”,比较简单的作者序有时也用“前言”。当另有非作者撰写的序言时,为区别起见,,可用“前言”,“自序”或“作者序”等。翻译书的原作者专为中译本撰写的序言,标题用“中译本序”。作者序一般排在目录之前,如果其内容与正文直接连贯的,也可排在目录之后。
非作者序言是由作者邀请知名专家或组织编写本书的单位所写的序言,内容一般为推荐作品,对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介绍作者或书中内容涉及的人物和事情。它的标题用“序”或“序言”,文后署撰写人姓名。非作者序一般都排在目录及作者前言之前,.如果是为丛书写的序,也排在丛书序之前.。
译者序一般着重说明翻译意图,有的也包括翻译过程中的某些事务性说明,一般以“译者序”为标题,内容比较简单的也可以“译者前言”或“译者的话”为标题,一般排在目录之前。
4.我们如何给文章写序言
最近出书、编写教材,涉及到写序的问题.于是随手找了几本书,想参考人家的序言是如何写的,看后,不觉产生许多疑问.上古时代的文章几乎没有序言,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及流传下来的文章,也几乎没有自序,或者同时代的学者为其所写的序言.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出版业,学者写文章都是专用的.比如《论语》、《老子》、《墨子》等,是当作教科书使用的,是为学生授业解惑而流传下来的讲课笔记,称语录体,似无写序的说法;二是应对之策,如《韩非子》等,就是给秦王的上疏,《孙子兵法》也是给君王阐述用兵之道的对策文章,这类文章写序给国君看,好像没有必要;三是,由个人或宫廷组织撰写的历史散文,如《春秋》三传、《尚书》、《战国策》及《国语》等,写作目的明确,当时也没有序言,甚至像《吕氏春秋》这样浩大的工程,包括26卷、160多篇文章、约20万字的著作,在当时的写作条件下,能够顺利编成,也没有请人写序言,标榜作者、主编者等人的功绩.第四,个人的文学作品如屈原的《离骚》等二十五篇、宋玉的《九辨》及收入《楚辞》中的其他作者的诗篇,开始都是没有序言的,只是到了东汉,校书郎王逸才为刘向编辑的《楚辞》作章句,即注释性质的序言.汉代以后,书籍就有了序言,一般是自序,而且序言往往放在全书的最后.如《史记》的《太史公自序》、《汉书》的《叙传》以及《论衡》的《自纪》等都是如此.古人写的序言内容一般包括个人自传、著书目的和全书纲要,绝无废话和溢美之词.再后来,序言就被放在前头了,如宋时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前面就放了大量的序言,而且编著者、校对者还把官衔写在姓名前面.到了清代,除作者写序外,还请有名望的人给写序言,最为典型的就是像《康熙字典》、《四库全书》之类的官修典籍,前面既有御制序,还有主编奉敕写书的目的,以及总阅官、纂休官、纂休兼校刊官的名录,象现在的编委会名单一样.但序言还是比较实际的,基本沿袭古代的做法,仅仅写明著书目的和全书纲要,象现在的出版说明和内容提要一样,虽然也有对帝王的溢美之词,但对编写者进行吹捧的评介类、誉美类的文字却不允许出现,这与古代序言的类型、凡例和用途有关.可能受西方出版业的影响,到了近代,序言除了介绍出书目的和内容简介外,还多了作者自序及个人照片、作者履历介绍、名人推介,甚至名人的书评也可列为序言.发展到了现在,除了教材、技术书刊还好些外,一些文学、艺术类的作品,在以上名目基础上,还多了许多挂名的名人写的序言,而且大多都是好评如潮,溢美有加.有时读了那些序言后再读原文,大有受骗上当的感觉.现在的序言,就像明星们在电视媒体上做得虚假广告一样,不足取信于人不说,而且就象那些有害药品、有毒食品拉名人作宣传一样,危害和误导了广大读者和群众.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很多,但其中的一条,是和文化、艺术界客观公正的文艺批评缺失有关.同一群体内的作者,互相依赖,共存共荣.今天我给你写序言,明天就有可能你给我写序言.一个圈内的事情,抬头不见低头见,又不让外人介入,自吹自擂,近亲繁殖,怎么可能指望写出客观公正的序言呢?甚至有的人写序言,可能连他所写的那本书的内容,都没有认真阅读过,只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不负责任地瞎评一气.就好像那些自己根本就没使用过祛斑霜、减肥茶的明星,却大肆鼓吹祛斑霜、减肥茶的功效一样,他们的目的就在个人收益.虚假序言并不违法,但危害极大,这就要求作者、出版者和书评的写作者自律,起码不写那些浮夸、无益的虚饰之词,给读者一个真实、有益于导读的评价.。
5.怎样写书的序言和后记
序亦作序言、叙、引言;跋为后序,内容。体例与序言基本相同,只是排在书后。
序言包括丛书序、作者序、非作者序(非译者序,下同)以及译者序等。
著作书的相对排列顺序为:丛书非作者序、丛书序、本书非作者序、本书作者序。翻译书除译者序排在前面以外,其余顺序为:丛书序、非作者序、各版次作者序等,视所译原版本书情况而定。再版书则以新版序在前,旧版序在后的原则编排,几个人分别为书籍写序时,其先后次序由作者决定。
(A)丛书序言
1.属于丛书的图书往往有丛书序,用以对全套丛书的编写意图、范围、总体结构、共同体例等问题进行说明。
2.丛书序的标题一般是“《xxxx》丛书序”或“《xxxx丛书》序”等。
3.丛书序可由丛书编委会、丛书主编个人或邀请有关知名人士撰写,署编委会或人个名义;由出版社编写时,往往不署名。
4.丛书序言总是排在目录之前。
(B)非作者序言
1.非作者序是由他人,如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或组织编写书的单位所撰写的序言,内容一般是推荐作品,对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介绍作者或书中研究的人物、事件等,也有指出作品不足之处的。切忌写成内容笼统、空泛或夸大的“模糊序言”或“吹捧序言”。
2.非作者序言的标题是“序”或“序言”,文后署撰写人姓名。
3.如借用某适合文章(无论该文章曾否在别处发表)充当序言,在文章标题之下外加括号注明“(代序)”二字。
4.非作者序总是放在目录之前。
5.非作者序如是针对整个丛书而写的,排在丛书序之前。
(C)作者序
1.作者个人撰写的序言,一般用以说明编写意图、中心内容、全书重点及特色、编写过程、编排和编写体例、适用范围以及对读者阅读的建议、再版更改情况说明、介绍协助编写的人员,以及致谢等。
2.作者序的标题一般是“序言”或“序”,比较简单的作者序有时也写作“前言”。当另有非作者撰写的序言时,为区别起见,可改用“前言”、“自序”或“作者序”等标题。
翻译书原作者专为中译本撰写的序言,标题为“中译本序”。
3.作者序一般不署名,如果为几位作者中的一人撰写,也可署该撰写人姓名。
4.作者序可根据具体情况排在目录之前或之后,一般排在目录之前。如若内容与正文直接连贯的,也可放在目录之后。(D)译者序
1.译者序一般着重说明翻译意图,有时也包括某些翻译工作的事务性说明。
2.译者序一般以“译者序”为标题,内容比较简单的,有时也可以“译者前言”或“译者的话”光标题。
3.译者序总是排在目录之前。(E)后记
作者、出版者、编辑者、译校者都可以写后记,但不是必须撰写的项目,只是对某些事体进行交代。序言中不便、不宜说明的事项,也可采取后记的形式加以说明。
6.书的前言怎么写
对于编辑一组文章或一本书来说,气撰写前言委重要。因为读者可以从前言中看出此组文章或书的精华和必须了解之处。那么,怎样写好前言呢?我从自己阅读一写作的感受中认为,在总体上要注意下面三点:
一、悟意。所谓“悟意”,就是前言要领悟这组文章或这本书编写的缘由和意图。因此,前言撰写者落笔前必先要了解、掌握这一点,然后再来写前言。
二、选点。所谓“选点”,就是确定前言写作的要点,不泛泛而谈,洋洋洒洒,面面俱到,而是抓住要“点”,作评论介绍。与其多方面的随意泛谈,不如选取其中突出的要点,加以分析说明。
三、引发。所谓“引发”,就是由引及彼地加以联想与引伸。在前言介绍的基础上能使读者联想到书中的深一层的内容和思想。我们不参读到前言之后就完全被它所俘虏,不能被这样一篇文章而封锁了自己的思维。前言,它是一个铺垫,而踏在上面,是能引发读者有新的感受。
上述三点,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写前言,我们既要悟意,也要选点,还要引发。只有这三者齐抓,才能写好前言。
7.写序言例文
序言范文 国民精神的灯火———报告文学集《先锋之歌》序言 一群爱好文学的同仁,沿着“二为”的正确方向,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创作,报告文学集《先锋之歌》便问世了。
先锋,原指行军或作战时的先遣将领或先头部队,现用以比喻在事业中起先导作用的个人或集体。如此说来,这本集子的名字是最确切不过的了。
因为,中国人最具有勤劳、智慧、刚强、奉献的精神。《先锋之歌》通过选择、集中、想象等手段,像凸透镜聚光一样,形象地反映了这种精神,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本质。
国民精神之光是客观的真实存在。通过聚光,就汇集成最亮的灯火,照亮了天地,指引着人们前进。
他们是神奇的风流人物,他们是真正的时代先锋。 收入本书的先进人物共19位,都具典型性。
讴歌这些典型,是“报告”的要求。报告文学是“报告”,也是文学。
说 它是“报告”,是指要及时反映现实,回答人们正在思考并迫切想了解的问题。例如,当前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各行各业的干部包括企业管理者呢?我们迫切地要把这个问题形象地报告读者,旨在说明我们的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本书中的典型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对全国先进工作者、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同志,我早就通过新闻媒体及大小会议有所了解。这次实地采访,这个形象在我面前更加丰满。
他给我的印象首先是亲人。蔡林森同志置身在操场上、教室里、餐厅中,和师生亲密无间,是一种难以形容的亲人关系。
其次是“少年”。虽然年过半百,但强烈的事业心使他青春焕发,精神状态犹如血气方刚的少年。
再次才是严师。没有亲人、“少年”的成分,他不可能成为严师,他这个形象就会残缺不全。
同时他还是财神。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每年约有10多万人。
学校周围包括泰兴城的交通、餐饮、旅宿、娱乐等行业都被带动起来,促进了全市GDP的增长。所以,许多受到惠泽的人尊称他为“财神”,可见,蔡林森形象的典型意义已经超出教育战线,具有更广的社会价值。
其他,如具有较大魄力、办事雷厉风行的吕 炳生;业务精、点子多、善组织、能写诗的鞠章网;科技兴企取得成功、严格管理堪称一绝的张国林;多元开发屡建奇功,做人的工作如春风化雨的何圣赐;聪慧过人,阅历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常庆昌、张正西、周国平、张伟亚、郭余龙;富而思源,乐于助人,做好事成瘾的薛长明等形象,都具有非凡的魅力。 本书严格遵循真实性第一的原则,既具有艺术的真实,更做到事实的真实,没有“甄士隐”,也没有“贾雨村”。
作者们着意揭示人物本质,这是最主要的真实。同时,力求细节不掺假、不走样。
作者在写作之前,往往都要积累三倍于成文作品的采访资料。稿件形成后,一般都过了三道审核关。
真实,必将使本书具有经久的生命力。序言又称序,通常用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
也有他人代写的,多用来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常见的有作者序、非作者序言和译者序三种。
作者序是由作者个人撰写的序言,一般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读者对象,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适用范围,对读者阅读的建议,再版书的修订情况说明,介绍协助编写的人员及致谢等。它的标题一般用“序言”或“序”,比较简单的作者序有时也用“前言”。
当另有非作者撰写的序言时,为区别起见,,可用“前言”,“自序”或“作者序”等。翻译书的原作者专为中译本撰写的序言,标题用“中译本序”。
作者序一般排在目录之前,如果其内容与正文直接连贯的,也可排在目录之后。 非作者序言是由作者邀请知名专家或组织编写本书的单位所写的序言,内容一般为推荐作品,对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介绍作者或书中内容涉及的人物和事情。
它的标题用“序”或“序言”,文后署撰写人姓名。非作者序一般都排在目录及作者前言之前,.如果是为丛书写的序,也排在丛书序之前.。
译者序一般着重说明翻译意图,有的也包括翻译过程中的某些事务性说明,一般以“译者序”为标题,内容比较简单的也可以“译者前言”或“译者的话”为标题,一般排在目录之前。 排版方面,提倡作出自己的风格,但是请注意准确、工整、风格的一致、美观等因素。
也请注意论文各部分的顺序,着重参照精彩范文《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1、行距1.25到1.5倍皆可。
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字体间距设为标准较好。可以不设置文档网格,如果行距或字距异常,请检查行距和字符间距设置,如果设置正常,请检查文档网格的设置或者不向文档网格对齐。
2、每一段的首行缩进为两个字符最规范。设置办法:段落完成后,将光标移至首行开始,键入两个空格即设置了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也可用格式刷,段落设置对话框等。尽量少用段落缩进。
3、字体间距设置方法:选中文字→击右键→选择【字体】→选择【字符间距】→选择【间距】,设为标准。也可以应用格式刷工具 。
4、所有英文字用Times New roman(或别的英文字体如Courier New,尽量不用宋体)表示。 5、注意文章排版的层次结构,即缩进、居中、粗体、字体的设置。
目录版式使用分散对齐 。 6、页面设置建议,A4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