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时评怎么写
写时评不同于网友议论,时评有两大目的,即导民和咨政。
导民,即是把事件的真相、意义说给群众听,咨政,即是为政府决策人士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方式。 这就要求,时评务必冷静、深刻。
有些人认为,时评要快,要不然别人就不能用了,就赚不到米了。还有人认为,时评不辛辣,不浮躁就没有人看了。
窃以为此言差矣。 如果把时评定位为赚稿费,所写出的文章势必千篇一律,毫无建树。
偶有一独到观点,也只能是言不及要害,语不中视听,做不到时评大家风范。 如果把时评定位为辛辣之言,浮躁之词,那则从根本上错了。
时评是要引导民意,擦亮人民的眼睛,而不是顺从读者的品位。从这个角度时评的艰巨目的更应是改造人的思想,而不是屈从现状。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时评作者与“民”的不同之处在于,时评文章占用的是舆论的工具,这就要求必须来自“民”而高于民,如果没有独到并能让人接受的新观点,时评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势必沦为哗众取宠之言。 正如楼上所言,作者应该站在建设政治文明社会立场,并把自已观点与社会进步结合。
这实际上也是在下的观点之二——咨政。 总而言之,时评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在这个风向标下,时评人就要做一个负责任的时评人,要对时评负责,对社会进步负责,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小我”的满足之中。
2.政治时评 结合高中政治知识
政治时评、、和谐城市需要文化滋养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的探讨也逐步走向深入。透过世博会这个窗口,人们的目光越过日新月异的建筑形态,聚焦于城市的内在品质,寻求和谐城市之道。
和谐城市需要文化的滋养。
自人类有城市以来,无论其怎样变化、更新,都离不开自己一脉相承的历史和文化。它穿越时空,不断丰富、积淀,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印记,也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根基。那些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总是显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从民主城邦雅典到人文之城威尼斯;从时尚之都巴黎到名刹环绕的奈良,独特的文化精神令城市历经千年,依然灿烂。人们看到,有什么样的文化精神,才会有什么样的规章制度,形成什么样的产业结构,结出什么样的经济之果,形成什么样的城市社会。
文化,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犹如取之不竭的智慧宝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都江堰水利工程,之所以历经2200多年仍经久不衰、持续发展,不仅在于其科学选址和合理建构,还在于它深刻的文化动因。在这一传奇水利工程背后,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之道,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科学精神,以及“以人为本”人文理念的充分体现,正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传承和创新运用,使得一个水利工程不仅滋润了一方土地,更滋润了社会科学精神。
文化的滋养让城市注满爱与关怀,正如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内那些生动案例。从西班牙马德里公共廉租屋的创新实践,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天津市华明示范小城镇;从基于社区居民参与地方管治的巴西阿雷格里港案例,到以促进社会融合为方向的深圳城中村大芬村的再生故事。那些来自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给城市的前行者们以创新的勇气和探索的力量,促进城市的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致用,文化致远——在当今时代,文化不仅是城市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核心力量。它具有巨大的经济容量和社会功能,提升着城市竞争力,孕育着城市未来。无数历史证明,地震、洪水或是战火可以毁灭一个城市的肌体,却扼杀不了一个城市的精神。只要从特有的文化开始,城市不仅可以迅速重建,而且能超越自己,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辉。
历史也同样证明,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不是竞相争锋的摩天大楼取代郁郁葱葱的森林,不是宽阔道路上拥挤的汽车淹没安静的街巷、清新的空气。现代城市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向着新文明阶梯进发的现代城市,当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望者——这是任何一个致力于未来的城市管理者必须的意识觉醒。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现在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可以是历史建筑、文物等有形文化资产的保护,也可以是地方方言、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它既需要政府的热情,也离不开民间的力量。而无论何种文化传承,创新必须贯穿其中。只有不断积累、创新,与时俱进,历史文化才显现其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力。
数千年人类历史,创造出无数光辉灿烂的文化。不同形态、不同地域文化的积累、渗透与传承创新,又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演进——从正在举行的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城市文明的足迹。这足迹激发我们思考,激励我们前行。
3.中考政治时事小评论怎么写
一、(标题紧扣题)有的小评论的题目已给出,你只要紧扣题意,不偏题,适当的叙述题目,就可以了但有的小评论没有题目的要自己写的,要读懂短评和所给的知识点,可根据课本所对的目拟标题,也可自拟,拟好后所叙述的短评要紧扣你写的题目。
二、(内容三步走)
1:是什么
所给材料:①得出结论
②反映了什么问题(现象)(如国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十分必须的)
2:为什么
( 它会给你应运用教材知识:如基本国情、责任、道德义务、法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等,让你任意选3个知识点, 注意,所选取的知识点还要紧扣题意,可以用一句话就阐述1个知识点,)
3:怎么做
启示(发)(说明今后该怎么做,或者写我们青少年该如何如何等等,如努力学习,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等类似,还是要紧扣标题,切记!)
6.24中考加油!一起考个好成绩!
4.给个政治时评
[政务时评]一切政治都是地方的
之所以要写这篇短文,源于自己在官场中四年多来的观察,直接的想法,是因为几年前的县委扩大会报告上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的一段话:要正确理解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正确对待极少数群众的利益和大部分群众的利益,正确区分群众的正当利益和不正当利益。报告的出台背景是因为市里要搞一个全国运动会,在我们这边建主要的体育场馆,需要拆迁住体育馆所在地的几乎全部建筑,工厂的、机关的、群众的,一概扫除,其补偿却是n年前的郊区标准,遇到的阻力很大、群众的情绪更大。县里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当然包括做自己人的工作,做不通了,还有法院和公安撑腰,加上是市里的任务,所以可以理直气壮、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了。
我对这段话的评价,就是一个字:寒。也是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我耳闻目睹了这个城市在“经营城市”号角下的一年比一年大的城建动作,江南人温驯,绝大部分的民众还是比较听话的,基本上除了发发牢骚,也没什么,直至有个中年市民也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了一把,火攻拆迁办,玉石俱焚。
后来的标准政治话语,升级为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观了,就是要把执政为民落在实处。从老祖宗至今,几千年来的话语都是很漂亮的,至于做的怎样,那就需要个人的眼光和一定的理解能力了。对于猪而言,形势一直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大大的好,可惜猪的用处地球人都知道。
2004年是个灾年,政府和百姓都是诸事不利,到了年底更是喷薄而出,矿工死的死,飞机掉的掉,还不断有群众跑上街头玩带血的嘉年华,一句话,乱套了。于是有客官幸灾乐祸,,蠢蠢欲动了,老拿晚清末年对比现状,美滋滋的想着算着现在是大清多少年,离1911年还有多远,哪个别人又是那个一不小心的小排长,呵呵,中国人喜欢做梦、喜欢当看客,今天仍然。如果是做梦,那倒是可以不妨一直做下去的,有梦做,天下都无贼了,生活多幸福啊。
可能是老毛说的话,党人是讲道理的,我也是党人,我也想讲道理。我还知道现在有个党员权利“保护”着我。老毛很伟大,这点谁都不能否认,但那个年代好像也有党员被割喉啦、刑前活体取肾啦,我愚笨,至今不明其理。至于现在,也曾听说南方的一个县书记一不小心讲了真话,而且是大声讲的,后来就悄无声息了。讲真话到了能让人佩服、能到国外领奖的地步,我不知道是谁的悲哀,谁的荣誉,民族的荣誉?组织的荣誉?
所以我讲话的时候,也是要真话假话一起讲,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真希望我可以自豪地宣布,向全世界宣布,对自己讲的话概不负责,或者换个环境就不负责,或者今年讲明年就不负责了,或者死后就不负责了,与时俱进嘛!
5.高中时评类的作文格式大概是怎样的
怎样写好时评写作指导 时评类文章革故鼎新,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观点鲜明,嬉笑怒骂,语言辛辣,讲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所以深受读者喜爱。
作为中学生,学写时评,不仅能开阔眼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辨能力,还能积累素材,为今后写好议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如何学写时评呢? 首先要克服畏惧心理。
对热点事件,只要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那就是时评。看看,就这么容易! 动笔之前,要学会筛选新闻。
一要“新鲜”。只有选取新近发生的事件进行评说,读者才愿意看。
二要有“亮点”。即所选的新闻要有与众不同之处,或是重大事件,或是稀奇古怪的事,要能吸引人。
三要选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的。新闻包括时政、法律、经济、民生、教育等众多领域,自己熟悉哪类知识,一般就选哪类新闻,这样才有话可说,才能说到点子上。
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提炼观点。一般有三种思路,一是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
二是批评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追根溯源,我国最早的“时评”,大致相当于现在报纸上的“短评”或“编后”,是言论中的轻骑兵。它抓住当天报上的一则新闻,题目具体,一事一议,开门见山,长则二百来字,短则几十字。
“时评”大量且集中地出现,是在1904年6月12日由狄楚青创办于上海的《时报》上。这张近代有影响的全国性日报,独树一帜地配合新闻,专设“时评”栏,每日数篇,短小灵活,驰骋自如。
据复旦大学教授李良荣考证:从历史渊源上说,时评是把《史记》中每一篇传记后面的一段评论即“太史公曰”、《聊斋志异》中有些故事后面的一段评论即“异史氏曰”单独划出来,并加以改造,使之独立成篇。它十分清楚地显示出报纸文体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扬弃过程。
在《时报》之前,梁启超先后在日本横滨创办并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创时事短评栏目。《清议报》自第26期起,就创设了时评性的“国闻短评”专栏,一直维系到《新民丛报》,专门刊载针对当前时局或某些热点问题发表见解的短评、时评。
时评除了反映社会舆论和基本民意之外,时评中常常会夹杂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更好思路,它可以为政府听取民意、改进工作服务。时下,时评已成当下传媒上一种重要文体,它能包容不同观点的交锋、能承载百姓的声音、能让各种声音都有表达渠道。
其红火和兴旺无疑是政治开明、社会和谐、媒体进步的表现。让我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写出有价值的时评吧!预习·导引1、【主题探究】(1)什么是时评?提示:时评是指针对社会与时政发表评论的一种特殊的议论文(面对的是真实的情境,召唤的是真实的判断)。
通常的说法,时评即时事评论,包括国际和国内。国际的姑且不论,国内的主要是关于时风的评论。
所谓时风,既可以指一个时代的风气,也可以指一个时期、一时的风气。而风气,则指国风、党风、政风、官风、民风、行风、学风等等。
新华社总编辑何平给“新华时评”做的定位可资参考:“顾名思义定位在‘时’上。‘时’就是时事、时势、时世、时政、时局、时弊,时评就是围绕‘时’字作文章”。
按照这个定位,我们理解“时评”就是“时事评论”“时势评论”“时世评论”“时政评论”“时局评论”“时弊评论”,如果简而言之,也可以叫做“时事评论”。(2)时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提示:时的主要特征是“评”,就是评事,就事说理,时评通常以时事为评论对象,针对着一件具体的事来评说。
(3)什么是“由头”?提示:因为写时评要就事评事,所以时评需要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这“事”是引发评论的缘由,所以称之为“由头”。
2、【技法点击】(1)写时评的方法一要学会就事论事。就是要求旗帜鲜明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
写时评,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对所评之昌”作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评事可以有多种思,如评事的对错,评事的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训。
评“事”以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上,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高谈阔论。二要为自己的评判写出分析和理由。
时评,不但要写出自己怎么看,还要写出自己这些看法的依据和理由。评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文明,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
能把看法说清楚,又能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这样的时评才是好时评。评者,可以评,可以争,也可以谏、可以讽、可以怨,可以嬉笑怒骂,甚至可以作楚狂之歌。
它时评不应该只是新闻的延展,它的主体态度可以更宽厚一些。①叙事议论不蔓不枝。
举例新颖,最后一句分析回扣中心。确定一个中心句,并阐明确定中心句的依据。
②论点方面。要做到论点明确,一般有两种方式:a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b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只有做到论点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③论据方面。不去关注身边最新的时事要。
6.应该怎样写时评
评论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评论的沦题范围和中心论点的概括。
有人说,有了一个好的标题,评论也就写好了一半,这话虽有点夸张,但说明了评论标题的重要性。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新闻报道的标题,同样都很重要,但要注意两者标题的区别。
新闻标题侧重于对内容的提要,而评论标题侧重于对主题的概括。新闻报道事实,标题要简要地突出内容,而评沦是发表意见。
阐明道理,标题要概括地表明立场、观点、态度和主张。 评论标题的职能,或体现中心论点,或规定论题的范围,或表明作者的倾向。
意见和态度,或旨在引人阅读,发人深思。 文风作为文章的作风,指的是从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表现方式等要素中实际体现出来的作风,它不仅是语言文字技巧问题,而且主要是内容问题,也有作者 的立场观点、写作态度和思想作风问题。
我们提到文风,往往与学风、党风联系在一起,事实上文风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风气、时代风尚密切相关的。正如六朝人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所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朴实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风和世情的关系是早已被写作实践所证明了的。正是那个“世 积乱离、风衰俗怨”的东汉末年建安时代,才造成了被世人称道的“慷慨而多气”的“建安风骨”。
中唐以韩愈力p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大力清除六朝以来骄俪文晦涩难懂、浮靡绮丽的流弊,提倡“惟陈言之务去”,要求文章言之有物,使当时文坛的风气为之二变,这在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和经济繁荣的需 要。人们记忆犹新的十年“**”时期文章界流行的以“假大空”、八股腔为主要特征的文风,也正是那个时代悲剧所造成的。
同时,这种恶劣的文风也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污染了人们的灵魂,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造成了十分有害的影响。虽然说,文风总是带有一定的时代性,但在相同情况下,仍然有一部分作家表现 出个人独有的文风,这就和写作者主观的立场观点、思想作风有关系了。
特别是涉及到作家的艺术风格,或豪迈奔放,或沉稳平实,更是与作者个人的思想修养、道德观念、才情禀赋等有着密切关系。 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是:具体、鲜明、精当、引人。
结构的含义 文章不仅要求“言之成理”,“言之有物”,还要求做到“言之有序”。这个“序”就是文章内容的前后安排,即如何谋篇布局的问 题。
所谓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与构造,是文章组织安排内容的具体方式,也就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我们知道,在写作一篇文章的时候,作者笔下的各种材料不能胡乱地堆放在一起,因为杂乱无章的一堆材料不可能表达一个中鲜明的主题思想。
必须是根据主题思 想的要求,紧密围绕一个中心线索,把有关内容主次分明、有条有理、有前有后、有开头有结尾地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篇章。这在下笔成文之前。
先要有一个全面的安排打算。正如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所说,写文章好像“工师之建宅”,当把砖瓦木料准备妥当以后,动工兴建之时先要有个设计:“何处 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①写新闻评论也是_样,如果事先不作周密安排,材料和观点杂沓散乱,就好像一堆砖石木料钢筋水泥,不能筑成一座外观美丽、建筑坚固的高楼大厦也不能写成一篇内容和形式完整结合的文章。 如何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
也就是 说,它是根据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本身的内部联系,经过作者头脑思维加工所形成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
即是说,文章结构的根据是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本身的内部联系。但它又不是它们的机械反映,而必须经过作者头脑的思索加工,还有一个是作者从哪个角度以及怎样去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问 题,因此它实质上是作者思路在文章中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所谓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脉络、线索,是作者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认识顺序。是作者 根据写作的目的要求,对大量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思索加工之后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一条认识路线。
因此,思路是结构的基础,欲求完美严谨的结构,必先求清晰缤密的思路。要使文章的结构合理,有逻辑性,必先理清思路。
而清晰合理严密的思路,建筑在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准确地理解和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上。因此,只有 从锻炼观察能力和理解、认识事物的能力入手,才能培养出既活跃又严密的思路,写文章才会有好的结构。
结构的原则和要求新闻评论的结构,是指通过谋篇布局揭示主题、展开论证的内容组合,主要包括评论的开头、主体和结尾等。 首先,评论的结构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或矛盾内部的本质联系,对内容的组织安排要具有内在逻辑性。
这是结构安排的根本性原则和要求。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因此,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以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为基础,文章的结构形式必须反映客观事物内部联系的规律性。评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所以必须根据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确定结构的方式。
一篇评论如何开头,先出什么观点,后出什么观点,先用什么材料,。
7.如何写好时评900
1、观点集中。
时评属于小文章,切忌面面俱到。选准切入点,深入剖析往往能出奇制胜。
2、题目要能吸引眼球。没有好标题,文章再好也没人看。
如写评价**的文章《岂能用数字比例评价领袖人物》,叫此名时点击量极少,后改为《能用三七开评价**吗》点击量猛增几十倍。 3、选好主题之后一定要多搜索材料。
选用最精的上等原料,吸收最精彩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发挥,自然能胜人一筹。 4、要注意文采。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能用艺术语言表达,就不要用书面语言表达。
要善于化繁为简,用形象比喻解读复杂道理。这样文章就增加了信息量和可读性。
5、文章一般控制在1000-2000字左右,这适合人的阅读习惯。行文要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越鲜明,人们越爱读。
6、如果在网上发贴,没有编辑,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文章写完后先用文档自动校对,然后仔细阅读两遍。
确实没有错误再发贴不迟。
8.怎样写好时评
一、写作计划
1、起床后看一小时新闻,找由头。
2、中午两小时写作。
3、一周写3-4篇,绝对不能超过4篇。
二、思维训练计划
1、每晚半小时总体浏览喜帖,看自己估计的热点是否真的热?
2、每晚研究一份报纸,每份报纸持续跟踪一到两周。跟踪内容为:标题、作者、领域、
问题、时效、意见态度、字数。
3、每晚分析两篇曹林或彭兴庭文章。
4、赵振宇教授的评论课。
三、阅读计划
1-3周政法:罗斯金《政治科学》、《社会契约论》、《正义论》
4-5周社会学《黄河边的中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乡土中国》
6-8周哲学:罗素《西方哲学史》、斯宾洛莎《伦理学》
9-13周综合:《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万历十五年》、时蓉华《社会心理学》、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朱光潜美学文集》
14-17周经济:曼昆《经济学》,张五常《卖桔者言》
17周之后:专攻政治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