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记录卡怎么写
阅读记录卡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先取一张硬纸,大家可自取所偏爱的纸色,但是不要太深,不然打格的线不易显晰,然后自定几个板块,像扇形、书形等都可以。
2、然后在白纸最顶框比出三个一致的格框,在里面写入——‘阅读卡’的字样,要立体的感觉。
3、将字框内描入各自所喜的色彩,但是将三个字的内嵌留隙处不要涂,这样才能突出字的实感。
4、在白卡上的每个模块都勾上不同色的框,这样以便各区域轻易的分开,这些框线里面要写您读的主旨、收获等。
5、添上曲动的小草线,再随意画上一些积极的饰物,尽量把卡遮满,使卡片看起来内容很丰满。
6、最后,依步写入您所读的名称,包括一些佳的词句,总之,要简易而又能一看即懂。
这样一张阅读记录卡,就做好了。
2.作文怎么写线索
一、要确定好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有了脉络,文章就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某个人物,也可以是某种感情、人物的某中精神,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还可以是某个悬念,某一矛盾冲突等等.
二、要安排好作文的顺序
记叙某一件事情,往往不只采用一种方式,而是以一种方式为主,结合其他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楚,错落有致.
三、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度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的使用,才能使一篇文章内容衔接和完整.
第一,这件事可以是一人做的,也可以是多人做的.
第二,要注意事情的完整性.写任何事,都必须把它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交代清楚.
第三,必须抓住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几个环节.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叙述,都应抓住发展、变化的问题或矛盾来写.
第四,记事一定抓住重点——能表现人物性格和思想品质的情节.不能记流水账,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第五,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让读者看了文就知道你在写什么:是批评,还是在歌颂;提倡什么,或反对什么.
3.文章中的线索怎么找
结合上下文找啊。
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作者为达到散文“散”与“不散 ”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就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联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学生在阅读时如 果正确地把握住线索,就能准确地理解、剖析文章。可是,由于作者思路千变万化,也由于写作内容、意图与表达的中心思想各不相同,散文的线索安排也就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线索的时候,注意因文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来源知道
4.一年级学生心愿卡怎么写
1. 我的心愿是数学考试考100分。
2. 我的心愿是语文考试能进步。
3. 我的心愿是能用英语回答老师的问题。
4. 我的心愿是作业少一点。
5. 我的心愿是放假爸爸妈妈可以带我出去玩。
6. 我的心愿是爷爷奶奶身体健康。
7. 我的心愿是爸妈可以带我去吃大餐。
8. 我的心愿是少一点挨骂。
9. 我的愿望是考试考第一名。
10. 我的心愿是长大当一名医生。
11. 我的心愿是多出去郊游,野餐。
12. 我的心愿是多上美术课。
13. 我的心愿是成绩变好,作业变少。
14. 我的心愿是老师不要只对学习好的同学好,对我们也多一点关爱。
15. 我的心愿是长大成为科学家。
5.历史线索怎么写
以时间为线索。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7)主要经过
(8)历史意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10、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民主”和“科学” (6)宣传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8)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