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隶书字体怎么写
隶书的口诀:
方劲古拙, 如龟如鳖: (字形扁方)
蚕头雁尾, 笔必三折; (隶书字的一个特点是有蚕头雁尾-----横划起笔,欲右先左,顿笔为一折,行笔略上拱为二折,收笔稍重并转笔上挑成雁尾为三折. 蚕头----像蚕的头形; 雁尾----像鸭屁股)
雁不双飞, 蚕无二设; (不管有多少横划,一个字只能安排一个雁尾,通常放在最下边的横划或捺笔.同理,一个字一般也只能有一个明显的蚕以)
坠石枯藤, 斩钉截铁. (要见笔力,不能流于浮滑)
以上解释, 仅供参考.
2.隶书的本怎么写
隶书“本”字的写法是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是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的起源
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又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秦隶”和“汉隶”。
隶书的创作要点
1、要取法汉碑和秦汉竹木简。所谓取法,就是认真刻苦地解读、体会,而不是浮光掠影。少看当代人的作品,看当代人的作品要看出其缺点和不足。
2、恰当把握主体的创作状态。“书写性”其实就是将书写过程和创作情绪纸面化。行笔重复,会形成惯性。由生到熟,要避熟趋生。
3、正确对待风格问题。风格是自然生成的,不能一概而论。风格面貌不强,不必耿耿于怀;已经形成风格面貌的,也不必沾沾自喜或故意回避。
隶书的主要代表作品
隶书的代表作品分别是,唐代隶书历来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平分秋色。其中韩择木列四家之首,其隶书代表作是《祭西岳神告文碑》。史惟则,人称“史侍朗”,代表作是《大智禅师碑》。而蔡有邻、李潮鲜有作品传世。此外,唐代隶书作品,著名的还有徐诰的《嵩阳观记》,唐玄宗的《石台孝经》,李白的《上阳台》,杜牧的《张好好诗》等。
3."字"用隶书怎么写
一、"字"隶书,有很多种写法。如:
二、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三、字,一般指中国汉字,读作:zì。该字的主要字义是指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做动词,名词使用时意义不同。
4.学的隶书怎么写
学的隶书如下图:
5.怎样写好隶书
掌握隶书的书写技巧,要多临贴,坚持每天一小时练习,要写出自己的风格你想写好隶书,其实也不难的,但是要根据你的性格和爱好去选择适合你的帖子,并不是什么都要别人来拿主意的,有些帖子适合别人,但是未必适合你的,在你要下手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实际的情况,这个帖子是否适合你。
在隶书中,有很多好的帖子。如《曹全碑》《乙英碑》《朝侯小子》《张骞碑》等等,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帖子。
不要东顾西盼的,一贴精,贴贴精,笔法,技巧,全忘记,不要让这些东西成为绊脚石。书法是抽象的艺术,在于其意。
而不在于其形。不要让以前所学的东西把自己关起来。
放开手脚只管去写,其他的是次要的。一家之言。
不可为信。我学隶书是临的《千字文》,不管是临什么碑帖,要掌握其精髓,扬长避短。
也不要一味的去模仿别人,在出帖的时候就要写出自己的风格。
6.隶书在字怎么写
隶书个字
书写样式
为您推荐
7.怎么学写隶书
隶书又称佐书、八分书。正恒《四体书势》说:“隶书者,篆之捷也。”许慎《说文解字•叙》说:“秦天经书,涤除旧典,官狱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实际上隶书就是篆书的简约与急就。
隶书上承篆籀,下启行草。隶书产生于战果,兴于汉。隶书作为一种实用书体,曾通行于汉代。汉以后虽然被草书、楷书、行书诸书体所取代,但仍然由于其字形的美观、结体的多变,备受人们的欢迎,并成为今天书法艺术创作中颇受欢迎的一大书体。并由于自汉以来隶书传世的碑刻、墨迹众多,也是入门书法的极好途径。
就初学者学习隶书而言,今人的隶书墨迹,只能看,决不可以直接去临写。如果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看也是很有危险的,因为你尚不知学哪些、弃哪些。故临习只可以临写古人的字帖、碑版。其道理很简单,我们学习书法只可以学习经过历史淘洗后而积淀下来的东西,遵循历史的成功经验,无疑是件事半而功倍的事。
学习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要不断摒弃糟粕,这个难度较大,需要不断提高审美认识。所以学书先要多看、多读,提高自己的审美鉴别能力之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临写,这是极为必要的。如果自己看都看不懂,也不明白哪里好、哪里坏,那又如何去学习?如果学了坏的、丢弃了好的,那还不如不学吗。因此,永远要眼光在前,动笔在后。否则笔动错了,还不如不动。
汉隶是汉代隶书的统称。因东汉碑刻上的隶书 ,笔势生动,风格多样,而唐人隶书,字多刻板,称为“唐隶”,故学写隶书者重视东汉碑刻,把这一时期各种风格的隶书特称为“汉隶”,以别于“唐隶”。从宏观上将秦汉隶书划分为古隶、汉隶和八分三种形态:一是古隶:古隶的流行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09年至公元前111年,即从秦武王时期至汉武帝晚期。这只是大致的分期。古隶的特征为纵向取势,横不平,竖不直。二是汉隶:广义的说,所有汉代的隶书都是汉隶,包括汉初的古隶、汉隶(狭义的汉隶)和八分书。狭义的汉隶是指西汉使用最广泛的隶书体。汉隶较古隶规范,又不像八分那样具有装饰性,是西汉直至汉末的通用书体。汉隶的特征为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三是八分:八分是隶书中的艺术书体。八分书的特征是取左右分布之势,突出挑画和捺画。
学习汉隶,最好从临写汉碑开始。但汉碑里的字,有些初学者欣赏不了,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临写。就必得找个老师请教了。汉碑风格多种多样:
公正俊逸的如《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石》、《乙瑛碑》、《华山碑》、《张景碑》、《史晨碑》、《礼器碑》、《张寿碑》、《袁博碑》等。此类碑版,技法精妙严谨,意态典雅端庄,点画细腻完善,结体平正匀称。
古拙雄强的有《鲜于璜碑》、《张迁碑》、《开通褒斜道刻石》等。此等碑刻,形貌古拙质朴,意态简远雄浑,点画苍劲凝重,结构方正稚拙。
疏旷萧散的有《衡方碑》、《西狭颂》、《郙阁颂》、《封龙山颂》等。其艺术风格雍容大度,意态安闲古雅,笔画风后遒润,结构疏扩方满。
奇倔纵容类的有《石门颂》和一些简牍墨迹等。意态疏放恣肆,笔画圆浑洒脱,结构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