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才能写好古诗
多读古诗
古诗词发展
中国文学自神话传说开始,上下几千年,名篇佳作,浩如烟海。每一时期产生的文字作品和所运用的文学形式都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体现着当时的文学思潮和风格。格律诗的产生、发展、成熟和衰退也不无例外地体现着这一规律。
诗歌产生很早,最早见于《诗经》,多以四言、六言为主,一般也押韵,也可出现转韵现象,再往后发展,诗歌的形式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五言、七言句式,每句字数有了变化,韵律明显,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而且平仄也比较讲究。这时期的诗歌无论内容,形式都又达到了新的高度,诗歌艺术趋于成熟,这就是格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文人作格律诗,那是要讲究这些格式的。民间格律诗要写好,要流传下来,的确不易。我们看到了诗歌创作走向成熟,产生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结合得非常好,达到令世人称道的地步。但格律诗多局限在仕途菅海了。文人的彼此唱和。而于民间就不能分享诗歌的艺术美了,本身也就限制了诗歌的发展,格律诗趋向凝重、呆板,这个时期就是中国诗歌的繁荣时期——唐代。
不可否认,唐代诗歌走向成熟,走向繁荣,自有其必然因素。如国力的强盛,文化的发展。格律诗出现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但是,再往后看,唐后期和唐以后诗歌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人们总是感到五言、七言又不能更充分更恰切地表达其思想感情了,或是格律诗的形式过于古板,于是,活跃的思想内容就冲破了格律诗的限制形式,而更趋自由,每句字数或三或五、或七或六或四不等。字数灵活多变,完全看内容的需要,转韵现象更常见,这就成了长短句——词。
唐五代以后,词这一文学形式迅速发展,走向成熟,风格、流派纷呈,终于到宋代达到词发展的高峰,就象满眼盛开的鲜花,五彩斑澜。发展到词,并不是舍弃格律诗,只是格律诗的创作,再也不会出现唐代的繁荣了。为什么呢?这同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学发展的内律规定的。以后的各个时代继续写格律诗,内中也不乏名篇大作,但总的成就比不上唐代。其中的道理仍然是文学作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一种文学的形式如果不能更恰当地表现其内容,那么这种文学的形式就要变化,变得更贴近生活,更适于表现内容,否则就会以文害意,就要被淘汰。
同样道理,格律诗也要发展,也要变化,在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完善,从而走向新的成熟。
“五四”以后,随着新思潮涌现,新诗产生,新诗自由、灵活、追求意象或象征,越来越显出其生命力。此期虽然格律诗不断,但成就平平,包括词在内,都因不便传涌、古板、凝重而失去其发展创新的活力。作格律诗必注意其章法、平仄。填词也挖空心思,必讲究固定格式,如字数、句数、每首段数,这对格律诗和词的发展无疑是个限制。当然,客观上给新诗的创作腾出了空间,但格律诗、词已经面临着在形式上应该且必须有新的突破的时候了。
对任何文学形式,只要适合其内容,适合其体现思想感情的需要,形式上都可以做新的尝试,正如五言、七言取代四言、六言,长短句盛于格律诗衰落之时一样。今天,不仿我们也可作个尝试,把格律诗、词从形式上继续推向前进,实现新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结合。只要读起来上口、易记、易诵,精炼的几句诗蕴含丰富的内容,我们不仿谈化平仄,韵脚只在四、六押韵,而不必二、四、六押韵。词的发展要更自由、多变,淡化其旧有词牌规则,具体每篇分几段,每段分几句,每句多少字,完全以内容而定。这样做亦即放宽了作格律诗和填词的旧有规则,能更方便、更充分地表达思想内容,也不会出现以文害意的情况了。
2.叙述文怎么才写的好
根据材料确定中心
记叙文是用叙述的方式表情达意的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描写人物生活片断或整个生活经历(传记)、讲述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过程、描绘某个地方的景物的文章、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某些日记等。这里讲的是狭义的记叙文。
记叙,是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表达方式。除了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之外,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里常常也有记人记事的片断。
材料,就是记叙文所反映的事实。我们平时观察生活、阅读书报所得到的零散的事实称为“素材”;如果从素材中概括出了中心思想,回过头来再根据中心思想进行选材,那些经过加工挑选出来的彼此有内存联系的材料就叫做“题材”。
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应有详细的了解,如果对客观事物(素材)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多,又怎么能把客观事物反映出来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米,饭是难以做出来或根本做不出来的。常常有同学说:“老师,我不会写。”其实,那常常是“没得写”,头脑里空空如也,文章就写不出来了。如果仔细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了解各种各样的事情,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再加上广泛阅读各种书报,头脑里或笔记本里积累了各种素材,写文章时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所以,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收集各种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文章通过记叙人或事物所反映出来的观点,就是中心思想。请注意,中心思想是一个观点,是一种思想,不是指事情的经过或人物的特点。有时老师让同学写个中心思想,一些同学写“通过这一件小事,说明这个人物脾气不大好。”或者“描写一件平凡的小事,说明书包失而复得的经过。”这都不是中心思想。如果改为“通过一件小事,说明这个人脾气不好,影响团结”、“通过书包失而复得的过程,表现社会风气正在好转”,这才叫做中心(“中心思想”也叫“主题、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日常生活里也简称“中心”)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可以利用判断的形式用一些语句明白地表示出来,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明白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但是,更多的记叙文并不是这样,而是通过记人记事来表现中心意思,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头到尾没有哪句话能表达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通过全文的记叙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材料里提练出来的。譬如有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说明的问题或道理就是中心思想。可见,中心思想是从事情(材料)中得来的。这跟在课堂里学习每篇文章时概括中心是一样的。例如学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一课,我们可以从人们到各地找药、王府井特药商店为送药而做各种准备、空军为送药而不顾危险、县委为救民工而多方面设法等材料(题材)里概括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制度真好”这样一个中心思想。这跟写文章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学课文是最后才概括出中心,而写文章则是动笔之前就把中心定好。
从材料里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是写记叙文的基本功,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提炼中心也有一些思维方法,如概括事物的共同点、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展开联想、开展逆向联想、表达自己的态度、寻找因果联系等等。
3.怎么才能写好古代的文言文
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多做这方面的题目或者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书,多翻译一些文言篇目和故事,从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4.怎么写好古风文字
恩,我是比较热爱古风的。
写古风文章,首先你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天赋和悟性,其次要多看古代文(小说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不推荐你看),例如诗词啊什么的,但这不等于引用,你自己要体会其中的意境。听古风的歌曲也可以啊,能起到熏陶的作用。
不过写好古风需要一段时间,而且你必须是喜欢古风而去写,不然你的文章就会显得空洞浮夸,就是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像《且试天下》这样的古风言情,我也不推荐你看,里面的辞藻非常华丽,看得出作者有一定的功底,但内容却很单调,没有常理性。
写古风,你要站在古代的角度,而非现代的风格。
5.如何写好古风文章,请高人赐教
古风文章的意象其实和以前学诗词什么的一样,是通过那些常见的事物来烘托气氛以达到塑造意象的目的。
但是理论其实是空谈,写古风文章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积累和底蕴,如果积累和底蕴不够的话,光靠别人教其实也是写不好的啦。所以如果想写古风文章的话,一点要多看诗词古典文学,多背多记,古风这种东西并不排斥死记硬背的,你记得背得多了,那些意象那些带有古风味道的东西自然而然会在你要用的时候钻到你脑子里的,而且慢慢的你就会有自己的创造而不是全部的照搬了,但是,积累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一朝一夕是不可能写好古风文章的,木有捷径可循的说。
意象也是来源于积累的……要不然就算你大概知道是什么情形,你也很难用那种古风的句子写出来~ 因为我自己算是写古风的吧,所以举个小小的例子,比如写景:抬头往那月色酣然的天穹望去,浮云透亮,山岳连绵,极远极远地铺排而去,又都缱绻溟蒙于灰蓝云幕里,一痕一痕被月色染成古剑般张拔锐利又沉寂厚重的色彩。不远处泠泠一片寒潭微光轻掠,正是万籁生山,一星在水,忽而又一阵山风浩荡,林木簌簌,偶有乌啼也被这沙沙轻响抚平了突兀的痕迹,带出些回荡空灵,恍若来自神宇浩渺的九天之上。
比如写人: 青衫黄衣的公子撑着纸伞,骨节嶙嶙。那雨有些飘渺,远看过去,整个人和那乳白的墙、灰黑的屋檐、溟蒙的天模糊在了一处,只余淡淡青色朦胧地晕染开来。
他走进茶楼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茶楼里寂静无声。 在雨中走得久了,整个人都带了些许水汽,氤氲在微卷的发梢间,略弯的眉弓处,清亮的眼眸中,便连那水汽都清凌凌地显出几分傲气来。
写人的时候就要注意他和整个环境的融合 总之就是写古风,积累很重要啊很重要。 古风素材参考: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夜雨染成天水碧。
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13】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14】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5】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7】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 1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20】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2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2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26】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27】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8】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29】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30】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31】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32】我不是我 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
-33】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4】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35】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36】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7】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
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38】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39】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40】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41】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4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3】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
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44】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45】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4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47】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48】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49】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50】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51】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
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 -52】相见。
6.如何写古词
写词先得知道词谱,大家词读的多了,也会知道一些词牌名所代表的词谱,在这推荐《白香词谱》给初学者。先弄懂平仄韵,找到词谱,一一填.至于词的质量,那就需要看你平时的古文功底了.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要想写好词,必须阅读大量古词。
初学者先选择易填写的小令,用一词调多填几次,熟悉后再用其他词调。在有了一定经验时,可试用声律较宽的常用长调进行练习。总之掌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长期坚持,比较琢磨,经过一段时间便征服这一精美的古典艺术形式了。
从文学的角度来谈作词方法,简略介绍一般的程序:
1、立意主体的感受,适合词体表达者,将它化为情绪。最好选取生活中的特定场景,仅表现一点最优美的情绪,最深刻的印象,最真实的感觉。
2、选调 考虑所达之意与某词调之声情的吻合,而且要考虑内容的分量,看适合小令、中调或长调。
3、择韵 各韵缘有特殊的表情作用。这须作者参考名篇,细心玩味,总结经验,首先考虑用平声韵或仄声韵,然后再考虑用哪个韵部。初学者最好选择宽韵,即该部所收韵字较多的,避免选择窄韵,即该韵所收韵字较少的。当然最好选择你所熟悉的韵部。
词韵可参考《诗词格律》王力著
5、句法 词的句法比诗富于变化,表现力亦增强,如辛弃疾《水龙吟》: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观点来看,它是一个很完整的句子,有定语、主语和谓语,其表达的思想是很丰富的。一般说来词的句意是以韵为单位的,如:
作词时一般当以一韵或两韵来考虑表达一个意思,而它是相对完整的。在这一韵里,它由一个或数个意象组成,由数个意象合成一个意群。一首词就是由若干意群组成的。
6、虚字将意象或意群粘连起来的是虚字,如任、看、正、等、乍、怕、总、爱、奈、以、但、料、更、算、见、怅……它们或作领字或表示词意转折。词中善用虚字,可使意脉贯串,词意空灵,摇多姿。柳永的《八声甘州》一词中使用了对、渐、汉、想等虚字,体现了谨严的章法,成为典范之作。
7、对偶 词中用对偶之处,词谱未作说明。作者须参考词谱所录范作,注意辨识对偶之处。凡宜用对偶之句,遵照一般对仗规则即可。
7.古代的段字怎么写图片
段 duàn
〈动〉形声。从殳( shū),专( duān)声。“殳”,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用作意符,表示与手持器械的动作有关。金文字形,会意,字形象手持物在山崖中敲棰石之形。本义:锤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