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人物短评的要点
文艺短评是对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艺术手法发表评论的文章,是短评之一种。怎样才能写好文艺短评呢?
要写好文艺短评,除了把握一般短评的写作要点,即做到观点鲜明,语言简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进行评论外,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熟读作品 占有材料
阅读是评论的基础。如果对一个作品读得不深,读得不透,就很难科学而充分地加以评论。所以,写作之前,首先要反复阅读作品,占有充分的材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
二、巧妙叙述 精当评论
文艺短评是征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所以对作品的叙述是必不可少的。但文艺短评中的“叙”不同于一般记叙文中的叙,它叙述的是文学作品中的部分内容,或是复述,或是节录。节录只须截取关键性的语句,不能大段大段的照搬;复述则要力求概括,避免繁琐零乱。复述虽不受原文语言的限制,但要受到内容的约束,不能对原文内容进行创新。
短评短评,重在一个“评”字。叙只是手段,评才是目的。短评应以评为主,即主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评论时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结合,既有作者的观点,又有作品中得来的材料;分析和评论结合,既有对作品内容或形式的分析,又有作者的理性判断。或先叙后评,或边叙边评,叙议结合,评析结合,从而更透彻地分析原文内容,更深入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三、选好角度 集中评论
文艺短评,是就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发表评论,说出作品的成败得失,一般不须结合自己,也不一定结合现实,就作品论作品即可。但就文艺作品而言,可供评论的方面也很多,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加以评论,最好只选一个方面或从一个角度进行评论。选择的论题尽可能集中,所选角度要尽可能小点,千万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选择的论题应是自己阅读或欣赏感受最真切的,认识最深刻的一点,诸如感人的形象,动人的情节,壮观的场面,新颖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富有哲理的语言及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或表现手法等。征对什么进行评论,往往会从文题中体现出来。如:《剪不断的故土情绪》,这是评论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故土情思;《描摹逼真,意趣盎然》,这是就文章的语言加以评论。
练习写文艺短评,能帮助我们了解作品的得失,提高自己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兵不在多,独选其能,文不贵繁,唯取其效”,在短评的写作中,我们一定要抓住关键性的语句,用简捷明快的文字,并带着自己的情感作分析评论,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使短评显几分生动,亮几分精彩。
2.如何写人物评论
更不是一般金刚钻可以揽得下来的。那么我们上哪去找这个金刚钻呢?
首先,我们应该摒除以前写作人物时的旧观念,因为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世间写作人物的方法纷繁复杂,有如迷雾纷扰于心,使我们无法将其看个明白清楚。比如有人主张应该从人的生平开始写起,因为只有对一个人的事迹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才能走入他的内心世界;有人喜欢分析人物的性格,因为性格决定命运,掌握了他的性格我们就可以如算命一般推算出他的结局;更有人最喜欢探究人家的隐私,有没有小密啊,和多少个女人眉来眼去过啊,有多少次艳遇啊……因为读者就喜欢茶余饭后拿着些做谈资。这些技巧都是我们应该摒弃的。
我们应该找好我们的定位,我们不是一本八卦杂志,谈论蜚短流长。《慧心通周刊》是一本有中经通特色的由年轻人看待关系国计民生大事的一本有层次、有深度的刊物。所以我们写人物就要有我们中经通的感觉在里面。
人的命运是注定的。这不是说老天将你的生老病死、甚至一生之中的吃喝拉撒全部都安排了确切的时间,那老天爷就不能称之为老天爷,而是一个优秀的保姆了。命运是被圈定在一定的人生网格当中的,这个网格的维度是个人所处的行业和地区。即使你的性格再特别,你的能力再超人,也无法逃逸。当然,命运也并不是一个定数。由于当时的宏观和微观因素作用,人的命运在这个网格里面游荡,经历跌宕起伏,潮起潮落。
所以说分析人的性格是徒劳的,掌握他所处的行业与地区的特点才是正道。有如张恩照,不管他的本人有什么特点,只要他坐上了建行行长的位置,就注定了他被双轨的命运,因为国家的房地产改革势在必行;有如小泉,不管他本人有多大能耐,只要他当上了日本的首相,他就注定了当一只向美国摇尾乞怜、向中国狂吠的傻狗,因为美国对日本的主宰依旧,而日本对中国的敌意使然。
其次,分析人物我们应该拿出点雷锋的劲头,对待敌人向秋风扫落叶一般,对待朋友像春日阳光一般,不与任何人暧昧,不模棱两可。爱,就一个字;恨,也就一个字。
按照上面所说的行业与地区,对我们所写的人物进行剖析。按照其所处阶级,无产阶级就是先进的,资产阶级就是罪恶的,封建地主阶级就是腐朽的。不要怕冤枉人,要有**所说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精神。说他坏,他就坏,不坏(人品不坏)也坏(所处的行业罪恶;说他好,他就好,不好(人品卑鄙)也好(行业和地区正大光明)。我们应该拿出从“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头,不仅要挑这个蛋本身的毛病,最终还要追溯生这个蛋的老母鸡的责任。不要担心我们的思想太偏激,太“左”,因为我们年轻人就应该有点“左”的意识,用左的方法把正确的想法宣扬出去。我们不怕矫枉而过正,因为现在的社会正是缺乏这种略带刺耳的声音将人民的灵魂唤醒。
再次,人是渺小的,当面对社会和国家的时候他的力量微乎其微。因此我们不能搞个人崇拜,即使他再好,他也只是一个人。我们研究人物的目的不是为了宣扬个人智慧,而是为了分析他所在的行业与地区的形势,所以我们应就事论人,以论事为主,论人为辅,论人是为了说事。所以在选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寻找那些背后隐藏着大事之人,而不是那些所有事情都挂在他笑容上的人。比如,我们会选定张恩照是因为举世都认为他是贪污受贿的罪魁,其实他背后的故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国家政府之间的较量;而我们永远不会选定赵薇,因为她除了一双空洞无神的大眼睛和傻笑之外身无长物。
剩下的一些琐碎就是每个写文章都要注意的,比如文题要起得精彩、通俗、吸引眼球;文章要写得有特色,或行云流水,或嬉笑怒骂,或大气磅礴;开头、结尾互相映衬,所谓虎头凤尾猪肚子。
一双慧眼赠与你,不知道你可否将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3.如何写人物评论
更不是一般金刚钻可以揽得下来的。
那么我们上哪去找这个金刚钻呢?首先,我们应该摒除以前写作人物时的旧观念,因为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世间写作人物的方法纷繁复杂,有如迷雾纷扰于心,使我们无法将其看个明白清楚。
比如有人主张应该从人的生平开始写起,因为只有对一个人的事迹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才能走入他的内心世界;有人喜欢分析人物的性格,因为性格决定命运,掌握了他的性格我们就可以如算命一般推算出他的结局;更有人最喜欢探究人家的隐私,有没有小密啊,和多少个女人眉来眼去过啊,有多少次艳遇啊……因为读者就喜欢茶余饭后拿着些做谈资。这些技巧都是我们应该摒弃的。
我们应该找好我们的定位,我们不是一本八卦杂志,谈论蜚短流长。《慧心通周刊》是一本有中经通特色的由年轻人看待关系国计民生大事的一本有层次、有深度的刊物。
所以我们写人物就要有我们中经通的感觉在里面。人的命运是注定的。
这不是说老天将你的生老病死、甚至一生之中的吃喝拉撒全部都安排了确切的时间,那老天爷就不能称之为老天爷,而是一个优秀的保姆了。命运是被圈定在一定的人生网格当中的,这个网格的维度是个人所处的行业和地区。
即使你的性格再特别,你的能力再超人,也无法逃逸。当然,命运也并不是一个定数。
由于当时的宏观和微观因素作用,人的命运在这个网格里面游荡,经历跌宕起伏,潮起潮落。所以说分析人的性格是徒劳的,掌握他所处的行业与地区的特点才是正道。
有如张恩照,不管他的本人有什么特点,只要他坐上了建行行长的位置,就注定了他被双轨的命运,因为国家的房地产改革势在必行;有如小泉,不管他本人有多大能耐,只要他当上了日本的首相,他就注定了当一只向美国摇尾乞怜、向中国狂吠的傻狗,因为美国对日本的主宰依旧,而日本对中国的敌意使然。其次,分析人物我们应该拿出点雷锋的劲头,对待敌人向秋风扫落叶一般,对待朋友像春日阳光一般,不与任何人暧昧,不模棱两可。
爱,就一个字;恨,也就一个字。按照上面所说的行业与地区,对我们所写的人物进行剖析。
按照其所处阶级,无产阶级就是先进的,资产阶级就是罪恶的,封建地主阶级就是腐朽的。不要怕冤枉人,要有**所说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精神。
说他坏,他就坏,不坏(人品不坏)也坏(所处的行业罪恶;说他好,他就好,不好(人品卑鄙)也好(行业和地区正大光明)。我们应该拿出从“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头,不仅要挑这个蛋本身的毛病,最终还要追溯生这个蛋的老母鸡的责任。
不要担心我们的思想太偏激,太“左”,因为我们年轻人就应该有点“左”的意识,用左的方法把正确的想法宣扬出去。我们不怕矫枉而过正,因为现在的社会正是缺乏这种略带刺耳的声音将人民的灵魂唤醒。
再次,人是渺小的,当面对社会和国家的时候他的力量微乎其微。因此我们不能搞个人崇拜,即使他再好,他也只是一个人。
我们研究人物的目的不是为了宣扬个人智慧,而是为了分析他所在的行业与地区的形势,所以我们应就事论人,以论事为主,论人为辅,论人是为了说事。所以在选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寻找那些背后隐藏着大事之人,而不是那些所有事情都挂在他笑容上的人。
比如,我们会选定张恩照是因为举世都认为他是贪污受贿的罪魁,其实他背后的故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国家政府之间的较量;而我们永远不会选定赵薇,因为她除了一双空洞无神的大眼睛和傻笑之外身无长物。剩下的一些琐碎就是每个写文章都要注意的,比如文题要起得精彩、通俗、吸引眼球;文章要写得有特色,或行云流水,或嬉笑怒骂,或大气磅礴;开头、结尾互相映衬,所谓虎头凤尾猪肚子。
一双慧眼赠与你,不知道你可否将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4.人物评论多篇
罗玉凤(人称凤姐),仅凭一则征婚广告就红遍整个互联网,成为许多电视台的特邀嘉宾,使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虽然她现在迎来的是网友们对她的侮辱和唾骂,说她痴心妄想、说她狂妄至极、说她不自量力、说她脑筋少根弦,说她是白痴之类的话如潮水般滚滚而来。这些话不是不无道理,但是回想当初那阵子,又有谁能够像她那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超市收银员一夜之间红遍整个网络?
凤姐的不足肯定多得是,不然怎么会迎来众多网友的谩骂?这些姑且不谈,要知道为何凤姐能红遍整个网络,除开许多客观因素外,有很多是来自她自己的主观因素。
请大家来看看她的一些事例:
1、天价征婚,引起关注。
罗玉凤的征婚条件可以说是天价,她本人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无论是学历还是相貌都无法与她的征婚条件相匹配,试想:当看到这样的征婚广告的每一个人难道不会感兴趣?
2、玉口一开,语惊四座。
罗玉凤说她自己很有智慧,“9岁博览群书,20岁到达顶峰, 往前300年往后推300年, 没有人会超过我,在智力上他们是不可能比我强的 那就在身高和外貌上弥补吧 ”!虽然她最后说出“她喜欢和研究人文类的书诸如《知音》和《故事会》”,但此话没出之前有谁知道她的底细?谁不为她的话语瞠目咋舌?
3、拒绝男友,超级自信。
在拒绝男友时她说:我觉得我们不合适,如果我带你回家的话,我爸妈会笑我的,我那些朋友也会取笑我的,他们会说“罗玉凤,你带回家一个多么丢脸的男朋友,你看看他连话都不会讲”。你看看你的身高你的长相,我觉得你配不上我,我们之间差距太大了,带回家的话,我家里的人肯定会嘲笑我的。我觉得我们还是算了吧,我一定能够找到比你好的多的男朋友。你配不上我,你以后会找到各方面都适合你的女孩。有哪个女孩能有这样的胆量、勇气也包括智慧来拒绝男友?
4、被人揭短,应答如流。
当人们问道为何没有人来应征,罗玉凤说:我怀疑那些男孩子,他是害怕和我见面,一见面,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不好,然后就告吹了。我怀疑他是出于这个顾虑而没有来。试想,当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说了大话被人家揭短时,有几人能够有这样的机智来回答?恐怕早就无地自容了!
看完这些事例,我们不难知道,作为凤姐这样一个其位不高、其貌不扬的小人物,为何能够在一夜之间红遍整个网络的原因,不管凤姐的前景和命运如何,但至少她凭借自己的胆量、勇气和自信曾经有过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历史,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想走上辉煌的人生道路,凤姐的走红路虽不完全可取,但也不能全说不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题目:由罗玉凤的走红路引发的思考
看看是否可以
如果不行,需要哪方面的,我再奉上
这是另一篇。
我读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读到范仲淹近一千年前的句子,秋色、乡愁、孤独、烈酒……雄心壮志也尽在其中了。 词,从诞生起就主要用来吟唱风花雪月,不登大雅之堂,但到后期渐渐的出现了“婉约”和“豪放”之分,词逐渐摆脱了它天生的束缚,也可明志、述怀、出大气魄了。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是离愁、是乡愁、是壮志难“酬”;酒,是烈酒、是醇酒、是醉酒;泪,是苦泪、是难为泪、是相思泪。作为江南苏州人的范仲淹,做文、做官、守边,在一次次的挫折、倾压中被疏离、放逐,他的为难不是千年之后我等小辈所能理解的。 夜深了。在细细品咂他写秋的词句后,感到的是“胸中块垒难去,故须用酒浇之”的无奈。 也许千年不变的只能是人性吧,吸口气,想想刚才的一席肺腑之言,看看外面无月的漆黑长夜,只能长长的叹一口气…… (字数比较少,需要你自行删减添加)
5.人物新闻评论怎么写
人物报道怎么写
人物报道的写法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话体,一种是叙述体。
1、对话体。对话体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人物报道的题材,它有三大优势:讲究对话的精彩;基于对话者能说会说,或者说的欲望被调动起来,被访者极具个性;新闻事件或被访者极具争议性
不过,使用这种题材别忘了在对话前加上对新闻人物的描述,一定要把这个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出来,突出他与别人不同之处。
2、叙述体。叙述体也有三大优势:讲究故事架构;叙述自由,易于表现主题;便于穿插背景材料。
6.写一篇关于曹操的人物评论500字以上
篇一;我眼中的曹操 魏主曹操被后人称为“奸雄”,在众人眼里,他奸诈狡猾,但在我眼中,曹操却截然不同。
我们不得不说,无论是军事方面还是文学方面,他的才华要远远地超过孙权、刘备。正如鲁迅所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先说军事方面,在官渡之战中,他的智慧得以充分体现。当时他们区区仅有数万兵力,而袁军则接近百万,这样的战争在众人眼里完全是鸡蛋碰石头。
那么曹操是如何获胜的呢?在战前,曹操与谋士们制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吸纳了多名谋士们的计策。首先,他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分散袁绍的兵力,然后派精锐部队进攻,果不其然,袁军兵力大伤。
接着,他又放火烧尽袁军粮草,完成了致命一击。其实,在我看来,曹操的取胜也不仅在于自己的智慧。
他知人善用,能接纳能人之言,故而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但这知人善用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呢?在当今社会上,这样的人也实属少数吧!而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漫漫长卷里,他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他的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词藻,感情深挚,气韵雄。他的报负和雄心壮志得以体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寥寥几句,就写出了他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我更喜欢的则是《观沧海》一诗,描写秋日的大海,一洗“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伤情绪,沉雄健爽,他豪迈的雄心壮志真是无人能及。三国时期,风云叱咤,但我觉得,真正能称上“英雄”的,曹操当之无愧。
正如**诗词所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篇二:我眼中的曹操 人们通常把曹操称作枭雄,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他是一位英雄,虽奸诈却有胆有识,让人惊叹不已。
记得我小时候,也是不喜欢曹操的。我爱听评书三国,听前几回时,觉得曹操有英雄气概,很是敬佩他。
可到了后面,我却憎恨起曹操,总认为他很坏,也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也许是我无知,毕竟“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曹操是一位诗人,如不是野心太大,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大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多么豪迈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多么气势磅礴的诗句!从中不难看出他的壮志雄心。关于曹操,众说纷纭。
他既是“治世之能臣”,又是“乱世之奸雄”。曹操自己还说:“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有人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难道不是奸臣?可我却会说:“非也,非也。他只是为抢占政治先机罢了。
况且这都是演义小说,历史上的曹操还不一定是怎样的呢。”我在书上看到曹操身先士卒,亲自统兵打仗。
我想起了刘备,把江山哭出的刘备,他远远比不上曹操。曹操的儿子曹丕,也比刘备的儿子更睿智英明。
曹操的出身也受到别人的嘲笑,他的身份比不上刘备刘皇叔,比不上贵族的后代孙权。可是我想,刘备即使贵为皇叔,他也只卖草鞋,张飞为屠户,关羽为看门人,都不如曹操。
刘备兵少将寡,曹操却兵多将广,猛将如云,可见他极有用人之道。可曹操最终还是失败了,他没有取得梦寐以求的江山,即使如此,我眼中的曹操还是富有英雄气概,令人敬佩!篇三:我眼中的曹操 三国,刘经营情,曹经营商,各有所长,献身其中。
可就个人能力而言,曹就像一匹驰骋在原野上的黑马,奔放而肆情!那是一个为着理想奔腾不息的生命,让我肃然起敬…如果我是关羽,可能最终会选择曹操。因为我诚心欣赏他的魄力与霸气!云长重义,既已心交玄德,又怎会中弃?曹的优点让人五体投地,缺点却让人咬牙切齿!试问如此的极端与矛盾,比起刘的义是不是更独一无二呢?卧龙凤雏五虎上将是选择了刘,可为什么?这就牵扯到人性的问题。
太多的人接受不了像曹这样残忍,这样气势压人的人,总有种距离感。说得重些,就是某种意义上天才的孤独,可他还是那样明目张胆的显示着人‘恶’的一面。
刘则恰恰相反!他以刘皇叔的尊贵身份,用他的眼泪和那副平和的态度,这种与生俱来的皇室与平民双重矛盾复杂的关系,使得他不计贵贱,‘拢络’了许多人的心。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有人掩饰,有人不去掩饰,像曹。
所以当他的残忍、冷酷,暴露无疑时,人这种动物就会自然而然地择‘良木’而栖之。在我看来,曹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他活的潇潇洒洒,坦坦荡荡,于乱世中成就自我,明垂千载。从历史发展,朝代更迭来看,曹,岂真为汉贼?真该被咒骂?换种角度我们会清晰的看到,刘却是以这样所谓的正义获得了民心,兵心,将心!而曹的看似逆天而行又难道算不上顺理成章?天下非某人、某家所有,能人贤者、有才之人方为万民之主,不是吗?乱世出英雄,何为英雄?难道如一般人口中的那千篇一律?曹这算不上另一种意义上的真英雄吗?人看三国看诸葛孔明,我看三国则痴爱曹操,如果有来生,投胎倘能做如此一真男儿,岂不人生一美事!篇四:我眼中的曹操 听别人论三国,我知道了曹操是个阴险狡诈、生性多疑的人。
读了《三国演义》后,让我对曹操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就让我给你讲讲关于曹操的故事吧!我眼中的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这个得从孙权杀死关羽、关平父子说起,孙权杀死关羽、关平父子后,想到刘备肯定会来。
7.文学短评怎么写
文学短评的写作 一、文学短评的定义:文学短文属于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是指对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作品、文学发展史、文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高中学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写3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这种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必须是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短小精悍的文章。文学短评也有人称它为鉴赏短文。
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但应“五脏俱全”。写作时要以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
二、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例文:“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肖像描写、侧面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尤其是语言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
语言简洁,孤独形象突出。“什么?又是怎么?”“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谁?那是谁?”简短的一连串的发问,贝多芬见到客人,表现出不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
真心言语,坚韧意志展现。“我是个聋子!”“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从贝多芬发自内心的话,可以看出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顽强地生活。这通过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坚韧的性格。
语言美在蕴含了精神美。“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
“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听我心里的音乐!”运用了比喻呼告来显现了贝多芬内心的细微变化,生理有缺陷但创造了美好人生。 全篇通过贝多芬个人的述说,塑造了孤独、顽强、热爱音乐的巨人。
点评:文章以一句高度概括性的话“尤其是语言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作为开头,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三个小段分别从“语言简洁,孤独形象突出”、“真心言语,坚韧意志的展现”、“语言美在蕴含了精神美”三个方面分析巨人的语言,并引用原文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有叙述,有分析,有评价,符合文学评论的文体要求。当然文章个别地方评价欠准确,如“贝多芬见到客人,表现出不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中的“孤独厌世”就有失偏颇。
示例二: “巨人”的述说 ——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何为的《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成功的塑造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人物性格特征,让一个栩栩如生立体的人物性格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正是通过贝多芬的语言来塑造他甘心孤独,以“永恒”为伴,一生不懈地谱写音乐和对世人不能了解的坦然的形象。
他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看似诙谐幽默,实则蕴含着对不被世人了解的感伤,感情深沉而悲凉。“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可想而知,贝多芬对自己丧失了听觉时的无助,让其更人性化的一面感动着我们,伟大的人也有其平凡无助的时候,感情真挚动人,“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贝多芬对世人的向往,希望他们能了解他真实的好灵魂,这样发自内心的呼唤无不使人动容。
总之,本文的语言描写鲜明、亮丽,深化了人物形象,点明了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