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美术史的一些题要答案
名词解释:1、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仕女图: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4、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
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5、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6、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7、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
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8、唐三彩: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9、浙派: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
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10、洞窟壁画:欧洲史前时期画于洞窟壁上的绘画作品,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而写实。
代表者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11、金字塔:埃及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故称。
其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12、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包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
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点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
13、立体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14、汉谟拉比法典浮雕:汉谟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并颁布法典。
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浮雕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
神的威严和王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15、威尼斯画派: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
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代表画家有乔尔乔内、提香等。
16、巴比松画派: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
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17、野兽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
1905年产生于法国。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
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18、岩画:指绘制或凿雕于山岩、洞穴内壁上的远古绘画品种。
表现内容一般为各种简括的形象和符号,手法古拙,富于神秘气息,可称人类表现自我和创造力的最原始形式。西班牙的拉文特岩画是其著名代表。
19、罗可可艺术: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
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20、巡回画派:19世界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该派画家大都重视绘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倾向,普遍运用写实手法却又不失画家鲜明的个性。
先后举办过“巡回”于各地的48次展览。代表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宾等。
21、新印象派:即“分色主义”或“点彩派”。19世纪末出现于法国。
该派发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排斥物象的形体,按照科学规律以“色点”的形式呈现于画面上。代表画家有修拉、西涅克等。
简答题:1、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
2.论述题怎么写
在我们的答题中,经常有简答题和论述题,但是这两类题型怎么回答总是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现在我们就来解答一下这两个题型的区别。
首先是简答题,简答题顾名思义就是要简答,这一类题呢最好需要标注序号,分点作答,一般你怎么背的就怎么答就好了,答案一般都是现成的,如果有一些点忘了,有时用自己的话回答出基本意思也是可以的,这就看你们老师的要求了。
其次是论述题,也就是题主在问题中提到的,论述题与简答题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长篇大论,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分点,直接分段就好了,一般一段就表明一个观点,不需要序号,除了有书本中或者资料中你背过的重点,还要加上你自己的举例分析,要用你的例子去证明前面的重点。
一般答题顺序是(只用论证一个观点)开头一段先把重点答上,然后再另起一段举例子进行分析。
(有多个观点)一段论证一个观点,观点放在前面,论证放在后面。
最后说一下,可能答主的答题格式不是最标准的,但是绝对不会让你因为格式问题扣分!!
3.唐朝的美术史怎么写分析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发展最繁盛的时期,出现了像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 等杰出的 画家,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阎立本的绘画代表初唐美术达到的新水平。阎立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集团的重要成 员,长期追随唐太宗李世民,曾继兄阎立德为将作大匠、工部尚书,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 年)升为右相。
阎立本的美术成就主要为绘画创作,唐初政权的建立和强盛,封建政治 宣传的需要为阎立本艺术创作提供了众多的重大题材。 画家大量绘制适应唐王朝巩固政权需 要、歌颂唐帝国的强盛的画作,作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
文献记载阎立本在太宗即位前的武德九年(公元 62 年) ,曾图写《秦府十八学士图》 , 歌颂李世民任秦王时能礼贤下士; 唐太宗即位后, 他又多次为太宗画像、描绘重大历史事件。 依照汉代绘制《麒麟阁功臣图》和《云台二十八将》的传统。
贞观十七年(公元 643 年)阎 立本受命在凌烟阁图绘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像, 唐太宗亲自为赞, 是为著名的 《凌烟阁功臣图》 。 高宗时他又画《永徽朝臣图》 。
今存传为阎立本的作品有《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等。《步辇图》以唐太 宗派文成公主人藏, 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为背景, 选择了唐太宗接见吐蕃迎亲使臣禄东 赞的情节加以描绘, 画卷塑造唐太宗与禄东赞的肖像, 通过面部刻画表露太宗的睿智和禄东 赞对他的崇敬之情。
画中对不同人物的身份及民族气质有较鲜明的表现, 突出描绘人物而省 略背景也是这一时期绘画常用的手法。现存《步辇图》可能是北宋时期的摹本,古时对传模 移写的技巧颇重视,该图应基本保留了原作的面貌和风韵。
经历初唐百年左右经营, 唐王朝进入社会富足和文化高度发展的昌盛期。 美术创作水平 明显提高,题材广阔,技巧成熟,风格多样,名手众多。
影响最大的人物画家当推后世称为 “画圣”的吴道子。 吴道子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罕见的多产画家,一生曾作壁画三百余堵,他丰富奇异的 艺术想象,生动的艺术形象,独创的艺术风格吸引了社会群众吴道子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 精力、充沛的情感、娴熟的技巧创造大量气势宏伟感情奔放的宗教壁画,人物形象充满了生 机和活力。
他笔下艺术形象千姿万态,既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又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吴道子的壁画创作适应当时宗教宣传的需要,一些作品曲折的反映出现实生活的内容, 某种程度流露画家自己的爱憎之情。
他画《地狱变相》 ,为佛教的“阳作阴报”作宣传,地 狱里画了披枷戴锁的官僚资族,表明这些为非作歹的豪门贵族生前依仗特权逍遥自在,到 “冥间”却逃脱不了最后的审判。据载吴道子作《钟馗捉鬼》 ,画作采用幻想的方式,成功 地塑造出外貌不扬而心地正直善良、疾恶如仇的镇邪捉鬼的神祗形象, 反映了人们希图摆脱 邪恶势力、与之殊死斗争的强烈愿望。
吴道子的绘画创作风格技巧具有突出的创造。 画家发展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绘画简括的笔 墨技巧,运用线描的技巧达到了新的更高的水平,中年以后创造了遒劲奔放变化丰富的“莼 菜条” ,表现物像“高侧深斜,卷格飘带之势” ,取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人称 “吴带当风” 。
为了强调笔墨线条的特殊功能,适当地压缩色彩在画面上的比重,往往“于 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 ,创造出突破南北朝以来铁线描施重彩雅致缜丽的风 格,展现雄浑奔放墨彩兼备的新画风。吴道子立足中国传统绘画、融合外来作风的线、墨、色结合的新风, 正是唐代艺术 “以我为主” 、“融汇中外” 的气度的具体表现。
吴道子还有 “只 以墨踪为之”的“白画” ,是为后世白描画之先声。吴道子为历代画工所崇奉,粉本传流, 影响后世。
吴道子成为画塑工匠的行业神。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 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反映贵族生活的风俗画在南北朝时代已经出现, 唐代描绘仕女生活情态的绘画创作更加 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画家,代表人物有张萱和周 。张萱、周 画人物端庄丰厚,表现 出唐代贵族社会的审美趣味。
张萱活动于盛唐开元年间(公元 713-741 年) ,擅画妇女婴儿。据载他画贵族妇女“以 朱色晕染耳根” ,描写环境“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 ,说明他对赋色和补景都很注意。
现 存的几件作品虽然是后代摹本,描绘盛唐时期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态反映出张萱绘画的面貌, 画卷充满了欢乐情绪,展现出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捣练图》 (宋徽宗赵 摹)画贵族妇女捣练缝衣。
画家没有停留在劳动程序的单纯图 解上,而是抓住劳动中流露情绪的细节动作, 突出贵族妇女消遣性劳动的愉快情态。画中 的妇女身姿端庄丰厚,色彩柔和鲜艳,捣练的用力、熨练的细心、缝衣的聚精会神的特点都 刻画生动感人。
《虢国夫人游春图》有宋代摹本流传,描绘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 人和眷属们的郊游行列。作品整幅不画背景,着力刻画人物从容欢快情绪,装备华丽鞍鞯的 骏马踏着轻快的碎步,从骑前导,整个出行队伍装饰得花团锦簇,周 出身贵族,活跃于唐代后期代宗李豫、德宗李适期间(公元 763-804 年) ,他擅画 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尤擅。
4.中国美术史论文怎么写
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