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CR约束方程是什么
电路元件的电流电压关系的方程,关联。
VCR方程就是电路元件的电流电压关系的方程,其中VCR特别描述元件特性,线性元件的R=U/I,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而非线性元件(如二极管)不能用欧姆定律来表征,图像为曲线。
扩展资料:
在电路分析中,VCR 表示 电压、电流、阻抗关系,即I=U/R。在电路分析中还有,KCL: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集总电路节点电流流量和为零。 KVL:基尔霍夫电压定律,集总电路环路电压压降和为零。 VCR:电压、电流、阻抗关系,即I=U/R。
K——基尔霍夫 C——电流 CurrentV——电压 VoltageL——定律 LawR——电阻 Resistance电路的运行规则由电路的结构和元件的特性共同决定,KCL和KVL描述电路结构,VCR描述元件特性。
另外,集总(参数)电路指的是电路参数在空间上集合在一点中,与之对应的是分布参数电路,举例说,将电源两极接入平面导体,研究此导体电流、电压分布就不能用KCL和KVL,而要用具体的电磁场理论。
电路理论主要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用电流 、电压 和功率 等物理量来描述其中的过程。因为电路是由电路元件构成的,因而整个电路的表现如何既要看元件的联接方式,又要看每个元件的特性,这就决定了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电压要受到两种基本规律的约束,即:
(1)电路元件性质的约束。也称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VCR),它仅与元件性质有关,与元件在电路中的联接方式无关。
(2)电路联接方式的约束(亦称拓扑约束)。这种约束关系则与构成电路的元件性质无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是概括这种约束关系的基本定律。
(3)理论基础明显。在讲绪论的时候我们说过整个电路理论建立在三大定律基础之上——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推广后变成支路或者端口的电压电流关系(VCR)。这是电路课最基本的小九九,像咱们在小学学的的加法口诀。所有的后续的电路定律和原理都是通过这三个基本定律推导出来的。
(4)电路理论对偶现象明显。如果大家可以领会电路的对偶原理,那么电路这本书马上可以变成一半,而且学的时候可以对照着记。如果对照着记,好多东西不需要死记硬背。
(5)等效化简常用。一定要领会等效电路的使用条件。如果我们不关心这个结构里面具体的电压电流分配的话,对于一个不含源一端口可以把它等效成电阻或者是阻抗,含源一端口可以把它等效成一个戴维宁或者诺顿电路。三角型接法的对称三相电路不好求解,我们可以把它等效成星型,就可以把它取一项进行计算。
2.大学电路求解
其实这两种回路的选法很傻,回路里不应有独立电流源,它的电压是不定的,不能形成KVL,只好用图中紫色标的U作临时变量,这样多了一个变量肯定更麻烦。
本电路只有两个独立回路,本来只要两个方程。 第一种方法的回路方程如下:(20+20)*i1-20*i2=0.5*Ux=-0.5*20*i1 (1)-20*i1+(2+4+20)*i2=-U' (2)(35*i3+0.5*Ux=) 35*i3-0.5*20*i1=U' (3) i3-i2=5 (4) 临时变量U'多出来一个方程,(2)-(3)可消掉U'。
第二种选法(20+20)*i1-20*i2=0.5*Ux=-0.5*20*i1 (1)20*i1+(2+4)*i2+(20+35+2+4)*i3=0 (2)-20*i1+(2+4+20)*i2=-U' (3)(35*i3+0.5*Ux=) 35*i3-0.5*20*i1=U' (4)两种方法结果都是 I=i3。
3.能斯特方程的方程写法
下面举例来说明能斯特方程的具体写法:
⑴已知Fe³⁺+e-=Fe²⁺,φ(标准)=0.770V
Φ=φ(标准)+(0.0592/1)lg([Fe³⁺]/[Fe²⁺])
=0.770+(0.0592/1)lg([Fe³⁺]/[Fe²⁺])
⑵已知Br₂(l)+2e-=2Br-,φ(标准)=1.065V
Φ=1.065+(0.0592/2)lg(1/[Br-]∧2)
⑶已知MnO₂+4H++2e-=Mn²⁺+2H₂O,φ(标准)=1.228V
Φ=1.228+(0.0592/2)lg([H+]4/[Mn2+])
⑷已知O₂+4H⁺+4e-=2H₂O,φ(标准)=1.229V
Φ=1.229+(0.0592/4)lg((p(O2)·[H+]4)/1)
纯固体、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作1处理。离子浓度单位用mol/L(严格地应该用活度)。气体用分压表示。
化学反应实际上经常在非标准状态下进行,而且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也会改变。例如,实验室氯气的制备方法之一,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可以不断发生。但是利用标准电极电势来判断上述反应的方向,却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扩展资料:
能斯特方程通过热力学理论的推导,可以找到上述实验结果所呈现出的离子浓度比与电极电势的定量关系。在电化学中,能斯特方程用来计算电极上相对于标准电势(E0)来说的指定氧化还原对的平衡电压(E)。能斯特方程只能在氧化还原对中两种物质同时存在时才有意义。
他发明的能斯特灯,又称能斯特发光体,是一种带一条稀土金属氧化物灯丝的固体辐射器,对红外线光谱学十分重要。持续的欧姆加热使得灯丝在导电时发光。发光体于2至14微米波长下操作效果最理想。硅碳棒和能斯特灯所发出的光不是单色光,发射的是连续的红外光带。
用φ(标准)判断结果与实际反应方向发生矛盾的原因在于:盐酸不是1mol/L,Cl₂分压也不一定是101.3kpa,加热也会改变电极电势的数值。由于化学反应经常在非标准状态下进行,这就要求研究离子浓度、温度等因素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但是由于反应通常皆在室温下进行,而温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又比较小,因此应着重讨论的将是温度固定为室温(298K),在电极固定的情况下,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第三定律的提出是试图由热力学数据寻求计算化学平衡常数K的值。化学反应的驱动力,即各种物质的亲和力,总是调节着初始产物与最终产物间的平衡。大家已经知道,亲和力不等于反应热,而等于可逆反应中得到的最大有效功。
这个量也叫热力势,吉布斯用△G表示,它是随温度而变的,如果知道了反应体系的焓,△H的变化,便可计算出热力势。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就可以看出这种联系。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著名的能量守恒定律,它挫败了建立永动机的企图。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封闭系统中能量转变发生的方向并给出了热机效率的极限值。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能斯特方程
4.NS方程怎么写
黑火药着火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2KNO3+ S + 3C ==== K2S + N2 ↑+ 3CO2 ↑
硝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使木炭和硫磺剧烈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由于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了爆炸。据测,大约每4克黑火药着火燃烧时,可以产生280升气体,体积可膨胀近万倍。在有限的空间里,气体受热迅速膨胀引起爆炸。在爆炸时,固体生成物的微粒分散在气体里,所以产生大量的烟。由于爆炸时有K2S固体产生,往往有很多浓烟冒出,因此得名黑火药。
黑火药属民用爆炸物品,爆燃瞬间温度可达1000C以上,破坏力极强。黑火药敏感性强,易燃烧,火星即可点燃。
黑火药的燃烧的产物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还有氮氧化物,还有少量CO、K2CO3、K2SO4和K2S2等,生成物中有许多固体物质残渣
5.能斯特方程怎么写和应用
方程内容 通过热力学理论的推导,可以找到上述实验结果所呈现出的离子浓度比与电极电势的定量关系。对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Zn+Cu2++=Zn2++Cu E=E(标准)-(RT)/(nF)ln([Zn2+]/[Cu2+]) 对于任一电池反应: aA+bB=cC+dD E=E(标准)-(RT)/(nF)ln(([C]∧c*[D]∧d)/([A]∧a*[B]∧b))……………………(1) (1)这个方程就叫做能斯特(Nernst,W.H.1864~1941)方程[1]。它指出了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池本性(E)和电解质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当温度为298K时,能斯特方程为: E=E(标准)-(0.0592/n)lg(([C]∧c*[D]∧d)/([A]∧a*[B]∧b))……………………(2) 当温度为298K时,Cu-Zn原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为: E=E(标准)-(0.0592/n)lg([Zn2+]/[Cu2+])……………………(3) 该方程的图形应为一直线,其截距为E=1.10V,斜率为-0.0592/2=-0.03,与前述实验结果一致。将(3)式展开,可以求到某电极的能斯特方程:
E=φ(+)-φ(-)=[φ(标准,+)-φ(标准,-)]-(0.0592/2)lg([Zn2+]/[Cu2+]) ={φ(标准,+)+(0.0592/2)lg[Cu2+]}-{φ(标准,-)+(0.0592/2)lg[Zn2+]}
所以φ(+)=φ(标准,+)+(0.0592/2)lg[Cu2+] φ(-)=φ(标准,-)+(0.0592/2)lg[Zn2+]
归纳成一般的通式: φ=φ(标准)+(0.0592/n)lg([氧化型]/[还原型])……………………(4) 式中n——电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 [氧化型]/[还原型]——表示参与电极反应所有物质浓度的乘积与反应产物浓度乘积之比。而且浓度的方次应等于他们在电极反应中的系数。 纯固体、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作1处理。离子浓度单位用mol/L(严格地应该用活度)。气体用分压表示。
方程应用
一、离子浓度改变时电极电势的变化 根据能斯特方程可以求出离子浓度改变时电极电势变化的数值
二、离子浓度改变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非标准状态下对于两个电势比较接近的电对,仅用标准电势来判断反应方向是不够的,应该考虑离子浓度改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三、介质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及pH电势图
6.伯努利方程怎么写
伯努利方程
科技名词
中文名称:伯努利方程 英文名称:Bernoulli's equation
定义:反映理想流体运动中速度、压强等参数之间关系的方程式。
应用学科:航空科技(一级学科);飞行原理(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伯努利方程是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的动力学方程,意为流体在忽略粘性损失的流动中,流线上任意两点的压力势能、动能与位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目录
流体力学中的物理方程
举例
编辑本段流体力学中的物理方程
理想正压流体在有势体积力作用下作定常运动时,运动方程(即欧拉方程)沿流线积分而得到的表达运动流体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因著名的瑞士科学家D.伯努利于1738年提出而得名。对于重力场中的不可压缩均质流体 ,方程为p+ρgh+(1/2)*ρv^2=c 式中p、ρ、v分别为流体的压强、密度和速度;h为铅垂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c为常量。
上式各项分别表示单位体积流体的压力能 p、重力势能ρgh和动能(1/2)*ρv ^2,在沿流线运动过程中,总和保持不变,即总能量守恒。但各流线之间总能量(即上式中的常量值)可能不同。对于气体,可忽略重力,方程简化为p+(1/2)*ρv ^2=常量(p0),各项分别称为静压 、动压和总压。显然 ,流动中速度增大,压强就减小;速度减小, 压强就增大;速度降为零,压强就达到最大(理论上应等于总压)。飞机机翼产生举力,就在于下翼面速度低而压强大,上翼面速度高而压强小 ,因而合力向上。 据此方程,测量流体的总压、静压即可求得速度,成为皮托管测速的原理。在无旋流动中,也可利用无旋条件积分欧拉方程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但涵义不同,此时公式中的常量在全流场不变,表示各流线上流体有相同的总能量,方程适用于全流场任意两点之间。在粘性流动中,粘性摩擦力消耗机械能而产生热,机械能不守恒,推广使用伯努利方程时,应加进机械能损失项[1]。 图为验证伯努利方程的空气动力实验。 补充:p1+1/2ρv1^2+ρgh1=p2+1/2ρv2^2+ρgh2(1)
p+ρgh+(1/2)*ρv^2=常量 (2)
均为伯努利方程 其中ρv^2/2项与流速有关,称为动压强,而p和ρgh称为静压强。 伯努利方程揭示流体在重力场中流动时的能量守恒。 由伯努利方程可以看出,流速高处压力低,流速低处压力高。
编辑本段举例
图II.4-3为一喷油器,已知进口和出口直径D1=8mm,喉部直径D2=7.4mm,进口空气压力p1=0.5MPa,进口空气温度T1=300K,通过喷油器的空气流量qa=500L/min(ANR),油杯内油的密度ρ=800kg/m。问油杯内油面比喉部低多少就不能将油吸入管内进行喷油? 解: 由气体状态方程,知进口空气密度ρ=(p1+Patm)/(RT1)=(0.5+0.1)/(287*300)kg/m=6.97kg/m 求通过喷油器的质量流量 qm=ρa*qa=(1.185*500*10^-3)/60=0.009875kg/s 求截面积1和截面积2处的平均流速: u1=qm/(ρ1A1)=[0.009875/(6.97*0.785*0.008^2)]m/s=28.2m/s u2=qm/(ρ2A2)=[0.009875/(6.97*0.785*0.0074)]m/s=32.9m/s 由伯努利方程可得 p1-p2=0.5*ρ1(u2^2-u1^2)=0.5*6.97(32.9^2-28.2^2)pa=1200.94pa 吸油管内为静止油液,若能吸入喉部,必须满足: p1-p2≥ρgh h≤(p1-p2)/ρg=1200.94/(800*9.8)m=0.153m 故 说明油杯内油面比喉部低153mm以上便不能喷油。
参考资料
1
伯努利方程
/Item/49090.aspx
7.简谐方程怎么写,基本公式
简谐运动的位移x=Rcos(ωt+φ);
简谐运动的速度v=-ωRsin(ωt+φ);
简谐运动的加速度a=-ω2Rcos(ωt+φ),上述三式即为简谐运动的方程。
扩展资料
简谐运动的特点
一、物体运动的路线不一定都是直线
例如,单摆摆球做简谐运动时的运动路线是在摆球平衡位置两侧并通过平衡位置的一段圆弧,即摆球的运动路线为曲线。
二、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不一定相同
简谐运动的位移指的是振动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位移的起点总是在平衡位置,那么当物体远离平衡位置时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靠近平衡位置时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三、振动物体所受的回复力方向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不一定相同
例如,单摆在平衡位置附近(小角度范围内)的摆动既做圆周运动,又做简谐运动,摆球所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既要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又要提供其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即单摆振动过程中摆球受到所有力的合力的一个分力提供向心力,另一个分力提供回复力。那么回复力方向就与摆球所受到的各力的合力方向不相同。
四、物体在平衡位置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例如,单摆摆球做简谐运动经过平衡位置时,由于摆球的平衡位置在圆弧上,摆球在圆弧上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故摆球在平衡位置处悬绳的拉力大于摆球的重力,即摆球在平衡位置并非处于平衡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简谐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