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的序言怎么写
序分为自序、他序和代序。
自序是作者自我作的序,内容方法如下:
一般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好处,主要资料,全书重点及特点,读者对象,有关编写过程及状况,编排及体例,适用范围,对读者阅读的推荐,再版书的修订状况说明,介绍协助编写的人员及致谢等。它的标题一般用“序言”或“序”,比较简单的自序有时也用“前言”。
他序指由作者邀请知名专家或组织编写本书的单位所写的序言,内容方法如下:
资料一般为推荐作品,对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介绍作者或书中资料涉及的人物和事情。它的标题用“序”或“序言”,文后署撰写人姓名。
代序指放在书籍、著作前面用以替代序言的,本非书序之体的文章。
范文如下:
一生中很多很多记忆被锁住,压抑在心底,成为郁结,释放是最好的结果。冒险岛名字符号
一向都是把自我的苦与乐灌注在笔尖。多年了,与纸和笔相依相伴,搀扶着走过了多少孤寂和落寞的日子,也排解了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怀。
在所有的笔录里,都是自我与自我心灵的对话,不需要解说,只要自我懂得就是。于是留下了些近乎于胡言乱语的文字。日子长了,不知不觉就攒下了这么些叫做文章的东西。
记得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文学性作品,就是《青春梦已老》。在这部纪实文学里,不仅仅是对自我人生道路的回顾,也是对自我青春若失的慨叹。这篇文章的材料来自当过知青的同学、朋友,在他们对那段经历的交谈唏嘘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青春流逝的抱恨和遗憾,而我自我,也是因为“知青”而与他们产生共鸣。
对那一段经历,我们不能说放下就放下,因为这段经历影响了我们的一生。从满怀理想,到前途迷茫,从青春少年,到霜染双鬓,我们生活的轨迹无不是循着那条无法改变自我命运的路在走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命运不能掌握在自我的手里,所以我们无奈,我们叹息,以至于我们青春梦慢慢老去,直到有一天或许会随我们一齐走向另一个世界。
此刻,有机会把这些文章编在一本叫书的集子里,信手翻开,才发现辑文成册很有必要。这就像把文字变成一颗颗沙砾,铺就在我们历经的生活之路上。沙砾上留下了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脚印,那是我们记录在生活日记中最好的印迹。当我们回过头来,会看见了那些若隐若现的划痕,揭开我们所有的记忆。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那些深深的脚窝里盛满了我们的狂热,盲目的自大和无知的不可一世。当我们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我的青春已然不知所往。所能默写的只是无能为力的苍白呓语,所能证明自我生命苟延的,只有染霜的银发。
将所有的沧桑搓成几缕无须羁绊的思绪,缠绕我们的年轮。
年轮总是很轻易的烙下苍老的印记。在混沌的思维中,拂去哲学的临摹,我们变得一贫如洗,唯有不老的传说和没有歌唱的乐音,还相伴身边。
我们在虬枝中攀折,试图将杂乱不堪的枝条理顺,让枯木能够逢春。于是,有了自嘲,有了自戕,有了一本充满苦涩的书。
这天,书出版了,江北作协丛书之十九。这是自费的,不会给我带来一分钱的效益,却能带给我不以钱论的受益。书记录着我们的心路历程,书会释放我们的酸辣苦涩。或许书中还有几许梦想,那是我们一生以前迷念过的希冀和期盼。即使我们的梦想已经迈过年轻,变成没有青春美丽的迷茫。
扩展资料:
序言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序,也叫做“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状况等资料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古代多列于书末,称“跋”,也叫做“后序”。二者体例略同,因此合称序跋文。
书序是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内容的介绍、评述文字。从序文的本质意义理解,介绍、评述两方面的价值各有千秋,事实上,既有纯介绍式、纯评述式的序文,也有夹介绍夹评述式的序文。
翻开古今中外书籍看看,有序无序的书均有。著名诗人李瑛出版的集子多达40余部,几乎都没有序文。有的书(主要是在宋朝以前,妇孺皆知的<;史记>;既是如此),则常见有多篇序文置诸卷首。可见一本书要不要序文尽可见仁见智,我个人则认为书还是以有序文为妙,我一直把每册书的序文视若“通道”、“桥梁”和“药引”。
参考资料:序言-搜狗百科
2.随笔的序怎么写
序这种特殊的文体,是只宜添花不宜挑刺的。
作为一种文体的序,基本上是要叙述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特色,介绍作者的情况、写作动机等。序,在词典中的固有解释是古代指送别赠言的文字。
在古语中,序和叙同,如《说文解字叙》、曹丕的《典论》自叙、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等。但在现代文字中,序就是序,叙则因有叙述、告知的意思就成为了序的一个内容。
夹叙夹议,表明一切,包含写书的艰辛过程,包括同时对同类书的贬低?我想那也不尽然。因为凡是文字的写法,都是一个大方向,然后再去纵向或者横向发展。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不是其他,而是序究竟属于哪种文体?姑且不论今人如何写序(我曾见过有人用寓言的方式帮人作序),就看古人的序,包括《兰亭序》、《滕王阁序》等,都是议论文的类型。《兰亭序》、《滕王阁序》虽然不在我的主要讨论范围,但是需要肯定的是,这些都是先进行描写后进行抒情和议论。
曾经有人将这样的文字当作散文来读,如果以泛散文的概念来定义,或许可以归类,但若真要论及根本,还是议论为偏移的重心。 既然将序局限在议论文范围内,那么序的主要写法无外乎夹叙夹议、先叙述或抒情后抒情或议论、边抒情边议论等主要内容。
这里就涉及几个概念,叙述、议论和抒情,我相信凡是写过文字读过书的人都了解了。并且对议论文的三段论都很了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这三段论并非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序文,因为需要写序的文字不同,就要适时去变通,达到序文与书文成为一体的目的。
但实际上,序的作用更多在于点醒读者,提示内文的作用。有些作者自己为自己写序,也多加上个人经历,这其实是把序和记混成一篇文章来写了。
“笔法简洁,生动具体”,这八个字可以作为序的关键轮廓。古人为序,常常数行了事,突出的是文字本身的特点,表现的是文字具备的特质。
我记得有人说:“序这种特殊的文体,是只宜添花不宜挑刺的。这是写序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出发点,无论何时都要一定要遵守的。”
这样的说法虽过于武断和牵强,但也不乏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序只是评论中的一种,所以并非要正反驳论。
我们依此说法来看雨的文字。《听雪•执情》是两篇序,一为囚雪作品集《一个青苹果》•序言《听雪落下的声音》,一为静仔作品集《心血录》•序言《执理者走天下,执情者悟世事》。
两篇序,却展现了序的两种不同写法。我提到过,序的内容一为已文而序,一为他人而序;序的写法一是对作者创作的经历谈;二是对文字的分解谈,三是对文字风格谈。
雨的两篇文字是为他人作序,那文字应该如何去写呢?在我们对对方文字过程并非十分了解的情况下,在对方书文内容是合集的情况下,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进行创作经历的序文,因为这样的序文常常需要十分了解文字的作者。所以,雨在写序的时候,选择了分解文字和谈论风格,这样的写法虽然有点泛泛而谈,但实际上对于读者掌握文字的基本内容、了解文字的大概风格走向都有很好的作用。
序的功能是什么呢?引导作用。在古代,序大都在书的末尾。
到了现代,为了阅读方便,序通常放在书的最前面,就带有导读的意思。因此,读书先读序。
我们看《兰亭序》和《滕王阁序》,这两篇千古美文虽然在当时是以单篇形式出现的,但为风景作序,所展现的是兰亭和滕王阁的独特魅力,引导天下百姓观赏这曼妙的风景就是它的主要作用。 雨的序也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在《听雪落下的声音》中,我们看到雨对于囚雪文字的逐步解读。她将囚雪的文字提出主要部分或者可以说提出富有代表性的文字,来进行逐条解读。
所展现的正是囚雪文字的独特魅力,这魅力包括哪些呢?在我的理解中,我看到如下一些:心情、青春、生命,也就是雨文字中提到的“内心的真实、淡然的写意、现实的象征、青春的灼伤、生命的坚韧、抑或寂寞的颓废”,这是囚雪文字中的个性特征,也正是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地方。在传播学中有一个名次叫“分众”,何谓分众?也就是把受众分开细化,让每个人选择自己的阅读和观赏。
雨为囚雪写的序,也起了分众的作用,当她把囚雪的文字魅力在序前面展现出来的时候,就决定了囚雪文字的读者群:年轻人为主体,怀念青春的人为次。 同样,在《执理者走天下,执情者悟世事》中,我们同样能感受到雨文字的引导作用。
相对《听雪落下的声音》来说,给静仔写的文字更注重对他文字风格的总结,给囚雪写的文字更注重对他文字属性的诠释。在静仔的这篇序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雨把自己独特的观点融入其中,在谈论静仔文字风格的同时,并非一味褒扬,更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也在一方面指出了静仔文字的弱点。
而更为巧妙的是,雨在不动声色之间消融了静仔的弱点,从而达到勉励的目的。这里的引导,体现在雨儿对静仔文字的提示和将来文字方向的引导。
雨的两篇序,虽然否具备同样的功能,却是不同的风味:《听雪落下的声音》抒情特色很浓,是对囚雪文字功能的重塑;《执理者走天下,执情者悟世事》说理特色丰富,是对静仔文字功能的加强。也就是说,前篇是横向发展,后者则为纵深递入。
横向的发展。
3.混沌与秩序之英雄战歌如何注册
首先安装程序进入到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游戏主界面:
1.点击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游戏图标
2.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游戏进入界面
3.进入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主界面
然后进入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登录帐号界面:
1.点击进入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登陆界面
2.在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登录界面创建帐号
3.创建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Gameloft帐号
最后返回游戏进入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主界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混沌与谈的混音序怎么写