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印章上邑字怎么写
汉代封印:“阜陵邑印”:
“汉叟邑长”:
2.邑字在古代是否表示城镇的意思
“邑”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城邦。
指国的话有大国小国,指城的话有大城小城。①古代称侯国为邑〖state〗邑,国也。
——《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敝邑。
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又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②国都,京城〖capital〗邑外谓之郊。
——《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商邑翼翼。
——《诗·商颂·殷武》(翼翼:整齐的样子)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汉·张衡《东京赋》又如:商邑(商都)。
又指旧都天子治居之城曰都,旧都曰邑也。——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又如:邑庙(城隍庙);邑野(都邑郊野)③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city〗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左传》。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又如:邑郛(城郭);邑门(城门;都邑之门)④泛指一般城镇。
大曰都,小曰邑〖city〗《史记·五帝本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宋·苏洵《六国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宋·王安石《伤仲永》而幸免协济,免为他邑代庖。--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邑小不足容。
——清·张廷玉《明史》摄篆旁邑。——清·邵长蘅《青门剩稿》邑有成名。
——《聊斋志异·促织》俾入邑庠。——《聊斋志异·促织》又如:邑人(乡邑中的人);邑子(同乡,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党(乡党);邑闾(里巷的门);邑邻(邻里⑤旧时县的别称〖county〗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唐·柳宗元《封建论》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又如:邑乘(县志;地方志);邑僚(县府中的同僚);邑尉(县尉);邑宰(县邑之长。
即县令)⑥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fief;feud〗邑万家。——《战国策·燕策》然广不得爵邑。
——《史记·李将军列传》又如:邑入(贵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税);邑(邑,采邑;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邑钱(封邑的租税收入);邑赏(封地和赏赐);邑粟(采邑的赋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国(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赋)⑦居民聚居的地方〖village;town〗邑犬群吠。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⑧农村公社,古称为邑。邑:说文解字,“邑,国也”即国家,作于春秋的论语,尚有“十室之邑”之称邑为“小国寡民”。
左传桓公十二年“以四邑”也注邑为国。邑或国,即农村公社,殷虚书契卷三有“大邑商”。
3.郡介绍怎么写好
郡[jùn]
(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同本义 [perfecture]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至 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说文》。 朱骏声曰: 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古者县大郡小, 秦以后郡大县小。
及郡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谪守巴陵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 周容《芋老人传》
自郡城走数十里。
又如:郡属(郡守的属员);郡廨(郡府);郡朝(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郡章(郡太守的印玺);郡倅(郡佐。郡守的副职)
英国和爱尔兰的领土区划分之一,构成为行政、司法和政治目的而设立的主要单位,包括以前盎格鲁撒克逊的郡和其它从未成为郡的地区 [county]
4.写出《周礼·考工记》关于古代都邑规划的论述,并简要解释
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
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路寝]前面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
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 夏后氏的世室,堂前后深七步,宽是深的四倍[为二十八步]。
堂上[四角和中央分布]有五个室,[每室四步见方,每边都有]三个四步见方;[每边都有四道墙,每道墙厚三尺,每边都有]四个厚三尺。[堂的四周]有九层台阶。
[每室的]四方[各开一门],每门两旁有两窗相夹。[用蛤灰]把墙涂饰成白色。
门堂是正堂的三分之二,[堂后的]室是正堂的三分之一。殷人的重屋,堂深七寻,堂高三尺,[堂上]有四注屋,[四注屋上]有重屋。
周人的明堂,用长九尺的筵来量度,[它的南堂]东西宽九筵,南北深七筵,堂高一筵,共有五室,每室二筵见方。室中用几来度量,堂上用筵来度量,宫中用寻来度量,野地用步来度量,道路用车轨来度量。
庙门的宽度可容七个大扃,闱门的宽度可容三个小扃,路门的宽度容不下五辆乘车并行,应门的宽度为三轨。路寝内有九室,九嫔居住在那里。
路门外有九室,九卿在那里处理政事。把国事划分为九个方面,由九卿负责治理。
王宫门屋屋脊的建制高五雉,宫墙四角[浮思]建制.高七雉,城墙四角[浮思]建制高九雉。[城内]南北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野地大道宽五轨。
用王宫门阿建制[的高度],作为[公和王子弟]大都之城四角[浮思]高度的标准。用王宫宫墙四角[浮思]建制的高度,作为诸侯都城四角[浮思]高度的标准。
用王都环城大道的宽度,作为诸侯都城中南北大道宽度的标准;用王畿野地大道的宽度,作为[公和王子弟]大都城中南北大道宽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