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戴字繁体字怎么写
戴 的繁体字是:戴
拼 音 dài
部 首 戈
笔 画 17
五 行 火
五 笔 FALW
详细释义
〈名〉
〈动〉
加在头、颈、面、肩上、胸上
戴,覆也。——《尔雅》
日抱戴。——《孝经·援神契》。注:“在上曰戴。”
戴胜降于桑。——《礼记·月令》
垂发戴白。——《后汉书·邓禹传》。注:“戴白,父母也。”
颁白者(老人)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无戴其苍,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闻喜宴独不戴花。——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戴笠(戴斗笠);戴头识脸(有身分,有面子;很有派头);戴巾的(指士大夫阶级);戴假发;戴耳环;戴金戒指;戴盆(将盆覆戴在头上);披星戴月(顶着星星和月亮);戴白(满头都是斑白的发丝。形容人老);她洗了手套,发现它们戴不上了
拥护,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国语·周语上》
又如:爱戴;戴情(感激他人的诚意);戴仰(拥戴仰望);拥戴(拥护推戴)
敬奉,尊奉 。
如:戴日(敬奉太阳);戴德(感戴恩德)
(形声。本义:增益)
同本义
分物得增益曰戴。——《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
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
宋人、蔡人、卫人伐 戴。——《春秋》
相关组词
爱戴 穿戴 拥戴 戴孝 插戴 佩戴 感戴 推戴 戴胜 戴肩钦戴 庆戴 戴笠 戴帽
近反义词
反义词
摘
百科释义
戴:读dài。有如下解释:增益;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插上、架上或套上;尊奉,推崇,拥护;古国名;姓。
2.“履”字怎么读
履 lǚ 〈动〉 (会意。
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
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
本义:践踏) 同本义 [tread on] 履霜,履虎尾。——《易·坤》 可以履霜。
——《诗·魏风·葛屦》 履蒯席。——《礼记·玉藻》 地履其黄。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足之所履。——《庄子·养生主》 又如:履危(蹈践高危之处);履亩(勘查田亩);履虎尾(踩踏虎尾);履迹(踏着前人的足迹);履霜(踩踏霜地。
比喻由眼下迹象而警戒未来);涉水如履平地;履冰(行于冰上);履冰狐(踏冰而过的狐狸);履坦(行于坦途);履虚(行于虚空之中);履薄行走(于薄冰上) 穿鞋 [put on] 自履藤鞋收石蜜。——唐·李贺《南园》 登位 [ascend the throne] 履其位而不履其事。
——《礼记·表记》 履至尊。——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履任(到任,就任);履位(就位) 经历某种景况 [experience]。
如:履炭(比喻经历艰难);履运(遭逢时运) 实行 [fulfill] 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礼记》 又如:履善(行善);履蹈(实行);履中(实行中庸之道);履谦(行谦让之德);履经(行邪道) 躬行 [keep personally]。
如:履仁(躬行仁道);履方(躬行正道);履正(躬行正道);履忠(躬行忠诚之道);履约(躬行简约) 开始担任职务 [assume] 将履新任。——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履任(上任,就职);履端(开头) 履 lǚ 〈名〉 鞋 [shoes] 履,足所依也。
——《说文》。按,古曰舄,曰屦,汉以后曰履。
今曰鞵。此字本训践。
转注为所以践之具也。 丝作之者谓之履。
——《方言四》 脱履户外。——《列子·黄帝》 衣敝履空。
——《汉书·鲍宣传》 不辨衣履。——清·周容《芋老人传》 蹑丝履。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衣履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孺子,下取履。
——《史记·留侯世家》 郑人有欲买履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脱丝履。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革履(皮鞋);履屐(鞋);履带(鞋和衣带);履组(鞋带);履靸(指鞋) 足 [foot] 顿履随疏节,低鬟逐上声。——庾信《和咏舞》 领土,疆土 [territory]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左传·僖公四年》 履带 lǚdài [caterpillar tread;caterpilar belt]∶履带式车辆在其上行进的环形链带 履带车 [shoes and belt]∶鞋和衣带 履践 lǚjiàn [perform;fulfil;carry out] 履行实践 履历 lǚlì [antecedent; biographic data; personal details]∶包括个人经历的资料的简要说明 [career]∶[人生或国家的]历程;职业,尤其指公职、一般职业或商业的生涯 履历片 lǚlìpiàn [curriculum vitae (c.v)] 填写个人经历的卡片 履舄交错 lǚxì-jiāocuò [many many guests and lively atmosphere] 履:单底鞋;舄:复底鞋。古人席地而坐,脱鞋入室,各种鞋杂乱地放在一起。
形容人来人往,穿梭而行的状况 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史记·滑稽列传》 亦称“履舄往来” 履险如夷 lǚxiǎn-rúyí [cross a dangerous pass as easily as walking on level ground—handle a crisis without difficulty] 走险路如趟平地。
比喻遇险不惊、临危不惧 履行 lǚxíng [perform;fulfill; implement] 实行职责 履行契约 履行职责 履约 lǚyuē [honor an agreement;keep a promise;keep an appointment]∶履行约定的事;践约 [practise thrift]∶实行节约 居俭履约 [keep one's stipulations of an agreement]∶遵守规约 清明履约,率礼无违 履 lǚ ㄌㄩˇ 鞋:西装革~。削足适~。
践踩,走过:~历(a.个人的经历;b.记载履历的文件)。~任。
~险如夷(走在险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处险境而不畏惧,又喻安全地度过险境)。如~薄冰(身临其境)。
步伐:步~维艰。 执行,实行:~行。
~约。 〔~带〕在拖拉机、坦克车等的车轮上围绕的钢质链带。
指领土:“赐我先君~”。 郑码:XMKR,U:5C65,GBK:C2C4 笔画数:15,部首:尸,笔顺编号:513332312511354。
3.复字繁体字怎么写
复,fù 1.回去,返:反~。
往~。2.回答,回报:~命。
~信。~仇。
3.还原,使如前:~旧。~婚。
~职。光~。
~辟。4.再,重来:~习。
~诊。~审。
~现。~议。
5.许多的,不是单一的:重(chóng)~。繁~。
~杂。~姓。
〈动〉(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
上面是声符“畐”( 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 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
本义:返回,回来)同本义 〈副〉又,再。中断再开始 〈名〉有里的衣服。
即夹衣 [lined garment,dress,etc.]远古人居住的洞穴 。〈形〉重复;繁复夹层复,往来也。
——《说文》反复其道。——《易·复》公归不复。
——《诗·豳风·九罭》扬触捆复。——《仪礼·大射仪》无往不复。
——《易·泰》卒乃复。——《书·舜典》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死者不可复生。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旦复旦兮。——《书·大传》言不可复也。
——《论语》又如:复还(回返)引申为恢复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又如:复国(恢复邦国);复性(恢复善良的本性);复正(恢复正规、正常);复朴(恢复真朴);复故(恢复照旧);复籍(恢复学籍;恢复国籍)回归,还原 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 齐七十余城皆复为 齐。
——《史记·田单列传》死者不可复生。——《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旦复旦兮。
——《书·大传》言不可复也。——《论语》回答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复于王者曰。——《孟子·梁惠王上》王辞而不复。
——《史记·司马相如传》又如:复书(复信,答函);复谢(回拜,答谢)报复 纵无被坚执锐者北面复匈奴之志。—— 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又如:复怨(报仇)履行,实践 。
如:复言(实践诺言);复践(履行约定之事)古称人死后招其魂归来 。如:复魂(还魂);招魂复魄免除[赋税徭役] 民有东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免除三人的兵役。)——汉· 晁错《论贵粟疏》又如:复除(免除徭役);复租(免除赋税);复免(免除徭役)覆盖。
引申为庇护 顾我复我。——《诗·小雅·蓼莪》又如:复土(盖土);复载生成(天复地载,抚育成长。
指庇养包容,教育成长);复瓿(比喻著作没有价值,只能用来盖盛酱的瓦罐) 〈副〉又,再。中断再开始 不行不可复者。
——《管子·牧民》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汉书·艺文志》以一至万,则世世不相复也。
——《汉书·贾山传》得复见将军于此。——《史记·项羽本纪》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
——《后汉书·班超梁慬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
——《聊斋志异·狼三则》复前行,欲穷其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又如:复籍;复帐(妓女接待第二个客人);复旦(夜尽复明) 〈名〉有里的衣服。即夹衣 [lined garment,dress,etc.] 复,重衣也。
从衣,复声。——《说文》有里曰复,无里曰襌。
——《释名·释衣服》夏不失复。——桓宽《盐铁论》又如:复裈(双层裤,夹裤);复襦(有里的短袄);复衫(短袄);复衾(絮有絮棉的大被);复被(絮有絮绵的被)远古人居住的洞穴 。
如:复穴(远古人所居的土窟);复穾(如洞穴一般幽深的屋子)中医指七方之一的复方 。如:复药(指由复方配制的成药)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虻。
——《淮南子·泛论》又如:掏复(掏挖地室) 〈形〉重复;繁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游山西村》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
——《史记·秦始皇本纪》。又如:复用(重复运用);复沓(重复;重叠堆积)夹层 从复道上。
——《汉书·高帝纪》。师古曰:“上下有道,故曰之复。”
履中有木者,谓之复舄。——《方言》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唐· 杜牧《阿房宫赋》又如:复道(楼阁间架空的通道);复道回廊(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阁道和曲折迂回的走廊);复哨(军事用语。即二人为一班的步哨);复账(双层的帷账);复壁(两层而中空的墙壁,可以藏匿人和物)重叠 陶复陶穴。
——《诗·大雅·緜》又如:复嶂(重叠的岩石山峦);复岭(重叠的山峰);复屋(上古时代一种楼阁的建筑);复阁(重叠的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