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字笔画顺序怎么写
【笔顺】 点、撇、捺【笔画】 3【拼音】 yì【释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
~不容辞。~无反顾。
仗~直言。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
~务。~愤。
~演。见~勇为。
3.情谊:~气。恩~。
~重如山。 4.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
含~。释~。
微言大~。 5.指认为亲属的:~父。
6.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
7.姓。【组词解释】1.义不容辞 【yì bù róng cí 】道义上,兄友弟恭,不容许推辞。
例句:关心爱护残疾人是社会各界人士义不容辞的责任。2.义愤填膺 【yì fèn tián yīng 】填:充满。
膺:胸膛。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胸膛。
例句:因为听信虚假广告的治疗方法,她那双原本美丽的眼睛失明了,听到这件事情,人们无不义愤填膺。3.义无反顾 【yì wú fǎn gù】 从道义上讲只能勇往直前,不能回头观望或退缩。
例句:学成回国后,他义无反顾的来到偏远山区,他说:“ 这里的人们需要我。”4.义务 【yìwù】 ①应尽的责任。
②不要报酬的。例句: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5.义演 【yìyǎn】 为正义或公益的事情筹款而举行演出。例句:为援助受灾地区的人民,文艺界组织了多场义演。
6.义正辞严 【yì zhèng cí yán】 理由正当充分,措词严正有力。例句:他在文章中义正辞严地批驳了反动文人的丑恶行径。
2.如何正确书写汉字笔顺
1、正确认识
中国人文字书写的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书写过程也是体验和展现中国文化深厚历史积淀的过程。对于写字,过去的大纲要求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语文课程标准》则改为“规范、端正、整洁”,在“正确”的基础上突出了“规范”的要求。对汉字的规范而言,笔顺的规范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对小学生而言,在他们开始学习汉字的时候,就被严格要求一笔一画地写。学会走路和学习跳舞是不一样的。
让学生遵循笔顺规则写字,是因为按正确的笔顺书写是写好一个字的关键所在,字好不好,看笔顺是否正确;它还可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养成良好的识记生字的习惯;还能提高书写速度,提高写字效率,字容易写得正确美观;在查字典时也可以顺利查找。所以,我们要正确掌握汉字的书写笔顺,并且按照书写笔顺书写汉字。因此,苏教版语文教材就非常重视笔顺指导,每一篇课文的后面都列有生字的笔顺,意在要求学生从小就能按照笔顺规范书写汉字。
2、学生认知
对正确掌握笔顺到底有什么好处,我觉得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心中有数。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遇到容易写错笔顺的字,就让学生进行比较。如“身”,很多学生喜欢将横折钩做两笔写成,中部像“耳”字,下部为“才”字。其实这样写不仅字的笔顺不对,而且整个字都写得不够挺拔,显得重心不稳。
看到两种鲜明的对比,学生明白了原来正确的笔顺还能帮助我们写出好看的字。接着,我又让学生比较一下,按错误的笔顺写字除了字写得不好看之外,还会影响到什么。孩子们比划了一下就明白了:写字的速度还会慢。
我想,只有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比较,才能让学生慢慢明白正确地掌握汉字的笔顺,可以提高写字的效率,容易把字写清楚、整齐、美观。
3、家校沟通
如果每个父母都能比较正确地认识笔顺,至少可以让我们减少后顾之忧。所以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要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让家长认识到应“多认少写,识写分流”,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前阅读,对课本中的“生字表一”和“生字表二”要区别对待。而在教写字上,老师可以发给家长一张笔顺规则和特殊笔顺的表格,用于家长辅导写字的依据,让家长教孩子正确的笔顺,这样能更规范地辅导孩子,与时俱进。
4、权威把关
有些本身就模棱两可的字的笔顺,教师用书上也没有准确规范的提示,各种不同版本的字典写法也不一样,老师难以决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这些都是有关部门广集汉字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反复探讨和设计,几上几下,用了很长时间才研制出来的,所以具有合理性、准确性和权威性。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争论。
3.“捺”在田字格的笔画怎么写
“捺”在田字格的写法如下:
捺的笔画顺序如下:
捺[ nà ]
部首:扌
笔画:11
基本解释:
1. 用手按,抑制 :按~。~手印。
2. 笔形之一,由上向右斜下。
相关词汇:按捺 、轧捺 、捺正 、铁捺 、捺抉 、筑捺 、延捺 、火捺等。
扩展资料:
康熙字典
《唐韵》奴曷切《集韵》《韵会》乃曷切,$难入声。手重按也。《字林》搦捎也。
又书法有捺,古名磔。《书·法离钩》微斜曰捺,人大等字是也。横过曰波,之道等字是也。
又《正韵》乃八切,义同。 俗作㮏。
4.近几年比划笔顺有改动的汉字有哪些
1. “忄”先写点和点,最后写竖。
2. “匕”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3. “万”先写横,再写横折钩,后写撇。
4. “母”字的最后三笔是点、横、点。
5. “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
6. “乃”先写横折折撇,再写撇。这个字和“及”字形相近,但笔顺完全不同。
7.“火”先写上面两笔,即点和撇,再写人字。
8.“登”的右上角先写两撇,再写捺。
9.“减”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右边的“咸”字。
10.“爽”先写横,再从左到右写四个“*”,最后写“人”。
11.“讯”右半部分的笔顺是:横斜钩(不是横折弯钩)、横、竖(不是撇)。
12.“凸”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短横和竖,然后写横折折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13.“凹”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横竖折折,然后写竖和横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14.“出”先写竖折,然后写短竖,再写中间从上到下的长竖,最后是竖折和短竖。
15.“贯”上边是先写竖折,再写横折,第三笔写里面的竖,最后写长横。
16.“重”上面的撇和横写后,紧接着写日,再写竖,最后写下面两横(上短下长)。
17.“脊”字上边的笔顺是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写右边的撇和点,最后写中间的人。
18.“义”先写点,再写撇和捺。点在上边或左上边的要先写,如“门、斗”等;点在右边或字里面的要后写,如“玉、瓦”等。
19.“匚”形字,先写“匚”上面的横,然后写“匚”里面的部分,最后才写“匚”最后的折,例如“匹、区、臣、匠、匣、匿”。
20.“敝”的左边先写上部的点、撇,接着写左下角的竖、横折钩,然后写中间的长竖,最后写里面的撇、点。这些字还有“弊、蹩、憋、鳖”等。
21.“噩”字的横、竖写后,接着写上边的左右两个“口”,再写中间的横和横下的两个“口”,最后写一长横。这样写符合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的规则,与“王”字的笔顺不同。
22.里(理、童):先写甲,后写二。
23.车:车做独体字时笔顺为横、竖折、横、竖, 即最后两笔要 先写横后写竖;而车做左偏旁时(轻、较、转)最后两笔要先写竖后写变了形的横(提)。
24.冒(帽、瑁、冕、勖):上部部件第三笔、第四笔不触及到左、右两边,有时可写成秃宝盖下加二。
25.鬯(chàng)中间的那个“小花”如何写?撇、斜点、〔上〕点、〔左〕点、〔右〕点、〔下〕点。
5.中国比划最多的字是什么
笔画最多的汉字:龖
最新出版的修订本《汉语大词典》收录了4个繁体龙字合并的字,共有64画,是我国汉字中笔画最多的。以前出版的《汉语大字典》只收录了两个繁体龙字合并的字。但《中华大字典》、《字汇和字汇补》和《康熙字典补》中均收录了字。
《汉语大字典》解释此字说:二龙、三龙均音dá,龙行貌。四龙音zhé,义为“唠唠叨叨,话多”,并认为四龙是“詟”的异体字。《说文言部》:“詟,一曰言不止也。”(据《咬文嚼字》)
龘
古同“龖”,龙腾飞的样子。
郑码:SISS,U:9F98,GBK:FD93
笔画数:51,部首:龙
“biǎngbiang面”
传说,一位集怀才不遇愤世疾俗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于一身的秀才来到咸阳,他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将进去。只见白案上摆满了和好的长条状面块儿,师傅拎过一块儿,扯住两头,顷刻间摔打成裤带般宽厚扔进锅里,顷刻间摔打了好几块儿,顷刻间从锅里捞出一大海碗,碗底事先盛着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浇上一大勺油泼辣子,热腾腾端上来。
秀才看得兴起,大叫:“好啊!店家来一碗!”
“这位客官一碗……”店小二一声长长的吆喝,顷刻间,一碗面摆到面前,顷刻间碗中罄净,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店家,结账!”秀才喝道。
一摸兜,坏了,一时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顿时窘住,刚才的热汗顷刻间冷冰冰刷在脸上。一旁,店小二斜着眼耸着肩,一脸坏笑。
“小二……”秀才讪讪,话刚出口便被店小二堵住:“客官,本店小本经营,概不赊账。”见店小二不通融的模样,秀才又向身上摸去,左一摸,右一摸,上一摸,下一摸,好像早晚能摸出几文钱来似的。
店小二心想:“你个穷秀才,看你摸出什么来。”天呀,这不是有辱斯文么?秀才一面摸,一面思量脱身之计。他与店小二答讪:“小二,你家这面何名?”“何名?”店小二学着秀才的腔调说:“biang、biang面。”秀才问:“biang、biang面?biang、biang字咋写?”这家面店可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其面做得特殊,面与面板摔打撞击,“biang、biang”也,故称“biang、biang面”。“biang、biang”二字咋写,店家做面,客人吃面,谁也没去想过。见店小二答不上来,秀才顿时有了主意,他说:“小二,你与老板商量过,本人今天没钱,可否写出'biang、biang'二字,换这碗面吃?”店小二顷刻间回来,说:“成。”店家心想:“古来就没有'biang、biang'二字,看你穷秀才怎么赖账。”“biang、biang、biang、biang……”秀才心里嘀咕,嘴上嘀咕。
秀才读书,也最认书,古往今来偏偏没有这“biang、biang”二字。“书上没有,岂可生造乎?”皇上可以造字为名,秀才岂敢与之比肩?秀才满腹心酸,一腔惆怅;寒窗苦读,功不成,名不就,众目睽睽下,落到赖账这般田地,天理不公啊!他一急,心里骂皇上:“什么‘日月当空照’?民间疾苦,哀鸿遍野;宫闱倾轧,豺狼当道;贪官污吏,横行乡里;我秀才寒窗苦读,就因无钱无人,打不通关节,获不取功名……日月何照之有!罢罢罢,你皇上能造字,我秀才何尝不能?”秀才一声大喝:“笔墨伺候!”只见他笔走龙蛇,大大地写了一个□!他一面写一而歌道:“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
秀才写罢掷笔,满堂喝彩。从此,“biangbiang面”名震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