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祭奠文书怎么写
拜托,你也给点分啊! 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在我国很早就被广泛地运用在祈祷雨晴,驱逐邪魅、祈求福降、哀悼死亡等方面,而以哀悼亡逝者为主。
本书所收祭文也以哀悼逝者为主。祭文在写法上具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以有韵的四言为正体,其他为变体。
这种文体发展到后来,正体和变体交互使用,其中变体的使用更为灵活,成为主要的文体。这本书中所选的祭文,正体和变体的两种文体也都具备。
祭文一般格式及范例 祭文 祭文乃古今丧葬必须之物,虽言文无定式,然其格是不可不知,种类及一般措辞亦不可不知也,故抄录故父之撰文数例,以备不忘耳。 [格式内容] 1.标题。
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一、起车祭文式 起车祭文,即丧葬时,灵柩欲抬往山上安葬之时,孝男孝女跪拜之时所寄之文,例文如下: 例一: 维 公元○○○○年岁次○○年○○之月○○朔越○日 不孝男○○孝妇○○○孝孙○○等敢昭告于 ○代大父(或母)谥(或讳)○(姓)公(或○氏)之灵曰:痛维吾父(或母)罔极深恩,未报毫厘,胡云一梦,庵忽辞尘,兹奉灵柩,安葬福岫,灵车既驾,往处幽宅,载 陈牲礼,永诀生天,父(或母)其鉴格耶,尽哀诚 谨告 如上例,“维”字,“某代大父(或母)”,“谨告(或尚飨)”皆在其它行列之上,称为“三开头”,按闽南风俗,子孙辈排列为:不孝男○○,孝妇○○,孝女○○,孝婿○○,孝侄男○○,孝侄妇○○,孝侄女○○,孝侄婿○○,孝孙男○○,孝孙女○○,孝侄孙男○○,孝侄孙女○○,孝外孙男○○,孝外孙女○○,孝曾孙男○○,孝曾孙女○○,孝侄孙男○○,孝侄孙女○○,孝外曾孙男○○,孝外曾孙女○○等,依此类推。
例二: 维 公元一九八六年岁次丙寅孟春之月○○朔越○日○○ 不孝男○○孝妇○○孝孙○○等敢昭告于 故父(或母)谥(名)○○(姓)○公(或氏)之灵曰:牛面卜筑,冥宅攸宜,吉辰方届,神明莫留,灵车既驾,我心伤悲,(缓减绞丝旁)方启行,佳地安居,荐此牲礼,实用陈词 谨告 或:谷辰方屈,神明莫留,灵柩既驾,涕泗交流,佳城住处,安居宅幽,谨陈牲礼,备荐庶馐 谨告 二、掩土安葬祭文 墓地下棺掩土安葬之祭文 卜兹吉地,此山其名,秀峰西障,磁屿东茔,台山后拥,云格前涌,揽其形胜,山川有情,援(减提手旁)建佳城,恭筑经营,牛眠马鬃,焕然峥嵘,乃择吉旦,安葬亲灵,形骸归土,大事告成,凭依木主,赫耀神明,谨具牲礼,因荐微诚,如其在上,昭格馨香,俾我孙子,椒实蕃盈,五福萋有,大振家声 尚飨 三、安葬祭墓文 维 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孟春之月○○朔越○○日○○ 不孝男○○等敢昭告于 故父(或母)○○ ○公(或氏)之神曰,告辰在兹,安葬已毕,大事勉襄,哀慕无告,形隐(穴屯)(穴夕),神返家室,敬陈薄礼,聊表子职,伏祈鉴格,百事永吉 尚飨 四、安葬祭后土文 例一、维 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孟春之月○○朔越○○日○○ 主祭○○○(姓名)等谨以牲礼庶馐果品香(木旁者)之仪,敢敬告于 本山司土福德之神曰:山川毓秀,英豪挺生,何在形胜,为神最明,凭依有德,鉴纳匪轻,相兹福地,乃建佳城,工力告竣,(次米)洁酒清,来享来格,保佑丹诚,(缓减绞丝旁)降(示旁乍)胤,振我家声,绵绵瓜(瓜抱失),世世簪缨, 谨告 例二 择兹吉地,安葬先茔,惟祈保佑,(宝盖是)赖神灵,敬陈牲酒,昭鉴我诚,德及孙子,(冬下双虫)斯代(庚贝),绵绵瓜(瓜抱失),世世簪缨, 谨告 五、回主安座入龛文 (穴屯)(穴夕)既安,大事已成,赫赫神主,迎归家庭,新龛?建,焕然文明,恭(牙走之底)入座,妥我先灵,凭依有在,覆庇幽冥,济济孙孙,蕃衍盈升,或遂于利,或成于名,兹洁酒清,拜告陈请,父(或母)其来格,鉴斯馨香。 谨告。
2.死人后怎样写祭祀文书
[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祭文乃古今丧葬必须之物,虽言文无定式,然其格是不可不知,种类及一般措辞亦不可不知也,故抄录故父之撰文数例,以备不忘耳。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教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只、人鬼。天神称祀,地只称祭,宗庙称享。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只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把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
3.葬礼习俗
丧 葬 客家地区,报丧人不论晴雨须带伞,到亲友家将伞倒放堂前, 告明来意。
亲戚给报丧人封包一个、鸡蛋一双致谢。在黄冈,报丧人不能 进入亲朋家里,只能在门口呼叫后告知,亲朋舀一碗冷水给报丧人喝,一 般喝一口,然后在门口倒掉。
此时,亲友前来送楮仪,要回送一对红丝线, 或加一条毛巾。 入殓 入棺前,由上一辈族亲陪同长子,边行边哭泣往水滨,投钱于 水中,顺流以瓶装水,叫“买水”。
盛回之水作为最后一次供奉父母,以 报养育之恩。入殓时,棺内要填满纸、手巾、扇等日常用品。
此时,家属 要围绕棺柩俯伏爬行一周,叫“爬棺”,以示告别。 然后择时下钉,每下 一钉,都要说一句吉利话。
除孝子孝妇外,其他人与入殓时辰相冲克的, 不可看死者入殓。一般人家,在死者入殓后即择时出殡,富户人家在出殡 前设灵堂,叫“企厅”,供亲友前来吊拜。
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每当有亲友 前来吊拜,孝子要跪迎跪送陪拜,灵后女眷要放声哭泣。 “企厅”有的一 年,有的长达三年,每七日要叫漆工来漆棺,以防流出尸汁。
吊唁3天的习俗 丧 葬 习 俗 报丧 客家地区,报丧人不论晴雨须带伞,到亲友家将伞倒放堂前, 告明来意。亲戚给报丧人封包一个、鸡蛋一双致谢。
在黄冈,报丧人不能 进入亲朋家里,只能在门口呼叫后告知,亲朋舀一碗冷水给报丧人喝,一 般喝一口,然后在门口倒掉。 此时,亲友前来送楮仪,要回送一对红丝线, 或加一条毛巾。
入殓 入棺前,由上一辈族亲陪同长子,边行边哭泣往水滨,投钱于 水中,顺流以瓶装水,叫“买水”。盛回之水作为最后一次供奉父母,以 报养育之恩。
入殓时,棺内要填满纸、手巾、扇等日常用品。 此时,家属 要围绕棺柩俯伏爬行一周,叫“爬棺”,以示告别。
然后择时下钉,每下 一钉,都要说一句吉利话。除孝子孝妇外,其他人与入殓时辰相冲克的, 不可看死者入殓。
一般人家,在死者入殓后即择时出殡,富户人家在出殡 前设灵堂,叫“企厅”,供亲友前来吊拜。 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每当有亲友 前来吊拜,孝子要跪迎跪送陪拜,灵后女眷要放声哭泣。
“企厅”有的一 年,有的长达三年,每七日要叫漆工来漆棺,以防流出尸汁。 老人亡故,旧俗葬礼一般程序有: 初终 老人将亡,先移入厅堂,人断气后,卧放冥椅。
子孙以清香一 束放入小钵内贮水,用新面巾为死者洗脸。客俗则用钵到溪边舀回长流水 为死者洗脸抹体,谓之“买水抹尸”。
更寿衣 男着双数长衣,女为单数衣裙。惧黑鞋白袜,手执手巾、扇 子。
客俗左手执桃又一串,谓之“打狗棒”。 尸体盖上天地被(即盖棺被), 红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
棺被遮面,俗谓死人似虎,不让惊吓着活人。 死者脚尾摆一豆油灯,谓之“脚尾灯”。
灯旁置饭一碗,称“冥饭”。亲 属此时要穿上麻衣,背穿,父亡露左臂,母亡露右臂。
客俗人亡故,亲属 要拿出铜锣打三下,女眷放声哭,称开孝。 发讣告 人亡故次日,家属用毛笔在白纸或草纸上书写唁讣,称发报 单,告知亲友。
送报单者送达不得入屋,要唤受报人出屋,看报单内容后 在门口焚化,亲友闻讣讯,送款若干助丧事,俗谓之送纸礼。办丧事者备 小红绳回送,俗谓之“扎彩”。
入殓 入殓前棺木先垫上草纸、自草木灰或茶叶,然后择时用三捆麻 皮吊尸入棺,称小碳。盖棺前家属亲誊瞻仰已故者遗容,孝子喂饭,俗谓 “饲生”。
然后封棺,用斧头钉上六颗钉。男亡棺木油红漆,由家族上辈 封棺;女亡棺木油黑色,由外家上辈封棺。
此谓大殓。 成服 大秒殓后死者家属亲眷披麻戴孝,称“成服”。
父亡子手执竹 杖,母亡子手执桐杖,意为哀痛同于丧父。 出殡 死者有陈柩居丧3天或7天,也有即日出殡者,出殡时,敲铜锣、放鞭炮、撤纸钱者居先;次为挽轴、幢幡之列,接着为灵柩和家属亲眷执 杖扶柩队列。
抬棺由八个青壮年分两班轮流扛抬,俗谓之“八仙抬柩”。 后为哀乐队和亲友送丧者。
亲友、外家、女眷送殡至村外即另路折回。客俗60岁以上亡者,棺材用长条布兜住扛出,有 8人抬或多至16人抬 的,单身亡者则只用单条布兜缚在棺材上抬。
安葬 棺材抬至墓穴,道士念经后棺材入穴,子孙绕道而回。 客俗亡 人安葬后次日,子孙备三牲前往坟前祭拜,种上豆种,把坟头上留下没盖 上的一块草皮盖好,谓之“覆坟”。
戴孝 亡人安葬后在家设灵堂,每逢七日祭奠一次,称“做七”,至 七七(49天)或百日始毕,谓之脱孝。 旧时丧葬礼俗繁杂。
解放后,丧葬礼俗逐步改革、简化。今悼念亡故 者多改为开追悼会,奏哀乐、向遗像默哀、致悼词、送花圈、挽联等,参 加悼念者臂戴黑纱,胸佩白花。
城镇丧事多倡导火葬,农村则仍多从士葬。 买水 潮俗父母死后,报地头后便去买水。
孝子孙与报地头装束同样,仍由 族长引路,长子端水瓶,瓶插榕树枝。长子右臂接一竹箍,到河边焚香烧 纸毕,将竹箍置水面,水瓶放在竹箍内汲水带回,又另路而回。
回到灵堂, 用仙草醮水洒于死者脸上,水瓶置死者身边。 据说这是给死者在阴间路上 之用。
饲生•恋亲•视尸 饲生和恋亲视尸是死者入殓前,其子孙向死者作最后告别的礼仪。饲 生由孝子奉白饭二小碗,豆干红糖各一碟,跪在父母尸旁,念道:。
4.丧事白包怎么写
白纸黑字写
丧事礼金随礼原则
原则一、根据民间说法单数比较好(比如100、300、500、700、900等等),避免偶数是因为“双”与“伤”是谐音,有“伤心”的意思。当然,有些地方可能并无此忌讳,所以也不完全局限于此。
原则二、尾数加1(如101、301),一方面寓意依依不舍的意思,表达对逝者的悼念之情。另一方面因为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亲友参加丧礼都会收到由亡者家属送出、内含一元硬币及糖果的吉仪。 一旦亲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数,扣除吉仪内的一元,尾数便为九,导致丧事“长长久久”不吉利之意。因此,便要特别在帛金内加入一元,以便扣除吉仪内的一元后,不会以九字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